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8227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编排本单元,不是为了增多题型、增加学习难度,而是为学生创造替换的机会,提供进行替换的载体。

因此,两道例题只指点思路和方向,不出现题目的解法。

两次“练一练”都提示可以怎样想,应该做些什么。

练习十七的题量不多,控制了难度。

尤其是例1里“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例2里“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都是着眼于体会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方法,感受解题策略。

(一)、直观的情境——引发替换。

例1用文字叙述,学生一般能读懂题意,但不会利用其中的数量关系思考。

例题画出6个小杯和1个大杯,学生就能在图画里看到,如果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9个小杯;

如果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3个大杯。

这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可见,在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有替换,不过是潜在的、无意识的。

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

这是例题的编写意图,也是设计的教学思路。

教材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

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使例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得到一组答案,体会一种思想方法。

(二)、用多种形式解决问题——突出替换策略。

例2里42人一共乘坐10只船,其中有几只大船、几只小船是要解决的问题。

“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要求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和步骤,而是鼓励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形式,正如“猴子”卡通用画图的方法,“兔子”卡通用列表的方法,丰富思考问题的手段。

画图和列表都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前几册教材里已多次教学,这里只要稍加启发,学生能够想到。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替换和假设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学过的画图和列表的策略,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

2、初步学会用替换(置换)、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替换和假设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学过的画图和列表的策略,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

2、难点:

初步学会用替换(置换)、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五、课时安排:

共3课时

第一课时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替换”的意义,知道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可以替换。

教具、学具准备:

大、小杯子,清水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选择策略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

2、引导交流:

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

要求什么问题?

大杯与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

3、提问: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每个小杯和每个大杯的容量,有什么困难?

如果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而且知道正好倒了几个小杯,你会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

4、提出假设: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呢?

全部倒入大杯呢?

二、自主探索,运用策略

1、探索: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

结合例题中的示意图提问:

一个大杯可以替换成几个小杯?

(1)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的依据是什么?

(2)由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结: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个小杯。

2、探索: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几个大杯?

(1)提出问题后,要求让学生看图思考。

(2)交流中明确:

将倒入6个小杯中的果汁倒入大杯中,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3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1个大杯,6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2个大杯。

(3)小结: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个大杯。

3、列式解答:

引导:

根据上面替换的结果,你能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交流计算结果。

4、检验。

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怎样检验?

交流中明确:

要看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学生通过计算进行检验,并完成答句。

三、回顾与反思,提升策略

提问:

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哪些步骤?

你觉得哪些步骤是关键?

你能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吗?

学生交流、汇报。

四、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1、指导完成“练一练”。

(1)出示问题,让学生逢主阅读,并要求尝试画出表示题意的草图。

(2)提问:

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如果把2个大盒替换成小盒,这时一个就是几个小盒?

你还想到些什么?

(4)要求学生根据上述讨论的结果,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目。

(5)让学生自主进行检验。

(6)反思小结: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七第1题。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六、作业布置

1、预习:

教材第91页的例2,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2、完成《练习与测试》第61页上相应的内容。

第二课时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91页的例2,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提出不同的“假设”

课件

一、出示问题,讨论策略

1、出示例2,读题。

2、小组讨论:

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用什么策略?

3、你准备怎样假设呢?

二、自主探索,运用策略。

1、出示提问:

(1)如果这10只船都是大船,那么一共可以做多少人?

(2)50人与42人比较,多出了几人?

为什么会多出8人呢?

(3)有一只小船被当成大船会多出几人?

(4)一共多出8人,说明有几只小船被当成大船?

2、列式计算:

3、你还可以怎样假设呢?

你能根据以上的提问,用你的假设方法解决问题吗?

(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一):

(1)如果这10只船都是小船,那么一共可以做多少人?

(2)30人与42人比较,少了几人?

为什么会少12人呢?

(3)有一只大船被当成小船会少出几人?

(4)一共少12人,说明有几只大船被当成小船?

(5)列式计算。

5、小组汇报

(二):

假设大船与小船都是5只。

要求学生汇报后,全班共同填教科书191页表格,并解决问题。

三、巩固反思,提升策略。

练一练

1、学生先读题,独立完成并汇报。

如果假都是兔,你能设计这样的四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完成,并汇报。

读题理解题意。

要算到怎样才能够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本领?

你有什么想法或还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93页练习十七的第2-4题。

2、完成《练习与测试》第62页上相应的内容。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3页2-4题及“你知道吗?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选择合理的策略有效的解决问题。

一、策略回忆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个有什么诀窍,或说关键是什么?

可以讨论一下再回答。

二、巩固提升

练习十七第2题。

1、读题:

2、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准备怎样替换?

关键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检验。

练习十七第3题:

1、读题

3、准备怎样假设?

练习十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同桌说说解题的想法?

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

三、你知道吗?

一起读一读,你能理解题意吗?

你会解答吗?

四、全课总结(略)

教材第94-95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八的第1、2题。

2、完成《练习与测试》第66页上相应的内容。

完成“每课一练”第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