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申报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8241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申报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申报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申报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申报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申报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精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申报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精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申报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申报表Word文件下载.docx

《精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申报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申报表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申报表Word文件下载.docx

学校名称

通信地址

邮编

学校类型

□小学;

□初中;

□九年一贯制;

□普通高中;

□完中;

□职业高中;

□其他()

学校性质

□公办;

□民办

全校班级数个;

全校学生人数人;

全校教师人数人

学校负责人

职务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项目联系人

项目名称(注明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

具有该项目指导能力的教师数

本校教师人(其中:

专职人,兼职人)

校外聘请教师人

开设该项目校本课程的年级/班级

参与该项目课外活动的学生数

人数人,占全校学生的%

开展进校园项目的简要说明(600字左右)

梁氏正骨与梁氏接骨膏药始创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梁氏正骨术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采用手法正骨,并以上百种中草药熬制膏药,疗效独特。

正宗梁氏正骨八代传人将祖传秘方与现代医学相融合,使这一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并成立了骨科研究所。

梁氏正骨的特点是以手法整复为主,板架外固定为辅,内服中药,外敷膏药,动静结合,内外兼治,痛苦小,疗程短,费用底,疗效佳,避免了切开手术的诸多风险,其医技和医德深受广大病员的欢迎。

安驾庄梁氏正骨适用于四肢闭合性和简单开放性骨折与脱臼。

其手法以《医宗金鉴》正骨八法为主,汇众家之长,创梁氏正骨独特手法和中药秘方。

讲究“法”从手起,体现稳、准、狠、快。

稳:

沉着稳重把握骨折部位,稳定控制医患情绪;

准:

手法复位力争达到解剖复位的程度;

狠:

手法复位、刚柔并用、力度适宜,骨伤重患者尤以用力刚劲,切忌手软;

快:

动作敏捷,快速复位,减轻患者痛苦。

在触摸判断或借助X光底片了解骨伤情况和部位的基础上,适度拉伸,用最快的速度,将分离错落的断骨复接对位,少则几秒,多则不过3分钟,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外伤骨折有搭叠、有分离、有骨碎、有横断、有斜断等类型,施用梁氏正骨手法,将凸起处复平、凹陷处复起、错位处复正、骨碎处复原,使其三点成一线,外表圆润自然。

然后,再用小夹板固护,并以药物配合,实施治疗。

梁氏正骨疗法快速敏捷,用力均匀、动作连贯、手法娴熟,骨伤者大多一次复位,最大限度地减轻了骨伤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梁氏正骨对脱臼患者实施手法复位亦有独到之处。

医生根据脱臼部位和脱臼方位的不同,使用不同的用力方向,或由下向上端、或由里向外端、或直端、或斜端,尤其要在患者感觉不疼的方向迅速手法复位,这样既不疼痛,又能一次性复位,其效甚佳。

梁氏膏药是治疗骨伤极其重要的医用药物,其药材选配、熬制工序十分严谨,是梁氏几代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研制的极具特色的外用制剂,几十种中药分批次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先后顺序投入锅内,并不断搅动熬制而成,其疗效尤为突出,被世人奉为“祖传秘方”而世代相承。

我们安驾庄镇中心小学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地方文化的保护、保存、传承、传习工作,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打造幸福课堂,激发师生爱国爱乡热情,形成具有鲜明的校园文化,积极的开展了安驾庄梁氏正骨疗法进校园活动。

项目的优势与条件(600字左右)

安驾庄梁氏正骨疗法历史悠久,影响广泛。

其独特的正骨手法、膏药配方和熬制工序,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宝贵遗产。

自创立以来,几度战乱,几经周折,字号未改,医德不变,正骨手法,创新发展,传承谱系,脉络不乱,成为我国传统医学中优秀的正骨派系之一。

2007年先后被列为肥城市、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2009年9月,列为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我校与梁氏正骨疗法创始地同在安驾庄镇驻地,与肥城市骨科医院和淼鑫堂骨科研究所毗邻而居。

而且平时互有往来,保持着传统的友谊,便于合作研究。

我们学校一直重视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致力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了调动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积极性,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特地将梁氏正骨疗法进校园活动纳入了学校工作的总体安排,制订了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对这一非遗项目推广、宣传。

我校自2007年起将梁氏正骨疗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专门的教师队伍进行开发和研究,形成了一套目标明确、特色鲜明、详实完整、科学严谨的校本教材,有专门的校本老师在五、六两个高年级使用。

我校还组织多个梁氏正骨疗法的兴趣研究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从梁氏正骨的溯源、梁氏正骨的手法、历代传承、膏药熬制、发展前景等各个方面对梁氏正骨疗法进行全面的研究。

学校每学期两次组织师生到安驾庄骨科医院和淼鑫堂骨科研究所学习、观摩和采风活动。

聘请梁氏正骨疗法的正宗传人梁华兴、梁海林校外指导教师,每两周到我校授课一次。

为此,我校专门配备了专用教室和活动室,购置了相应的器材、书籍和音像资料,划拨专门的活动经费,定向使用。

项目曾取得的成果描述(500字左右)

我校自2007年对梁氏正骨疗法进行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是组织专门教师研究开发了《安驾庄梁氏正骨疗法》校本教材。

该教材目标明确、特色鲜明、详实完整、科学严谨,并且可操作性强,已经在五、六年级连续使用了六年,累计两千三百多学生上过这门课程。

二是通过教材的编撰和实地培训培养了专业老师。

具有本项目指导能力的教师4人,其中专职2人,兼职2人。

另外还聘任了梁氏正骨疗法的正宗传人梁华兴大夫、梁海林大夫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定期到学校授课。

三是开设了安驾庄梁氏骨科医院、淼鑫堂骨科研究所两处校外教育基地,学校师生定期进行学习、观摩和采风活动。

四是在综合课堂中对梁氏正骨疗法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究。

围绕梁氏正骨的溯源、梁氏正骨的手法、历代传承、膏药熬制、发展前景等各个方面对梁氏正骨疗法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五是以此为研究主体的《家乡名牌研究——安庄梁氏正骨》在二零一二年四月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山东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现场研讨会”上受到与会专家组和参评人员好评。

六是小课题研究成果《梁氏正骨》在二零一三年十月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组织的“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推进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成果展评中被评为优秀成果二等奖。

项目实施的目标、计划、策略和措施等(1000字左右)

一、项目实施的目标

1、通过开展梁氏正骨疗法进校园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地方文化艺术的保护、保存、传承、传习工作,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打造幸福课堂,激发师生爱国爱乡热情,调动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积极性,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2、使学生具有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4、进一步了解梁氏正骨的手法、历代传承、膏药熬制、现状与发展前景。

5、在我校营造人人知晓“梁氏正骨疗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把我校建设成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

二、项目实施的计划

第一阶段:

(2013年)

1、组织专门教师研究开发了《安驾庄梁氏正骨疗法》校本教材。

该教材目标明确、特色鲜明、详实完整、科学严谨,可操作性强,在我校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2、实地培训培养专业老师。

聘任梁氏正骨疗法的正宗传人梁华兴大夫、梁海林大夫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定期到学校授课。

第二阶段(2014年)

将重视传承和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安排,制定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施方案,积极参与文化部门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

第三阶段(2015年)

就我校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进行总结,争取受到泰安市的表彰,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推进工作,为这一活动的全面展开积累经验、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第四阶段(2016年后)

对我校非遗进校园活动进行总结和提升,继续将这项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三、项目的策略和措施

为保障这项或活动顺利有效的扎实开展,我校将采取一下措施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我校将切实加强领导,把“安驾庄梁氏正骨疗法”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作为我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这项工作纳入本地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认真做实做好。

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形成我校艺术教育的特色和品牌,争取成为艺术教育成果的典型学校。

2、协调配合,保障到位。

我校专门划拨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经费投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师资培训、教学指导等工作。

不断创新优秀文化进校实践模式,注重加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教程开发,通过课堂教学、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方式,是活动在学校广泛开展。

3、结合实际,创新形式。

非遗项目传承人设立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增加其吸引力和趣味性,使之贴近当代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特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的影响力,使之在校园扎根、传承下去。

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4、狠抓落实,强化督查。

我校按照目标要求,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抓好贯彻落实,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学校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记入到年终的考核结果中。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盖章)

负责人日期:

年月日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盖章)

附表2:

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申报汇总表

县市区(市直学校):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级别

指导

教师

邮箱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