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0篇精选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7684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0篇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0篇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0篇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0篇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0篇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0篇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0篇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0篇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0篇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0篇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0篇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0篇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0篇精选文档格式.docx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0篇精选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0篇精选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0篇精选文档格式.docx

  悠悠5000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

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

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挽救中华文化。

端午节演讲稿篇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必不可少活动,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佩香囊,赛龙舟。

今年的6月9日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将迎来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那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大夫屈原情系百姓,心忧天下,当他得知楚国被秦军攻破后,就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尽。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就有了后来赛龙舟的风俗。

百姓们把用楝树叶包裹,外缠彩丝的饭团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成了我们现在吃的粽子习俗。

于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月就被定为端午节。

端午时节,千家品粽,万户悬囊,人们纷纷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办诗会,来纪念屈原,庆祝节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越来越多的渗入了我们的生活,这曾经最热闹的活动,渐渐被人们所淡忘,我们似乎不再眷顾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而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些西方节日。

当我们还沉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20__年,韩国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了这些,我们又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

而如今,这个我们过了二千多年的传统佳节眼瞅着成为了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是怎样的尴尬与无奈。

  中国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文化内涵丰厚,它们留存着先民独特的文化记忆。

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须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

同学们,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中华文明需要大家共同传承,并且发扬光大。

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神州大地彻彻底底的辉煌起来!

谢谢大家。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演讲稿篇3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__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

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和纪念曹娥说;

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屈原说: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流放。

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蛟龙水兽喝醉晕倒,就不会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

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还有丰富的食俗。

吃黄鳝吃面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

蛋有鸡蛋、鸭蛋、鹅蛋。

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吃打糕吃煎堆等等。

我最喜欢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风俗习惯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咸,大的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我吃过咱们四川乐山产的肉粽子最好吃,黄澄澄的糯米里夹着腊肉,肥而不膩,吃起来一股花椒和竹叶的清香,口齿留香,味道悠长。

最可贵的是价格低廉,每个重有八两,才二元五角钱。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从20__年开始,我国为宏扬民族文化,保留民族传统,将五月初五列为法定节假日。

端午节演讲稿篇4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叫__,来自物资分公司。

很荣幸能有机会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安全问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安全第一》。

  在腾飞的21世纪,在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逐步改善,社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与勃勃生机。

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安全。

从我们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起,耳边回荡的最多的便是母亲千叮咛、万嘱咐的:

“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

”当我们行于车道时,当我们操作机器时,当我们坚守岗位时-------每一步的人生路程依然谨记着“安全第一”的响亮口号。

风风雨雨的人生历程,坎坎坷坷的人生道路,以安全为伴,我们活得将会更加精彩。

安全不仅仅对于我们的人生是重要的,对于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企业的兴衰、一个国家的安危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不讲安全,哪怕是轻轻地一碰就能使“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炼油装置怒火爆发:

不懂安全,哪怕是一只小小的工具包,就能中断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不要安全,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意念,就能让操作中的生命处于危险,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提高警惕,时刻保持着我们的安全意识。

  工厂停工,机场关闭,地面交通堵塞,地铁把乘客扔在隧道中,惊恐的市民涌上街头,这是10月15日美国和加拿大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后的场景,说它是电事故也好,外力破坏也罢,这一连串的事件,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当今社会,电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电力安全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电的依赖越来越强,使它几乎成为继阳光、空气、水之后的人类生存的第四要素。

  安全知识的贫乏、安全意识的淡薄总是造成重大的损失并给予我们惨痛的教训:

20__年5月1日,贵州省毕节供电局配电抢修人员,在抢修公变过程中,在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违章作业,调整灭弧罩时遭10KV高压电击,从6米多高的变台上坠落,不幸身亡。

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我们眼前消失了。

面对这惨痛的代价,难道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说:

这一切都是意外吗?

放眼全国,短短几周内,东航客机包头坠毁、铜川煤矿瓦斯爆炸、河北沙河铁矿火灾、云南火车汽车相撞,这一桩桩,一幕幕的惨剧,是多么的令人触目惊心,又是多么的发人深省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安全工作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作为一名电力职工,“安全第一”永远都是我们工作的第一原则。

  由于我的父亲是从事电力安全质量工作的,所以每当他遇到事故时步履匆匆的背影以及凝重的面色,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工作后,我被分配到物资公司,这个看似和安全没有多大关系的单位其实肩负着重要的安全使命。

俗话说的好: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我们的宗旨就是:

保障电力物资供应。

而做好“防火、防盗”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许勇是我们物资公司仓储部主任,同时又兼任公司安全员,担负着全公司的安全工作。

为了一个小小的消防栓而骑着自行车跑遍大半个城市的是他;

顶着凛冽的寒风,披着额毛大雪细细检查仓库门锁的是他;

牺牲业余时间为我们耐心讲解安全知识的也是他。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人,才有了我们今天安全事业的辉煌。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20年内,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安全生产和作为先进文化组成部分的安全文化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所以,让我们共同重视安全、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共同打造一个和谐、幸福、健康、美丽的新世纪。

  重视安全,从我做起,从我身边的事做起,从我们每一个珍爱生命的灵魂做起,让我们燃起安全的圣火,照亮你我,照亮民族,照亮全世界,让我们共同高呼-----“安全第一”!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端午节演讲稿篇5

  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仍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

崔寔(逝于一七○)的《四民月令》记载:

“是月(五月)五日可作酢;

合止利黄连丸、霍乱丸;

采葸耳,取蟾诸,以合创药,及东行蝼蛄。

”除了治难产的缕蛄外,其余都是治下痢、中暑等夏季常见疾病的丸药。

  应劭的《风俗通》则记载:

“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光从“长命”、“续命”等名称看来,就可以知道,当时人是多么畏惧恶日对生命所造成的威胁。

不仅在实际上制作治病的丸药,在心理防卫上,也要仰赖五彩丝来抵御那超自然,不可见的鬼魅及兵灾。

  尽管有这些顾忌在,端午的生命力并未因之减,积极祈禳的习俗仍随处可见。

周处(240—约299)的《风土记》记载晋朝新兴的端午习俗有:

“采艾悬户上,踏百草、竞渡”等。

悬艾固然是为了禳毒,踏百草就是后来称为“斗百草”的游戏。

而被视为端午特色的竞渡习俗,也在此时出现。

据宗懔(约四九八—五__)的《荆楚岁时记》按语:

“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

”《史记》中并未确实记载屈原投江的日期,此说颢然是受了传说的影响。

事实上,竞渡、祈禳。

表面上是为拯救屈原而举行的竞渡,基本精神仍不脱恶日驱邪崇的本意。

  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浴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

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或是用来针灸。

据说这种艾草,在针灸的时候别具有疗效。

一般人则将艾草扎成虎形,或是剪彩作为小虎,再粘贴艾叶于其上,在端午节时配戴。

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来泡酒。

  到了唐朝时,端午已成了个重要的节日,宫廷中也有种种的庆祝活动。

唐朝的皇帝多在端午日赏赐臣下。

王溥(922—982)的《唐会要》卷三五记载,贞观十八年唐太宗以御笔题字的“飞白扇”赐给长孙无忌及杨师道。

他说:

“五日旧俗,必用服玩相贺。

今朕各赐君飞白扇二,庶动清风以增美德。

”不只是宠臣有赏,一般文武官员也各有赏赐。

马缟(约十世纪中叶)的《中华古今注》记载贞观中,端午赐文官黑玳瑁腰带,武官黑银腰带。

《唐书61礼乐志》也记载,天宝年间于端午节以衣、扇献于祖陵。

  王仁裕(880—956)的《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载唐玄宗时:

“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

以小角造弓子,纤巧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

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

都中盛行此戏。

”不过,这只是豪奢人家才玩得起的游戏,一般人家在端午只能以经济实惠的扇子来应景。

李淖(约八八○以后在世)的《秦中岁时记》记载:

“端午前两日,东市谓之扇市,车马特盛。

”溤贽(约九○四前后在世)的《云仙杂记》卷一引《金门岁节记》也说:

“洛阳人家。

端午以花丝楼阁插鬓,赠遗避瘟扇。

”(早期的扇子大多以蒲叶制成,由于菖蒲具有禳毒的功效,所谓的避瘟扇,或由此化而来)。

  唐朝新兴的端午习俗,还有所谓的“五时图”。

段成式(约803—863)的《酉阳杂俎》卷一记载:

“北朝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

”所谓“五时图”,就是在纸上画蛇、蝎、蟾蜍、蜥蜴、蜈公,也称“五毒符”。

据说这五种有毒的生物只有同时存在时,才不敢互相斗争,得以和平共处。

所以,挂五时图就可以防止这些毒虫作怪。

  宋朝的端午节物,比起历代,更见精致。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1147)卷八记载:

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

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

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

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

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

端午节演讲稿篇6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

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

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

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

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

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

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

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

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

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

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

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

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

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

他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

犹如天花乱坠。

小姨看着我,笑我臭美。

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端午节演讲稿篇7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暮色苍远,心绪蜿蜒,有谁在时刻注视着你?

麦子金黄,艾草幽香,有谁在时刻聆听着你的呼吸?

冷艳的孤寂、凄切清冷的时光,在炙烤着你滴血的心。

迷失的渔火,重新点燃你对未来的期盼。

端午是竹叶的色彩,端午是艾草的青涩,端午是屈原的祭日,端午是人们永远的牵挂!

  端午,白日,枕着艾草做梦。

我的胃里,一个蜜枣的棕子,正试图和古代息息相通,三千年前的棕子不是太甜,是太苦,需要用汩罗江的水来解苦,但滔滔江水太远,救不了近渴,就是今天,一个声音告诉我,我是屈原的孩子,我的笔应该和屈原的血脉相连。

但是我怎么也写不出,一只棕子如何香飘十里,粽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飘浮。

  笛声悠远,麦子饱满,汩罗江边,先生那愁苦悲愤的面容,记忆犹新。

兴楚无望,为保高洁,你愤然跳入汩罗江。

你那悲壮的一跃,让泪流满面的诗句,飘散成绵延千年的梅雨,淋湿了后人的思念。

滔滔江水化作奔涌的激流,你大笔一挥,《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而你独自踏浪而去,让好多记忆日渐冷却,只留下一圈圈涟漪,荡漾成五月的一个风俗,至今还依然震撼着世人的心灵。

  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

它向世人所传达的,是一个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高尚风格。

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

它向世人所阐述的,是一个勇士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伟大壮举。

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所特有的这种情怀和精神,从来未曾改变。

  谢谢大家!

端午节演讲稿篇8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风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悬艾叶等。

在我的记忆里,每逢端午,奶奶都要包粽子,煮咸鸭蛋、蒸大蒜,给我做香襄,带五色线。

爷爷把买来的艾叶插在门上驱邪。

今年的端午节是个星期六,爷爷奶奶星期五就把过节用的东西准备齐了,等着我们回去。

  回到奶奶家,奶奶把做好的香襄和五色线给我带上,我闻着艾叶的清香陶醉了。

我主动要求学习包粽子。

奶奶说,包之前问一个问题,看你知道不知道。

粽子的叶为什么外面是青的,里面是白的的。

我回答不上来。

奶奶说,寓意是做人要清清白白,像屈原一样。

听完奶奶的解释,我感叹道: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真好,不仅让我们吃到美食,还有教育人的作用。

  开始包棕子了,我从芦苇叶堆里挑出一个又大又绿的`叶子,碧绿似翡翠,笔直的纹理清晰可见,漂亮极了。

我将叶子卷成一个类似金字塔的卷,不知怎么回事,调皮的棕叶总是不听话,刚卷好,准备放米的时候,又恢复了原样。

看着奶奶她们已经包好几个,我急的“满头大汗”。

妈妈看着我的窘相,笑着说:

“包粽子看似简单,其实想包好是不容易的,就像你们学习一样,勤学苦练,才能学会。

  听了妈妈的话,我静下心来,认真的看奶奶她们包,(原来我错就错在把粽叶卷成了类似金字塔的卷)而她们是把叶子卷成的是圆锥形的。

  我又一次上了战场,这次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将粽叶卷成了一个类似于圆锥体的样子,然后抓了一大把米塞到了圆锥体筒里,谁知米宝宝玩滑滑梯呢——漏了下去,我又对筒进行了改造,终于好了,这下可不会漏了。

然后我把馅塞了进去。

  开始包了,我迅速将粽子绕成了一个密不露缝的“空间”,可再看看这个形状,简直是惨不忍睹,算了,好不容易包成这样,算好的了,开始缠线吧。

于是,我回忆妈妈缠线的过程,将粽子的中间缠几圈,再打个结就可以了。

  经过努力,一个粽子就包好了,虽然不好看,但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我还为我的作品骄傲呢!

我还把我包的粽子照了相,放在QQ上,留作纪念。

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的粽子是天下最好吃粽子!

端午节演讲稿篇9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

端午节之屈原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演讲稿篇10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一星期前,奶奶就炸了菜饺,面片儿等东西。

金灿灿的颜色,好闻的香味,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但是菜饺等东西现在可不能吃。

我们装了一篮子菜饺和炸面片,去给姑姑家送端午了。

  过端午,家家户户门前都要插艾或菖蒲。

奶奶割了很多自己种的艾,送给亲戚朋友们。

我家插了好多艾,艾的清香包围着我家。

过端午,要吃粽子。

我们买了30个粽子带回奶奶家。

不过,粽子不要多吃,一次,我吃了很多粽子,结果肚子疼了一晚上。

  过端午,许多地方都有赛龙舟的习惯。

可是,偏偏我们这里没有。

不是这里没有河,恰恰相反,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流经这里。

黄河水流很不稳定,河道又弯弯曲曲,所以不能赛龙舟。

不信,你可以去赛赛看。

我只能看电视播出的赛龙舟了。

  过端午,小孩都要戴五色线,也要佩戴用香草、丁香、彩色布等材料做成的香囊。

五色线是用黑、红、绿、黄、白五种颜色的绳子搓成的。

端午要喝雄黄酒,儿童的耳朵、手心、脚心要抹上雄黄酒,据说可以防虫害。

  我喜欢过端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