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8688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Word格式.docx

(一)840÷

(4+3)=120(公顷)

120×

4=480(公顷)

3=360(公顷)

解法(三)

840÷

(1+3/4)=480(公顷)

480×

3/4=360(公顷)

将比的问题转化成分数应用题。

例2连比:

配制火药的原料是硝、磺和碳。

这三种原料的重量比是15:

2:

3。

水利队要配制80千克的火药,需要这三种原料各多少千克?

15+2+3=20

80×

15/20=60(千克)

2/20=8(千克)

3/20=12(千克)

四、总结:

注意计算准确,如何验算?

采用哪种方法?

三份两份

四份三份

归一的方法,先求单一量。

解法

(二)4+3=7

840×

4/7=480(公顷)

3/7=360(公顷)

提问:

为什么用乘法?

指名说出几种方法的道理?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先求一份是多少

再乘以几份)也可以。

练习p82练一练。

24只鸡,公鸡母鸡的比是1:

5,问公鸡母鸡各多少只?

(共六份1+5)公鸡占六分之一,母鸡占六分之四。

或者共六份,一份是四只……

比的意义

找一份

转化成分数应用题

因该让学生明确的说出男生人数占3分,女生人数占2份,全班人数是5份。

例一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让学生充分的说4:

3什么意思,可以换一种说法吗?

怎么表达?

某工厂有100人,男、女工人数的比是3:

1、男、女工各有多少人?

2、男工比女工多少个人?

工厂

32

100人

100×

3/5=60(人)

2/5=40(人)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按比分配

(4+3)=120(公顷)解法(三)

4=480(公顷)840÷

(1+3/4)=480(公顷)

3=360(公顷)480×

3/4=360(公顷)

4/7=480(公顷)将比的问题转化成分数应用题。

84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题)比例尺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师准备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的平面图。

一、复习

1厘米=()毫米1分米=()厘米

1米=()分米l千米=()米

20米=()厘米50千米=()厘米

30厘米=()分米60毫米=()厘米

二、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

(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

)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

可能吗?

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

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

再画在图纸上。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10厘米和10米的单位相同吗?

能直接化简吗?

教师说明:

这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是把厘米化作米,还是把米化作厘米?

为什么?

”(因为把米化作厘米后实际距离仍是整数,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所以要把米化作厘米。

“10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10米改写成1000厘米。

“现在单位统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样化简?

”教师边说边擦掉10和1000后面的单位“厘米”,并加上“:

”,板书成如下形式: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10:

1000

说明:

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

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比例尺”。

(板书:

实际距离=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

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

教师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图和本地、本校的平面图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

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如10厘米:

10米,要把后项的米化成厘米后再算出比例尺。

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

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比如,例4中的比例尺通常写成1:

100

2.教学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师:

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

(1)教学例5;

在比例尺是1:

6000000的地图上。

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

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要求实际距离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

“这道题的图上距离是多少?

“因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相同,所设的x应用什么单位?

”(应用厘米。

板书:

解:

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比例尺是多少?

写成什么形式?

”(写成分数形式。

(2)巩固练习。

(3)教学例5

出示例6;

一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这道题做完了吗?

还要求宽的图上距离。

宽的图上距离不知道,应用什么未知数来表示呢?

因为前面求长的图上距离时,已经用了x,这里就不能再用它来表示宽的图上距离了,要用其它的字母来表示。

我们就用y来表示。

”板书:

设宽应画y厘米。

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完。

最后教师写出这道题的答。

三、作业

练习第1—3题。

学生回答

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让学生读题。

指名回答: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

”(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

“要我们做什么?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板书:

“图上距离知道吗?

实际距离也知道吗?

各是多少?

”继续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

10厘米10米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化简这个比,别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集体订正后,教师写出这道题的“答;

……”。

让学生完成第14页的“做——做”。

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

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求出的比例尺的前项是不是“l”。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

要求什么。

(告诉了比例尺,又告诉了南京到北京的图上距离。

求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不知道,怎么办?

”(用x表示。

指定一名学生到前面求X的值,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订正后,回答:

“现在求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题目要求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应该怎么办?

90000000厘米=900千米,并写出这道题的答之后.再回忆一下解答过程:

做第1;

页上的I;

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比例尺是多少。

表示什么意思,

再用直尺量出图中河西村与汽车站间的距离.然后计算出实际距离:

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是否把实际距离化成了千米.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求什么。

(告诉了操场的长和宽的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让学生求x的值,并说出求解过程。

教师板书出来。

第3题,让学生先想想比例尺表示的意思。

(1厘米的图上距离相当于100厘米的实际距离。

)然后再量出图中所示的宽和高,并计算出实际的宽和高各是多少。

集体订正时。

要让学生说说计算出的实际的宽和高的单位是什么。

复习旧知识

注意单位的互化!

1根据现在学生的状况,我觉得可以直接给学生看地图上的比例尺,问:

这是什么?

表示什么意思?

2、还可以直接让学生根据比例尺来求一求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初步感知比例尺。

我觉得学生可以完成,这样他的印象更深刻。

对于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学习也有兴趣,富有挑战性。

板书设计

实际距离化成同样单位!

实际距离=比例尺列方程设X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课题)线段比例尺

1使学生理解线段比例尺的含义。

2会根据线段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使学生理解线段比例尺的含义。

会根据线段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师准备一些线段比例尺的地图或平面图。

课时1

—、导人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尺的知识,我们学过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值来标明的,如比例尺1:

10000就表示图上距离是l厘米实际距离就是10000厘米,像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

除了数值比例尺外,还有线段比例尺。

什么是线段比例尺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教师:

线段比例尺是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

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同学们可以翻开教科书第16页.看右下角有一幅地图。

地图的下面就有一条线段比例尺。

它上面有0、50和100几个数,还注明了长度单位“千米”。

这些数和单位表示什么意思呢?

大家量一量从0到50这段线段有多长。

(1厘米。

)从50到100呢?

(也是1厘米。

)从0到50就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

从0到100就表示地图上2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100千米的实际距离。

问:

l“如果知道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图上距离,你能不能计算出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

引导学生想:

1厘米.的图上距离代表地面上多少千米的实际距离,(50千米。

)我们量出沈阳到长春的图上距离是5.5厘米,就代表几个50千米的实际距离。

(5.5个50千米。

)怎么列式计算?

进一步提出:

“你能不能把这个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怎样改写?

”(因为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现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根据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50

千米等于5000000厘米。

所以这条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就是1:

5000000。

教师板书出数值比例尺。

3.第9题,让学生先求出试验田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然后画出平面图,并且要注意在平面图上注明比例尺。

回忆比例尺

找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沈阳和长春这两个城市,并量出它们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再想一想:

要求地面上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

让学生说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50×

5.5=275(千米)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五的第4—9题:

1.第5题,让学生独立填表:

填表前,要提醒学生图上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实际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

2.第8题,让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后,让学生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说说拖拉机站、电影院、汽车站和供销社离学校的距离。

如,电影院在学校的南面,距学校200米;

拖拉机站在学校的西北面,距学校2500米。

从实际入手

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据比例尺

再计算

线段比例尺学生一看就明白。

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然后让学生尝试把比例尺转化成线段比例尺。

在比例尺这部分知识中放大的比例尺学生学习有困难,可以可以加强这种对比练习。

一般的比例尺前项是1,而各放大的比例尺呢,后项是1。

尤其是给出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的时候学生容易糊涂。

图上一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千米。

50千米50千米=5000000厘米

相当于1:

5000000再计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1初步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2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初步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4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初步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初步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投影片、小黑板

课时2

用投影片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己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4,已知总产量和公顷数,怎样求公顷产量?

二、导人新课

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

正比例的意义)

三、新课

1.教学例1。

用小黑板出示例1: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谁来讲讲例1的意思?

”(火车1小时行驶60千米,2小时行驶120千米……)

“表中有哪几种量?

“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是多少?

当时间是2小时,路程又是多少?

……”

“这说明时间这种量变化了,路程这种量怎么样了?

”(也变化了。

教师说明:

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呢?

我们从左往右观察(边讲边在表格上画箭头),时间扩大2倍,对应的路程也扩大2倍3时间扩大3倍,对应的路程也扩大3倍……从右往左观察(边讲边在表格上画反方向的箭头),时间缩小8倍,对应的路程也缩小8倍;

时间缩小7倍,对应的路程也缩小7倍……时间缩小2倍,对应的路程也缩小2倍。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

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怎么样的呢?

让学生双察这些比和它们的比值,看有什么规律。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比值60,实际上是火车的什么:

你能将这些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写成一个关系式吗?

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什么样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

)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呢?

(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速度)总是一定的。

2.教学例2。

出示例2:

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这个比值实际上是什么?

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单价(一定)

通过刚才的思考和分析,我们知道总价和米数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米数的变化而变化的,米数扩大,总价也随着扩大;

米数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

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

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刚才这两个例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通过比较,我们看出上面两个例题,有一些共同特点: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接着指着例1的表格说明:

在例1中,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值(速度)保持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随后让学生想一想:

在例2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

最后教师提出:

如果我们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你能将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教学例3。

出示例3:

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师引导:

“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

“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比的比值是什么?

这个比值是否—定?

”(板书:

=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

“已知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就是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成正比例。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第1—3题。

第1题,做题前,让学生想一想:

成正比例的量要满足哪几个条件?

然后让学生算出各表中两种相对应的数的比的比值,看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如果比值相等就可以列出关系式进行判断。

第(3)小题,要问一问学生为什么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不成比例。

(因为相对应的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的比的比值不相等。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判断,再订正。

其中

(1)一(5)、(7)、(8)成正比例,(6)和(9)不成正比例。

第3题,可先让同桌的同学互相举例,然后再指名举出成正比例的例子。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总产量/公顷数=公顷产量

学生思考

让每一小组(8个小组)的同学选一组相对应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比值。

=60……

路程/时间

=速度(一定)

让学生观察上表,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米数扩大,总价怎样?

米数缩小,总价怎样?

(3)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

比值是多少?

(1)都有几种量?

(2)这两种量有没有关系?

(3)这两种量的比值都是怎样的?

X/y=K

5.巩固练习。

让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其中(3)要求学生说明这个比值所表示的意义,学生说成是生产效率和每天生产的吨数都可以。

复习单位之间关系

同时大或同时小,找这个规律。

找出变量和不变量。

总结公式

正比例规律

巩固练习

我在上课时习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正比例的特点:

一般学生回这么说,两个数相除,商一定时,这两个数是你大我也跟着大,你小我也跟着小。

虽然话有些不准确,但学生很容易记住投资的特点。

正比例的意义

路程/时间=速度

正比例的特点:

同时大或同时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X/y=K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课题)反比例的意义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1.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2.用投影片出示下面的题:

(1)下面各题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

①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⑨汽车行驶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②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①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

(2)说出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加工时间和加工零件总数三者间的数量关系。

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

二、导入新课

如果加工零件总数一定。

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会成什么样的变化.关系怎样?

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教学例4。

出示例4;

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

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让学生观察这个表

教师板书如下: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

10×

60=600。

30×

20=600。

40×

15=600,

“这个积600。

实际上是什么?

”在“加工时间”后面板书:

零件总数

“积一定,就说明零件总数怎样?

”在零件总数后面板书:

(一定)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这三种量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刚才的观察分析.我门可以看出。

表中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和所需的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所需的加工时间是随着每小时加工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

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3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的时间反而扩大。

每小时加工的零件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的积都等于600,即总是一定的:

我们把这种关系写成式子就是:

每小时加工数×

加工的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2.教学例5。

用小黑板出示例5用600页纸装订成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呢?

请你先填写下表。

(1)理解题意,填写装订本数。

“谁能说说表中第一栏数据的意思?

“这40本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如果每本练习本是20页,你能计算出可以装订多少这样的练习本吗?

如果每本是25页呢?

……请你把计算出来的本数填在教科书第23页的表中。

”教师把学生报出的数据填在黑板上的表中。

(2)观察分析表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页数变化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

1540

2030

2524

复习思考

每四人一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2)所需的加工时间怎样随着每小时加工的个数变化?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学生分组讨论后集中发言。

然后每个小组选代表回答上面的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

(用600页纸装订练习本,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