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7364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Word文件下载.docx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Word文件下载.docx

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

甲是乙。

  例如:

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

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

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

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

五点钟,

  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

  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比拟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

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

拟人修辞手法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淀》孙犁)

夸张

  3.夸张:

  1.定义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2.种类

   

(1)扩大夸张。

故意把食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

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

例如,农民们都说:

“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3.夸张的用法

  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

否则就分不清实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

严肃的汇告、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

  的修辞。

排比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对偶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设问

  6.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7.反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

借代

  8.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

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最后一次讲演》

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

比喻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明喻:

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归心似箭

  暗喻:

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借喻:

望穿秋木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拟人:

狐朋狗友 

鼠目寸光 

鸦雀无声 

花枝招展 

鸟语花香 

烘云托月

风卷残云 

百花争艳 

鼠窃狗盗 

兔死狐悲 

龙争虎斗 

卧虎藏龙

夸张:

日理万机 

日月如梭 

三头六臂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一步登天 

一毛不拔 

一尘不染

对比:

口蜜腹剑 

口是心非 

虎头蛇尾 

好逸恶劳 

阳奉阴违 

南辕北辙

外强中干 

吃一堑,长一智 

挂羊头卖狗肉

对偶:

地大物博 

感恩戴德 

山穷水尽 

谦受益,满招损 

家喻户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披星戴月 

口诛笔伐

口蜜腹剑 

山珍海味 

山重水复

借代:

目不识丁 

披肩执锐 

扭转乾坤 

迫在眉睫 

拈花惹草 

大江东去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比拟:

闭月羞花 

风尘仆仆 

生龙活虎

莺歌燕舞 

抱头鼠窜 

肥头大耳 

土崩瓦解

 

反复:

登峰造极 

星移斗转 

提纲挈领 

审时度势 

情真意切 

罪魁祸首

丰功伟绩 

心灰意冷真凭实据一心一意

反问: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塞翁失马,焉之非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双关:

风雨同舟 

藕断丝连 

立地成佛 

乐在其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回环: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人响水潭中潭水响;

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

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顶针: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

修辞方法及其常用成语

2008-04-0220:

19

许多成语运用各式各样的修辞方法,既简练又形象,具有独特的魅力。

如果恰当地运用这些成语,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能收到极好的表达效果。

常用成语的修辞方法有:

  明喻:

虚怀若谷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

  暗喻:

车水马龙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犬牙交错血海深仇犬马之劳

  借喻:

望穿秋水破镜重圆风平浪静班门弄斧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掌上明珠画龙点睛柳暗花明愚公移山

  夸张:

胆大包天浑身是胆一步登天顶天立地怒发冲冠

度日如年一丝不苟寸步难行不寒而栗挥金如土

  对比:

口蜜腹剑口是心非虎头蛇尾好逸恶劳阳奉阴违

南辕北辙外强中干吃一堑长一智挂羊头卖狗肉

  对偶:

地大物博感恩戴德山穷水尽满招损,谦受益

  

 家喻户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借代:

目不识丁披坚执锐扭转乾坤迫在眉睫拈花惹草

大江东去灯红酒绿咬文嚼字青黄不接手无寸铁

  比拟:

闭月羞花百花争艳草木皆兵风尘仆仆呆若木鸡

生龙活虎莺歌燕舞抱头鼠窜肥头大耳土崩瓦解

  反复:

登峰造极星移斗转提纲挈领审时度势情真意切

罪魁祸首丰功伟绩心灰意懒真凭实据一心一意

  反问: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双关:

风雨同舟藕断丝连立地成佛乐在其中

  回环: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顶针: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传十,十传百一而再,再而三

  有的成语同时兼用多种修辞方法。

如“挥汗如雨”是暗喻,也是夸张:

“雷声大,雨点小”,用了借喻、对比、对偶:

“披荆斩棘”,既运用了对偶,又运用了反复,还有借代。

  懂得成语的修辞方法,有利于我们掌握成语的结构,更能体味成语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