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79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docx

二年级语文二年级第十二课

二年级第十二课——第十五课教案

12、看雪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10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10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

下雪是什么样子的?

2、导语:

在我国以长江为界,以北的地方冬季下雪,以南的地方在奇寒时下雪,一般不下雪。

(出示地图进行讲解)

3、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小朋友们看了课题有没有什么想法呀?

愿意跟随老师谈谈吗?

二、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

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三、认记生字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

1、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

“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2、注意翘舌音:

省、橱、指、仗。

四、巩固练习

1、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摘苹果”游戏:

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

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五、扩展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包括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台湾的风景名胜,台湾回归问题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读一读带生字的句子。

(1)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2)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

(3)她顺手指了指地图上的北京。

3、教师过渡: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与雪与北京有关的文章。

4、板书课题:

看雪。

二、感悟朗读。

1、商店里的雪景与冬天北京的雪景。

找出描写商店里雪景的句子以及描写冬天北京雪景的句子。

作比较,认识真正冬雪的美丽,生动,让学生体会雪之美,激发向往之情。

①大家喜欢哪一幅雪景图?

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②“雪毯”——雪连成一片像一床雪白的毛毯,那“绿毯”呢?

(草连成一片形成像一床绿色的大毛毯。

)“红毯”呢?

(花落在地上,或者花开在枝头连成一片像红色的大地毯。

)意思是大地上都覆盖着白雪,白茫茫的一片。

③“银装”——银白的衣服,指树上落满了白雪。

“绿装”呢?

④“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这景色美不美?

大家要怎么读?

这么美的景色大家想干什么?

(打雪仗,堆雪人,拍照等都可)

⑤“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谈谈怎么堆雪人、打雪仗?

这样的情况大家心情会怎么样?

注意引导学生朗读情绪。

2、教师启发:

读了刚才的两段课文,大家想干什么?

台湾小朋友想干什么?

(想去北京看雪,去打雪仗,堆雪人。

3、教师引导:

北京除了雪景很美,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大家能不能为台湾小朋友介绍介绍。

小组交流(只要说出一些景点的名称即可,注意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

4、刚才大家了解了雪的美,北京的美,“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台湾的小朋友想干什么吗?

(想去北京)

5、去北京干什么?

(和北京的小朋友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6、北京的小朋友也想干什么?

(和台湾小朋友一起玩。

7、这就是两岸人民想做的事——祖国统一,回归,两岸人民和平幸福地看雪景,登长城……8、通过教师范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三、实践活动

  给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板书设计:

橱窗——棉花雪看雪花

看雪→堆雪人→祖国统一、两岸和平

北京——真正的雪打雪仗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读反意思及9个生字。

积累词汇,练习填近义词、说话并填句子;朗读诗歌;进行口语交际;展示本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读、记、说、做学会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读反义词及9个生字;积累词汇,练习说话填句子;朗读诗歌。

2、难点:

口语交际。

让孩子们说完整、正确的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1、找两个孩子上台。

请同学们讲一讲两个人的不同之处。

一个高一个矮一个胖一个瘦一个白一个黑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等

2、今天我们来学一学反义词

2、学习反义词

1、我的发现

进——退买——卖快——慢正——反

安全——危险复杂——简单

2、读反义词

3、谈一谈,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组词的意思都是相反的。

4、记住反义词。

5、请同学们上台表演,并根据表演讲相应的反义词。

6、认读生字。

3、拓展发现反义词

高——低内——外上——下黑——白多——少前——后

左——右开——关明——暗慢——快哭——笑……

4、日积月累

1、出示一个小女孩的图片;

2、完成练习:

这是一个()的小姑娘。

(可爱、美丽、漂亮……)

5、出示“我会选”中的词语

1、读下列词语后完成练习

美丽有名中央非常

从上面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读一读。

漂亮——(美丽)中心——(中央)著名——(有名)特别——(非常)

2、拓展练习

中央——中心——中间著名——有名——出名特别——非常——十分……

6、出示“读读说说”中的内容

1、小组读,小组合作完成。

2、上台讲。

3、看图写句子练习。

真!

(校园图)

真!

(枫林图)

真!

(春天图)

7、巩固练习

和同桌比赛,看谁说的近义词多。

第二课时

1、我会读

1、自由读,同桌互读。

2、出示一些图片认识祖国风光的美,激发对美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口语交际

1、读“我们去旅游”。

2、明确要求

⑴去旅游,

⑵当导游,

⑶当游客。

3、以学校为景点

⑴仔细观察学校的位置,布置,

⑵一部分学生当游客,

⑶两个学生当导游,

⑷进行提问,解答,

⑸评比最佳导游与游客。

3、展示才艺

1、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才艺(提前布置好,让学生准备好作品,可以是唱歌、舞蹈、讲故事、字、画等都可以)

2、让学生自己准备好开场白,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4、评价

评选出几个好的,全班展示。

5、作业

1、回家当小导游,给家人介绍学校。

2、将才艺展示给家人看。

教学反思:

识字4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课文,认识9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

能注意与已学过的生字比较,及时更正错别字。

能一字组多词,培养学生词语积累能力。

熟读本课词语,能大致理解词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成语学习,了解精彩有趣的成语故事,懂得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培养对成语、俗语的学习兴趣,增强语言积累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要求会认的字能牢记字音,识别字形。

能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八个生字,能给生字多组几个词。

2、难点:

能通过成语的学习,受到启发,增强对成语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

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

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听说结合,教授新课

1、寸是古时候的长度单位,一寸=3.33厘米。

一米=30寸。

用来量细小物品。

2、出示“识字”中的成语。

让学生根据字面的意思解释。

正确的教师注意鼓励。

不正确的教师加以补充或纠正。

  

3、听示范朗读。

  

4、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1、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2、学生自愿上台交流。

  我知道xx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xx这个故事…… (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 

3、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识字  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

2、自愿读,师生正音。

提示:

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二、课外阅读指导  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三、指导写字: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

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

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补:

左右结构,注意偏旁内不要少写一点。

组词:

补丁、补习、补课。

  

拔:

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

  

所:

斤字部。

字形与“听”相似。

 组词:

所以、住所。

 

助、功:

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取:

左右结构,又字部。

注意耳字最后一笔是提。

组词:

争取、取消、取笑、取书。

教学反思:

13、坐井观天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3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过程与方法: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难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故事,名字叫:

坐井观天。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填空

这是一只()()之蛙。

3、这只井底之蛙每天都会干什么呢?

大家替它想想。

4、学生自由想像发言。

(可引导学生用上“坐井观天”一词)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

2、指导学生自读故事,注意把生字读准,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3、指名说说自已读了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4、让学生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

组词:

实际、天际、无边无际。

5、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

组词:

相信、写信。

6、开火车,读生字。

三、指导写字。

1、测读要求会写的字并组词。

信(相信)沿(井沿)抬(抬头)际(无边无际)

蛙(青蛙)错(错误)答(回答)还(还是)

2、观察字的结构

(1)左右结构的字:

信、沿、抬、际、蛙、错

(2)上下结构的字:

(3)半包围结构的字:

还(先写不,再写走之底。

3、指导书写。

4、正确朗读课文

1、出示生字再读句子。

沿——井沿

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际——无边无际

小鸟说:

“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信——不信

小鸟也笑了,说:

“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2、自由读全文。

5、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文中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看是否正确、流利。

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

今天,我们来细读、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

讲解生字,井沿。

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

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还可以:

船沿、床沿、碗沿、锅沿、窗沿等)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

(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

(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

(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

(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

(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无边无际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

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沙漠、大海、森林、草原等)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

(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4、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

”(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小鸟为什么笑了?

(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

(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5)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

”(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5、小结: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

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三、课堂练习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填空:

  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

小鸟站在()看天,看到的天()。

教学板书:

小鸟天→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天→井口大

坐井观天

教学反思:

14、我要的是葫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认6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会认6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2、难点:

理解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1、出示图片——葫芦(或者出示实物)

2、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

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3、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

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

(齐读课题:

第七课《我要的是葫芦》指导读好“葫芦”一词,注意“芦”字要读轻声)

二、读课文,学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2、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组词

葫芦藤好哇(轻声)盯着邻居

(3)出示具体句子朗读

①细长的葫芦藤。

②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③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④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

3、开火车测读。

错误的及时纠正。

3、集体朗读课文

4、指导书写

1、巩固读音后组词

言(语言)每(每天)治(治理)棵(一颗)

挂(挂住)哇(好哇)怪(奇怪)慢(慢慢)

2、找出字的特点

同结构的字:

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

怪、慢

同部件的字:

挂、哇

3、写字注意点

左窄右宽的字:

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

言、每

5、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1、测读生字。

2、测读带生字的句子。

2、学习课文第一段与第四段

1、简笔画(根据课文第一段的描写)

2、自由读第一段,填空

(种葫芦)→()→()→()

3、根据课文的描写,你觉得葫芦长的怎么样?

(好)大家看了之后,心情怎么样?

(高兴、快乐。

4、请大家用愉快地情绪朗读第一自然段。

5、积累词汇

()的小花()的葫芦藤

()的小葫芦()的叶子

6、这些葫芦后来收获了没有?

(没有)

7、课文哪一段写了这个情况?

(第四段)

8、读第四段。

读了第四段之后,大家心中有没有问题要问?

9、质疑:

(1)蚜虫是什么?

(2)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了?

(3)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

10、带着问题请大家自由读第二、三段。

3、学习第二、三段

1、自由读第二段与第三段,读懂后讲讲内容。

学生可能出现的发言:

(1)他看见了蚜虫不去治。

(2)他想让葫芦长的赛过大南瓜。

(3)邻居劝他治虫,可他说: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我要的是葫芦。

2、教师及时启发

同学们讲的真好,现在请大家找找他看见了什么?

说什么?

想什么?

邻居看见什么?

说什么?

3、完成练习

(1)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

(2)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教师引导朗读: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读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口气。

(3)他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

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教师引导理解:

“自言自语”指的是小声自己跟自己说话,“快长啊”说明他的心情很急切。

“大南瓜”说明他希望他的葫芦长的又大又好。

教师引导朗读:

要轻声读,读出急切与盼望。

(4)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教师引导朗读:

读出邻居劝告的语气。

(5)他说:

“什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引导朗读:

他说话时是感到奇怪,“什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要读出不相信的口气,说明他不会去治。

出示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比较两组句子。

读出不同语气。

4、朗读第二、三段。

5、解疑:

学了课文,同学们可以告诉老师为什么小葫芦黄了、落了?

(因为他不治蚜虫,小葫芦就变黄了,然后一个个都落了。

6、拓展认识:

小毛病要及时治,才不会导致大毛病。

4、朗读全文,分角色朗读。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简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葫芦

笔生了蚜虫

画虫更多了不用治变黄都落了

教学反思: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8个生字。

会写10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认识8个生字。

会写10个生字。

2、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

引导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

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春天。

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

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

想知道它们在春天、秋天时有什么不同吗?

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用学生会唱的歌曲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

教者以启发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回答:

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明确初读目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以简单的问答,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

(2)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并想办法记住它。

  [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3)开火车认读生字。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帮助不会认的同学想办法认字。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抓住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培养团结合作和竟争意识。

]

2、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抓住事情的过程,体会重点人物的特点。

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注重展示从对内容的理解到对人物品质的认识过程。

]

(2)略读分析这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你喜欢哪几句话?

读给大家听,要读出感情噢!

  [鼓励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

(3)学生自选角色,有感情地表演出来,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同?

感悟小枣树说的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柳树:

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小枣树:

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通过对角色的研读,力求突出重点,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

(4)读了课文,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大胆说出来吧!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

3、精读课文,加强语感。

(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你们准备抓住哪些语句把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特点表现出来呢?

  [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拔、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2)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通过分析重点词语,观察插图,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性格对比,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把课文朗读并表演出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情感。

]

三.拓展与巩固

1、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

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

先自己想想,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

教师巧用课文抓住文中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文中人物的优缺点转移至现实的每个人身上,使德育落到实处。

]

2、巩固会认的字

 游戏:

教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书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

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

3、总结谈话:

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却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我们是不是要学习小枣树的高尚情操啊?

四、作业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朗读全文给大家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

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

做游戏。

6、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

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练习,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4、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简笔画春天秋天

小柳树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什么也没结

小枣树弯弯曲曲的,一点也不好看又红又大的枣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