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6991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3 注规城市规划原理练习Word格式.docx

C.经济中心

D.商业中心

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两种。

A.集中式和放射式

B.集中式和分散式

C.环式和带式

D.星座式和分散式

在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中,()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A.城市的区域环境

B.城市的经济活动

C.城市的人文系统

D.城市的交通设施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时期出现的。

A.原始社会

B.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C.奴隶社会

D.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在城市经济中可以把所有的产业划分为两个部分,即是()。

A.主要产业和基本产业

B.经济产业和从属产业

C.基础产业和服务性产业

D.主要产业和次要产业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即()。

A.人口规模、空间规模、产业结构

B.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的意义

C.人口数量、空间数量、行政管辖的意义

D.人口规模、产业构成、城市化水平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

A.公元前5000年左右

B.公元前4000年左右

C.公元前3000年左右

D.公元前2000年左右

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城市是()中心,欧洲的城市是()中心。

A.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

B.政治;

经济

C.政治;

D.政治、经济;

()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活动社会化,城市生产和管理高效化等,都是由()而产生出来的。

A.聚集;

聚集

B.以第二、三类产业为核心;

产业结构

C.聚集;

D.以第二、三类产业为核心;

一般把()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

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通常我们把()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

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以下各项中()不是城市化的具体表现。

A.人口职业的转变

B.产业结构的转变

C.空间规模的扩大

D.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化

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苏南模式”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市场推动型

B.地方推动型

C.辐射扩散型

D.外资促进型

在经济区划的基础上开展经济区的区域规划,对经济区的建设进行总体部署有多种意义,不对的一项是()。

A.有利于协调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B.促进区域内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C.促进区域内商业/商务的繁荣昌盛

D.保护和改善区域与城市的环境质量,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作

下面四项中,不是城市物质环境构成要素的是()。

A.公共设施

B.基础设施

C.非公共领域

D.学校、医院、政府等单位所属设施

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城市社会的生活方式以复杂的劳动分工为特征

B.城市社会产生的社会关系是以首属联系的

C.城市社会与各个家庭的经济地位是联系在一起的

D.城市社会中地缘关系和乡土意识是十分重要的社会认同基础

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的基本特征的主要差别是()。

A.本质区别是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乡村社会

B.城市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农村社会是以地缘关系和乡土意识为基础

C.城市社会是不同经济-社会背景的社群聚居,而农村社会是不同家族组合而成的共同体

D.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的特有的生活方式不同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

A.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第三产业是其后续动力

B.农业为城市化提供生产原料、提供市场、提供劳动力

C.工业为城市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使得人口与资本向城市聚集

D.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化带来了就业机会与人口的增加

城市进化理论以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各个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对于其过程下列不对的一项是()。

A.“绝对集中”时期

B.“相对集中”时期

C.“相对分散”时期;

“绝对分散”时期

D.“绝对开发”时期;

“相对开发”时期

根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分为()两大部类。

A.主要经济和次要经济

B.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

C.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使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之巨大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A.农业革命

B.近代工业革命

C.信息革命

D.生产力发展

截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

A.80%

B.60%

C.45%

D.35%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为()。

A.农村的推力;

城市的推力

B.农村的引力;

C.农村的推力;

城市的引力

D.农村的引力;

城市化水平是指()。

A.城市数量的多少

B.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城镇规模的大小

D.工业化程度的高低

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具体而言,一般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包括()。

①地理位置条件分析,区域自然条件分析

②区域自然资源储量与利用分析

③区域运输系统及容量分析

④土地利用及水资源分配分析;

区域经济结构与发展分析

⑤区域人口构成与增长分析

⑥区域经济、技术条件、基础设施分析;

区域环境质量分析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D.城市社会中地缘关系和乡土意识是十分重要的社会认同基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的发展过程包括几个阶段,其中不包括()。

A.专门化,城市发展最初依赖某个或某些具有出口能力的企业

B.综合化,出口专门化的企业具有联动作用,产生“上游”和“下游”企业,形成出口综合体。

成熟化,基本经济部类带动非基本经济部类,形成完整的经济体系

C.区域化,有些城市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自然而然的成为中心城市

D.高度化,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和政治的高度集中

对于现代意义的城镇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A.是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的聚集中心,是非农业人口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场所

B.就城镇与其外部地域的关系而言,城镇又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枢纽和中心点

C.城镇只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心

D.城镇通过自身各项优越条件对城镇体系及区域的全面发展起着种种作用

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具有空间属性,表现为()两个方面。

A.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B.可靠性和内部效应

C.可达性和内部效应

D.可靠性和外部效应

城镇体系的特征有()。

A.群体性、关键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和整体性

B.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和整体性

C.群众性、关键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和整体性

D.群众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和整体性

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和克拉克将经济活动分为多种部类,那么,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称为()。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城市化的实质含义是()。

A.人类进入封建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B.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C.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D.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下降的过程

根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A.科学技术

B.生产力

C.基本经济部类

D.从属经济部类

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是()过程的特征。

A.工业化

B.后工业化

C.逆工业化

D.再工业化

城市化过程的几个阶段中经历时间最长的是()。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完成阶段

()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A.农业发展

B.工业发展

C.服务业发展

()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A.城市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B.城市发展规模、城市性质。

城市型体建设空间

C.城市职能、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D.城市性质、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产结构

通常所说的城市发展规模主要是指()的发展规模。

B.用地规模

C.行政管辖范围

D.城市影响区域范围

城市引力作用的大小与城市规模(),与城市间距()。

A.成正比;

成正比

B.成正比;

成反比

C.成反比;

D.成反比;

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A.确定城镇发展方向和前景

B.确定城镇发展规模

C.研究城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D.进行各产业布局

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投资之间不是一个线性的函数关系,而是跳跃式的,这是()的基本思想。

A.环境容量

B.门槛理论

C.合理规模

D.生态城市

城市的物质构成可以分为()两种领域。

A.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

B.公共领域及基础领域

C.基本领域和从属领域

D.空间领域及实体领域

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发展过程包括()阶段。

A.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域化

B.专门化、成熟化、区域化、综合化

C.成熟化、专门化、区域化、综合化

D.综合化、专门化、成熟化、区域化

城市中的产业之间往往具有关联性和互动性,一个部类的发展对于其他部类具有促进作用,这是城市发展机制的()。

A.集体经济

B.规模经济

C.集聚经济

D.效益经济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过程,形成()四个阶段。

A.相对集中、绝对集中、相对分散、绝对分散

B.绝对集中、相对集中、绝对分散、相对分散

C.绝对集中、绝对分散、相对集中、相对分散

D.绝对集中、相对集中、相对分散、绝对分散

后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体现为()。

A.绝对分散

B.绝对集中

C.相对分散

D.相对集中

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修理功能趋于向()布局,制造/装配功能趋于向()布局。

A.空间扩散;

空间扩散

B.空间集聚;

空间集聚

C.空间集聚;

D.空间扩散;

一次调查表明,北京城市铁路建成开通后,沿线房地产价格上升一定幅度,这是城市物质环境的()效应。

A.区位性

B.可达性

C.内部

D.外部

城市产业的基本部类多样化表明()。

A.对外部环境影响的抗衡能力弱,城市经济发展较为波动

B.对外部环境影响的抗衡能力强,城市经济发展较为平稳

C.基本部类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大

D.第三产业成为城市主导结构产业

市场经济下的城市物质要素空间分布,从城市中心到边缘用途依次为()。

A.商业/商务、居住、工业

B.商业、工业、商务、居住

C.居住、商业墒务、工业

D.工业、商业、商务/居住

联合国有关规定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以上的人口形态属于“老年型人口”。

A.15%;

10%

B.12%;

9%

C.10%;

7%

D.9%;

6%

现代城市在公共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或旧城区改造中,要考虑()。

A.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B.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C.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D.开发商效益,政府效益,居民效益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与城市发展的周期有关。

当城市处于生长期,城市物质环境以()为主;

当城市进人成熟期后,物质环境的演化以()为主。

A.向外扩展;

内部重组和向外扩展

B.向外扩展;

内外重组

C.绝对扩散;

相对扩散

D.绝对集中;

相对集中

现代城市综合楼性质的建筑,接近地面往往是()用途,向上依次是()和(),体现了城市物质环境的()。

A.商业;

居住;

办公;

可达性

B.商业;

工业;

C.商业;

集约化趋势

D.办公;

商业;

从城市物质要素构成的空间属性来说,在城市水平区位中,从中心到边缘可达性();

在垂直区位中,从上部到下部空间可达性()。

A.下降;

下降

B.上升;

上升

C.下降;

D.上升;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的理论

《周礼·

考工记》体现()思想,《管子·

度地篇》体现()思想。

A.皇权至上;

自然至上

B.自然至上;

皇权至上

C.皇权至上;

D.自然至上;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出自于我国古代()文献的记载。

A.《春秋》

B.《周礼·

考工记》

C.《商君事》

D.《墨子》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朝代是()。

A.夏

B.商

C.周

D.秦

“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是古代书籍()中记载的。

A.《周礼·

B.《孙子兵法》

C.《管子》

圣彼得大教堂位于(),坎波广场位于()。

A.巴黎;

锡耶纳

B.罗马;

佛罗伦萨

C.威尼斯;

D.罗马;

隋唐长安城是由()负责制定规划的。

A.唐太宗

B.隋文帝

C.宇文恺

D.样式雷

中国古代民居多以()为主,这种情况对城市的布局形态影响极大。

A.家族聚居,并多采用木结构的低层院落式住宅

B.木结构低层院落围合形成城市广场、院落等公共活动中心

C.里坊制为居住单位

D.“天人合一”、“相天法地”

城市以()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A.斗兽场

B.广场

C.公共建筑

D.铜像

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建筑师()的著作()是古代西方保留至今惟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A.康帕内拉;

《论基督王国》

B.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

C.柏拉图;

《河论》

D.西特;

《城市设计的艺术原则》

下面()不是唐长安城布局特点。

A.开放的市制

B.中轴对称布局

C.规整的方格网

D.居住里坊制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格局是()。

A.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核心

C.以教堂为城市中心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中世纪欧洲城市景观具有独特魅力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发展缓慢

B.经过严谨的城市景观规划

C.城市发展迅速

D.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

下列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社会政治背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于城市的形制也有相应的严格规则

B.东周的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代,也是社会变革思想的“诸子百家”时代,也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时代

C.到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是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

城市形制就是礼制思想的体现

D.到宋代,礼制思想在城市形制中的体现更为突出,其城市形制是集中设置东西两市的格局

西汉长安城的布局及形态体现了()思想。

A.强调皇权、周礼制

B.尊重自然、因地制宜

C.尊重自然、因地制宜为主,兼强调皇权、周礼制

D.强调皇权、周礼制为主,兼尊重自然、因地制宜

赖特提出的广亩城的设想,将城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下面对这一设想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

B.他的这种新的、分散的文明形式,是建立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前提下的

C.是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

D.这是需要人的帮助才能建立起来的

下列对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的政治背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当时城市的布局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B.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奴隶主们建设了许多的享乐设施,而且城市也成为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

C.中世纪的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防御作用的城堡,城市发展较快,形成了十分有机的城市形态和规则的街道和广场

D.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艺术、技术和科学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中出现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

考工记》作为一部记载城市形制的重要著作,它所体现的思想是()。

A.礼制思想

B.法制思想

C.皇权思想

D.仁义思想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

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空想社会主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描述不对的一项是()。

A.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自莫尔(T.More)的“乌托邦”概念

B.莫尔期望通过对理想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他认为是不合理的社会

C.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欧文(RobertOwen)和傅里叶(CharleoFourier)等人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和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信念,并通过实践来推广和实践这些理想

D.傅里叶于1817年提出“协和村”的方案,并用自己4/5的财产,在美国的印第安那州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他的协和村

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③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

④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柯布西埃的()的规划方案,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A.明天城市

B.未来城市

C.光辉城市

D.现代城市

对于有关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探索,下面不对的是()。

A.索里亚·

玛塔(SoriAYMata)的线形城市探讨了现代城市内部生长的潜在可能

B.戈涅(TonyGarnier)的工业城市则展现了现代城市的基本组织原则

C.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则强调了城市空间组织上的艺术性原理

D.格迪斯的有关现代城市的发展学说,建立了现代规划理论方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

A.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B.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再适当考虑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C.可持续发展是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作适当的控制,对满足后代人的需要能力作重点考虑

D.可持续发展就是对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是()。

①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②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适宜的用途

③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④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⑤通过加快建设周边的新城,并使其慢慢的具有独立性和吸引力,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