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7936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作文之游晋城白马寺山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米粒儿大本营真是个能实现亿万个孩子梦想的地方,却让我百玩不腻,我的梦想,就让我来做主!

滑雪

凤台小学四六班都亦璠

今年冬天是暖冬,连雪都没怎么下,妈妈为了让我体会冬天的味道,一放假,就带我和我的好朋友李珂嘉去白马寺滑雪场滑雪。

我们的车子顺着盘山公路开到山顶时,我一下兴奋起来。

滑雪场的音乐很响,很快就吸引我们过去了。

戴上厚厚的滑雪手套,拿着酷酷的滑雪杖,踏着沉甸甸的滑雪板,就到雪场滑雪去了。

滑雪场上好热闹啊!

在一旁白皑皑的山坡下,人们三三两两地集在一起,姿势不同,表情各异,有的悠然自得,有的摆着各种姿势在拍照,还有的滑着滑着突然摔了一跤,引来笑声一片。

在太阳的照耀下,滑雪杖上的雪被照得让人睁不开眼。

感觉滑雪坡很长很高,我都看不到顶部了。

正想着怎么上去,突然惊喜地发现边上有个电梯可以送人上去。

我和李珂嘉乘着电梯上去了,到了滑雪场顶部,我们一前一后的滑了下去。

滑雪的感觉真爽呀,清凉的风从我耳边呼呼吹过,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是多么强大!

滑到下面,我觉得滑雪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于是拉着李珂嘉又上去了。

这次我滑下去的时候,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刹车,一会儿加速,控制的很好,我不免有点得意忘形了。

等到第三次上来滑雪时,我和李珂嘉约定比赛,看谁的速度快。

我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我滑的太快了,摔了个“狗啃泥”,最后当然是李珂嘉赢得了比赛。

哎!

真是骄傲使人落后呀。

这次滑雪玩的开心,滑的过瘾,有声有色的,我希望下次还能再来,和李珂嘉再来一场比赛,继续加油喽!

看冰雕

“今年过年哪里去,吴王山来看冰灯”,听小朋友说,吴王山森林公园里的冰雕美丽极了。

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全家,要求爸爸和妈妈带我去吴王山公园看冰雕,他们爽快的同意了。

下午我早早做好准备,催着爸爸快点出发。

到了公园门口,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车位,把车停好。

我像箭一样飞似的跑着,进到公园里面,我发现人真不少呀,很多都是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来的,还有些是几个朋友一起来的,看样子大家都很高兴,虽然天气很冷,每个人的脸都被冻的红红的,可是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公园门口坐落着一座雄伟壮观的天坛,走近一摸,才知道是用大冰块雕刻而成的。

在天坛的左边有用三种颜色雕刻的“三阳开泰”,真是晶莹剔透,活灵活现。

“三阳开泰”象征着人们羊年生活幸福安康。

紧接着我爬上了我国室内最长的冰滑梯,坐在一个像游泳圈一样的滑垫上,“唰”的一下冲到坡底,真是又惊险又刺激。

我还玩了冰爬犁,钻冰洞?

?

丝毫没有感觉到严冬的寒冷。

妈妈用相机抓拍了我一张张开心的笑脸,记录下美好的瞬间。

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冰雕艺术品,在彩灯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晶莹剔透,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冰世界,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真是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冰城的美景,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好啊!

司徒小镇半日游

凤台小学四六班田雁起

早就听说,司徒小镇那儿不错,不论是风景,还是美食。

这不,从陵川回来的路上,我们顺便逛了一趟。

在车上,老远就看见远处的司徒小镇人山人海,又地处公路边,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汽车在公路上挪着,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老爸很小心地驾驶着,生怕与别人的车来个亲密接触。

好不容易找了个车位,我们径直穿过牌楼,步入“司徒小镇”。

真是倒霉,刚进去,我就想上厕所。

爸爸带着我东寻西找,就是没见wc。

老爸打趣说,“实在不行,你就在路边意思吧”。

那哪儿呢!

我又不是个幼儿园的小孩子。

最后向服务员一打听,才知道厕所在餐厅那边。

终于找到了餐厅。

与城里的饭店不同的是,这里的饭店就像农村的院落,这家是“三姑家”,那家是“二姨父家”,这家又是“老村长家”,那家又是“刘会计家”?

里面收拾得很整洁,大多是火锅和炖菜类的。

旁边有两间小房子,墙上有一牌子,上面写的居然是“男(女)茅厕”,为什么不是“卫生间”呢?

真是太有趣了。

我们边聊边走,感觉这儿没什么意思。

这时,我看到了一座由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不规则的石头叠垒成的石山,好多小朋友在那儿爬上爬下。

我顿时来了精神,和爸爸打了个招呼,就猴急似地地爬上石山,从上往下看,似悬崖峭壁,甚是惊险。

天生好动的我不管不顾,上蹿下跳,还特意摆了poss,让爸爸拍了几张照片。

玩了一会儿,也累了,爸爸带着我进了一座高楼。

里面的人也不少,男女老幼,怎么还有“喜羊羊”、“灰太狼”、“光头强”?

原来他们都是大哥哥和大姐姐们扮的。

好多游客在和他们合影。

【篇二:

白马寺】

白马寺

1.交通:

从小吃街坐56/58都到白马寺。

路程大约40分钟。

其他路线请参照洛阳计划。

2.门票:

50元

3.游玩时间:

1小时(园区不大,但是知识量丰富)

4.注意事项:

这里面还是需要讲解的,要不然你看不出什么。

我的介绍只能作为参考,就请景点内的导游,他们才是

专业级别的,才能看出内涵和韵味。

5.游玩路线:

检票口→石马→大门→钟鼓楼→碑→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清凉台→藏经阁→齐云塔→外国佛教建

筑→出门

一、概述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年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

庭”。

“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

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白马寺自东汉创建起,也经历了兴衰毁建,到武则天时,达到了鼎盛。

随后又毁建不断,最近一次大规模重修是1972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经周总理批示而进行的。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

门前有宽阔的广场。

寺内的主要建筑,都

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

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

说到白马寺,不少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在一起。

其实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

560多年。

据佛籍记载,白马寺的兴建是源于汉帝的一个梦,一天晚上汉帝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

第二天早上,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的时候大臣就说,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

于是派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就此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

在第三年遇到印度两位高僧,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因此取名“白马寺”。

我们眼前的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将军魏咸信墓前之物,1935年前后,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置于山门前。

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

大家看到的“白马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三解脱

门”佛教称之为涅磐之门。

三个门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

简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几排写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5米,宽1.15米,碑额“洛京白马寺祖庭记”八字

为篆书。

这篇碑文为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但是没有留下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谁手,已成一桩悬案。

前面这座东西对称的建筑,东侧为新建的钟楼,钟楼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五间“门头堂”;

西侧为新建的鼓楼,鼓

楼前有民国时所建的“云水堂”。

“门头堂”、“云水堂”现已辟为佛教法物流通处和旅游接中心。

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靠近东西两侧围墙,分别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之墓。

二位高僧曾长期禅居白

马寺内译经传教,在这里他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

二、天王殿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称为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第一重大殿。

因殿内供四大天王而得名。

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弥

勒佛,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带,形象生动有趣,为了人们进入佛寺中,首先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会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这一座大佛龛,共雕有五十多条姿态各异的龙,雕工细腻,是清代上乘的木雕艺术品。

大殿内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刚”,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芭;

南方增长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妖;

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握龙,一手持宝珠;

北方多闻天王,手托宝塔。

按照中国个习惯,一他们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们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风凛凛,是一组清代泥塑作品。

这尊面北站像为韦驼天将,被称做“护法神”,着武将装,立于弥勒像后,正对释迦牟尼佛,执行着维护讲经道场,

不许邪魔侵扰的任务,也是清代泥塑作品。

在天王殿的东西两侧,种植着许多石榴树。

人们说“五月石榴红似火”,但在白马寺却恰恰相反,因为这里的石

榴颜色是白色的。

每至农历四五月份,树上开满了石榴花,晶莹洁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

三、大佛殿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东侧,立有《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

高3.8米,宽1.03米,这方石

碑对研究白马寺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

殿内正中佛坛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像高2.4米。

这里的塑像,据说是

他最后一次讲经说法时的形象,此次讲经,他并不讲话,叫做“不语说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鲜花,让众人猜测,即所谓“涅磐会上”“捻花示众”。

大佛胸口万字符号,表示大佛“福德无量”,“万德圆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武则天定此符号读音为“万”。

释迦牟尼的左侧,为大弟子摩诃珈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惟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后

来被推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国禅宗推崇他为印度传承的第一代祖师。

右侧站像为大弟子阿难,他博闻强记,被称为“多闻第一”,中国禅宗又推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师。

珈叶左侧为文殊菩萨,右持经书,《般若经》,以知识渊博,聪明智慧著称;

阿难右侧为普贤菩萨,手持如意钩,德行圆满,功过无边,以“行愿”著称。

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圣”,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

东西侍立的是两尊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

在大佛讲经时,供养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纷纷散花,“天花乱坠”一词由此而来。

大佛殿东南角悬挂的是一口明代大钟,重二千五百斤。

据说白马寺内原来还有一口大钟,每当月白风清之夜,夜

深人静之时,僧人敲击,钟声四野传响,经久不绝,可远闻数十里。

更奇妙的是,只要这口大钟一响,远在二十五里之外的洛阳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也会应声而和,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一响,白马寺的大钟也立刻响起来。

殿西南角为大法鼓。

这里的钟、鼓都是僧人们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敲打的乐器。

大佛殿内后部,这尊面向北方的坐

像,为观世音菩萨,由于背对大佛,又称“倒坐观音”。

四、大雄殿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三重大殿----大雄殿。

殿内天棚上。

画有鲜艳的莲花图案;

殿中央,这个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看起来十分

壮观。

在上层龛额正中,浮雕着一只大鹏金翅鸟,鸟吻人身。

在鹏金翅鸟的两边,还各浮雕有三条龙。

佛教传说,大鹏金翅鸟最喜欢吃龙,龙万般无奈,只好找如来佛“告状”,如来佛即从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丝,用一根丝覆盖一条龙。

从此,龙受到如来佛的保护,不再担心受大鹏鸟之害了。

如来佛又运用神通,让供品变化的无限多,用供品代龙,

满足了大鹏金翅鸟的要求,解决了双方的矛盾,龙、鸟皆大欢喜。

佛龛上的图案,大概就源于这个佛教传说故事吧。

佛龛内的三尊主佛,皆盘双膝坐于莲花宝座中,正中为释迦牟尼,尊称“大雄”,即像大勇士那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像高2.25米,整个形象给人以无限庄严、圣洁、恬静之感。

释迦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

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这三尊佛形制、风格大体相同。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对而站的是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

殿内两侧供置十八罗汉,这一组十八罗汉,都是坐像,形态各异,通高介于1.55—1.61米之间。

西侧有一尊罗汉,头戴花冠,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庄、娴雅的女性形象,而其余十七尊则削发光顶。

有些游人就把他们戏称为十八罗汉一枝花。

大雄宝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都是元代造像,与天王殿的弥勒佛,共二十四尊,是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为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国内已非常罕见。

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的一套,是白马寺的

镇寺之宝。

东西山墙上为木雕千佛壁龛,供有壁佛5056尊。

殿后站的韦力天将,为寺内现今仅存的一尊元代泥雕作品。

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

按佛教说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时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弥陀佛迎接、引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状;

左手指向西方“极乐世界”。

右侧为观音菩萨,左侧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均为清代泥塑作品。

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间毁于火灾,光绪年间重建,是白马寺内修建最晚,规模最小的殿。

五、清凉台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登上清凉台,相传,清凉台原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避暑、读书之处;

后来二位印度僧在此居

住并译经传教,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大此译出的。

自东汉以后,历来均以此为藏经之所。

清凉台之名,源自清如秀和尚,被誉为白马寺六景之首。

如秀能文能诗,书画俱佳。

他把白马寺内的六项重要古迹,题为白马寺六景,分别是清凉台、焚经台、齐云台、以及前面已介绍过的夜半钟、腾兰墓和断文碑。

整个台上,以毗卢阁为中

心,周围环绕配殿、僧房和廊庑等,构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

毗卢阁是寺内最后一重大殿,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中间主尊为摩诃毗卢遮那佛,简称毗卢佛,意为“大日佛”,象征着光明普照,佛法广大无边。

毗卢佛,是佛教中一个重要教派---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最高的神。

毗卢佛的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

这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均为清代泥塑像。

六、藏经阁

在清凉台东西两侧,分别新建有藏经阁、法宝阁各一座,供奉着泰国佛教世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和印度前总理拉奥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

七、齐云塔

现在我们来到齐云塔院。

此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齐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工砖塔,十三层,高约25米。

齐云塔外形呈抛物线,造型别致,玲珑妩媚。

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佛塔。

齐云塔有一奇,如果站在塔南约20米处,用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发出“哇哇”的声音,好像田野里青蛙的叫声。

所以当地人传说,在齐云塔上住有一保金蛤蟆。

其实这是一种回音现象,它比北京天坛的明代回音壁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八、各国捐赠的佛教建筑(很多都是未完工,只有印度院完工了,但是有法会不能进)

中国第一座古刹是白马寺;

中国第一座古塔是齐云塔;

第一次“西天取经”始于洛阳;

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

最早传入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

最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台;

第一相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的;

第一本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

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

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

这十项第一,我们可以称之为“祖庭十古”。

正是这“祖庭十古”,使洛阳白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篇三:

白马寺导游词】

朋友们: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

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

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

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前不久,即2001年6月2日,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白马寺自东汉创建起,到董卓火烧洛阳时第一次被毁,其后兴衰毁建,到武则天时,由主持薛怀义大兴土木,达到了鼎盛。

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

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

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

大家可能会问,这两匹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驮经”说。

据在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

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

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

汉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

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

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

“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

再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说到白马寺,不少游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在一起。

其实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

我们眼前的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

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臵于山门前。

大家看到的这座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建于

明代。

1987年翻修了顶部,木质匾额上的“白马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磐之门。

三个门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应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简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几排写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5米,宽1.15米,碑额“洛京白马寺祖庭记”八字为篆书。

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炜,以迟旦告所梦

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门迦摄摩腾、竺法兰”等句子,碑文称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并说“释源居中天,权舆佛法之地”,实为“腾、兰二神僧开教之绪”。

仲华文才后来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第一代主持。

这篇碑文,应是他卓锡白马寺时所撰。

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

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谁手,遂成一桩悬案。

但字体为“赵体”。

西侧为新建的鼓楼,鼓楼前有民国时所建的“云水堂”。

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靠近东西两侧围墙,分别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之墓。

二位高僧曾长期禅居白马寺内译经传教,在这里他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

他们先后圆寂于白马寺,就葬于寺内,现墓前有明代崇祯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腾兰墓”也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此殿因殿内供四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