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命题作文集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888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考命题作文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选高考命题作文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选高考命题作文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选高考命题作文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选高考命题作文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精选高考命题作文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精选高考命题作文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精选高考命题作文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高考命题作文集锦.docx

《精选高考命题作文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考命题作文集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高考命题作文集锦.docx

精选高考命题作文集锦

精选高考命题集锦

底气

女诗人艾米莉说:

“我是无名之辈。

”常常默念着这句话,摸不清这到底是过分地谦卑还是失掉了自信,显得突兀。

我想,他是万万说不出这样的话的。

隐居竹林,引山泉,向秀在旁,也只铿锵地敲打着一块通透的铁块,无视那些车马喧嚣,看不见那个早已铁青的华服公子,“何所闻而来?

何所见而去?

”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惊了四周。

是啊,底气十足,又淡漠。

仿佛那些专门来的人们早已误了你打铁的兴致,聒噪地让人不得不怒。

早就在《述志诗》里读过,“冲静得自然,荣华安足为。

”名利、财富,你向来都是不屑的。

安足为,安足为,荣华也只是过眼的云烟,飘乎得不落在你的眼中。

曾想,到底是怎样个落拓不羁的人才敢述这样的志,才敢道这样的诗。

想必也只有你了。

咄咄逼人,让司马氏“闻而恶之”,你又是怎样写了这样一封酣畅淋漓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痛斥好友,推举你做官是莫大的污辱,如此洒脱,底气十足,是朋友共患难,可是对司马氏讳莫如深,深恶痛绝的你怎堪忍受去做俯首称臣的侍郎。

洋洋洒洒地一千五百字之书让人叹为观止,不光你的愤怒,还有那毅然的信念。

上法场的那日,恳求哥哥把琴拿来,坐在台上望着台下三百早已泣不成声的学子,挥手一曲《广陵散》,浩荡渺远,仿佛只将时间定格在那最后的抚琴,豪迈地对天大呼,“《广陵散》今日绝矣!

”知道那是何等的落寞,又如此让人折服,除了你,世上恐怕是再无二人能够参透那首绝曲了。

底气十足,仿佛不是即将赴死的人,带着得意,没有片刻的不舍。

“土木形骸,自行藻饰”,你就是这样不拘泥于形象,“又纵意神漫”,只是想不要踏足那些污掉的泥地。

精工草书,擅于古琴的你,在那个时代里是无人匹及;崇尚老庄,崇尚自然,沉醉在酒里,仿佛这些豪迈的话都是醉的。

无畏强权,无视名利,忘我的投身于自然,对那些人,那些事,说得底气十足,表现的即是真性情,“名利于我如浮云!

嵇康,我将永远记住你那十足的底气,永远的“冲静得自然”。

底气

总听到这样的回答“也许吧”、“可能吧”“我不确定”充斥在我们的耳边,这样没有底气的回答究竟因何产生?

没有自信?

没有知识?

没有勇气?

抑或是都没有?

曾看到这样一篇报道:

某大学高材生面试时面对主考官的几个问题都以“也许是……”为答。

这样没有底气的表现怎会成功?

那么,底气到底源于何?

安德烈•波切利给了我回答。

他告诉我底气源于自信、乐观以及执着,这位天生弱视的歌唱家七岁失明,他干过各种工作,但他依旧执着地歌唱,唱自己心底的歌。

没有老师,没有钢琴伴奏,他就对自己对着河,对着树木歌唱,他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当他终于走上世界舞台与帕瓦罗蒂共同歌唱时,他没有丝毫胆怯、畏缩,在大师面前展现了自我的个人才华。

最终他赢得了世界的掌声,告诉世界“我有底气,这个舞台便属于我!

掌声、鲜花是给他的鼓励与支持,而底气源于他的内心,是支持他前进的动力。

没有了底气,他会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但有了底气,铸就如今的安德烈•波切利。

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底气并不都源于自信、乐观。

这些品质是每个人都有的,只不过有人多些,有人少些罢了,就像对于卡尔•冯•奥西茨基而言,他的底气就源于对世界理性的认知。

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理性地认识世界,才有底气批判希特勒的执政是一场欺世盗名的表演。

他说:

“是怎样的一个民族,才能在一个无赖身上看到伟大的气质?

”这是怎样的人才能说出的话?

卡尔•冯•奥西茨基对世界理性认知使他头脑清醒,使他无法忍受这场盛大的表演,因而他只有讽刺、批判,没有武器但他有一支笔;没有了自由,但他心灵无拘无束。

他,只有他,敢大声喊出心灵的声音,告诉世界:

“清醒吧,远离这场魔鬼的筵席。

正如罗曼罗兰所讲:

“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看清生活后依旧爱它。

”是奥西茨基用他的生命印证了这句话。

他用底气铸就了一位英雄,拯救了一个民族。

可这个时代缺乏底气,人们随波逐流。

浮躁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有人曾说过“没有底气注定被历史的洪流裹挟,无论是人或是一个时代。

底气

当下国学红红火火,成为以大热潮,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中华文化正以不可抵挡之势走向世界。

然而,我们能看到,在国学热兴起之时,有于丹的《论语》红火发展,家喻户晓,也有国学小辣妹引发人们的嘲笑。

同为国学传播,为何成效如此不同?

我们应有冷峻的思考。

这其中缘由就是底气。

底气不足,缺乏基本的修养,何以立足根基,有更长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没有底气,胡乱发表一通所谓的个性见解,只会招来他人的鄙夷。

那么,试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具备底气,又如何在这竞争日益激烈大的世界中立足?

又如何谈将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

我们始终不会忘记那个在黑暗的时代中大声疾呼:

“荒唐的中国!

”的人——鲁迅。

他冷峻如鸱枭,犀利的文字足以划破时代可憎的面具。

他何以能够在那样一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作出如此不凡的呼喊?

底气。

是那来自他心底深处,对黑暗,对麻木,对冷漠的不满给予了他力量,是那对传统文化的精通,对多种外语的掌握,在日本留学的经验给了他信心。

他获得了底气,所以才能点燃起一盏明灯,点在了华老栓儿子的坟上,点在阴云密布的鲁镇的上空,点在中年闰土的呆滞的眼神中,点在阿Q的精神胜利中。

这一盏以底气点燃的灯刺破了黑暗,带来了久违的光明。

在那动荡的年代,底气带来了希望,而在如今这和平的时代,底气更带来了尊重。

享誉世界的中国建筑师贝聿铭,自信中国人的建筑才能绝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家的人。

他饱读中外文学史、哲学史、美学史,了解各国的文化传统,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他具备了作为一个优秀建筑师应有的底气,,凭借它,他让世人看到了出自中国人之手的晶莹剔透的巴黎玻璃馆,瑰丽不凡的美国肯尼迪图书馆。

世界人民开始用敬仰的眼光看待中国人的建筑才能,是他的底气赢得了他事业的辉煌,赢得了中国建筑业的辉煌,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

由此可见,底气是一切之源。

这便可解释为何现在的很多作家出书的速度比翻书还快,但却始终无法达到前人的高度。

缺乏底气,作家如何能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作品呢?

每每看到作家为销售量而苦恼时,我真想说一句:

“寻寻底气吧!

该寻寻底气,培养底气的不仅仅是他们,更是我们所有人,是整个中华民族,唯有如此,我们方能真正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实现伟大复兴!

底气

雨淅淅沥沥下了很久了,早上,外边的世界一片昏黑。

不是是否是天气的原因,最近我总觉缺少了一份精神。

起身后站在梳妆镜前的我,望着镜中的自己,勉强地笑着,可是在那笑眼中我却看不到内心的快乐,看不到昔日骄傲的我的身影。

我暗问:

“是这连日的雨将我的快乐与骄傲清扫了吗?

”突然,耳畔似乎回荡起马克•吐温的一句话——雨总会停的!

于是我又不屑地对自己说:

“就算雨停了,我也无法释然地欢笑吧!

一次次的挫败,一次次的失望,我知道,这些才是我悲伤的缘由。

我无力地坐在书房中,回忆着往昔的光辉历史。

而如今却是如此,于是除了哀叹,也只有默默落泪了,泪眼模糊中,纪伯伦《先知•沙与沫》闪入视线,也让我不禁想起了其中的一句话:

“人只有通过黑暗之路才能到达黎明,除非我的心碎了,否则它又如何被开启?

人的挫败是不会击垮内心的底气的,底气尚在,黎明便不遥远!

我似乎顿悟:

挫败与失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一切是建立在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自己没有了底气。

昔日的纪伯伦他不也是屡遭困难,他甚至被放逐去了美国,可是这一切不也并没有让他沦陷于内心的哀愁?

因为他有了底气,所以他用他的笔书写着他对“爱与美”的追求;因为他有了底气,所以就算他的作品遭人非议,被人烧毁,他也没有停止自己写作的步伐;因为他有了底气,所以他才会说出“我原以为我是这世界微小的一块碎片,可我后来才发现,这整个世界只是我生命中的一块碎片!

”……是要有多少底气才能走过这样艰苦的道路?

徒然依恋过去的日子,是因为如今的我已没有多少底气走下去吗?

面对困难只是低头,是因为我已没有底气了吗?

镜中的自己没能发自内心的笑,是因为我没有底气迈向美好的明天了吗?

不,绝非如此。

马尔克斯在他贫困的生活下能慢慢积累自己的底气写下《百年孤独》;莫扎特能凭借自己的天才及努力的底气谱下了最后的《安魂曲》;梵高能顶着心中的抑郁不安画出追求色彩美的向日葵……我一定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重拾我的底气,战胜这一切的困难!

相信,只要存着心中那份底气,那发自内心笑的我一定会再创辉煌!

底气

一看到这个题目,竟是没来由地想到了一棵树。

我有幸与它相遇在西安的一条古街上。

陈旧的西安给人一种肃穆而又庄重的感觉,连汽车飞驰而过带起的尘土也混杂着静谧,使人不敢呼出一口大气。

面对这棵树时,亦是如此。

那是一面破败的墙,被岁月侵蚀地矮矮的,露出内里黄砖的本质。

它就那样地骑在墙上,一动不动。

准确地说,它就像是凌空在颓墙之上的,露出墙的部分,竟还能看到它粗壮的根开始叉开的样子!

出于好奇,我绕到了墙的另一面,想探个究竟。

刹那,我被那深棕的颜色刺痛了眼,我惊呆了!

靠在颓墙上的不是它几人都抱不过来的树干,而是密密麻麻,有人腰一般粗细的根!

这些根相互缠绕,盘旋而下,刺入土地!

我惊叹着上前,它的根并不好看,有些小小的须向外摇晃着,似要扎入空气中去,粗糙的表面留下深深浅浅的沟壑,那是风雨的痕迹。

再仔细一看,它并不是“靠”着墙啊,靠着墙的那一面,细细小小的根须紧紧地嵌入颓墙的缝隙中,它们那么努力,那么努力。

我抬头,浓密的绿撑起头顶的一片天空,一阵风吹过,“悉嗦——”的绿叶晃动声中,细碎的阳光照下,晃了眼。

爸爸站在一边,说:

“这棵树的根这么粗,地下的,不知延伸到了哪儿呢!

原来如此!

本来我还在诧异,这样的将根埋于大地之上的树,何以有底气长得如此高大?

如此茂盛?

原来他的根,在地下无限远处。

怪不得!

怪不得它有恃无恐地伸向蓝天;怪不得它骄傲地凌驾于颓墙之上;怪不得它有如此的底气俯视众生。

因为它有深入大地的根!

我往回走,走出它撑起的阴凉,似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爸爸拍着我的肩膀,微笑,却不言语。

我离开了,再也见不到的那棵树,但它的影子就像用刀镌刻在脑子里一样,挥之不去。

只有根扎得够深,才有底气向蓝天生长!

底气

转眼之间,我已站在了高三的跑道上。

面对突如其来的高考,我们不能畏惧,我们需要的是三年知识积累所蕴含的底气。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有了底气,我们才能够正视生活的挫折。

三毛,这个曾经让人为之狂热的名字,撼动了多少年轻的生命。

她与爱人在撒哈拉大沙漠完婚,定居,过着幸福的生活。

可当生活的灾难来临时,面对着爱人的离去,三毛并未就此堕落,而是用绝美的诗歌与柔情的文字述说她对爱人的不舍与对撒哈拉大沙漠无限的敬意,开创出一条崭新的文学之路——流浪文学。

是什么让一个单薄到让人心疼的女子坚强地面对苦难,吟诵出灵魂的诗篇,毫无疑问,底气使然。

在底气背后,是千百年来千姿百态的坎坷生命,却创造出了令人肃然起敬的民族状景。

终于明白,底气不仅是基本的信心和力量,更是伟大的民族流淌的血液,是数千百年来雕琢积淀的文化底蕴。

忽而思及孔尚任的《桃花扇》,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想到了古都金陵,秦淮河畔凄艳哀绝的身影……都是伟大民族历久弥新的文化底气。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紧跟着刘禹锡《乌衣巷》的韵脚,想到了宽帽高履的乌衣士族沿着先人踏过的青石板缓慢踱入,恍若隔世。

站在文德桥上,桥下楼榭栉比,舟影、楼影、人影交相辉映。

站在王谢故居的门前,看历史沧桑,雕琢出让人为之肃然的文化底气。

谢安以淝水之战名声大振,而二王的书法则光照千秋,成为流传后世临摹的传世之作,看王右军的《兰亭》,其子献之的《春秋》,翰香袭人,流韵悠长。

谢安的一战成名必是底气使然,而二王书法中蕴含的底气也必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底气是实力的象征,也是一个人内心世界最真实的写照。

没有底气,王勃何以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佳句,而“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亦是王勃对自我底气最充分的认定。

没有底气,谭嗣同何以吟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将侩子手手中的刀惊落于地呢?

!

有了底气,生命将不再暗淡,而高三所剩的路也将云淡风清。

似乎那么一瞬间,习题,测验,老师的谆谆教诲乃至曾经设想的恐惧都已成了弦外之音,都因有了底气而消散,阳光中斑斑驳驳的尽是年轻人匆忙的心跳……

底气

观泱泱社会之大潮,多少人因信心不足而只能在生命的夹缝中苟延残喘?

又有多少人因缺乏力量而半途而废?

究其本源,皆是缺乏底气所致。

于是,我们疾呼:

生活需要底气,生命更需底气!

拥有底气,首先必需有能力和德行为“底”,方能生出自信之“气”。

如果说“物与权”代表的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话,那么抛弃“物与权”后所收获的“情”则代表着一种审美情趣。

就如明末才子袁中郎,他在致友人的书信中写道:

“吴中得若令也,则五湖有长,洞庭有君,酒有主人,茶有知己。

”其潇洒豪放可见一斑。

但若你只认为他是个耽玩书生的话,未免太小瞧于他。

《明史》记载其“听断有决,公庭鲜事。

”正是凭借如此之底气,中郎才敢跳出“权与利”的夹缝,断然辞官,归隐山林;才会有日后“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之说。

可见,性者个性,灵者灵气,若中郎亦是粗鄙之人,岂有底气成此文学大业?

如果说能力和德行是底气之“底”的话,那么如何运用好自己的德、才便是这“气”字的玄妙。

有底气者,并非一定是日后大有作为者,运用自己的底气去创造和发现,方能活出生命之“气”。

于是,我想到了杨惠珊,那么生命如琉璃般的女子。

在夺得两届金马奖影后和一届亚太影后之后,她便如蝶回到茧中,收起自己华美的翅膀,毅然投身于琉璃事业中,采访中,她说:

“电影对我来说只是一个载体,一个转换,而琉璃事业才是我执着的信仰。

”当积累了足够底气之后,杨惠珊没有自满,而是选择继续去创造,活出了自己的生命之“气”。

佛曰:

“愿我来也,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净无秽瑕。

”这不是对杨惠珊底气的诠释吗?

人生其实好比是筑房,只有地基足够坚实,才能搭建出摩天大厦。

而那些没有稳固地基,甚至毫无底气可言之人,只能坠入死亡的深渊。

行文至此,忽然想到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人是要有那么一点精神的。

”那么,在当下浮夸的社会中,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

“人亦是要有一点底气的。

”用你的底气去创造,用你的信念去坚守,我们终能成为时代的宠儿,活出生命之“气”!

底气

这个形象我是常常想起的,即使已事隔多年。

他挺直的腰杆所散发出的那股底气,常常让我肃然起敬。

他是一个三轮车夫,瘦瘦的脸颊上再无多余的肉,浓密的眉毛下面是一双混浊却毫无掩饰的眸子,虽不是秋水般的澄澈,但起码真实不做作。

他的皮肤黝黑黝黑的,这是长时间在烈日下奔波忙碌留下的痕迹。

他常常顶着一头蓬乱的头发,这让他看老了几岁。

每天放学一出校门,就有好多个三轮车夫早在门口翘首以待,他便混在人群之中。

我是最喜欢坐他的车的,干净整洁,价格又公道。

我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不知道他的年龄、家乡,不知道他是否有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儿,因为一路上我们都默然无语,他很专心地在骑车。

有过交流的,仅是我递给他四块钱的时候,他笑着说声“谢谢”,便又飞快地骑上车,去寻找下一桩生意。

又是一天放学,我在人群中搜索他那辆标志性的三轮车。

只见一个满脸横肉的女人正在他面前指手划脚,她左手挎着包,右手叉腰,时不时还用手指着他,嘴里在呶呶不休地说着什么。

而他呢,两手搭在三轮车把上,腰杆挺得笔直,双眼直视着女人,不卑不亢,有些夸张却合适。

我走近了听,大概听了个明白,女人在他车上丢了一百块钱,现在找他要回那钱,虽然没有证据,但非说是他拿走的。

他一直保持着那挺拔的姿势,待女人讲累了的间歇,语气平缓地告诉她道:

“我可以帮你找,但是,我再说一遍,这钱不是我拿的!

”底气十足,像是在告诉那女人,又像是在告诉天地和自己。

女人掀起新一轮反攻,而且更加过分,说他们这群农民工一天到晚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儿,影响市容。

他顿时怒了,刚才还是平静的眼神,突然变得灼灼起来,似有一团火中内心熊熊燃烧。

但是他克制住了,腰杆挺得更直,向前一步大声说道:

“你不要乱说!

我们生活条件是没有你们好,你是比我们优越,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就会干那些偷鸡摸狗的事儿!

我们也有自己的原则,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点起码的道理,我们还是懂的。

请你不要这样侮辱我们!

”说罢,眼神坚定地望着有些惊慌失措、始料未及的女人。

周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幸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搞错了吧,不是他拿的吧。

”“是啊,怎么能这么说他呢?

太过分了。

”女人见自己没理,急忙冲出来人群,迅速离开了。

我回头看他,眼神中的怒气渐渐消退了,但腰杆依然挺直,那股底气令我敬佩不已。

那时一种不畏强权的勇敢,那时一种问心无愧的磊落,他的底气,来自于内心那颗平凡的良心,来自于那些朴实无华的信仰,来自于那看似柔弱的坚守。

这底气,现在又有几人能拥有?

我们所缺乏的,恰恰不是那崇高的道德,而正是这样平凡却令人感动的底气与良心。

暂且放下那些崇高的道德诉求,回归平凡的良心。

做一个有底气的人,让社会充满正义和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