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719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这狐狸丢了尾巴觉得很没面子,便想让其他狐狸都没有尾巴。

一天,狐狸聚众开会,它发言说:

“我们要这没用的负担干什么?

尾巴只能打扫泥泞(nì

ng)的小路,此外没有什么用处,不如割掉它。

请相信我,下个决心吧。

“你的意____是不错,”一只狐狸说,“只不过想请你转身过去,让我们回答你的____议。

”话音刚落,狐狸中一片嘘(xū)声,这可怜的丢尾狐狸没有了听众,想除掉所有狐狸尾巴的诡(guǐ)计只能是空想。

(1)选择恰当的字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见 

(2)说老狐狸是偷鸡捉兔的老手,是因为______。

(3)老狐狸的诡计是指______。

(4)看完短文,你想对这只老狐狸说些什么?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剪枝的学问

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_______(hà

ohǎo)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

“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我着_______(zhuó

zhá

o)急地问:

“王大伯,您怎么啦?

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

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

“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_______(jié

jiē)果实。

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

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我将信将疑:

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

远远望去,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

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我和小伙伴们在桃园里奔_______(bè

bēn)跑着,嬉戏着。

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

啊,只见一棵棵树上挂满了桃子。

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

还真有道理呢!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读音。

(2)认真读短文第二自然段,概括剪枝的学问。

剪枝要______,保留______

(3)找出与第三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相对应的句子。

(4)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在最后一自然段横线上写写树上桃子的样子。

6.阅读《桥》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

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

“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

“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

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纵放肆)____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拖)出一个小伙子,(骂吼)____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呼喊)____。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

“你先走。

”老汉吼道:

“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

(2)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并请你仿写一句。

(4)文中“老汉似乎要喊什么”,请你联系上下文,老支书要喊什么呢?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

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镜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哎,这是怎么回事呢?

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这句话说明了小女孩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2)从“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句话中的“终于”一词,体会到小女孩当时______的处境。

(3)找出写具体事物的语句和写由具体事物引出的想象的语句。

(4)这段话中,作者花了较多的笔墨写小女孩划着火柴取暖时的幻想,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

8.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生命桥》(选段)

试跳成功!

紧接着,一对对羚羊腾空而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

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井然有序——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______。

这个句子是把______比作______。

(3)“那情景”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请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

(4)猎人们为什么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9.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 

得严严实实的, 

住了人们的视线, 

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①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②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1)选择合适的字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遮 

封 

(2)这一段话描写的是小兴安岭______季的景色,描写的景物有树木、______、______和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中的“浸”字的好处是( 

)。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②把______比作______,“像利剑一样”“穿过”能让我们体会到______。

10.根据短文内容完成练习。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积雪很厚,终年不化。

这里的动物主要有企鹅和海豹,它们都胖乎乎的,十分耐寒。

企鹅一点儿也不怕人,非常讨人喜欢。

(1)这段共______句话。

(2)找出描写南极寒冷的句子。

(3)“这里的动物主要有企鹅和海豹”中的“这里”指的是______。

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是______。

(4)选择正确的答案______

①南极的动物只有企鹅和海豹。

②南极的动物都十分耐寒。

③企鹅一点儿也不怕冷,非常讨人喜欢。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_________________。

牛马有_________,鸟有翅膀。

植物要旅行又用什么_________?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_________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_________。

(1)按照原文填空。

(2)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知道牛马靠______旅行;

鸟儿靠______旅行;

蒲公英靠______旅行。

(3)你还知道哪写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12.阅读练习。

 

乘坐喷气式飞机去旅行,速度绝对是够快的了。

但是,如果你想到月球上去,就需要搭乘速度更快的工具了。

对!

我们需要枚火箭。

为了摆脱地心引力,飞到浩瀚的太空中,火箭的速度要比喷气式飞机快得多才行。

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三十多倍。

进入太空之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继续前进。

看!

前面(呼啸 

咆哮)而过的东西是什么?

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停止 

静止)的一样。

那是流星体!

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

有的流星体运动的瞬时速度能达到二十五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速度的六倍多。

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

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

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词语。

(2)选文第一段介绍的对象是______。

(3)选文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4)阅读选文,你觉得速度最快的是( 

13.阅读课文片段二,回答问题。

片段二: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①找近义词:

曲折______ 

潇洒______

②找反义词:

热闹______飞驰______

(2)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

有河意味着有人家,就意味快到目的地了,可以看出作者______的心情。

(3)“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 

(4)对文中画直线的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5)选文让我们感受到( 

14.品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①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②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③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④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袭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③段中“放假了”的意思。

(2)对第④段中加点的“冲”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文段的①②段和③④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填序号)

①②段:

______ 

③④段:

______

A.下雨了,花孩子们放假了,他们冲出了学校。

B.花孩子们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做功课。

(4)围绕着“关了门做功课”想一想,花孩子们在学校里做了哪些功课?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1)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

①反义词。

枝繁叶茂-______消失-______

②近义词。

轻松-______生育-______

(2)用“||”分好的层次,写出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

第二层:

(3)“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的“这里”是指______。

作者写石榴树的目的______。

(4)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______抒情,以______喻人。

(5)人们为什么“也总爱在她故居的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

16.重点段落品析。

木棉喜暖在________,

桦树耐寒守边疆。

银杏水杉________,

开花满院香。

(1)根据课文《树之歌》把上面内容补充完整。

木棉喜暖在______,

银杏水杉______,

______开花满院香。

(2)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

桦树

守边疆

(3)该选段中共有______句话。

从第一句话中我们知道木棉生活在______。

17.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①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甲)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②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③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乙)

④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句分别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句(甲):

句(乙):

A.欢快而又急切。

B.快乐。

(2)第①段描写了______的场面,其中“紫的、黄的、白的”体现了花儿的______。

(3)通过“急急忙忙”“扬起双臂”等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花孩子______。

(4)仔细品读第④段,围绕“扬起双臂”展开想象:

花孩子要对妈妈说什么?

妈妈会怎样回答他们?

18.认真阅读课文片段,完成文后练习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

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

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受益无穷:

(2)用文中划线的词语造句。

假若……就……

(3)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说你对“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句话的理解。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地问:

“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

”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道道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先是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

“问爸爸!

”“不,问外婆!

”“自己查爸爸妈妈的身份证!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1)照样子写词语

例:

四面八方(带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偷偷——______ 

吵闹——______ 

躲开——______

(3)“沉默前的热闹”是指______;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这时的“热闹”是指______。

20.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

“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1)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照例:

(2)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从中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文中“壮着胆子”表现了孙中山的______品质。

(3)朗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时,重音应该读在哪个词上?

写出来。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4)“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 

2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但是,一个小朋友非常确信地说:

“她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

当天下雨时,她们就急忙跑到家里去啦!

”不过她们的家在哪里呢?

人家的屋宇里从来没见过有蝴蝶来避雨;

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

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

园里的花是她们的家吗?

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

蝴蝶的家到底是在哪里呢?

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 

这也未可知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 

这里从没见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 

那它们会不会藏在树叶下面 

这倒有些说得过去 

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怀疑——______沉重——______ 

刚强——______

(2)给第二自然段加标点。

(3)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ABB)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5)仿写:

(6)作者猜想蝴蝶的家会在哪些地方?

概括起来说说。

22.读一读,做一做。

一个树坑挖好了。

邓爷爷______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______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他站到几步之外______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

“不行,不行!

”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1)这一段话共有______个句子。

(2)请把下列三个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①仔细 

②小心 

③精心

(3)植树时,邓爷爷说了什么?

(4)邓爷爷是怎样植树的?

请按顺序排一排。

①扶正树苗

②挖好树坑

③挑选树苗

④挥锹填土

⑤移入树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训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四周黑洞洞的”指的是______。

(2)“碰壁”指的是______。

(3)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

24.阅读训练。

我真爱这一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好的故事”是指______。

(2)你对选文第一段是怎样理解的?

(3)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怎样理解?

2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

”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

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

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

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

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

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补全词语。

______的眼光 

______的太阳光

______的叶子 

______的豌豆花

(2)划线的句子是比喻句吗?

为什么?

(3)妈妈为什么开始相信孩子会好起来?

从原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4)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融小时候,家里常常买梨子,梨子又香又甜,大家都争着去拿大的吃。

可是孔融每次都是拿最小的。

父亲问他为什么要拿小的,他回答说:

“因为我年纪小,当然应该拿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好了。

”父亲听了,赞扬他上小年纪懂得礼让。

(1)短文共有______句话。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经常——______ 

表扬——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对错

①孔融每次都是拿最大的梨来吃。

②孔融认为自己年纪小,应该吃小的。

③孔融是一个懂得礼让的好孩子。

27.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选自《肥皂泡》

(1)“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读这段话时,要用( 

)的语气。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作者想象的部分。

(4)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