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6980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Word下载.docx

柯察金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中的许多艺术典型,都是“熟识的陌生人”,是独特的“这一个”。

A.奥赛罗: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的主人公。

B.唐吉诃德:

德国作家塞万提斯的“戏拟骑士小说”《唐吉诃德》的主人公。

C.《三国演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D.《儒林外史》:

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固字孟坚。

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①,延英雄。

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

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

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

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

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自为郎后,遂见亲近。

时京师修起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耆老犹望朝廷西顾②。

乃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

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

固议曰:

“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尤事匈奴。

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或臣服而致之。

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

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

设后北虏稍强,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不若因今施惠,为策近长。

固后以母丧去官。

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

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

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

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

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

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取材于《后汉书·

班固传》,有删改)

〖注释〗①东阁:

招待宾客的地方。

②西顾:

指迁都长安。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除:

铲除

B.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涂:

通“途”

C.方复求为交通交通:

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

D.固奴干其车骑干:

冲撞、冒犯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告固私改作国史者为天下笑者,何也

B.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C.绝之未知其利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兢因此捕系固不如因善遇之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乃驰诣阙上书,(班超)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

B.(班固)自为郎后,遂见亲近

C.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北单于)诏问群僚

D.畏宪不敢发,(种兢)心衔之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班固性情谦和,年少有才,博学多知,善写文章,受人景仰。

B.班固子继父业,潜研“前史”,虽经坎坷,终成前所著书。

C.班固富有远见,遇事能够权衡利弊,善于进谏,以理服人。

D.班固因连坐被免官,后得昭雪平反,最终因家奴连累致死狱中。

1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曩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

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曲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

(取材于《列子·

汤问》)

11.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

(8分)

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诗经·

氓》)

②,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庄子《逍遥游》)

③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⑤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⑥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⑦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⑧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2.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②题(8分)

塞上听吹笛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

①梅花:

《梅花落》曲的简称。

②《小单于》:

乐曲名。

①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

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高诗尾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

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

②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

请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并联系其它你熟悉的某

一诗句,谈谈你对“月”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

(200字左右)(10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王国维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元人杂剧之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学(如唐诗、宋词、明清传奇),就是它慷慨悲歌、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

当时杂剧创作的主要流派——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就集中表现了这种时代风貌。

同时,随着杂剧创作的发展,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也逐渐形成。

关于这种流派划分,前人已有论述。

如王骥德《曲律·

论家数》认为“曲之始,止本色一家……然文人学士,积习未忘”才产生了文采一家。

臧懋循《元曲选·

序》说:

“曲有名家,有行家。

名家者,出入乐府,文采烂然。

行家者,随所装演,无不摹拟曲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故称曲上乘,首曰当行。

当行指适应于某一行业的要求,就戏曲说,主要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曲词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本色一般是就语言的自然本色,贴近生活,很少装饰说的。

戏曲脚本最初总是为舞台演出写的,最早的脚本往往只是舞台演出的记录。

如果不本色,群众听不懂,看得也莫名其妙,它就不能适应舞台演出的要求。

因此最初从民间产生的戏曲总是本色当行的。

关汉卿的《窦娥冤》重于叙事,直抒胸臆,言言诉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就堪称本色派的“第一杰作”。

比之关汉卿,王实甫的戏曲作品则在本色的基础上作了较多的设色加工,给人一种“文采烂然”的感觉,代表了杂剧文采一派的最高成就。

他的代表作《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节,讲述张生与崔莺莺相爱,崔老夫人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赶考,莺莺与张生在长亭依依而别,语言铺叙委婉,华丽秀美,既能把优美的诗词语言熔铸成明快流畅的曲词,也能将日常生活语言点化为清丽谐美的唱段。

王实甫的剧作有着优美的抒情诗的特色,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价其“如花间美人”。

本色派与文采派,春兰秋菊,各有特色,共同代表了元人杂剧的艺术成就。

1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臧懋循《元曲选·

序》认为“行家”的成就在“名家”之上,“行家”指的就是本色派,“名家”指的就是文采派。

B.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语言材料,创造出一种质朴、自然、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戏剧语言。

C.为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注重戏剧语言的设色加工,词藻富丽,文采斑斓,充满诗情画意,又不乏生活气息。

D.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元杂剧,与唐诗、宋词、明清传奇一样,都体现了慷慨悲歌、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

15.根据文意分别简要概括本色派和文采派的关系、共同遵循的创作原则以及价值。

16.请你根据上文对“本色派”或“文采派”的论述,从下面三段曲词中任选一段,分析其所体现的流派特点。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窦娥冤》)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

长亭送别》)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

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

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

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怀念老陆①冯骥才

近些天常常想起老陆来。

想起往日往事的那些难忘的片断,还有他那张始终是温和与宁静的脸,一如江南水乡。

我和老陆一南一北很少往来,偶然在京因会议相见,大家聚在一处,老陆身坐其中,话不多,但有了他便多一份亲切。

他是那种人———多年不见也不会感到半点陌生和隔膜。

他不声不响坐在那里,看着丛维熙逞强好胜地教导我,或是张贤亮吹嘘他的西部影城如何举世无双,从不插话,只是面含微笑地旁听。

我喜欢他这种无言的笑,温和、宽厚、理解,他总是欣赏着这些个性大相径庭的朋友们——甚至是享受着。

这不能被简单地解释为“与世无争”。

凡是读过他的《围墙》《美食家》,都会感受到他的绵里藏针。

我想这既源自他的天性,也来自他的小说观。

他属于那种艺术性的作家,他把小说当做一种文本的和文字的艺术。

高晓声和汪曾祺都是这样。

他们非常讲究技巧,但不是技术的,而是艺术的和审美的。

一次去苏州拜访他,他陪我游赏拙政、网狮诸园。

他说,苏州园林的最高妙之处,不是玲珑剔透,极尽精美,而是曲曲折折,没有穷尽。

每条曲径与回廊都不会走到头,有时你以为走到了头,但那里准有一扇小门或小窗,推开望去,又是一番风景。

说到此处,他目光一闪说:

“就像短篇小说,一层包着一层。

记得那天傍晚,老陆在得月楼设宴招待我。

入席时我心中暗想,今儿要领略一下这位美食家的真本领了。

席间每一道菜都是精品,却看不出美食家有何超人的讲究。

饭菜用罢,上来一道汤,看上去并非琼汁玉液,入口却是清爽鲜美,顿时把这顿美席提升到一个至高境界。

大家连连呼好,老陆微笑着说:

“一桌好餐关键是最后的汤。

汤不好,把前边的菜味全遮了;

汤好,余味无穷。

”然后目光又是一闪,瞅着我说,“就像小说的结尾。

于是我更明白老陆的小说缘何那般精致、透彻、含蓄和隽永。

他不但善于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的灵感,还长于从各种意味深长的事物里找到小说艺术的玄机。

  然而生活中的老陆并不精明,甚至有点“迂”。

我听到过一个关于他“迂”到极致的笑话。

那是八十年代中期,老陆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第一次接待外宾就出了笑话。

那天,他用车亲自把外宾接到家来。

但楼门口地界窄,车子靠边,只能由一边下人。

老陆坐在外边,应当先下车。

但老陆出于礼貌,让客人先下车,客人在里边出不来,老陆却执意谦让,最后这位国际友人只好说声“对不起”,然后伸着长腿跨过老陆跳下车。

后来见到老陆,我向他核实这则文坛轶闻的真伪,老陆摆摆手,什么也不说,只是笑。

说起这摆手,我永远会记着另一件事。

1991年冬天,我在上海开画展,租了一辆卡车,运满满一车画框由天津出发,凌晨途经苏州时,司机打盹,车子一头扎进道边的水沟里,许多画框玻璃粉粉碎。

身在苏州的老陆听到消息,亲自关照用拖车把我的车拉到车厂修理,还把镜框的玻璃全部配齐,使画展得以顺利开幕。

不久在北京遇到他,当面谢他。

他也是伸出那瘦瘦的手摆了摆,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他的义气,他的友情,他的真切,都在这摆摆手之间了。

这一摆手,把人间的客套全都挥去,只留下一片真心真意。

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气质:

宁静、平和、清淡与透彻,还有韵味。

  老陆去世那些天,我提笔作画,不觉间一连画了三四幅水墨的江南水乡。

妻子看了,说你这几幅江南水乡意境很特别,静得出奇,却很灵动,似乎有一种绵绵的情味。

我怀念老陆了。

〖注〗老陆:

当代著名作家陆文夫。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老陆为人与世无争,但他创作的一些小说却笔尖里带着锋芒,可谓“绵里藏针”。

B.文章中多次写到了老陆无言的“笑”,表现了他平和、温厚、真诚、质朴的性格特点。

C.作者写从维熙逞强好胜,张贤亮自我吹嘘,意在表达对他们的不满和对老陆的喜爱。

D.老陆去世了,他的生命已与江南水乡融为一体,因此作者一想起他就想起江南水乡。

E.文章紧扣老陆的个性特点从为文和为人两个角度精选材料布局谋篇,形散而神聚。

18.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文中看,老陆从各种意味深长的事物中找到了小说艺术的哪些“玄机”?

(2)作者在文中写老陆的“迂”,用意何在?

19.文章结尾写作者画画,妻子评画,有什么作用?

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6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年精神”是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气风发,是青年马克思“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是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伟大责任;

是无数青年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是“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勇于批判……

请以“青年精神”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1.C2.D3.B4.A5.B6.A7.D8.C9.D

10.(5分)曩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

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

(“//”处可断可不断,其它共10个断句处,每断对两处得1分,每断错两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附参考译文:

从前你走路,得力于脚,而受着心的支配。

把这个道理运用到驾车上,就是用缰绳和嚼口协调驾车的马,用吆喝的声调调整马的进退徐疾,胸中有一定的尺度,手里掌握着适当的节奏。

在内得之于自己的心意,在外能与马的意愿相契合,这样,就能进退合乎标准,使车马旋转拐弯合乎规矩,跑了很远的路还气力绰绰有余,便是真正掌握了驾车的技术。

11.①夙兴夜寐②适莽苍者③时矫首而遐观④艰难苦恨繁霜鬓

⑤无案牍之劳形⑥多于在庾之粟粒⑦云归而岩穴暝⑧一尊还酹江月

(共8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12.①D(3分)

②(4分)要点:

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1分),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构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1分),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含蓄地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之情(1分)。

(意思对即可)

13(10分)评分要点:

①有观点,2分;

②阐发与分析,6分(能联系两首诗中的一首,2分;

能联系文本之外的诗句,2分;

分析阐发具体深入,2分);

③语言通顺,2分。

14.D(3分)

15.(5分)要点:

①关系:

文采派是在本色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分);

共同遵循的创作原则:

当行(1分);

②价值:

共同使元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或共同代表了元杂剧的艺术成就)(2分)。

16.(10分)评分原则:

有观点,能利用文本信息并结合某段曲词有理有据地分析,语言通顺,得8-10分;

有观点,分析不具体,语言通顺,得5—7分;

有观点,但缺少具体分析,或观点和分析都有一定问题,且语言不够通顺给1-4分。

17.CD(4分)

18.(5分)①小说要讲究情节曲折,意蕴丰厚,结尾余味无穷。

(2分)②写出了老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恪守谦让之礼、不知变通的特点,还表现了老陆为人的真诚质朴,凸显了他的可爱。

(3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要点:

①形象地再现了老陆的人格、气质,照应了文章的开头。

②表达了作者对老陆的深沉的怀念之情,点明题旨,抒情含蓄,韵味悠长。

(每个要点3分,要注意必须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依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阅

附:

文言参考译文

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著文诵诗,长大后,就博览古籍,诸子百家的言论,没有不刨根究底的。

(他)性情温和宽容,不因为自己的才能而高人一等,许多儒生因此而仰慕他。

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任用亲戚为骠骑将军辅佐政务,打开东阁之门,广纳英雄。

当时班固只有二十岁左右,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父亲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乡。

班固以为班彪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备,于是潜心精思,研究史料,想成就父亲的事业。

不久有人上书给显宗皇帝,告班固私自改作国史,有诏书下至郡署,收捕班固系押在京兆狱中,又把班固家中的史书全部取来。

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署考逼,而不得自明实况,于是急驰至京都赴皇宫向皇上上书,得到皇帝的召见。

(班超)全面细致地说明了班固所著书的内容意义,而(这时)郡府也把班固所写之书呈上。

显宗(阅后)甚感惊奇,召班固到校书部工作,任命为兰台史令。

皇帝又命令他继续往下写,完成先前所著之书。

班固自从任郎官后,便渐渐被皇帝所亲近。

当时京都正修建宫殿,修缮城墙,疏通护城河。

可是关中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们还希望朝廷迁都至长安。

(班固)于是上了《两都赋》,赋中盛赞东都洛阳规模建制之美,以此回击主张西迁者不符合实际的、浮夸的论调。

当时北单于派遣使者来纳贡,要求和汉和亲,皇帝下诏讯问众官。

参与议论的人,有人认为“匈奴是多变善诈之国,没有归向汉朝之心,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

”班固发表议论说:

“汉朝建立以来,历经数世,经历多年,总是和夷狄有兵戈纠缠,尤为突出的是侍奉匈奴。

安抚抵御的途径也不一样,或者行文道来与他们和好,或者用武力来征伐他们,或者以谦卑的态度来迁就他们,或者使他们臣服然后招徕他们。

虽然屈申没有定规,所凭借的只是时势不同,但是从来没有拒绝放弃,不和他们打交道的。

匈奴使者来两次,然后我们派使者去一次,(这样)既向他们表明了我汉朝持旨在于忠信,而且又让他们知道圣朝礼义是有常规的。

拒绝他们,(我)不知道这样做的利(在哪里),和他们打交道(我)也未听说它有什么害处。

假设匈奴逐渐强大,能够发动战乱了,在那时再想同他们交好来往,将怎么来得及呢?

不如趁现在就对他们施以恩惠,这才是兼顾了眼前和长远的计策。

班固后来因母丧而辞去官职,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用班固为中护军,参加议论军事。

北单于听说汉朝军队出征,派遣使臣在居延塞议和,想重修呼韩邪单于与汉朝友好的事,去朝见汉朝天子,请汉派大使。

窦宪北上,派遣班固摄行中郎将事,率领数百骑兵和匈奴使者都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

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庭,班固抵达私渠海,闻听匈奴内部发生骚乱,便返回了。

等到窦宪破败时,班固受连坐而被免官。

班固不教育诸子,他的子孙们多不遵守法度,让官吏很苦恼。

当初,洛阳令种兢曾在街上行进,班固家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吆喝槌打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

等到窦氏家族及门下宾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致使班固最终死在狱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