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8470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液氮泵检修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Suctionchamber吸入室

Inducer诱导轮

Intermediatepiece进口导流壳

Intermediatepieceassy中间导流壳

Distancepiece定距片

Impeller叶轮

Labyrinthring密封环

Dischargeintermediatepieceassy出口导流壳

3.设备主要性能数据

3.1泵体基本参数:

位号

P04A/B

类型

VP4/305/7L-3,1C/0CBWB

级数

4

叶轮标准直径

305mm

叶轮修正直径

312mm

叶轮末端宽度

7mm

理论转速

3050RPm

材质

青铜

3.2工艺操作数据:

项目

流体温度

-195.8

介质

LN2

入口压力

5Barg

最小静压头

参照质检报告

流速

1466.6L/min

扬程

468.6m

3.3泵报警联锁清单:

正常操作值

报警值

跳车值

备注

迷宫密封温度TI1866/1876

0~-50℃

-75℃

-120℃

 

驱动端轴承温度TI1865A/1875A(轴承加热器控制)

T<

5℃

轴承加热器启动

T>

25℃

轴承加热器停车

驱动端轴承温度TI1865B/1865B(泵运行控制)

-10℃泵不允许启动

110℃

115℃

当轴承温度大于115℃时,泵联锁跳车

4.检修前的准备

4.1在机组停车前,收集各处温度,压力,振动,转速,噪音等机组运行数据,组织机,电,仪,工艺等有关人员,对泵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找出缺陷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根据粗步汇诊结果,确定重点检修项目及内容,编写检修技术方案,计划进度和安全措施。

4.2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备件,工具。

量具,测量仪器要检验合格证。

专用工具在使用前要进行检验和维护,根据质量和技术要求准备检验合格的起吊工具,吊转子的钢丝顺扣必需有塑胶套保护,起吊机具动,静负载试验时,应比最大起吊质量大25%。

4.3拆卸

清卸缸盖上的一切杂物,联系有关人员,拆卸有关测振探头以及有碍检修拆缸的温度计,仪表等,要注意保护好仪表接线。

5.泵体的拆卸

5.1拆卸泵的进出口法兰和泵的溢流调节法兰。

注意固定好进出口管道上的金属软管。

5.2把泵体出口朝上,电机朝下放在专用的电机与泵体的装配支架上。

如下图:

5.3断开泵体与中间联轴节和罩壳的连接螺栓,把泵体垂直吊出,再把泵体水平放在检修支架上。

5.4用游标或塞尺测出总装配图上的尺寸E,即流道对中数据。

5.5用百分表打出转子的总空串后再把转子调整到流道对中状态。

5.6把泵体的检修底部脚板支架装在泵体联轴节端,把泵垂直竖立,并检查对中数据E。

5.7内外壳体的紧力测量

拆卸泵体外壳与泵壳盖的连接螺栓,把泵体外壳垂直吊出,检测出泵体外壳对第4级导流壳体的压紧力。

5.8出口轴向间隙的测量

拆卸第4级导流壳体的止动螺钉,取出第4级导流壳体,在叶轮的上面放上一个辅助测量环和一根铅丝,装复第4级导流壳体,测量出第4级叶轮的出口轴向间隙。

5.9进口轴向间隙的测量

松开4级叶轮的压紧背帽,取出第4级叶轮,在第4级叶轮的下面放上一个辅助测量环和一根铅丝,装复第4级叶轮上紧背帽,在拆卸4级叶轮,测量出出第4级叶轮的进口轴向间隙。

5.10测量出第4级导流壳体与第3级导流壳体密闭垫片的厚度和内外径尺寸。

5.11叶轮出口口环间隙的测量

拆下叶轮,放在第4级导流壳体里面,用百分表径向推出第4级的出口口环间隙。

5.12拆卸第3级导流壳体

5.13叶轮进口口环间隙的测量

把4级叶轮放在3导流壳体里面,用百分表径向推出第4级的进口口环间隙。

5.14级封间隙的测量

用游标卡尺测出轴套的外径,再用游标或内径千分棍测出轴套与导流壳体相配合处的内径,算出级封间隙。

5.15重复5.8---5.14拆卸3,2………1级叶轮。

拆卸下来的叶轮,导流壳体,轴套,键,定位垫片,止动螺钉要对位放置清楚,不要弄混了!

5.16拆卸诱导片。

5.17拆卸吸入室与吸入腔室盖的压紧螺栓,取下吸入室,取下隔离室填充物。

5.18松开泵体和底部脚板支架的连接,取下壳体封头,拆卸轴上的挡液垫。

5.19抽出转轴。

5.20取下轴端迷宫密封。

5.20.1轴端迷宫密封的拆卸

5.20.1.1拆卸掉各组密宫密封的径向止动螺钉。

5.20.2拆卸迷宫密封的压盖环,垫片,O形环。

5.20.3拆卸第一组密宫密封环,间隔环,和排室环。

5.20.4拆卸第二组密宫密封环,间隔环,和排室环。

5.20.5拆卸第三组密宫密封环,间隔环,和排室环。

5.20.6拆卸第四组密宫密封环,间隔底环。

5.21拆卸壳体腔室固定器。

5.22拆卸泵与电机的联轴节空筒。

6.零部件的件的检测。

6.1探伤

6.1.1对拆卸下来的主轴,叶轮,键,联轴接,轴套进着色探伤,对探伤有裂纹的零部件进行更换。

6.2尺寸检测

6.2.1对拆卸下来的叶轮导流进口密封口环a和出口密封口环b尺寸进行测量。

6.2.2对拆卸下来的叶轮进口外径A和出口外径B进行测量,与6.2.1的测量尺寸相减即A-a为对应级的叶轮进口口环间隙,B-b即为叶轮出口口环间隙,把1—4级的进口口环间隙和叶轮出口口环间隙全部测量出。

6.2.3对每级导流壳体上与定距轴套的级封间隙的测量F.

6.2.4泵轴各叶轮和密封处的跳动值测量。

7.泵的组装。

7.1电机与中间支架的组装

7.1.1准备好组装泵体的水平支架和垂直支架脚板。

7.1.2将电机吊到安装支架上。

7.1.3将铜垫安装到法兰上。

7.1.4将偏针仪,安全螺钉和O形环安装到半联轴节上。

7.1.5将垫子装到半联轴节上。

7.1.6将半联轴节装到电机上。

7.1.7将加热带安装到支架上。

7.1.8安装壳体,螺钉,垫圈到中间支架上。

7.1.9在中间支架上安装吊环。

7.1.10在支架上安装O形环。

7.1.11将支架和盖子安装到电机上。

7.1.12测量尺寸,参照数据表GRI条。

7.2迷宫密封的组装

7.2.1准备组装迷宫密封所需的工具和备品备件。

7.2.2检测各组迷宫密封与轴套的径向间隙。

7.2.3装复底部间隔环,第四组迷宫密封环,排空环,上紧径向止动螺钉。

7.2.4装复中间间隔环,第三组迷宫密封环,排空环,上紧径向止动螺钉。

7.2.5装复中间间隔环,第二组迷宫密封环,排空环,上紧径向止动螺钉。

7.2.6装复中间间隔环,第一组迷宫密封环,压盖垫片,上紧径向止动螺钉。

7.2.7轻轻把迷宫密封的上压盖螺拴上到位。

7.3壳体封头,隔离吸入体和吸入室的组装。

7.3.1安装迷宫密封与壳体封头上的密封O形环。

7.3.2安装迷宫密封在壳体封头上。

7.3.3测量迷宫密封与轴套的径向密封间隙。

7.3.4安装上轴。

7.3.5安装上隔离吸入体。

7.3.6装上吸入室。

7.3.7把吸入室,隔离吸入体,壳体封头三者用联接螺栓紧定。

注意:

在轴被安装上之前,迷宫密封的壳体不要紧定。

7.4垂直支架脚板与诱导轮的安装

7.4.1在壳体封头上安装好垂直支架脚板。

7.4.2把泵体垂直竖立,装上诱导轮底部的弹性垫圈和诱导轮。

7.4.3测量诱导论与吸入室的径向壳壁间隙。

7.5中间壳体的组装。

7.5.1根据流道对中数据E,将泵轴调节到工作状态。

7.5.2将第一级导流壳体与吸入室的密封垫片和安全止动螺钉。

7.5.3将第一级叶轮的进口导流壳体装入吸入室壳体上。

7.5.4将第一级叶轮装入导流壳上。

7.5.5测量叶轮进口轴向间隙C和出口轴向间隙D。

7.5.6重复7.5.1—7.5.5装复1—4级叶轮。

7.6泵体外壳的组装

7.6.1测量泵体封头的下法兰面到4级出口导流壳的测量平面的中间壳体长度A.

7.6.2测量泵体外壳体的内壁深度B.

7.6.3计算4级出口导流壳的密封垫片的厚度,C=(B-A)+0.10

7.6.4装复最后4级叶轮的出口导流壳体。

7.6.5把冷箱板和隔离板装复在外壳体上面。

7.6.6把泵体封头和泵体外壳装复。

7.6.7将泵体水平放置,去掉泵体的安装底脚板。

7.6.8松开轴上的挡液垫,用百分表或游标测出转子的总空串。

与检修前和设计的总空串对比,如果相差太大,就要查明原因。

7.6.9把转子重新调整到流道对中的尺寸E.如下图:

7.7泵与电机的组装

7.7.1检查电机的轴串量。

7.7.2调整泵体上联轴节的轴向距离,使泵与电机连接后的流道对中尺寸满足E值。

7.7.3紧定密宫密封壳体上的螺,并检查迷宫密封压盖与迷宫密封壳体的压紧间隙。

7.7.4组装密封管线和其它仪表外围设备。

泵体流道对中尺寸:

单位:

mm

序号

检测部位

设计值

检修前

检修后

1

轴伸出密宫密封到挡液圈处(E)

电机与泵体联轴节检测数据表:

单位:

联轴节端面间隙

2

中间罩端面跳动

0.08

3

联轴节内孔跳动

0.06

中间罩内圆跳动

迷宫密封间隙:

迷宫密封径向密封轴套

φ79.72-79.74

迷宫密封压盖间隙

0.8-1(未紧螺栓前)

诱导轮间隙:

诱导轮与吸入室径向间隙

0.35-0.50

叶轮入口外圆尺寸:

mm

实测值

1

第一级叶轮入口外圆B1

φ142.97-143

2

第二级叶轮入口外圆B2

3

第三级叶轮入口外圆B3

4

第四级叶轮入口外圆B4

叶轮出口外圆尺寸:

第一级叶轮出口外圆A1

φ179.97-180

第二级叶轮出口外圆A2

第三级叶轮出口外圆A3

第四级叶轮出口外圆A4

导流壳与轴套的级封间隙:

第一级导流导流壳与轴套的级封间隙F

0.12-0.20

第二级导流导流壳与轴套的级封间隙F

第三级导流导流壳与轴套的级封间隙F

第四级导流导流壳与轴套的级封间隙F

叶轮进口轴向间隙:

第一级叶轮进口轴向间隙C1

6.4-6.9

第二级叶轮进口轴向间隙C2

6.2-6.7

第三级叶轮进口轴向间隙C3

6.0-6.5

第四级叶轮进口轴向间隙C4

5.8-6.3

叶轮出口轴向间隙:

第一级叶轮出口轴向间隙D1

第二级叶轮出口轴向间隙D2

6.6-7.1

第三级叶轮出口轴向间隙D3

6.8-7.3

第四级叶轮出口轴向间隙D4

7.0-7.5

叶轮进口口环尺寸:

第一级叶轮进口口环尺寸B1

φ143.23-143.33

第二级叶轮进口口环尺寸B2

第三级叶轮进口口环尺寸B3

第四级叶轮进口口环尺寸B4

叶轮出口口环尺寸:

第一级叶轮出口口环尺寸A1

φ180.24-180.35

第二级叶轮出口口环尺寸A2

第三级叶轮出口口环尺寸A3

第四级叶轮出口口环尺寸A4

8.安全与环保

8.1P04所处操作与检修平台处于3米高处,检修时要注意高空跌落。

8.2本装置以空气为原料,经过压缩、冷却、净化、膨胀或节流降温,在低温下使空气液化,利用空气中氧、氮、氩沸点的不同,在分馏塔中进行精馏,获得高纯度氧气、氮气及液氧和液氮、液氩。

生产过程中存在易燃、易爆介质和助燃、窒息低温液体和气体及高压气体。

停车、检修及生产过程中,务必引起重视以确保生产安全。

本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属易燃、易爆、有危害的介质有CO2、C2H2、CnHm、油脂;

属助燃的气体为氧气;

属窒息的气体为氮气、氩气;

属低温的液体有液空、液氧、液氮、液氩。

8.3极低温的危害

a.皮肤即使碰到液化的气体或在液化气体的温度范围内的物体都会引起严重的冻伤,就象被火烧一样,会有粘到物体上的感觉。

b.皮肤可被处于极低温度的大气损伤

c.肺会因吸入极低温度的空气而遭伤害

e.温度越低,接触或停留的时间越长,其后果越严重

f.最为严重的后果是体温过低(体温下降)引起死亡

8.4预防措施

8.5保护

处理低温液体的工作人员必须配带:

防护手套(皮革…);

防护眼镜;

安全靴;

防喷淋的特制工作服。

8.6安全规则

a.不要触碰低温物体或易于变冷的物品(容器、管道和液体本身)

b.不要待在低温大气中(装置冷态试验,大量低温液体倒在地上后的蒸发…)

c.不要在低温液体流经的地面区域行走(指产生烟雾的低温液体排放坑)

当心:

液体会结冰,而使该区域地面变滑;

e.不要随意地向地面倾倒低温液体;

f.注意湿的衣服、口袋、靴子(裤子长过脚)、手套,都有可能已灌入喷射出的低温液体

g.在任何时候都不允许上到E60顶部。

在设备生产运行期间不要上到E07,分子筛等设备的维护平台上

九.机组检修的基础技术文件和资料

a.泵体装配图和检修记录用图.

b.检修要求和技术参数表.

c.大修检查记录和无损探伤报告.

d.零部件的损坏报告,更换的零部件的名称,数量.

f.大修检修数据记录

检修时,要严肃,认真,求实,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对设备进行检修,工作内容和工作数据要认真的记录,总结,并把检测的数据与主管技术员确认,如有大问题就要向车间领导汇报。

检修后,把检修的数据记录整理归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