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研究报告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及产业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8599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块链研究报告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及产业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区块链研究报告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及产业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区块链研究报告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及产业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区块链研究报告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及产业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区块链研究报告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及产业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区块链研究报告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及产业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区块链研究报告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及产业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区块链研究报告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及产业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区块链研究报告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及产业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块链研究报告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及产业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区块链研究报告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及产业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块链研究报告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及产业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块链研究报告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及产业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同时,挖矿的存在也维持了账本的存在,保障了交易的历史记录完整性。

  区块链的三个核心技术为密码学、P2P网络、全网认可的分布式数据库(账本)。

  1.2.区块链技术的演进路线  区块链系统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

其中,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以及相关的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等技术;

网络层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等;

共识层主要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

激励层将经济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来,主要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等;

合约层主要封装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

应用层则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

该模型中,基于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分布式节点的共识机制、基于共识算力的经济激励和灵活可编程的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创新点。

  区块链系统还处于不断的创新和完善阶段。

1)合约层:

以太坊为首的新一代区块链系统试图完善比特币的合约层。

比特币尽管也包含了脚本代码,但是并不是图灵完备的,即不支持循环语句;

以太坊在比特币结构的基础上,内置了编程语言协议,从而在理论上其可以任何应用功能。

如果把比特币看成是全球账本的话,以太坊可以看做是一台“全球计算机”—任何人都可以上传和执行任意的应用程序,并且程序的有效执行能得到保证;

2)共识层:

比特币的共识算法—PoW(工作量证明)在共识过程高度依赖区块链网络节点贡献的算力,这些算力主要用于解决SHA256哈希和随机数搜索,除此之外并不产生任何实际社会价值,因而一般意义上认为这些算力资源是被“浪费”掉了,同时被浪费掉的还有大量的电力资源。

如何能有效汇集分布式节点的网络算力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区块链技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改进的思路包括:

采用私有链或者联盟链的形式,强制规定网络中某些节点具备“记账权”,从而无须所有节点消耗算力去竞争;

或者是其他的算力节省的算法,比如Pos(权益证明)—根据每个节点所占代币的比例和时间来确定记账权;

3)数据层:

中本聪设计比特币时,为每个区块设置1M大小的容量限制,因为目前比特币的交易量迅速提升,1M的区块空间能容纳的交易数量有限,所以要考虑扩容区块链来突破这个限制。

  1.3.区块链系统与中心化网络的对比  基于区块链所构建的P2P网络体系(去中心、去信任化、集体协作的网络体系)有如下特点:

  1、去信任化:

利用成熟的密码学来保障交易的不可欺骗性,建立各方的信任关系。

参与整个系统中的每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是无需互相信任的。

  2、去中心化:

分布式P2P网络意味着,交易各方信任关系的建立完全不需要借助第三方,避免了对中心单点的强依赖问题。

  3、 数据可靠:

整个系统将通过分数据库的形式,让每个参与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数据库的拷贝。

除非能够同时控制整个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也无法影响其他节点上的数据内容。

因此参与系统中的节点越多和计算能力越强,该系统中的数据安全性越高。

  4、 建立的信用体系成本极低:

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低一到两个数量级的成本来维护一个同等功能的交易系统(目前每笔交易转账费万分之一比特币,相当于几毛钱)。

  5、 集体协作:

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所有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的,而这些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是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

这种集体维护往往需要建立一个激励机制促进全网参与,比如比特币采取的激励机制是挖矿(区块链分为公有链和私有链,私有链不一定需要建立激励机制)。

  2、区块链前世今生  区块链逐渐由陌生变为熟悉,资本市场的推动功不可没,我们试图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将区块链的前世今生描述清楚。

  2.1区块链的诞生  A:

借我100块吧?

  B:

可以啊,现金还是转账?

  A:

现金吧,方便点。

不行啊,给你现金到时候不认账不还钱咋办?

那转账吧,银行、支付宝微信你来选。

  B:

这种第三方虽然能信用背书,但是跨行,银行收手续费啊,而且银行业会出现问题,存款不见啥的新闻常有,六一儿童节,支付宝在我名字后面加了“宝宝”两个字,竟然能随便改我账户名字,想想就觉得有点不自然。

  不如我们按照区块链的规则来对这次借款行为进行记录吧,这样不仅不需要我们彼此信任,还能去中介。

  具体是这样的:

我们中间还是一个人写借款收据,但是具体谁写由抛硬币决定(区块链记录规则是让全网节点比赛,哪个节点先跑出既定规则的随机数,这个节点就拿到了记账权);

我们之间不管谁记账,另一方都需要将写好的借款单照抄一遍作为自己的(这就是区块链的全网同步备份,每个节点都对相关内容进行备份,这样不仅能防止篡改,还能确保数据不丢失);

最后在借款单上盖章,只要章的印迹没坏就说明没被篡改过(区块链记录的交易数据通过Hash函数,都会有对应的散列值,如果内容被改一点,那么输出的散列值都会不一样,这个时候就知道内容被篡改过了)。

  A:

这是我见过的最先进的记账方法了,不仅不需要我信任你,也不需要第三方信用背书,还能保证内容真实可靠,就用它吧。

  区块链与比特币  区块链最初起源于比特币,用于记录比特币网络上整个交易数据,这些数据被比特币的所有节点共享,通过数据区块可以查询每一笔比特币的交易历史。

然而目前,大家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关注已经超过比特币。

  比特币是一种源代码可以为公众使用的、基于网络的、点对点的匿名虚拟货币,由中本聪2008年设计开发,世界上第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匿名数字货币。

  每一个比特币大约33位长,是由字母和数字构成的一串字符,由1或3开头,比如“1dDe12weQwUwr13jMsdFJi3fdjs4nfgu8”就是一个比特币。

比特币的生成原理就是,首先设置一组复杂的算法,这个算法有一定数量的特解,每一个特解就是一个比特币,“挖矿人”挖矿就是一个求特解的过程。

比特币初始算法的特解只有2100个,所以流通上限也就是2100万个。

按照初始程序设计,要到2140年才能将全部2100万个挖出来。

可以通过自己挖矿或者交易获得比特币。

  中本聪2008年论文提到“区块链完全是P2P的新电子现金系统,不涉及被信任的第三方”,区块链保证了比特币交易可以脱离第三方的信用背书。

  区块链是由节点参与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它的特点是不可更改,不可伪造,也可以将其理解为账簿系统。

区块链由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块组成的,每一个区块都包含了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从创始区块连接到当前区块,形成链。

每一个区块都确保按时间顺序在上一个区块之后产生。

  2.2区块链的四大技术优势  区块链的四大优势,奠定了其今后的地位和应用,去中心化、去信任、集体维护和可靠数据库。

  去中心化:

整个网络中没有中心化的硬件或者管理机构,所有节点都可以创建交易,节点和节点的权利义务都一样;

  去信任:

每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交互不是基于信任,整个系统的运作规则是公开透明的,所有的数据内容也是集体维护无法随意更改的。

所以在系统指定的规则范围和时间范围内,节点之间是不能也无法欺骗其它节点;

  集体维护:

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共同维护;

  数据可靠:

每隔一段时间,系统都会刷新一遍数据,选择最早最准确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将数据发送给其他节点备份,如果有人想修改数据,除非能够同时控制整个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也无法影响其他节点上的数据内容,所以节点越多和计算能力越强,数据安全性就越高。

  3区块链应用场景  区块链的四大优势决定了其在解决中心平台垄断、信息不对称等方面有着巨大前景。

区块链的应该场景已经从单纯的数字货币到更广泛的金融和“区块链+”阶段,“区块链+”是区块链渗透到大量的其他社会领域进行应用,比如跨境交易、二手交易、司法、物联网等,但是金融领域应该是最先落地最先爆发的领域。

  3.1数字货币  区块链最早就是伴随着比特币的产生而出现,最开始的应用范围完全集中在数字货比上,继比特币之后,莱特币、以太币、狗狗币相继产生。

这种数字货币的出现对传统金融的金融体系产生了冲击,价值在线上的直接流通变为可能。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优势使得随时随地货币交易,低成本快速的跨境交易成为可能。

  3.2泛金融  区块链在整个金融领域的应用,有着天生的绝对优势,如果用互联网语言来说就是这是区块链的基因决定的。

主观来看,金融机构在区块链应用的探索上,意愿最强,极需要新的技术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来应对整个全球经济当前现状;

客观来看,金融行业市场空间巨大,些许的进步就能带来巨大收益。

金融行业是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极高的行业,如果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得以验证,那么将会产生巨大的样板效应,迅速在整个社会的其他行业推而广之。

  通过去中心化账本来代替中心机构认证资产所有权,多个机构共同运行和检验,可以防止欺诈和人为操控。

  3.3区块链+  伴随着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不断验证,其“去中心化”和“数据可靠”功能将会应用到其他任何有需求的社会领域中去,此时“区块链+”将成为现实,包括:

+仲裁、+公证、+审计、+域名、+医疗、+通信、+司法、+版权、等等。

这时候的区块链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应用在万物互联之中。

  医疗领域,区块链能利用自己的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征保护病人隐私;

公证领域,区块链能让数据资料通过数学信用背书的方式完成自动公证,而且永久保存可追溯,省去了传统政府公证机构的介入,快速且低成本;

在通信领域可以解决信息传递的路径安全问题;

在知识产权领域可以让维权变得更加容易等等。

  4入R3、金链盟成立、比特币大涨三角共振  4.1区块链+  2016年5月24日,平安宣布加入R3分布式分类账联盟,成为第一个加入R3联盟的中国成员,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国际区块链舞台。

  R3联盟是目前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区块链联盟之一,有包括小摩、高盛、花旗、美林证券德意志银行等国际金融巨头等40名成员。

R3致力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解决方案,来降低国际支付等领域的风险和成本。

在今年4月份,R3发布了其旗舰开发项目,基于区块链的应用——Corda,从根本上重构分布式账本技术,致力于改变资产相关合约模型。

  平安的加入,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的态度,将会非常有利于区块链技术在我国金融领域应用的推进。

  4.2金链盟成立  5月31日,金链盟——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在深圳正式成立,由25位成员发起,分别来自银行、基金、证券、保险、股权交易所、科技企业。

  金链盟旨在整合及协调金融区块链技术研究资源,形成金融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合力与协调机制,提高成员单位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探索、研发、实现适用于金融机构的金融联盟区块链,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应用场景。

其实金链盟就是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而产生。

目标是在3~5年内研发出1条或多条供所有联盟单位使用的区块链,并以此为基础部署区块链应用。

  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加入,彰显了整个社会领域对区块链的看法,金链盟可以看成中国版的R3,相对于2月的中关村区块链联盟和4月China Ledger联盟,金链盟更加接地气,直接以应用为导向,用需求去推动技术。

而且金链盟成员分工明确,各自基于自身的比较优势领域将区块链应用往前拓展。

技术和应用的双管齐下,相互促进,非常有利于我国区块链的快速发展,提升区块链领域的国际地位。

  4.3比特币大涨  比特币从2015年8月以来不断攀升,自8月以来,区间涨幅达145%左右,不断走强的比特币,也在提升区块链的曝光度。

  关于比特币走强,市场主流观点认为是人民币汇率承压及比特币算法设置每四年产量减半双重因素叠加的原因。

今年7月刚好是比特币每四年的产量减半日,供应量将减少一半。

  比特币的不断走强,刺激着大家对区块链技术本身的追逐,中国首个企业加入R3,金链盟的成立,都凸显着对于区块链态度的明朗和区块链应用前景的到来,三角共振,促成区块链不断发酵,我们认为区块链的应用才刚刚开始,未来给金融和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带来的变革将无法估量。

  5区块链应用场景  对于一项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技术,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不然大家早就蜂拥而至,就不存在观望和讨论。

总结来看存在三点,区块容量限制、交易确认时间长以及能量消耗大。

  比特币区块链,中本聪认为设置了每个区块1MB的大小限制,随着比特币发行量和应用的推广,当前的区块容量已经快不够用,对于是否提高容量上限,还存在分歧;

交易确认时间长,单个新区块的生成时间要10分钟左右,每次交易要达到不可逆的程度,需要至少6个区块确认,所以至少约1个小时,而且随着容量相对越来越小,时间消耗也会越来越长;

能耗大,挖矿设备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比特币网络处理一笔交易的耗电量相当于美国一个家庭一天的耗电量。

 4.区块链产业链分析  4.1.区块链产业链全景图  在区块链发展的前期,应用和基础平台是紧耦合的,区块链的基础协议、设定的虚拟货币(比特币)就是为了实现单一的支付功能。

而随着以“以太坊”为首的新一代区块链平台的崛起,应用和基础平台开始解耦合,在以太坊开发的更为完善的区块链基础协议上面,开发者可以开发各式各样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s)。

简单的说,以太坊就是全新的互联网TCP/IP协议,他提供了各种开发语言(类似JAVA等)帮助开发者开发或者将原有的一些互联网应用移植再造到去中心化的网络构建中。

于是,整个区块链的产业链开始衍生出了各个不同的生态层次。

  区块链产业链的参与者可分为4个层次:

应用层、中间层服务、基建与平台、辅助平台。

其中,应用层的开发者聚焦于服务最终的用户(个人、企业、政府)、中间层服务聚焦于帮助客户二次开发各种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应用、为客户使用区块链技术改造业务流程提供便捷的工具和协议,基建与平台构成整个区块链生态的基础协议和底层架构,还有最后一类包括产业基金、媒体、协会,他们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外部辅助力量。

其中,区块链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1)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记账的特点的应用开发,包括身份验证、证明、交易所、比特币、云存储等;

2)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体系开发的各种去中心化应用,从技术的可行性角度来看,目前所有的互联网应用皆可通过区块链进行底层的重构。

  区块链又可以按照管理“账本”的权限又可以分为公有链、私有链。

公有链是指全世界任何人都可参与记账过程、对外完全开放的区块链平台,典型代表是比特币;

私有链是指其权限仅在一个组织或者企业手里的区块链。

读取权限或者对外开放,被任意程度地进行了限制。

典型案例就是RIPPLE,只为属于联盟成员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汇款技术和底层协议。

  4.2.区块链的商业模式  如果区块链的特征是去中心化,颠覆的是传统第三方中间商或者说是中心体系下平台的生意,那是不是意味着所有平台的适用的商业模式,比如广告费、交易费用、服务订阅费在区块链的架构下就不能实现了呢?

换句话说区块链技术是如何盈利的呢?

  首先要指出,目前区块链的试验都是在大公司的内部部门进行,服务于其本身业务的流程改造,典型案例就是德勤利用区块链技术改造审计方法。

  我们按照公有链和私有链进行分类:

  1)私有链,以Ripple为例  Ripple的盈利模式是销售和持有瑞波币(XRP)。

XRP和比特币都是虚拟货币,但是与比特  币没有真正的用途不同,XRP在Ripple系统中有主要桥梁货币和有保障安全的功能,其中保障安全的功能是不可或缺的,这要求参与这个协议的网关都必须持有少量XRP。

由于Ripple协议的开源性,恶意攻击者可以制造大量的“垃圾账目”,导致网络瘫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Ripple Labs要求每个Ripple账户都至少有20个XRP,每进行一次交易,就会销毁十万分之一个XRP。

这一费用对于正常交易者来说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恶意攻击(制造海量的虚假账户和交易信息)者,所销毁的XRP会呈几何数级增长,成本将是巨大的,他们以此设计来遏制这种恶意攻击。

理论上而言,网关们需要购买的XRP并不多,目前的价格也非常便宜,1个XRP仅为0.4元(2015年1月7日数据)。

与比特币一样,XRP的数量也是不能“超发”的(总量为1000亿个),但由于每次交易都将销毁少量XRP,这就意味着XRP的数量会逐渐减少。

如果Ripple协议能够成为全球主流的支付协议,网关们对于XRP的需求就会更为广泛——需求旺盛而数量却在减少,就会导致XRP的升值。

此外,Ripple Labs作为开发者,本身就持有770亿的XRP。

  2)公有链  公有链的生态体系较之私有链更为丰富,我们以“以太坊”为例,分析生态圈中各层级的开发者的商业模式。

  “以太坊”是典型的新一代区块链平台(比特币为1.0平台)。

平台的目的是简化利用到区块链技术或者去中心化共识技术的应用的开发。

形象的说,如果将搭建应用比作造房子,那么以太坊就提供了墙面、屋顶、地板等模块,用户只需像搭积木一样把房子搭起来,因此在以太坊上建立应用的成本和速度都大大改善。

具体来说,以太坊通过一套图灵完备的脚本语言(Ethereum VirtualMachine code,简称EVM语言)来建立应用,它类似于汇编语言,在以太坊里的编程并不需要直接使用EVM语言,而是类似C语言、Python、Lisp等高级语言(以太坊自己开发),再通过编译器转成EVM语言。

因为图灵完备的语言提供了完整的自由度,以太坊上可以搭建各种应用。

  基础层—以太坊平台以及应用开发语言和工具的开发者。

类似于RippleLabs,以太坊的开发者计划通过持有以太币获益。

  中间层—聚焦于帮助客户二次开发各种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应用、为客户使用区块链技术改造业务流程提供便捷的工具和协议。

典型的例子是Eris Industries。

ErisIndustries可以帮助客户运行一个定制化的“区块链即服务”,令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来自己定义协议的规则。

尽管目前Eris Industries是免费的,但可以想象这种中间层的所实现的价值,可以通过软件开发等传统的2B商业模式来实现。

  应用层—以太坊平台的各个去中心化应用开发商。

这些开发商仍然可以采用和传统第三方平台一样的盈利模式,至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1)交易费用:

比如每笔交易的0.5%将支付到开发者的比特币的地址;

2)广告收费:

嵌入式的广告仍将在开发人员的控制下;

3)订阅服务:

 应用程序维护一个订阅用户列表和基金库或基于嵌入式的付款条件的限制访问权限。

  5.投资建议:

去中心化经济范式崛起,互联网的诗和远方  我们认为,区块链并不是一次技术炒作。

2015年是区块链的元年,特别是从下半年开始,区块链概念迅速崛起,全球金融机构和区块链相关的新闻层出不穷,不断看到有更多的机构和企业开始拥抱区块链技术。

我们认为这并不是一次技术炒作,也不仅仅是欧美对于技术热点的短期追捧,从需求层面来看,区块链技术是有真实的市场需求的。

尽管重构所有互联网应用的理想似乎过于远大,但在金融领域,已经可以观察到传统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的趋之若鹜。

区块链技术实际上赋予传统金融机构一个全新互联网的工具,传统金融机构迫切的需要借助区块链改造原有的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经营效率。

从产业层面来看,2016年区块链产业将从概念逐步走向落地。

2015年,金融机构以及初创企业开始陆续完成对于区块链的相关应用的概念证明以及试点。

2016年,随着大量资本的入场,有望迅速催熟产业;

同时,金融机构本身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的提高也将加快区块链技术的产业化道路进程。

  区块链代表的去中心化经济范式是互联网的诗和远方!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经济范式,按照去中心化的程度,可以分为部分去中心化以及完全去中心化。

以跨境支付为例说明,传统的跨境支付流程是个人—银行—清算所—银行—个人,部分去中心化是用区块链技术替代清算所的职能。

更进一步,假设未来全球只有一种统一的虚拟货币,那么完全的去中心化跨境支付流程将变为个人—个人。

对于未来,我们判断部分去中心化在金融领域将率先展开,彻底优化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提高整体的经营效率;

而完全去中心化将成为互联网行业新的演进方向,以Uber代表的共享经济平台实质上是一种中心化的组织网络,利用大数据再现计划经济;

而区块链技术最终将有望塑造一个去中心化、自治的网络组织,实现市场无形之手的互联网化表达,实现更彻底的共享经济范式。

  投资建议:

我们注意到,尽管起步较慢,但国内的金融机构近期已经开始、重视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的特性决定了它首先会应用在金融,但其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金融,其中心化的经济范式代表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新的演进方向。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认知现有的平台模式的竞争优势。

至少理论上来说,去中心化的经济范式下的区块链平台的交易成本和维护成本将远低于中心化平台,这一定程度上为垄断平台们敲响了警钟!

  A股的金融IT公司凭借对金融业务的深刻理解,将成为区块链+金融的重要参与者。

需要注意的是,区块链并不只是一个优化现有流程的技术,更有望全面颠覆产业现有的业务逻辑。

具备相关技术储备的公司的发展空间,绝非仅是金融机构的软件外包商,其更大的空间在于利用技术重新定义和优化产业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