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7130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总量丰富

水资源短缺人均不足

↓污染浪费严重兴建水库

我国水资源问题跨流域调水

夏秋多冬春少节约用水

时空分布不均保护水资源

南方多北方少治理水污染

2、需掌握的知识内容,需培养学生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素质

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能辩证的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树立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用水的资源观,培养土地资源、水资源保护意识。

树立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用水的资源观,培养水资源保护意识。

通过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3、教学方法:

本章内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在教学中应注意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并适时补充一些相关资料,通过读图分析,列表比较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并运用讲演、辩论赛、家庭、社会调查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会自学与交流合作。

谈话法与讨论法(以师生合作学习与学生活动为主)、读图分析法、讲解法、探究法、比较法等。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一课时)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挖掘学生自身体验,通过辩论赛和社会调查及环保行动等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树立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的资源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然资源及其分类,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我国的资源国情。

培养学生用实例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

1、自然资源的重要性2、我国的资源国情

四、教学难点:

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

从正反两方面搜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实例。

教师方面:

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

制定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动方案。

七、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人类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所以说自然资源是联系人类和环境的纽带。

我国许多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特别多,可算得上“资源大国”,但是,我们在电视和报刊上又能经常看到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出示板书】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教师承转】首先我们看一下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本3.1图讨论

这些自然资源的来源

这些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归纳自然资源的含义。

(以问题为动力,培养读图分析和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讨论活动】

(略)

【教师提问】每小组选派代表到黑板上来举例说明自然资源。

(学会知识的迁移)

【教师补充】针对学生举例中出现的错误,可补充为:

有些物质和能量虽然对人类有用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而是人类加工、培养的,就不是自然资源,目前人类还无法利用的也不能称为自然资源。

如闪电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共同学习探究,然后选一名代表陈述。

(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共同学习的机会,放飞学生的思维)

【教师补充】要点归纳见后,学生已提到的便给予肯定和表扬。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本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尽可能给予肯定和鼓励。

衣——土地资源食——土地资源住——土地资源、矿产资源

行——矿产资源学习——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出示板书】1、自然资源与我们

【教师承转】自然资源与我们关系密切,那么分类如何呢?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图3.2,说明具体分类及其含义。

【教师指导】把握住两类自然资源区分的根本。

【教师提问】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西装革履B.涛涛江水C.金灿灿的水稻D.乌黑发亮的煤炭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并会区分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再分类列举几个例子。

(教师对学生列举的例子进行适当引导和评价)

【教师承转】可再生资源是否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

如果利用和保护不当可再生资源可以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

【教师引导】结合图3.3的图文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举更多的实例并总结归纳说明的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结合收集好的相关资料、信息在组内讲演。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对出现的错误,由学生共同讨论纠正)

【师生归纳】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能被合理的利用也会枯竭的。

【教师承转】由上看出,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如何呢?

【出示下表】

自然资源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4

6

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3

1⁄2

1⁄4

1⁄5

【教师提问】上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联系实际分析原因。

(学生在抢答的前提下,让学生畅所欲言、七嘴八舌,最后让学生归纳要点)

【归纳总结】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原因: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利用和保护不当,出现破坏和浪费等情况。

(指导学生读“阅读材料”)

【教师引导】从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中,你有何感想?

(以讲演的形式在班内交流)

【学生活动】略要点:

可与日本、西欧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体现我国“资源大国”的优势;

从“人口大国”看又体现了优势的负面影响,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承转】面对我国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矛盾,要满足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作为我们中学生该做些什么?

该如何做?

(学以致用)

【学生活动】每小组展开大讨论。

每组选派代表到讲台上作即席慷慨演讲比赛。

(对观点鲜明、措施得力,具有较强感染力和号召力的精彩演讲,给以热烈掌声)

【师生点评】

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

付诸行动,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对学生提出的可行性建议或计划,如用淀粉做牙签,餐桌上使用钢筷,成立环保协会并开展活动,垃圾分类、收集废旧电池,节水宣传等应给予赞扬和鼓励)

【教师讲述】宣读一篇很好的倡议书结束本课

(起到概括总结全课的作用)

八、板书设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自然资源与我们

含义与分类

关系密切

2、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原因

节约与保护

九、评价建议:

评价不应看是否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等而应看是否从实例中理解,体会人与资源之间的密切联系;

是否具有节约和保护资源的建议、计划和行动。

十、教学后记:

挖掘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方式在本节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一课时)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学会从优劣两方面对我国的土地资源做出评价。

二、教学目标:

了解土地及其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通过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得出利用类型;

结合地形与气候知识分析图示,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评价土地资源的优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分析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

六、课前准备学生方面:

搜集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图片或资料

中国地形图、气候图以及有关对不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

引入新课:

当鲁滨逊到达一个荒岛上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有了生的希望,因为他终于踏上了土地……,属于我们13亿中国人的这个“岛屿”的土地资源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让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什么是土地?

”这首诗,然后让几位同学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在归纳的前提下引入课题。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

【出示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

【教师承转】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土地资源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

【出示板书】1、土地资源的利用

【展示画面并提问】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和城市。

从地形差异和经济差异分析土地的利用方式。

【学生回答】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土地资源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前三种为农业用地,后一种为非农业用地。

【教师提问】1、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几位?

2、我国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这对我国发展农业有何好处?

3、我国的气候有何特点?

这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温故而知新)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点拨指导。

【学生归纳总结】国土辽阔,地形、气候复杂多样;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对学生回答正确的要点及时肯定下来,直到概括补充全面,对优秀者给予赞扬)

【教师引导】读图3.7比较我国人均耕地特点

读图3.8分析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

(培养读图分析的能力)

【学生活动】小组内共同观察、分析和比较,然后选一名代表陈述。

(指导学生从利用类型、利用价值及比例三方面比较)

【教师引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指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用理论指导实践)

【教师指导】对于我国后备土地资源问题,请从“阅读材料”中概括。

(可让一位学生朗读,其余带问题思考)

【教师承转】我国土地资源除了客观上存在劣势外,还有一些人为劣势,请同学们展示和交流已搜集的这方面的资料。

【学生活动】在班内宣读、交流,或在投影仪上展示,然后师生补充。

人增,建设用地增,使耕地减少

人为破坏,不合理乱占耕地

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等)

【归纳总结】综合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突出要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1、土地

2、利用类型

3、评价

有利

不利

本节不宜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应注意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如读图分析能力,搜集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等,教师可综合学生在语言表达、与人合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价。

以灵活、巧妙的问题和方法引领学生的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节土地资源(第2课时)

本节通过读图分析、社会调查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

知道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差异的原因以及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土地资源类型的分布及原因;

保护耕地的意识培养

联系地形、气候等知识分析土地资源类型的分布差异。

读图分析法,角色扮演法

家乡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从电视、广播或报刊、网络上搜集有关对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的资料;

搜集有关保护土地的法律和近几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

准备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季风区图、中国干湿地区图

七、教学过程: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其评价,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土地资源的有关内容。

【出示板书】二、土地资源的分布

【展示地图并提问】1、中国季风区图:

思考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中国干湿地区图:

四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并简要分析原因。

3、中国地形图:

指出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依次展示,学生在回顾思考的基础上,独立回答,齐答或抢答便可)

【教师引导】从以上问题的回答中,进一步分析干湿地区的形成与地形和季风的关系。

(体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形成要点,选两名代表发言。

(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教师承转】明确了以上问题,请结合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填写下表。

【出示图表】“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

土地资源类型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地

【学生活动】对照图和表,每位同学独立完成。

(培养独立思考和知识迁移能力,如有质疑教师指导)

【教师提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提问。

(体现分层教学,面向全体)

【总结归纳】据上述图表总结归纳我国土地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土地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

【具体例证】读图认识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

【画面展示与提问】教师展示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图片,让学生说明这两种耕地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从地表特征及作物种植不同和气候中的降水考虑)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读图3.12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图说明南北方水土分布的差异,并且评价对农业的影响。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南北方水土矛盾的理解)

【教师提问】针对南北方水土配合欠佳的状况,人们如何解决呢?

(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讨论中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回答】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济青等;

北方注意节约、防止污染,也可进口水等。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肯定其创新思维)

【归纳总结】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这种水土矛盾在东部地区的南北方表现尤为突出。

(可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提炼要意)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不均

耕地——南北方水土矛盾

地形、气候等因素

林地

未利用土地

本节不宜侧重于学生的合并划条记忆,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学会联系地形和气候等知识分析出土地资源的分布。

十、教学后记

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读图分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第二节土地资源(第3课时)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唤起学生节约和保护耕地的意识和行为。

了解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知道我国有关土地方面的法规;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和社会调查的能力。

通过展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的资料和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体验节约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培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意识。

如何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意识的形成。

谈话法、角色扮演法

六、课前准备学生:

搜集有关土地利用问题的资料和家乡土地利用调查。

教师:

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

有关土地方面的法律内容。

我国土地资源的劣势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许多人为原因。

这一节课我们重点了解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播放录像】播放有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乱占耕地的录像并附加解说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在情境中受到熏陶)

【教师提问】播放的内容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抢答】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承转】课下同学们通过多种媒体收集了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的资料,对土地利用的问题有了初步的印象,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到讲台前展示所收集的资料,宣读家乡土地利用调查报告。

(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对本节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对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

【学生活动】学生可能在投影仪上展示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土地污染等现象。

(展示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同时也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

【教师指导】阅读P74调查报告“家乡耕地减少的忧思”谈谈看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教师引导】从同学们展示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带来了许多危害。

那么,这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学生回答】人为因素

【教师引导】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出示板书】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师引导】关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危害,已引起了有关人士的注意,并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反映、警示甚至批判。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下列三幅漫画分别表示的含义,并谈谈你的看法。

【展示漫画】

——小鸟的悲哀

——小草的哀求

——飞来的山峰

(生动形象,带有动画性)

【学生活动】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一组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后,让小组抢答。

(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准确性)

【归纳】

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导致森林被砍光,使许多野生动物失去家园,有濒临灭绝的危险。

另外,还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将砍伐森林速度控制在植树更新之下,从而促进森林的循环利用;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师承转】要真正克服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做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共同努力。

那么不同行业的人们各有何好的建议呢?

下面请小组同学分别扮演不同行业的人,共同讨论学习。

(学生可能提到某些行业的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和解答)

【教师指导】1组——政府官员2组——专家3组——环保人士

4组——乡村干部5组——农民6组——学生

(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也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每组互助讨论后选1——2位同学作主题发言,其他五组同学都对他们进行评价,有不同的相反的意见可以对他们进行反驳、补充。

【学生讨论活动】略

【学生展示活动】按顺序,每组推选1——2名同学展示他们组的成果,其他小组同学不时给予掌声,质疑和补充。

【教师承转】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许多法律和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制定了土地方面的国策。

【教师提问】谁能说出有关这方面的法律和国策。

【学生抢答】《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学生回答不出的教师可适当补充如《防沙治沙法》)

【教师承转】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土地管理法》,同学们能知道它的有关规定吗?

【教师指导】请一位同学面向全班朗读P74的内容。

【教师引导】为了纪念《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时间,国家规定把每年6月25日作为全国土地日,请看“阅读材料”——全国土地日

【教师提问】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后,在六个小组内展开讨论,谈谈各自对这一主题的看法。

小组代表发言,在班内交流。

【课下作业】根据沂水县土地利用调查写一篇短文,在全班办一期“保护家乡的土地”的宣传栏。

【教师承转】学完本课之后,对本节全部内容,我们应该有个总的了解和把握,请同学们各自疏理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

【归纳总结】见下板书(在本课时的基础上,列出本节知识结构)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土地资源

什么是土地土地资源的利用

①总量丰富②类型齐全

①人均量小②比例构成不合理③分布不匀④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土地资源特点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评价时,重在看学生是否通过资料收集认识到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是否增强了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意识。

角色扮演时,大部分学生对知识拓展不开,思维不开放,依附教材的现象较突出,应注意引导。

第三节水资源(第一课时)

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并结合气候、河流等知识,以较多的实例让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

教育学生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联系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分析归纳法

学生:

对当地用水状况及主要水利工程进行调查。

有关水污染、浪费的资料和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