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8692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三邓 珍贵资料 重点Word格式.docx

第四阶段丰富理论内容(1992-1997年以来)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命名为“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新境界是侧重于思想路线上的新。

它新就新在,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丰富和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

新水平是侧重于理论内容上的新。

它新就新在,邓小平以非凡的政治胆略和巨大的理论勇气,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3、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判断

新判断是侧重于理论背景上的新。

它新就新在,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敏锐地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

4、邓小平理论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的新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前进;

经济全球化已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国情新变化:

进入新阶段;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加入WTO

党情新变化: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党

党员变化(数量、结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三个代表”是由一个重要的观点,经过全面、系统、深刻的阐发,逐步得到丰富和发展,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最初发端于高州;

首次明确于广州;

强调深化于上海;

集中宣传于北京;

理论形成于“七一”讲话;

丰富发展于“5•31”讲话;

科学定位于党的十六大

“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问题。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

共同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

共同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共同的价值取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共同的基本原则——发展生产力,实现人全面自由的发展

3、关键在于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指南

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分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国家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协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第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三,皇帝虽然被推翻,但中国仍然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

第四,中国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际上已丧失了独立主权。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形成的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形成的根本原因

政治上:

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经济上:

(1)中国被迫向帝国主义国家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2)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思想文化上:

帝国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近代中国社会的矛盾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

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

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

是被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理论体系

理论成果集中表现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

即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即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新旧民主革命的不同点:

第一、革命的领导不同了

民主革命再也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了

第二、指导思想不同了

民主革命再也不是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作指导,而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作指导了。

第三、革命的前途不同

民主革命的前途再也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第四、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了

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的阵线上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是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实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共产党人〉发刊词》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初步实现了中国革命战略重心的转移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以农民为主力军。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基本依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弱小的革命力量,能够在反动统治势力之间的间隙和裂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革命的广泛影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

有相当力量的正式革命武装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正确的政策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法宝

革命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策略

建立统一战线在中国新民主义革命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统一战线仍然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法宝

实现统一战线领导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以坚定同盟者的信心。

二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给同盟者以物质利益。

统一战线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

一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二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对民族资产阶级:

基本政策是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参加革命统一战线。

但对其反共的一面则必须坚决斗争。

又联合又斗争策略原则具体策略是: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同顽固派斗争必须实行三个策略原则:

自卫原则;

胜利原则;

休战原则。

坚持原则性,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纲领、路线和奋斗目标不动摇,尤其不能拿原则作交易。

坚持灵活性,就是在坚持原则性的前提下,在如何实现党的路线、纲领和奋斗目标的方式方法上可以灵活多样,包括在某些条件下向同盟者作出必要的让步和妥协。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思想路线的含义:

指一个阶级、社会集团或政党作为指导思想并用以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是一种思想方法。

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标志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邓小平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首先,旗帜鲜明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

其次,领导和支持实践标准问题的讨论

最后,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1、邓小平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2、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了新的概括

3、邓小平强调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现实意义

4、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新的概括

与时俱进: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四)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和发展的历史意义

1、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地进行.

2、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地进行.

3、解决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4、使我们党成功找到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5、为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提供了精神法宝.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穿邓小平的一生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在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起点,也是邓小平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力。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相互关系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本质和基础.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共同体现于社会实践之中,归根到底体现在与时俱进之中。

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总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成果,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创新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必然趋势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在经济上,国营经济的建立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为中国革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前提。

2、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

义革命来解决

3、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新思路。

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

1、阐明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以及“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观点

2、阐明了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和可能性

第一,国际国内条件十分有利

第二,在广大农民中蕴藏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第三,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不断胜利是农业合作化的有力保证。

3、阐明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步骤和具体措施

(1)坚持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

(2)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发展农业生产

同时并举的方针

(3)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

(4)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

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5)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

政策

手工业生产经营方针是:

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

1、阐明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

毛泽东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2、阐明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改造的方针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利用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对国计民生有利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继续存在,并有一些发展。

限制就是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

改造就是把资本家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

利用、限制都是为了改造,改造是政策的核心。

3、阐明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逐步过渡形式和改造内容

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阶段。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它经过了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个阶段。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胜利到多国实践的几个发展阶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1、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的提出

改革开放一开始就遇到姓“社”姓“资”的困扰。

实际生活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理论问题提到了我们面前。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雏形的形成

198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

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邓小平更

加鲜明、频繁突出地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最后形成

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我国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

传统的经济体制已经从多方面被突破,但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没有建立起来,改革攻坚要求理论上的飞跃,要求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改革的目标。

怎样看待现阶段消灭剥削的问题?

1、剥削作为制度消灭了,但不等于可以立即消灭社会还存在的种种剥削现象。

2、消灭经济剥削只有在公有制经济里,才能实现。

消灭剥削是一个过程,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制约.

3、不能把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要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完全做到。

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如何理解“贫穷”、“富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第一,贫与富是社会历史范畴,其内涵随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因此是动态的、相对的。

第二,一个贫穷的社会决不是也不可能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富裕的。

第三,一个富裕的社会却不一定是社会主义社会。

还要看社会财富在经济集团和公民之间的分配是否合理,还要看社会公正的实现程度,还要看是否有力于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需要进一步发展

江泽民在“7•1”讲话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高度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物质文明

•要积极推进民主建设,不断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政治文明

•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精神文明

•要不断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1、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度奠定必备物质条件的需要。

4、我们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情:

从广义上看,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发展阶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人口、国土面积与位置、资源、自然环境、历史传统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等方面的综合。

它可分为自然情况、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际环境。

从狭义上看,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性质、结构及其环境。

可以说,国情既是一个国家自然情况和社会情况的统一,又是其历史情况和现实情况的统一。

1987年党的十三大:

第一次全面论述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要点: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

(定性分析)我国社会的性质

(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性质)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定量分析)我国社会的发展阶段

(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

C、初级阶段是“特指”,而不是“泛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从现代化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从产业结构状况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从经济运行方向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学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从人民富裕程度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从地区差别状况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从经济政治和其他体制改革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从精神文明建设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从实现目标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1)必然性:

A、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所决定的--必然进入社会主义

B、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低、生产力落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成熟、不完善。

--必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长期性:

A、从历史前提看,我国社会主义确立之时的生产力起点很低。

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完成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B、从现状看,我国的社会主义还没有获得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表现在:

总体上还没有完成工业化;

各地区、各方面发展的多层次、不平衡(工业、科教、地区、人民生活等方面)。

C、从发展看,赶上发达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人均差距更大)。

赶上发达国家,达到中等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提出,本身就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可以使我们在理性上深刻把握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可以使我们对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