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跨越设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7862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马克思跨越设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马克思跨越设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马克思跨越设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马克思跨越设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马克思跨越设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马克思跨越设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

《关于马克思跨越设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马克思跨越设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马克思跨越设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docx

世界历史;

十月革命

  一、“跨越”设想的基本内涵问题

  “跨越”设想的基本内涵问题,是马克思整个“跨越”设想研究中的首要问题,只有准确把握了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基本内涵,我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才有可能准确,对其的分析才有可能透彻。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在研究俄国社会未来发展时提出来的。

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主要集中在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和俄国女公民查苏利奇的回信及草稿中:

“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1]“最后,因为我不喜欢留下‘一些东西让人去揣测’,我准备直截了当地说。

为了能够对俄国的经济发展作出准确的判断,我学习了俄国,后来又在许多年内研究了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官方发表的和其他方面发表的资料。

我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

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

”[1]因为“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代的东西,所以它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

”[1]

  然后在马克思、恩格斯1882年合写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中,他们用深思熟虑的语言,更为谨慎地表达了这一思想:

“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末现今的俄国土地公社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从以上所引的散见于马克思不同作品中的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论述中,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这一设想的基本内涵,也就是说,关于“跨越”问题,马克思认为必须具备三个因素:

(1)“跨越”的基础:

在俄国社会中农村公社的存在;

(2)“跨越”的前提:

和资本主义处于同时代;

(3)“跨越”的现实条件:

外部的推动。

  显然“基础+前提=可能性”,而“外部的推动”才是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最终决定力量。

所以,“‘跨越’设想=基础+前提+现实条件”,三者合一,缺一不可,这就是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基本内涵。

  二、“跨越”设想与“世界历史”思想的关系问题

  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批判改造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对人类历史研究中混乱历史观的有力冲击,但由于黑格尔把历史发展归结为“绝对精神”的驱动,所以他对历史的整合在根本上是不中用的。

而马克思认为: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

”由此,彻底摆脱了以往人类历史研究中的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泥沼。

  19世纪40年代,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理论,指出世界历史是相对于民族史、地域史而言的,是大工业以来各民族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特指各民族、各国家通过普遍交往,进入相互依存状态,使世界整体化以来的历史。

  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一样,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如果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产生的话,那么,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提出则是“世界历史”思想的娴熟运用和最终成熟的标志。

  2.“跨越”设想与“世界历史”思想的关系

  在“世界历史”思想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他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愿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出一个世界。

”即使是对资本主义侵略给东方国家造成的巨大灾难,马克思也仅仅是表现了无限的同情:

“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被卑鄙的利益驱使的,在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上也很愚钝。

但是问题不在这里。

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况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如果不能,那末,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它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这么说来,无论古老世界崩溃的情景对我们个人的感情是怎样难受,但是从历史观点来看,我们有权同歌德一起高唱‘既然痛苦是快乐的源泉,那又何必因痛苦而伤心?

难道不是有无数的生灵,曾遭到帖木儿的蹂躏?

’”

  显然,在这里,马克思表达了这样两层意思:

其一,世界历史是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出现的,是资本主义首先开创了世界历史;

其二,各民族国家要想走向世界历史就得自觉不自觉地接纳资本主义。

这是紧密相连的两层意思,其核心在于肯定资本主义创造的世界历史。

  那么,是不是一切国家都必然要通过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呢?

笔者认为不是,在19世纪40年代“世界历史”思想提出时不是,到了“跨越”设想提出时更不是,只是在“世界历史”思想提出时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逻辑必然”,而到了“跨越”设想提出时它已经成了“现实存在”而已。

  马克思晚年通过对摩尔根《人类学笔记》等的研究,发现之前东方社会的发展就有其不同于西方的独特规律,特别是俄国社会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公社的事实。

  “世界历史”思想的提出的最伟大的意义在于,区别了“世界历史”的一般趋势和通向“世界历史”的特殊道路,并完成了两者的最终统一,所以,“跨越”设想非但不是对“世界历史”思想的否定,相反,恰恰是对“世界历史”思想的娴熟运用和最终完成。

  三、“跨越”设想与俄、中革命的关系问题

  1.俄、中革命是对“跨越”设想的验证吗?

  关于“跨越”设想与俄、中革命的关系问题,历来是研究马克思“跨越”设想的人们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其间,大致可归为两类:

一种观点认为后来的两国革命是对马恩“跨越”设想的证实;

相反,另一种观点认为,无论是俄国还是中国,在发生革命的时候都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跨越”根本无从谈起。

  对此问题,笔者是这样理解的:

我们注意到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的信中讲到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

”可见,马克思是非常清楚1861年以后,在俄国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迅速发展的事实的。

所以,有些人所谓的“跨越”是指某一国家在跨越前并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论断是没有根据的,因为,那样的话,显然是说马克思提出“跨越”设想不过是在打自己的嘴巴而已。

就像我们前面在谈论“跨越”设想的基本内涵问题时提到的,关于“跨越”问题,马克思认为必须具备三个因素:

(1)在俄国社会中农村公社的存在;

(2)和资本主义处于同时代;

(3)外部的推动。

基础+前提=可能性,而“外部的推动”才是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最终决定力量。

因此,说后来俄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跨越”设想的验证是不正确的,但两者又有着内在的区别:

说俄国不是“跨越”设想的验证,并不是说俄国在之前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而是其没有像马克思所说的“外部推动”;

对中国而言,除了像俄国革命一样不具有马克思所说的“外部推动”以外,它还缺乏“跨越”的根本基础,有些像马克思在谈到印度时所讲的,它已成为“外国征服者的猎获物。

  2.列宁对马克思“跨越”设想的扬弃

  在马克思看来,“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

可见,在谈论“共产主义”的时候,马克思总是将它与“世界历史”联系起来。

应该说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或许正是由于马克思总是将两者放到一起,所以他在更多强调共产主义事业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共产主义事业与共产主义革命的区别,也因而他的“跨越”设想自始至终都强调“外部的推动”。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虽然不能说是马克思“跨越”设想的验证,但它受到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启迪应该是没有疑义的,至少对于马克思以后的共产主义者来说,他们应该清楚地知道“东方落后国家在走向共产主义时可以有自己的独特道路”、“民族国家在融入世界历史的道路中,必须借鉴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

同时,在继承这些积极思想的同时,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明确区分,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着名论断并最终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所以,笔者认为,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在扬弃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下的产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9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3:

129-43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87-226.

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68-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