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8921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但是,孟子依然把他们看作圣人。

而对于孔子的评价,孟子虽然认为孔子“得天时”而成了圣人中的集大成者,但是孟子并没有因此而独树孔子一人之人格,而否定其他几位。

(选自《论孟子伦理思想中的自由理念》,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消解了孔子的圣人“不可见”的理想人格境界,所以孟子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超越。

B.孟子在道德人格境界上的自由理念,赋予人以自由平等的权利,使人人都想成为圣人。

C.在孟子的观念中,仁义礼智的义理存于每个人心中,圣人与凡人_并不存在等级差别。

D.圣人在孔子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存在,而在孟子心目中却是并非完美的普通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将孔子的圣人观与孟子的圣人观进行比较,把孟子的观点论述得更加鲜明、深刻。

B.文章第二段指出了孟子圣人观的两个基本观:

一是圣人没有统一的标准,二是圣人人格并非完美。

C.文中多处引用孟子原话,表明了孟子的思想主张,有力支持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两段为递进的结构关系,首先提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然后详细说明怎样才能成为圣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孔子所形成的儒家传统观念,只有具有十全十美、超凡脱俗人格的人才能成为圣人,凡人只能接近圣人。

B.孟子认为:

因为外物和欲望遮蔽了凡人的本心,所以凡人无法成为圣人;

故要想成为圣人,必须去除遮蔽、发扬本心。

C.伯夷、柳下惠具有不一样的个性特征,人格都并不完美,而孟子依然把他们看作圣人,可见在孟子眼里人格可以有多元性。

D.孔子虽是圣人中的集大成者,但孟子却认为他只是“得天时”之利,并无超出伯夷等人之处,因而并没有独树孔子一人之人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炉火

丁肃清

一瘦一胖两个老人,坐在公路旁边的一截矮墙上,看来来往往的汽车,两张脸随着往来的汽车扭过来,扭过去。

他们的面前,是一个燃烧着的火炉子,上面烧着一排水壶,他们脸上的笑、脸上的颜色,也像他们身边火炉子里燃烧着的火焰。

有妇女小孩儿来提开水,或者把冷水坐在炉子上。

瘦老头从矮墙上下来,捅火,捅出一大簇跳跃的火焰。

人们陆陆续续来提水,烧水,他们大都是公路两边做生意的乡亲,和两个老人不生分,也不多客气。

一辆大卡车停下来,司机说:

“给弄点开水。

”说着端坐在小板凳上,看着老人把开水倒在他的茶杯里,用嘴一边吹凉着一边喝,喝足了,拍拍屁股站起来,又让胖老人给他续上,拧上茶杯盖,然后扔给胖老人一张毛票儿。

胖老人说“不要钱。

”说着就给司机塞了回去。

司机纳闷儿:

“你们不是卖水的吗?

胖老人说,“不是。

我们是打铁的。

“哎呦我的天!

”司机拍着脑门儿呵呵地笑了,“我还当你们是卖水的呢,什么年月了,还打铁?

能赚多少钱?

瘦老头说:

“不赚钱,赔钱。

把司机说愣了。

老人向他解释:

“没有活儿,白烧着碳呀。

”他又默默地像对自己说:

“要说也不能算白烧碳,给乡亲们烧烧水。

这不,碳又没有了,凑吧。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着,掏出一张十元,胖老头也掏出了一模一样的一张,交给他。

“我说,你们这是图什么呀?

”司机干脆又坐了下来,他对这俩老人感兴趣,他说:

“你们收她们的水费呀。

胖老人说:

“咳,乡里乡亲的,这火,闲着也是闲着。

司机说:

“那你们不如不干。

“咳,这人哪,闲着也是闲着。

“真是有意思,有意思,赔钱赔工夫做生意,有意思。

胖老人把眼睛瞪得很大:

“过去,我们赚钱。

”司机说“是吗?

”老人说:

“是,那会儿,我们的钱赚海了,问问,十里八乡谁家的家伙儿,不是我们打得呀,铁锹犁耙、牛鼻环、烧开水的水汆子,都是。

“还有县城大门的铁门环。

”他炫耀地问胖老头:

“是吧,是我打的吧?

胖老头说:

“那是我淬的火。

两个人一争,额头、脖子上都冒出了筋疙瘩,他们说话时挥动的手上,筋疙瘩更是密密麻麻的,像蚯蚓。

西天边上的云霞退了,蒙上了暮色。

司机笑呵呵的脸,慢慢地不笑了,一脸的凝重。

他站起来说:

“我有点活儿,你们干不干?

打个车挂钩。

两个老人高兴得不得了。

风箱呼呼地拉了起来,炉子里的火苗跳跃了起来,铁锤有节奏地响了起来,叮当、叮叮当、叮当……

胖老人抡着大锤,叮当、叮叮当、叮当……铁砧上的火花,在暮色中四溅着,一层儿、又一层儿……瘦老人说:

“让我来一会儿!

他把大锤要过来,赤裸的臂膀抡成了一个椭圆,叮当、叮叮当、叮当……铁块燃烧着淬在火里,吱——弥漫起浓浓的浪烟。

车挂钩打好了,在满月的照耀下,跳跃着一簇一簇蓝色的光亮。

“给钱。

”司机把一百元的新币递过来。

“免了。

”胖老人说。

“不要了。

”瘦老人也说。

他们流着汗水、红彤彤的脸,在炉火的映照里奕奕发亮。

他们帮着把那个挂钩抬在了汽车上。

汽车隆隆地发动,缓慢地开了。

原本,司机打这个车挂钩没有用,只是他愿意。

两个老人也并不想挣司机的钱,他们只是觉得痛快。

真痛快!

两个老人拾掇了摊子回家去,一边走一边唱起来,他们唱的是晋剧老调,在夜幕里,清亮地痛快淋漓地荡漾……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透过司机不理解两个老人做不赚钱还赔钱的打铁生意这个细节,折射出只注重物质而忽视精神追求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引人思考。

B.小说善于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

“闲着也是闲着”,既说出了两个老人现在的无奈处境,同时也展现出了两个老人热心肠的一面。

C.小说的环境描写虽然不多,却恰到好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温馨的氛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司机并不需要打车挂钩,和老人不收司机的钱这个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达到这种效果的原因是在前面埋下了大量的伏笔。

5.小说反复使用“叮当、叮叮当、叮当……”的声音来描述打铁的过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为什么要以“炉火”为题?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教授走下飞机,迈出了回归祖国的第一步。

他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重要职务,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全职教授,开始为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

“为什么回国?

”经常有人问他这个问题。

在英国奋斗了18年,他已拥有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高效率的研究团队。

他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担任过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

他也成了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他的家庭也早已超出了衣食无忧的水平线。

位于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宽阔的草坪,豪华的汽车,学医的妻子还开了两家诊所,他已成为少数跻身英国精英阶层的华人之一。

舍弃这些回国,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这句歌词就是最好的答案!

1992年,黄大年在“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全额资助下,被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

1996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2004年3月20日晚,他正在大西洋深水处与美国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却接到辗转而来的父亲离世前最后一通电话:

“儿子,估计我们见不到最后一面了,我能理解你的处境。

你要记住,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国的人!

”两年后,母亲离世前给他留下的依然是这句话。

在海漂的18年里,黄大年的心和祖国一直连在一起,他关注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惦念着母校,无论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讲学,他招之即来。

“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

以赴!

2009年4月,当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把国家“千人计划”有关村料试探性地发送给黄大年时,让他没想到的是,黄大年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了回来,并明确表示要认真考虑回国。

听到祖国的召唤,黄大年心潮澎湃。

那朝思暮想的祖国啊,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啊,那些血脉相连的亲人啊,一瞬间占据了他的脑海。

“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有后悔过。

”这是黄大年常说的话。

他在回国后的第6天,就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国家“千人计划”的专家。

2010年10月,吉林大学成立了“吉林大学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黄大年为带头人。

团队集中研究了能够在空中、水面和深水环境下,高效率获取空间分布的重力场、磁场、电磁场、放射性能谱和光电等数据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和技术,构建服务于陆地、海域、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的精确移动测量技术体系。

在带领团队冲上一个又一个國际前沿科技制高点的过程中,黄大年一直在推动科研团队与国际的融合。

他利用自己在国外多年积攒下的人脉和声望,多次带团出国考,并促成合作事宜。

爱迪生曾说过,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

在这个层面上,黄大年始终都在用自我成就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塑造着一种超越个人快乐的伟大志趣。

(摘编自《吉林日报》2017年3月1日《把一切献给你,我的祖国》,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2016年6月底,黄大年吃着救心九走进评审验收现场,完成了一个超亿元级别的国家大型项目的评审验收工作。

(孟海鹰《黄大年:

放弃国外豪车豪宅回国任教,填补诸多空白》)

③“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

”(黄大年)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1992年,黄大年被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

四年后,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B.2009年12月,黄大年听从祖国的召唤,放弃了在国外的名誉、地位、资产,偕同家人回国,当了吉林大学全职教授。

C.2010年10月,黄大年成为“吉林大学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带头人,他带领团队在一些科技领域冲上国际前沿制高点。

D.2016年6月,黄大年在完成一个国家大型项目评审验收工作时,吃着救心丸带病坚持工作,这说明他已达到忘我程度。

8.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为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黄大年依然回国参与国家科研项目,这说明他具有淡泊名利、无欲则刚的精神品质。

B.黄大年在英国生活条件优越,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妻子也有自己的事业,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切以国家需要为做人的基本准则。

C.黄大年的父亲在弥留之际,通过电话方式告诫儿子“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话语中流露出父亲对黄大年不能尽孝的嗔怪语气

D.在得到刘财院长“千人计划”的正式邀请后,黄大年心潮澎湃,“祖国”“土地”“亲人”等占据了他的脑海,让他归心似箭。

E.由于黄大年取得的成就始终与祖国需要紧密结合,因此,他的精神境界已超越了爱迪生所谓的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

9.黄大年在英国已经是功成名就的人士,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回国呢?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温薨后,始解褐为余杭令。

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

期年之后,风化大行。

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

在职六年,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

顷之,征拜中书侍郎。

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

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

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诰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讳。

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

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釆磬石,以供学用,改率旧制,不拘常宪。

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

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续五经。

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

“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

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

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

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

”诏曰:

“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

”以此抵罪。

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

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

会赦,免,初,宁尝患目痛就中书侍郎张湛求方,湛因嘲之曰:

“古方,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

修之一时,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尺捶之余。

长服不已,洞见墙壁之外。

非但明目,乃亦延年。

”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

年六十三,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

范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B.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C.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D.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也称“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

“褐”指粗布衣服。

B.太常,古代设置的官职,原来属九卿之一,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等礼仪事务。

C.庠序,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也泛指学校。

D.经传,儒家典籍与传的统称,“经”是儒家典籍,“传”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宁尊崇儒礼,重视教化。

任余杭令,他兴办学校,施行礼教,效果良好;

任豫章太守,实行多项举措弘礼授学。

B.范宁为官耿直,不避亲属。

他指斥朝中的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

外甥王国宝谄媚事奉会稽王,他没有容忍。

C.范宁忠于职守,受到信任。

在中书侍郎任上,他提出许多有益政事的建议:

朝廷有疑难议题,孝武帝常向他咨询。

D.范宁专心好学,读书勤奋。

他年少阅读广泛,后免官在家仍勤读经典,张湛给他开的药方也侧面反映他读书勤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上,而敢专,在在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发商水道中

陈与义①

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枝。

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

草草檀公②策,茫茫杜老诗③。

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宋朝诗人。

1127年,北虏入寇,诗人南奔,途径河南商水作此诗。

②指刘宋将军檀道济,他出击魏军时因粮饷不继而仓猝撤兵,致魏军深人。

③杜甫有“干戈浩茫茫”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点明地点是商水西门,时间是春天柳枝飘动的时节,标题表明将从商水出发。

B.第二句以春风吹动柳枝烘托离愁别绪,写出奔亡途中、行程催促、不得不离开的伤感。

C.第三句写自己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但在动乱时局又无所作为,只能伤心落泪。

D.“世事本前期”是说眼下时势方艰,但追本求原,也有其前事之因,有命中注定之意。

E.诗人借檀公典故有追究北宋贻误战机的罪过之意,借杜诗抒发自己漂泊无定的感慨。

15.尾联两句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作者通过例举借助“舆马”和“舟楫”分别可以“致千里”和“绝江河”的事例,从而引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议论部分中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3)《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墨生的书法,筑基于魏碑,吸气于鼎铭,参证于帖牍,力求融化,而且能师心自用,相信以其天资学力定能成大器。

B.有的高中学生写作文总是喜欢装出一副老气横秋的姿态,动辄用大话、套话、官话吓唬人,这种文风必须改变。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D.韩国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的表演里,张艺谋又一次刷新了中国印象,精彩酷炫的表演引发了场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全球主要客源市场的跨境旅游需求推动了全球游客数量的增长,中国、加拿大、法国、美国等国持续表现出稳定的跨境消费增长。

B.哪一家通信运营商能够率先在网络“提速降费”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谁就能够首先赢得消费者的口碑,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C.从“耕地红线”到“生态红线”,这不仅是对我国国土空间保护的一次拓展和深化,而且彰显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实践路径的创新。

D.中国建筑围绕“拓展幸福空间”的企业使命为核心,构建社会责任体系,全面落实社会责任理念,在海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较早产生的汉字多为象形字,个性化很强,数量也相当有限。

①人们后来摸索出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组合造字的会意方法,②无法满足语言日渐丰富的需求。

③解决不了能产性的问题,汉字很可能像其他几大古文字一样,④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

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运用二元化的形声机制,创造了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而成的形声字。

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因其很大的优越性、区别性、产能性和系统性被广泛应用,⑥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飞。

A

虽然

但还是

即使

所以

/

B

因此

还是

只要

定然

C

也是

一旦

只有

D

尽管

也仍然

如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留下了数量庞大、异彩纷呈的文物,这些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

①。

但长期以来,对于如何善待文物,一直存在两个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对待文物只能保护,不能开发利用,一旦开发利用便会导致破坏;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文物只有通过开发利用,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②:

一种是保护不力,一些古建筑、古遗址等残破不堪、无人问津;

③,大拆大建,过度搞商业开发,一些文物伤痕累累甚至灰飞烟灭。

21.下面是某学校“班级文化创意大赛”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

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去世,人们在悼念之余感慨良多。

有人说:

“一台摄像机,历时六年,杨洁用踏平坎坷的精神诠释了艺术创作的真谛,才使《西游记》30年百看不厌,成为经典,杨导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

“致敬经典,返现当下,在当今影视圈‘流量’时代,剧组有钱有技术,就是没时间,没有求取真经的信仰,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何来精品?

而6也有人说:

“《西游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却没有一位演员片酬达到百元,而今多少人气‘鲜肉’拿着数百元一集的片酬,交出的却是千疮百孔的作业。

……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玉田县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C.A项错,根据材料,之所以说孟子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超越,是因为孟子的自由理念消解了孔子思想中圣人的神秘性、崇高性、等级性色彩,而“不可见”只是神秘性。

所以A项原因分析不全面。

B项“使人人都想成为圣人”错,应是“使人人都能够成为圣人”。

D项“普通人”错,孟子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