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8000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下《狱中书简》教案6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晦暗( 

烘托( 

3、解释下列词语:

奄奄一息:

哑然失笑:

绽裂:

 

目眩:

万籁俱寂:

阴霾:

蓦然:

如痴如醉:

4、本文的文体是一封信,是 

(人物)写给 

(人物)的信。

猜一猜他们之间是 

关系。

5、阅读全文后,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jiān;

sā;

zhò

ng;

yǎn;

dōng;

yǎ;

duó

zhà

n;

xuà

i;

huì

chī

2、隐约(模糊)茂盛(旺盛)沉醉(沉迷)嘹亮(响亮)神奇(奇妙)散播(播撒)晦暗(昏暗)烘托(衬托)

3、奄奄一息:

形容气息微弱

形容笑声

裂开

眼睛昏花

形容各种自然界的声音都消失了。

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突然。

形容情景迷人,使人陶醉。

4、本文的文体是一封信,是罗莎(人物)写给宋儒莎(人物)的信。

他们是好朋友。

5、学生可能会说景物描写很好,或作者很有爱心,或暴风雨写得很形象,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作为课堂教学的关注点。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中国古代的孟子说: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也说:

人贵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南宋文天祥更是挥笔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说: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它能够说:

“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匈牙利一个进步作家裴多菲也用诗歌表达了: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你看许许多多革命者前仆后继,为了坚定的革命信仰,为实践他们革命的诺言,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义无返顾。

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这一群可歌可泣的人。

首先,我们学习第一课。

(二)介绍作者:

罗莎·

卢森堡(1871-1919),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生于波兰犹太资产阶级家庭,1893年参加创立波兰社会民主党。

后移居德国,参加德国工人运动。

俄国一九0五年革命爆发后,回波兰参加反沙俄的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创立德国右派社会民主党人革命组织——斯巴达克联盟,在群众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宣传,揭露德帝国主义的掠夺政策。

曾多次被捕,在狱中以“尤尼乌斯”的笔名,写出小册子《社会民主党的危机》。

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出狱,旋即投身战斗,并从事建立德国共产党的工作。

1919年1月15日,与卡尔·

李卜克内西等同被杀害。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1.学生快速浏览全文。

标示段号。

遇到“预习方案”中所列出的生字词教师强调学生要在其下方加上着重号,使学生在朗读和阅读的时候能够强化印象,巩固积累。

2.在4人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阅读的发现和体会,进一步落实“预习方案”第5题的要求。

(三)课堂研讨

1.教师引导小组讨论。

(1)你们看一篇文章,除了看内容之外,有没有注意文章的题目?

这个文章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

“书简”是书信的意思,说明这是一封信。

“狱中”说明作者是个囚犯,是在监狱中写的信。

(2)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是在“狱中”?

第三段第一句话:

“六点钟我又跟平常一样给关进去了。

2.小组讨论。

(1)这是一封信。

是罗莎·

卢森堡写给宋儒莎的。

(2)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吗?

作者在狱中给好朋友写信,告诉好朋友她在狱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3.小组交流:

这封信写了哪些内容?

全班交流,相互补充。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概括。

归纳明确,如下:

先写作者在狱中花园里写信;

然后回忆昨天发生的事情:

拯救大孔雀蝶;

白杨花絮飘荡奇妙景象;

大雷雨后难忘的景色。

4.小组讨论:

从全文看,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

从全文看,是按照倒叙的写法。

从记叙昨天发生的三件事情上说,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

5.教师引导学生把表示倒叙的方式和时间顺序的标志(句子或词语)找出来。

表示“倒叙的方式”的标志:

第一段中“我昨天是怎样过的呀!

表示“时间顺序”的标志:

上午……下午……六点钟(但是一会儿天暗了或傍晚)……

(四)课堂作业

学生思考与写作:

你看作者把一天发生的事情说得多么有条理,又各有侧重。

仿照这种写法,把你昨天所看到或听到的事情写出来,先列出提纲。

(五)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写的这封信的内容,说实在的,这是一封很特别很特别的信。

你们第一次阅读时感觉是什么?

学生交流。

老师在此基础上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次看这封信的时候,一点也不相信作者是个囚犯,是在狱中写的信。

二、课文整体研讨:

(一)教师引导小组讨论:

你们认为这封信特别在哪里呢?

原因又是什么?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特别之处。

学生谈发现,谈体会。

教师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狱中花园的环境描写、拯救蝴蝶行动和情感、飘飞的白杨花絮和雷雨之后难忘的景色

三、具体学习:

(一) 

狱中花园的环境描写:

1.文中哪个地方?

请学生找出来。

从文章开头至“在这种日子里人们很容易想起这种情调来”

2.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是监狱,但是在作者看来是:

花园。

3.作者围绕花园写了哪些景物?

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花园里面有:

绿森森的灌木丛;

黄醋栗树;

女贞;

枫树;

小栗树;

白杨;

还有木管风琴声;

树木的飒飒声;

小鸟的合唱声;

杜鹃的啼声;

景物的特点:

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个角度来写景,写得有形、有声、有色;

突出了景物的生机勃勃、美丽可爱。

4.作者的感受如何?

从文章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心理感受的词语。

词语:

花园、丁香般芬芳、亭亭玉立、肃穆而慈祥、非常愉快、多美、多么幸福、沉醉等。

作者的感受:

愉快、幸福、沉醉。

从中突出了女革命者细腻的情感和热爱生活的情怀。

5.学生自读第一段:

从文章开头至“在这种日子里人们很容易想起这种情调来”。

要求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读好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借物抒情的手法。

卢森堡的情语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她的情感相当独特。

在一般人笔下,失去自由,免不了产生沮丧、愤懑,把这样的情感投射到周围的树木花草上去,是轻而易举的事。

但是在卢森堡的笔下,周围的植物,不但没有一点沮丧感,更反倒生气勃勃,充满了生命的安详感:

你知道我现在在哪儿,我在哪儿给你写这封信吗?

在花园里!

我把一张小桌子搬到外边来,很隐蔽地坐在绿森森的灌木中。

我的右边是丁香般芬芳的黄醋栗树,左边是一簇矮矮的女贞,在我顶上,一棵尖叶的枫树和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栗树彼此交搭着它们宽大的绿油油的手掌,在我前面是一棵枝叶扶疏的肃穆而慈祥的白杨,它徐缓地摆动着它那白色的叶子,沙沙作响。

这哪里像在坐监牢?

沉溺于监牢的严峻感,就不可能对大自然有这样专注,这样珍惜。

这说明在她内心深处,并不把坐监狱当作什么了不得的事,她相当安详地专注着上下左右的花草树木,一切都很美,很有诗意。

她所凭借的不仅仅是语言的华彩,而且还直接写到她的感觉:

淡淡的叶影和一圈圈闪闪的阳光在我正写字的信笺上舞动,从雨水润湿的树叶上时而有水珠滴在我的脸上和手上。

(二) 

拯救蝴蝶行动和情感:

学生找出来。

文中第一段从“上午我在浴室的窗子上发现一只大孔蝴蝶”到第一段结束。

2.“我”是怎么救助的?

你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吗?

什么样的感情?

从发现它奄奄一息到焦急地战栗小心翼翼地放在手里到拿盛开的鲜花喂食到与它说话等,这些无不体现女革命者对生命的珍惜和细心的呵护

3.学生自读课文从“上午我在浴室的窗子上发现一只大孔蝴蝶”到第一段结束。

(三) 

飘飞的白杨花絮:

1.作者抓住什么特征来描写他所见的景象?

作者抓住奇妙和神奇的特征来描写,例如:

到处飞舞、飞满、铺满和散播、传播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杨花漫天飞舞神奇景象,

2.“在墙缝里,石缝间,到处都有它的幼芽在抽芽。

”字里行间有什么含义?

作者赞叹自然界生物的顽强的生命力和传宗接代的神奇力量,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信念。

3.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

(四) 

雷雨之后难忘的景色: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描写灰云、雨点、闪电、雷声还有夜莺等景物

2.在描写中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和象征。

3.“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为什么这样描写?

前者为拟人;

在于表现人的感觉,表现革命者蔑视黑暗的高贵精神、压倒黑暗的自豪气概、自由必胜的坚定信念。

后者为比喻和通感;

在昏暗背景下,转化为视觉,对比更鲜明,更表现出清脆亮丽的莺啼,更突出所寄寓的革命者精神气概的灿烂夺目。

(见练习三第2小题及第1小题解答。

4.景象的气氛如何?

给人阴郁的感觉?

联系全文四处的描写,谈谈你的理解。

文中有四处写到阴郁气氛,但全文并未给人阴郁之感。

一是随后很快被愉快基调淹没。

二是正由此反衬、突出了生命激情、鲜活亮丽的生命力对这阴郁的战胜、压倒;

特别是最后一段,荡漾着作者蔑视、压倒、搏击黑暗的自豪无畏壮丽的情感,是理想的光华,是全文的高潮。

(详见练习三第1小题解答,参见第2小题解答。

5.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鸟的叫声和鸟的形象?

从文章中找出来,体会它的表达意义。

一切景语皆情语,抒情的最起码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感情去同化景物。

课文前面已经写到四次鸟的叫声或鸟的形象,第一次是不知名的“小鸟”,第二次是“杜鹃”,第三次是“小鸫鸟”,第四次是“燕子”。

这里描写的是燕子穿飞的形象和夜莺在闪电和雷声中的叫声,突出他们与环境的关系,进而揭示燕子和夜莺和环境的象征意义。

使其成为一个革命者面对恶劣的环境英勇无畏坚强不屈仍具有坚定的信念这样的象征意义。

6.学生自读文章最后一段。

要求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和象征意义。

三、小结

作者这样一个革命者虽然身陷囹圄,却不悲观失望,以其细致的观察、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以一个革命者博大的胸怀和女性的爱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并寄托了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些无不是革命乐观主义的体现。

(四)课堂练习

当堂完成课后阅读练习·

探究三背诵和仿照句子。

板书设计:

卢森堡 

狱中花园的环境描写 

时间顺序

好友 

信 

昨天上午:

拯救蝴蝶行动和情感 

倒叙手法

昨天下午:

飘飞的白杨花絮 

细腻的情感

昨天傍晚:

雷雨之后难忘的景色 

生动的语言

宋儒莎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罗莎•卢森堡的知识。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3、学习革命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

罗莎•卢森堡(1871年——1919年)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和革命家,她把一生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

在反对修正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暴风雨中,她始终英勇斗争,不畏强暴,显示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讲解】

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件事情?

讲述拯救孔雀蝶的故事。

描述白杨花絮飘飞的景象。

回忆暴风雨中夜莺歌唱的画面。

2.课文描述了花鸟虫木的生命现象,尤其是夜莺啼唱一段,寄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生命、生活和自由的美好感觉、热烈向往和热情赞美,尤其表现出女革命家的激情、坚贞、优美、精致的感情品质,身处逆境却充满乐观、信念坚定、情趣美好、热爱爱众生的高尚情怀。

3.作者笔下的动植物有什么特点?

有顽强的生命力。

4.作者身陷囹圄,为何却有闲情逸致来描写那么多的植物和动物?

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 

“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描写?

前者拟人,在于表现人的感觉,表现革命者蔑视黑暗的高贵精神、压倒黑暗的自豪气概、自由必胜的坚定信念。

后者为比喻和通感,在黑暗背景下转化为视觉,对比更鲜明,更表现出清脆亮丽的莺啼,更突出所寄寓的革命者精神气概的灿烂夺目。

6.课文有没有写到失去自由的阴郁气氛?

最后一段是否给人阴郁的感觉。

有四处写到阴郁的气氛,但全文并未给人阴郁之感。

二是正由此反衬,突出了生命的激情、鲜活亮丽的生命力对这阴郁的战胜压倒。

特别是最后一段,激荡着作者蔑视压倒搏击黑暗的自豪无畏的情感,是理想的光华,是全文的高潮。

7.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有何深刻含义?

表达了作者勇敢面对即将到来的灾难的豪情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8.文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

革命乐观主义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以及崇高伟大的革命理想。

9.作者写出这样令人意外的文字,对我们有何启发?

无论怎样艰难的处境都要勇敢乐观地去面对。

2、理解作者用“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

3、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罗莎.卢森堡的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结合时代背景,读懂课文,明确其主旨。

3、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培育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

2、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写自己在狱中生活的艰苦、自己的斗志,而是满怀喜悦的描述自然美景呢?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法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革命故事激趣引题:

请同学们讲述英雄刘胡兰、董存瑞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卢森堡(1871年——1919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

1871年3月5日,罗莎·

卢森堡出生于俄属波兰边界附近的一个小城,3岁那年全家迁到华沙。

1880年就读于华沙某中学。

1887年毕业后,成了“第二无产阶级党”一个下属小组成员。

次年10月,该党遭到破环,不少成员被捕,她曾流落外地,大约1889年底到了苏黎世。

在一段时间内,她曾借居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卡尔·

柳别克家,这对她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起了不小作用。

1890年,罗莎·

卢森堡在苏黎世大学社会政治系学习,翌年5月成为该系正式学生。

在校期间,她除了努力学习规定课程外,还刻苦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1892年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1893年7月她与吉希斯创办了《工人事业》杂志,第二年3月又创建了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

为了做德国占领区波兰民族的工作,卢森堡取得德国国籍,于1898年5月迁居柏林。

到柏林后,她积极参加社会民主党的竞选活动,多次在集会上发表演说,表现了杰出才能,受到了党的信任。

其重要功绩是,她挑起了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旗帜,写了一系列文章。

1898年9月任《萨克森工人报》主编(后辞职),1900年与梅林共同主办《莱比锡人民报》。

她还始终以极大的精力从事波兰王国与立陶宛社会民主党的工作,就策略和战略问题向该党的总委员会提出意见和建议,被认为是该党首屈一指的思想家和理论家。

1902年波兰与立陶宛社会民主党起草了纲领性文件《我们要什么?

》。

1905年波兰革命斗争起,卢森堡于12月亲自到华沙参加斗争,翌年3月被捕。

7月获释后,去彼得堡等地会见列宁,交换关于革命战略和策略方面的意见。

1907年,代表德国和波兰与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前往伦敦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党在伦敦召开的第五次代表大会。

1911年,帝国主义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也积极努力,号召工人起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卢森堡此时充分显示了杰出的组织才能和理论水平,被誉为“革命之鹰”(列宁语)。

卢森堡与卡尔·

李卜克内西全力以赴发动群众阻止世界大战爆发。

他们到德国各地城市,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揭露战争阴谋。

1914年8月3日,世界大战爆发。

8月4日德国社会民主党议会党团赞成军事拨款,背叛无产阶级变成了民族沙文主义者。

12月卡尔·

李卜克内西投票反对军事拨款。

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团结左派向社会民主党领导集团进行斗争。

1915年2月18日,卢森堡被捕入狱。

在4月出版的《国际》上刊有卢森堡揭露机会主义的《重建国际》一文。

5月,李卜克内西散发传单《主要敌人在自己国内》,号召人民反对战争。

1916年“五一”示威游行中李卜克内西被捕,7月10日卢森堡再次被捕,1918年10月李卜克内西获释。

在他的推动下,11月9日,几万工人走上柏林街头,李卜克内西宣布自由的社会民主共和国成立。

11月10日,卢森堡出狱。

这时政府落到了社会民主党机会主义领导者谢德曼手里。

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团结左派,发动群众,开展了反艾柏特、谢德曼的斗争。

12月30日建立德国共产党。

1919年1月组织了大规模示威游行,15日,她与李卜克内西被资产阶级“自卫民团”逮捕,同日遇害。

卢森堡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和革命家,她把一生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

在反对修正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暴风雨中,她始终英勇斗争,不畏强暴,显示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如阴郁所说:

“要有耐心和勇气,我们还要活下去,我们还要经历惊天动地的事呢……” 

目前德国提供以她为名的左派政党奖学金。

三、教师领读、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认准字音,掌握词义。

亭亭玉立 

) 

飒飒( 

奄奄一息 

小心翼翼 

鸫( 

)鸟 

踱步( 

头晕目眩 

万籁俱寂 

阴霾( 

鸣啭( 

不可思议 

2、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描述的花、鸟、虫、木的生命现象,尤其是夜莺啼唱一段,寄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课文有无写到失去自由的阴郁气氛?

全文是否给人阴郁的感觉?

(3)“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件事情?

(5)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何感想?

四、布置作业:

习作训练——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的?

第二教时 

一、检查作业,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请五位同学朗读习作“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的?

” 

二、思考讨论,质疑解难。

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件事情?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讲述拯救孔雀蝶的故事。

*****写对大自然、对动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