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7567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物解剖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二单元骨

第一节基本概念

骨内含有骨髓,呈重要的造血器官,骨质内有大量的钙盐和磷盐。

一、骨的构造

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并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骨膜除关节面外,骨的内、外表面均被覆一层骨膜。

位于骨质外表面的称骨外膜,较厚,分两层。

外层为纤维层,富有胶原纤维束和血管、神经,内层疏松,为成骨层,含有大量细胞和少量纤维。

在骨受损失时,成骨层有修补和再生骨质的作用,故在骨的手术中应尽量保留骨膜,以免发生骨的坏死和延迟骨的愈合。

骨质骨质可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具有造血机能。

成年家畜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富于脂肪的黄骨髓代替,但长骨两端、短骨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

二、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

骨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幼畜骨中,有机物较多,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

老年家畜则相反,骨中无机物多,易发生骨折。

妊娠母畜和乳牛在泌乳期,骨内钙质被胎儿吸收,使母畜骨质疏松而易发生骨软症。

三、畜体全身骨骼的划分

第二节头骨

头骨主要由扁骨和不规则骨构成,分颅骨和面骨两部分。

颅骨主要构成颅腔,面骨主要构成鼻腔、口腔和面部的支架。

鼻旁窦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蝶腭窦和筛窦等,因其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故称为鼻旁窦。

鼻旁窦内的黏膜和鼻腔的黏膜相延续,当鼻腔黏膜发炎时,常蔓延到鼻旁窦,引起鼻旁窦炎。

第三节躯干骨

一、椎骨椎骨按其位置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所有的椎骨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排列,称为脊柱。

(一)椎骨的基本构造包括椎体、椎弓和突起。

所有椎骨的椎孔按前后序列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的管道称为椎管,主要容纳脊髓。

(二)各段椎骨形态特征

1.颈椎一般有7个。

第l颈椎呈环形,又称为寰椎,前面与枕骨髁成关节,第2颈椎又称枢椎,第3~6颈椎形态相似,椎体发达,第7颈椎的椎体短而宽。

2.胸椎牛、羊13个,猪14或15个/马18个,狗-猫13个。

棘突发达,丛2-6(牛)或3~5(马)胸椎的棘突最高,构成髻甲的基础。

3.腰椎牛和马6枚,驴和骡为5枚,猪和羊6或7枚,狗和猫为7枚。

腰椎横突长;

4.荐椎是构成骨盆腔顶壁的基础。

二、肋每一肋骨的下端接一肋软骨。

经肋软骨与胸骨直接相接的肋骨称真肋。

一般真肋有8对,但猪、狗分别为7和9对。

肋骨的肋软骨不与胸骨直接相连,而是连于前一肋软骨上,这些肋骨叫做假肋。

肋软骨不与其他肋相接的肋骨称为浮肋。

最后肋骨与各假肋的肋软骨依次连接形成的弓形结构称为肋弓,作为胸廓的后界。

三、胸骨胸骨位于胸底部,由6~8个胸骨节片借软骨联接而成。

前端胸骨柄,后为剑状软内。

背侧的胸椎、两侧的胁骨和肋软骨以及腹侧的胸骨围成胸部的轮廓称为胸廓。

第四节四肢骨

一、前肢骨前肢骨包括肩胛骨、肱骨、前臂骨和前脚骨。

前脚骨包括腕骨、掌骨、指骨和籽骨。

二、后肢骨后肢骨包括髋骨、股骨、膝盖骨(髌骨)、小腿骨和后脚骨。

后脚骨包括跖骨、趾骨。

1.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结合而成。

三块骨在外侧中部结合处形成深杯状的关节窝,称为髋臼—与股骨头成关节。

左、右侧髋骨在骨盆中线处以软骨联结形成骨盆联合骨坐骨前缘与耻骨围成闭孔;

后外角粗大,称坐骨结节。

合形成坐骨联合,形成骨盆联合的后部。

耻骨较小,位于前下方,构成骨盆底的前部。

耻骨后缘与坐骨前缘共同围成闭孔。

两侧耻骨内侧缘由软骨结合形成耻骨联合,构成骨盆;

联合的前部;

2.股骨为管状长骨。

近端粗:

有球状的股骨头,头的中央有一凹陷称头窝,供圆韧带附着,与髋臼成关节。

第三单元关节

动物体全身骨借助骨联结连接成骨架。

其中骨与骨之间借助膜性结缔组织囊相连接,称关节。

构成

1.关节面和关节软骨

2.关节囊内层为滑膜层,滑膜可分泌滑液有营养软骨和润没关节的作用。

3.关节腔为关节软骨与滑膜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滑液。

4.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的多轴关节。

系关节又称球节。

第四单元肌肉

运动系统的肌肉由横纹肌组织构成,又称为骨骼肌。

肌纤维为肌器官的实质部分,在肌肉内部先集合成肌束,肌束再集合成一块肌肉。

肌肉的结缔组织形成肌膜,构成肌器官的间质部分。

在肌膜内蓄积有脂

肪组织,使肌肉横断面上呈大理石状花纹。

一、胸廓肌胸廓肌位于胸侧壁和胸腔后壁,参与呼吸,可分为吸气肌和呼气肌。

1.吸气肌

(1)肋间外肌斜向后下方止于后一肋骨的前缘。

作用是向前外方牵引肋骨,扩大胸腔,引起吸气。

(2)前背侧锯肌位于胸壁前上部,作用是向前牵引肋骨以助吸气。

(3)膈肌是一圆拱形凸向胸腔的板状肌,构成胸腔和腹腔间的分界。

在腰椎附着部,膈的肉质缘形成左、右膈脚。

两脚间裂孔供主动脉通过,称主动脉裂孔。

在膈上还有分别供食管和后腔静脉通过的食管裂孔和后腔静脉裂孔。

2.呼气肌

(1)后背侧锯肌为薄肌片,位于胸壁后下部,肌纤维方向为后上至前下,止于后3个(牛)肋骨的后缘。

作用是向后牵引肋骨,协助呼气。

(2)肋间内肌位于肋骨间,肌纤维方向自后上向前下,牵引肋骨向后并拢,协助呼气。

四、腹壁肌

腹壁肌构成腹侧壁和腹底壁,由4层纤维方向不同的板状肌构成,自浅至深分别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和腹横肌,其表面覆盖有腹壁筋膜。

1、腹外斜肌为腹壁肌最外层,以锯齿状自第5至最后肋骨的外侧面起始,肌纤维由前上方斜向后下方。

2、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其肌质部起自髋结节,呈扇形向前下方扩展,逐渐变为腱膜,止于耻前腱、腹白线及最后几个肋软骨的内侧面。

3、腹直肌为一宽带状肌,左、右二肌并列于腹腔底的白线两侧,肌纤维纵行,有数条横向的腱划将肌纤维分成数段。

腹直肌起于胸骨及肋软骨,以强厚的耻前腱止于耻骨前缘。

4、腹横肌是腹壁的最内层肌,起自腰椎横突及假肋下端的内侧面,肌纤维横行,走向内下方,以腱膜止于腹白线。

5、腹股沟管位于腹底壁后部,耻前腱两侧,是腹内斜肌(形成管的前内侧壁)与腹股沟韧带(形成管的后外侧壁)之间的斜行裂隙。

管的内口通腹腔,称腹环,外口通皮下,称为皮下环,是腹外斜肌腱膜上的一个裂孔。

公畜的腹股沟管明显,是胎儿时期睾丸从腹腔下降到阴囊的通道,内有精索、总鞘膜、提睾肌和脉管、神经通过。

母畜的腹股沟管仅供脉管、神经通过。

腹肌收缩时,可增大腹压,有助于呼气、

排便和分娩等活动。

五、前肢主要肌肉

前肢肌按部位分为肩带肌(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臂头肌、胸肌和腹侧锯肌)、肩部肌(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肩胛下肌、大圆肌、喙臂肌)、臂部肌(臂三头肌、前臂筋膜张肌、臂二头肌、

臂肌)、前臂部肌和前脚部肌。

六、后肢主要肌肉

后肢肌肉较前肢肌肉发达,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

可分为臀部肌(臀浅肌牛、羊无此肌、臀中肌、臀深肌)股部肌(髂肌、阔筋膜张肌、股四头肌、臀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耻骨

肌、)内收肌、缝匠肌)、小腿和后脚部肌。

第五单元被皮系统

被皮系统是由皮肤和皮肤衍生物构成。

皮肤衍生物是在动物机体的某些部位,由皮肤演变而成的形态特殊的器官,如家畜的毛、皮肤腺(汗腺、皮脂腺和乳腺)、蹄、角、枕等都属于皮肤的衍生物。

第一节皮肤皮肤覆盖于动物体表。

由复层扁平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血管、淋巴管、汗腺和多种感受器,具有感觉、分泌、保护深层组织、调节体温、排泄废物、吸收及贮存营养物质等功能。

皮肤一般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

表皮位于皮肤的最表层,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没有血管和淋巴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非角质形成细胞中的黑素细胞,所产生的黑色素与皮肤的颜色有关,并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保护深部组织不受紫外线的损伤。

真皮位于表皮的深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是皮肤最厚的一层。

其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交错排列。

皮革就是真皮鞣制而成。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的深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又称浅筋膜。

第二节乳房乳房的最外面是薄而柔软的皮肤,乳腺实质由分泌部和导管部组成。

分泌部包括腺泡和分泌小管,其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导管部由许多小的输乳管汇合成较大的输乳管,较大的输乳管再汇合成乳道,开口于乳头上方的乳池。

乳池为不规则的腔体,经乳头管向外开口。

牛乳房由3对乳腺合成。

羊乳房、马乳房每侧只有1个乳头。

猪乳房常有5~8对乳头。

第六单元内脏概论一、内脏概念内脏的广义概念是指机体内部的器官,一般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器官系统。

共同特点是,每个器官都直接或间接地以一端或两端与外界环境相通。

二、内脏器官的结构特点根据内脏器官的基本结构,可将其分为管状器官和实质性器官两大类。

1.管状器官大多数内脏器官属于管状器官,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和生殖管道。

其结构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器官的中央都有管腔,而管壁结构从内向外依次由黏膜(由上皮、固有膜和黏膜肌构成)、黏膜下层、肌层(内环肌、外纵肌两层)和浆膜(或外膜)组成;

另一个是都以一端或两端与体外相通。

2.实质性器官包括肺、胰、肾、睾丸和卵巢等。

实质性器官无特定的空腔,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

三、体腔是指身体内部的腔洞,一般包括胸腔、腹腔和骨盆腔。

腹腔与胸腔之间以膈为界。

骨盆腔以荐骨岬、髂骨和耻骨前缘组成的骨盆前口与腹腔相通。

浆膜体腔内表面和位于体腔内器官的表面衬有一层光滑、透明的薄膜(由间皮细胞组成),称为浆膜。

它贴在体壁内表面,叫做浆膜壁层唇包在内脏各器官外表面,称为浆膜脏层。

存在于浆膜壁层和脏层之间的腔隙为浆膜腔。

衬在胸腔内的浆膜称为胸膜,衬在腹腔和骨盆腔内的浆膜称为腹膜。

例如,临床上的胸膜炎或者腹膜炎,就是位于胸腔或腹腔内的浆膜发生炎症。

在腹膜有炎症时,腹膜的分泌增加,造成大量液体蓄积在腹膜腔内,称为腹水。

第七单元消化系统

第一节口腔1、口腔由唇、颊、硬腭、软腭、口腔底、舌和齿组成。

在上唇中部与两鼻孔之间的无毛区,称为鼻唇镜,鼻唇镜的表面有鼻唇腺开口。

上唇正中有深沟状的“人中”。

马的软腭较发达,故马不能用口呼吸,病理情况下逆呕时逆呕物从鼻腔流出。

舌背表面的黏膜形成乳头状隆起,称为舌乳头。

根据形状可分为5种:

圆锥状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后3种乳头有味蕾。

牛(羊)的舌宽厚有力,是采食的主要器官。

舌背后部有一椭圆形的隆起,称舌圆枕。

2、齿由前向后顺序为切齿、犬齿和臼齿。

更换前的齿称为乳齿,更换后的齿称为恒齿。

3、唾液腺导管开口于口腔,能分泌唾液的腺体。

主要有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3对。

第二节咽

第三节食管第四节胃

胃位于腹腔内,前端以贲门接食管,后端以幽门通十二指肠。

一、多室胃

牛、羊的胃为多室胃,依次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前3个胃的黏膜衬以复层扁平上皮,黏膜内不含腺体,主要起贮存食物和分解粗纤维的作用,常称为前胃。

皱胃黏膜内分布有消化腺,能分泌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所以也称为真胃。

(一)瘤胃成年牛的瘤胃最大,占胃总容积的80%,几乎占据整个腹腔左侧,其后腹侧部越过正中平面而突入腹腔右侧。

瘤胃前端至膈,后端达盆腔前口。

左侧面为壁面,与脾、膈及腹壁相接触;

右侧面为脏面,与瓣胃、皱胃、肠、肝及胰相接触。

瘤胃的前端以瘤网口与网胃相通。

(二)网胃牛网胃的容积约占胃总容积的5%,是4个胃中最小的。

位于季肋部的正中矢面上,约与第6~8肋骨相对。

网胃与心包之间仅以膈相隔,当牛吞食尖锐物体停留在网胃中时,常可穿通胃壁引起创伤性网胃炎;

严重时还可穿过膈而刺破心包,引起创伤性心包炎。

网胃黏膜呈黑褐色,表面形成许多高低不等的网格状皱褶,形似蜂房。

瘤胃和网胃之间的网胃沟黏膜较为平滑,有纵行的皱褶。

在网胃壁上的网胃沟,又称食管沟。

网胃沟起于贲门,沿瘤胃前庭和网胃右侧壁向下伸延至网瓣胃口,与瓣胃相接。

犊牛的网胃沟发达,机能完善,当吸吮时,可反射性地闭合两唇形成管状,乳汁从贲门经网胃沟和瓣胃沟直达皱胃。

成年牛的网胃沟闭合不全。

(三)瓣胃牛的瓣胃占胃总容积的7%~8%,位于右季肋部,约与第7~11(12)肋间隙下半部相对,羊的瓣胃在四个胃中最小位于第8~10肋骨的下半部。

瓣胃黏膜形成百余片大小、横切面很像一叠“百叶”,故又称为百叶胃。

(四)皱胃皱胃约占胃部总容积的7%~8%,位于右季肋部和剑状软骨部,约与第8~12肋骨相对。

皱胃黏膜平滑而柔软,黏膜内有腺体。

(五)犊牛胃特点哺乳期犊牛皱胃特别发达,瘤胃和网胃相加的容积约等于皱胃l/20。

二、单室胃

(一)马胃马胃为单室混合胃,容积为5~8L,大部分位于左季肋部,小部分位于右季肋部。

胃左端向后上方膨大形成胃盲囊,位于左膈脚和第15~17肋骨上端的腹侧。

马胃黏膜分为腺部和无腺部。

腺部黏膜有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分布。

(二)猪胃猪胃为单室混合胃,横位于腹前部,大部分在左季肋瓢小部分在右季肋部。

饱食时胃大弯可向后伸达剑状软骨部和脐部之间的腹底壁。

(三)胃壁的组织结构胃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

有腺部分为贲门腺区、幽门腺区和胃底腺区。

其中贲门腺区和幽门腺区主要分泌黏液;

胃底腺区最大,是分泌胃消化液的主要部位,其细胞主要有4种:

①主细胞,数量较多,可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脂肪酶(少量)、凝乳酶(幼畜),参与消化。

②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数量较少,夹在主细胞之间,分泌盐酸。

③颈黏液细胞,一般成群地分布在腺体的颈部,分泌黏液,保护胃黏膜。

④内分泌细胞,广泛存在于动物的全部消化道,具有内分泌功能。

第五节肠一、肠的形态和位置

肠起自胃的幽门,止于肛门。

可分小肠和大肠两部分。

食草动物肠管较长,食肉动物的较短。

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十二指肠位于右季肋部和腰部,大肠比小肠短,管径较粗。

可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

食草动物的盲肠特别发达。

多数动物盲肠位于腹腔右侧。

(一)牛(羊)的肠牛小肠长约40m,直径5~6cm,羊小肠长约25m,直径2~3cm。

牛的大肠长6.4~l.m,羊的长7.8~10m。

管径比小肠略粗,无肠袋和纵肌带。

(二)马的肠

1.小肠:

十二指肠长约lm;

空肠长约22m;

回肠长约lm。

2.大肠

(1)盲肠发达,外形呈逗点状,长约lm。

位于腹腔右侧,从右髂部的上部起,沿腹侧壁向前下方伸延,达剑状软骨部。

(2)结肠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

升结肠通常称大结肠,降结肠通常称小结肠。

大结肠特别发达,长3~3.7m(驴约2.5m),几乎占据腹腔的下3/4.盘曲成双层马蹄铁形。

可分为四段三个弯曲,从盲结口开始,顺次为右下大结肠一胸骨曲—左下大结肠一骨盆曲一左上大结肠一膈曲一右上大结肠。

大结肠管径的变化很大,下大结肠除起始部外均较粗,管径20~25cm。

至骨盆曲处突然变细,约8cm。

右上大结肠管径逐渐变粗,末端可达30cm,因此又叫胃状膨大部。

从胃状膨大部向后又突然变细为短的横结肠。

小结肠长约3m,位于腹腔左髂部,在骨盆腔入口处移行为直肠。

(3)直肠和肛门直肠长约30cm,形成直肠壶腹。

二、肠的组织结构1.小肠壁的构造小肠壁由黏膜、黏膜下组织、肌层和浆膜构成。

黏膜和黏膜下层形成许多环形皱褶,黏膜表面有许多微细的指状突起,突向肠腔,称肠绒毛,以增加与食物接触的面积。

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

一条粗大的毛细淋巴管(绵羊有两条),它的起始端为盲端,称中央乳糜管。

管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通透性较大,便于大分子的脂肪乳糜颗粒进入管内。

2.大肠壁构造大肠壁的构造与小肠壁相似,由黏膜、黏膜下组织、肌层和外膜构成。

第六节肝和胰一、肝

(一)肝的形态位置肝是动物体内最大的腺体。

位于腹前部,膈的后方,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

门静脉和肝动脉经肝门入肝,胆汁的输出管和淋巴管经肝门出肝。

肝各叶的输出管合并在一起形成肝管。

无胆囊的动物(马属动物),肝管和胰管一起开口于十二指肠。

有胆囊的动物,胆囊的胆囊管与肝管合并,称为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

(二)肝的组织结构肝表面大部分被覆一层富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被膜,被膜表面有浆膜覆盖,结缔组织在肝门处随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的分支伸入肝实质内,将肝实质分隔成许多肝小叶,猪、猫的肝小叶间结缔组织

发达,所以肝小叶很明显。

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呈多面棱柱状。

每个肝小叶的中央沿长轴都贯穿着一条中央静脉。

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轴心呈放射状索状排列,称为肝细胞索。

相邻肝细胞索之间的空隙称为窦状隙(血窦)。

窦壁由有孔内皮细胞围成,内皮细胞间隙较大,外无基膜,所以通透性大,利于物质交换。

肝细胞为多边形,有l~2个圆形细胞核。

相邻肝细胞间有毛细胆管,肝细胞所分泌的胆汁被排入毛细胆管,最后经肝管或胆囊排入十二指肠。

二、胰

(一)胰的形态和位置胰呈淡红黄色,胰位于腹腔背侧,靠近十二指肠,可分为左、中、右三叶,中叶又称胰头。

胰的输出管接十二指肠,有的动物(牛、猪)有一条,有的动物(马、犬)有两条,其中一条叫胰管,另一条叫副胰管。

(二)胰的组织结构胰的表面包有薄层结缔组织被膜,结缔组织伸入腺内,将腺实质分隔成许多小叶。

胰的实质分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

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有多种酶,由胰管排入十二指肠,参与消化作用;

内分泌部称胰岛,分泌激素,对糖代谢起重要调节作用。

第八单元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以及胸膜腔等辅助器官。

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

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第一节鼻鼻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

第二节喉

喉壁主要由喉软骨和喉肌组成,内面衬有喉黏膜。

喉软骨有4种5块,包括环状软骨、甲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

甲状软骨腹侧面后部(犬、猪和反刍兽)有一突起,称喉结。

声带由声襞及其外侧的声韧带和声带肌构成。

声襞为喉腔中部侧壁上的一对黏膜襞,两侧声襞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声襞与声门裂合称声门。

声襞是发声器官。

牛无喉室。

第三节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气管软骨环48~60个(牛),游离的两端重叠。

马的气管横径大于垂直径,气管软骨环50~60个,游离的两端不相接触。

猪的气管呈圆柱状,气管软骨环32~36个。

第四节肺一、肺的位置、形态和组织结构

(一)位置、形态

肺位于胸腔内、心脏两侧,分左肺和右肺,右肺较大。

肺呈底面斜切的三面棱柱状,有3个面和3个缘。

中部有肺门,为支气管、血管、神经出入肺的门户,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在一起称肺根。

肺腹侧缘较薄,有心切迹,左侧与第3~6肋相对;

肺底缘薄,为从第6肋骨肋软骨交界处至第11肋骨上端的弧线,在临床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肺以主支气管在肺内的第l级分支为准分为肺叶(气管支气管属肺叶支气管)。

(二)组织结构

肺表面被覆一层浆膜称为肺胸膜。

浆膜下结缔组织伸入肺内形成肺间质,将肺组织分隔成许多肺小叶。

肺实质是指肺内各级支气管及其分支和肺泡。

左、右主支气管经肺门入肺后分出肺叶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分出肺段支气管,如此反复分支,形成各级小支气管。

当管径细至lmm以下时,称为细支气管。

细支气管继续反复分支,管径至0.5mm以下时,称为终末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再次分支,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后者进一步分支为肺泡管。

由数个肺泡围成的结构称肺泡囊。

由于支气管在肺内反复分支呈树状,故名支气管树。

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其所属分支和周围的肺泡共同组成一个肺小叶。

临床上的小叶性肺炎,即指肺小叶的病变。

1.肺的导气部

2.肺的呼吸部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上皮根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分为Ⅰ型肺泡细胞和Ⅱ型肺泡细胞。

Ⅰ型肺泡细胞呈扁平状,是执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分。

Ⅱ型肺泡细胞是分泌细胞。

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形态的作用,防止肺泡过度回缩而塌陷和防止肺泡过度膨胀。

临床上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与分泌受到抑制或破坏,可引起肺泡塌陷,造成肺功能衰竭。

(5)肺泡隔当肺内巨噬细胞吞噬尘埃颗粒后,称为尘细胞,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6)气—血屏障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至少要通过肺泡上皮、上皮基膜、血管内皮基膜和内皮细胞四层结构,这四层结构合称为气一血屏障。

二、牛、猪、犬肺的形态特点牛的左肺分为2叶,前叶又以心切迹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称前叶,后部称心叶。

右肺分为4叶,前叶也分前、后两部分。

猪的左肺分为2叶,前叶又分为前、后两部分,右肺分为4叶。

第九单元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是生成尿液的器官;

输尿管为输送尿液至膀胱的管道;

膀胱为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

尿道是排出尿液的管道。

后三者合称尿路。

第一节肾一、肾的位置、形态和组织结构

(一)肾的位置、形态肾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呈豆形,红褐色至深褐色,位于腹主动脉和后腔静脉两侧、腰椎的腹侧。

右肾位置略靠前。

肾的外面通常包有厚层的脂肪,称脂肪囊,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为肾门,内陷形成肾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