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8959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免疫学Word文件下载.docx

1.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①募集和迁移②吞噬和杀菌(氧依赖杀菌途径和非氧依赖杀菌途径)③降解和消化

2.NK细胞的主要免疫生物学效应:

①抗肿瘤②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③参与免疫病理损伤

特异性免疫的特征:

①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后形成

②仅对相应的抗原有免疫效应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④不能遗传

特异性免疫感应(或识别)阶段: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摄取、加工处理抗原。

形成的增殖与分化阶段:

T细胞致敏T细胞;

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

基本过程效应阶段:

引起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免疫系统的组成:

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发育成熟的场所。

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成熟的T、B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存在的场所。

淋巴细胞系: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

抗原提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粒细胞系:

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

其他细胞:

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

细胞分子可溶性分子:

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表达于免疫细胞膜表面的分子(简称为膜免疫分子):

T、B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受体(TCR、BCR)、CD分子、黏附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分子和各类受体分子等。

第二节、免疫器官的结构和组成:

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NK细胞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分分化分化

骨髓是主要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多能造血干细胞髓性多能干细胞+淋巴性多能干细胞

骨髓的功能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化

骨髓是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详细内容见课本P9)

(2)胸腺

胸腺的组织结构髓质(外层):

含大量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胸腺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皮质(内层):

主要是未成熟的T细胞(即胸腺细胞),含少量的上皮细胞、胸腺小体等。

胸腺的细胞组成胸腺细胞:

95%以上的胸腺细胞是αβ+胸腺细胞。

胸腺基质细胞(TSC):

以胸腺上皮细胞(TEC)为主。

①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

分别具有促进胸腺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等功能。

胸腺的微环境②胸腺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的密切接触:

有利于胸腺细胞的分化发育。

③细胞外基质:

促进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接触;

参与胸腺细胞在胸腺内移行和成熟。

胸腺的功能:

最主要的功能是T细胞发育的主要场所。

胸腺小体有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细胞碎片形成,是胸腺正常发育的标志。

胸腺微环境由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等组成,胸腺上皮细胞是胸腺微环境的最重要组分。

胸腺激素:

胸腺素、胸腺刺激素、胸腺生成素、胸腺体液因子、血清胸腺因子等,上述胸腺细胞和细胞因子是

诱导胸腺细胞分化为成熟T细胞的必要条件。

2、外周免疫器官

(1)淋巴结

浅皮质区(非胸腺依赖区):

是B细胞定居的场所。

淋巴结的髓质髓索:

含有大量的B细胞、T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

组织结构髓窦:

巨噬细胞较多,有较强的滤过作用。

淋巴结深皮质区(胸腺依赖区):

位于浅皮质区和髓质之间。

为T细胞定居的场所。

①淋巴结是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

淋巴结的②淋巴结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功能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④过滤作用:

(二)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

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组织构成。

脾脏的边缘区——白髓与红髓的交界处,是血液及淋巴细胞进出的重要通道。

组织结构红髓——分布于白髓周围,包括髓索和髓窦。

脾脏①脾脏是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脾脏的②脾脏是免疫应答的场所

功能③脾脏是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场所:

补体、干扰素、细胞因子、吞噬细胞增强素等。

④脾脏有滤过作用:

此外,脾脏也是机体贮存红细胞的血库。

(三)黏膜免疫系统

鼻相关淋巴样组织(NALT)——防御经空气侵入后的感染。

系统组成肠相关淋巴样组织(GALT)——防止经肠道入侵的感染。

黏膜免疫支气管相关淋巴样组织(BALT)——产生免疫应答。

系统①是黏膜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功能和特点②分泌型IgA,在黏膜局部发挥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③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

黏膜免疫系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屏障,其机制是:

①人体近50%淋巴组织存在于黏膜系统。

②人体黏膜表面积约为400m2,能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等的侵入。

第2章抗原

抗原:

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抗原的前一种性能称为免疫原性或抗原性。

完全抗原:

凡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

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

能使半抗原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

抗原刺激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先决条件。

第一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抗原物质必须具有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的决定条件:

①抗原本身的性质②接受抗原刺激的机体的反应性。

一抗原的异物性

异物性是抗原物质的首要性质。

分为异种物质和同种异体物质两类。

自身抗原: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自身成分也可成为抗原物质称之为~。

二抗原的理化性质

分子质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大于100kDa为强抗原;

小于10kDa为弱抗原(有例外),甚至无抗原性。

三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在免疫原性的特异性和反应原性的特异性两方面。

抗原的特异性是免疫学的核心,是免疫学诊断与防治的理论依据。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分子中的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

是抗原分子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抗体及TCR/BCR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又称表位。

抗原决定簇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决定簇在结构上分为:

构象决定簇和顺序决定簇。

构象决定簇:

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是BCR或抗体识别的决定簇。

顺序决定簇:

指一段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又称线性决定簇,主要是T细胞决定簇。

在免疫应答中,TCR和BCR所识别的抗原表位不同,分别称为T细胞表位(线性决定簇)和B细胞表位

(构象决定簇)。

TCR须经APC的加工处理,BCR则不需要。

四机体的反应性

机体对抗原的应答是受免疫应答基因(主要是MHC)调控的。

第2节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

一抗原的分类

1.根据抗原诱生抗体是是否需要Th细胞的参与,分为:

胸腺依赖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抗原(TI-Ag)。

2.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为:

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独特性抗原等。

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差异同一物种中个体之间的差异

根据抗原是否在细胞内合成:

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病毒、肿瘤)

根据抗原性能:

普通抗原和超抗原

根据抗原特性:

完全抗原和半抗原(不完全抗原)

二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1.

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细菌和寄生虫为例(略)[外毒素抗毒素类毒素三者的比较?

]

2.动物免疫血清——用类毒素免疫动物后,动物血清中可含有大量的抗毒素,即动物免疫血清。

3.

同种异型抗原——红细胞血型抗原(ABO抗原系统和Rh抗原系统)、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4.肿瘤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细胞特有)和肿瘤相关抗原。

(HLA)

5.超抗原——T细胞超抗原主要与CD4+T细胞结合。

【附】外毒素、抗毒素和类毒素三者的比较:

外毒素——在体内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的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称为~。

抗毒素——在血清中能中和外毒素的物质。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抗体(Ab):

血清中这类能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组分。

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比较:

免疫球蛋白: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的统称。

抗体: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够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物质。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一定是抗体。

抗体分泌型:

主要存在与血液及组织液中,具有抗体的功能。

的分类膜型:

构成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

第1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一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

Ig的基本结构是四肽链结构,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各链间以二硫键连接而成。

四条肽链两端游离的氨基或羧基的方向一致,分别命名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

(一)重链和轻链

重链:

μδγαε对应IgMIgDIgGIgAIgE

轻链:

κγ对应κλ正常人血清中κ型和λ型Ig浓度之比约为2:

1

(2)可变区和恒定区

可变区(V区):

重链和轻链V区的分别称为VH和VL。

恒定区(C区):

同一种属内所有个体的同一类Ig的恒定区,具有相同的抗原特异性。

(3)铰链区

该区对蛋白酶敏感,易被水解,经蛋白酶处理后,Ig多在此区被水解。

(4)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

连接链(J链):

是一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由浆细胞组成,主要功能是将单体Ig分子连接为多聚体。

分泌片(SP):

又称分泌成分(SC),为一含糖肽链,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免疫球蛋白功能区的功能分别是:

①VH和VL是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部位。

②CH1和CL是Ig遗传标志所在部位,同种异体间的Ig在该区存在着个别氨基酸排列的差异。

③IgG的CH2和IgM的CH3含有补体结合位点,可启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IgG的CH2与穿过胎盘屏障相关。

④IgG的CH3和IgE的CH4具有亲细胞性,能与多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不同的免疫效应。

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作用于两条重链间的二硫键的近N端一侧

胃蛋白酶作用于两条重链间的二硫键的近C端一侧

第2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一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

(一)免疫球蛋白V区的功能

IgV区的功能主要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

(2)免疫球蛋白C区的功能

①激活补体:

IgG1~IgG3和IgM与相应抗原结合后,使补体结合位点暴露,从而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②结合细胞表面Fc受体。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③通过胎盘:

IgG是人类唯一能从母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的Ig。

二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性质

IgM

IgD

IgG

IgA

IgE

重链

μ

δ

γ

α

ε

亚类数

2

4

其他成分

J链

J,SP

主要存在形式

五聚体

单体

单体/二聚体

免疫作用

初次免疫应答

早期防御

B细胞成熟

标志

二次应答

抗感染

黏膜免疫

Ⅰ型超敏反应

抗寄生虫感染

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

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结合SPA

介导ADCC

第四节抗体的人工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附]抗原抗体的亲和力:

①静电引力作用②范德华引力③氢键作用④疏水作用

类型

①IgG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Ig。

②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成分。

③人分为四个亚类。

④是机体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⑤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获得的母亲免疫球蛋白。

①.是五类Ig中分子质量最大者②.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早期阶段产生的主要Ig。

③具有强大的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作用,能引起Ⅱ、Ⅲ型超敏反应的抗体。

④天然血型抗体是构成T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

血清型IgA存在于血清中抗菌、抗毒素、抗病毒作用

分泌型IgA存在于分泌液中,以SIgA表示阻抑黏附、调理吞噬、介导ADCC作用、

中和毒素等,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是机体黏膜防御感染的重要因素。

B细胞成熟的标志幼稚B细胞分化过程中,表面先出现mIgM,后出现mIgD。

成熟B细胞同时表达mIgM与mIgD。

血清中含量极低①具有很强的亲细胞性②能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第4章补体系统

补体:

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补体成分是以无活性的蛋白酶前体形式存在。

1.补体系统的组成:

按其生物学功能分为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三类。

2.补体的生物合成:

补体蛋白可由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合成,出生后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是产生补体的主要细胞,

约90%的血浆补体成分是由肝脏合成。

3.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主要有经典途径、MBL途径和旁路途径三条途径,且三条激活途径均具有共同的末端

通路。

即膜攻击复合物(MAC)的形成与其溶解细胞效应。

4.经典激活途径:

激活物与激活条件:

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IC)是经典途径的主要激活物。

激活过程:

识别阶段、活化阶段、膜攻击阶段。

5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特征比较:

(课本P33)

6.补体激活物的调节因素:

补体固有成分的自身调节和补体调节蛋白的作用(体液调节因子和膜结合型调节分子)。

7.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意义:

补体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不仅参与固有免疫,也参与适应性免疫;

既参与机体的保护性免疫,也参与

免疫病理损伤过程。

①溶细胞、溶菌及抗病毒作用。

②调理作用——是补体抗细菌、抗真菌感染的最主要机制之一。

③引起炎症反应——趋化作用和过敏毒素样作用。

④清除免疫复合物⑤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⑥与其他各系统间相互作用⑦补体系统异常与疾病

第五章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CK):

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诱导而合成和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小分子蛋白。

细胞因子具有非特异调节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参与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与人体多种生理

和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白细胞介素(IL):

①促进免疫细胞生长、分化与增殖②调节免疫应答类型和强度。

③调控造血④诱导急性期反应,促进炎症反应等。

IFN—α:

主要由人白细胞产生

干扰素(IFN):

IFN—β:

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

型干扰素

细胞因子IFN—γ:

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

肿瘤坏死因子(TNF):

具有极为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参与免疫应答,抗肿瘤,诱导炎症急性期反应等。

集落刺激因子(CSF):

生长因子(GF):

是具有刺激不同类型细胞生长和分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趋化性细胞因子:

主要由白细胞及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在内皮细胞表面,对多种

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

型干扰素:

抑制病毒复制,并可通过活化NK细胞,刺激IL—12的分泌和Th1细胞的产生,诱导靶细胞

MHC

类分子的表达,增强抗病毒活性;

同时可抑制多种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效应。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需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才能发挥生物学功能。

细胞因子受体分子由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三部分构成。

胞膜外区是识别结合细胞的部位,胞内区启动

受体激活后的信号转导。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①效应方式的多样性:

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

②分泌的自限性和效应的短暂性:

③作用的高效性和多效性:

④作用的交叉性、双向性和网络性:

⑤细胞因子表达的多因素调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①抗菌、抗病毒、介导炎症反应②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

③刺激造血、促进免疫细胞分化发育④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⑤参与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损伤

第6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及黏附分子

免疫细胞之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及黏附分子即是两类重要的细胞膜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LDA):

白细胞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人们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

1.参与淋巴细胞识别与信号转导的CD分子:

①CD3:

与T细胞抗原受体(TCR)形成TCR-CD3复合物。

其主要功能是转导TCR特异性识别抗原所产生的

第一活化信号,促进T细胞活化。

②CD4③CD8④CD2⑤CD79α(Igα)/CD79β(Igβ)⑥CD19/CD21/CD81复合物

2.参与淋巴细胞活化的共刺激信号:

①CD28与CD80/CD86②CD52又称细胞毒T细胞抗原4(CTLA—4)③CD40与CD154

3.参与免疫效应的CD分子:

黏附分子:

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

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①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②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

③参与淋巴细胞归巢④参与炎症反应

第7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组织相容性抗原:

是指在器官或组织移植后能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又称移植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MHC分子的结构、分布于功能:

1.MHC

类分子的结构:

MHC

类分子为糖蛋白,由α链(重链)和β链(轻链)两条多肽链以非共价键连接而成。

类分子分为四个区:

①肽结合区②免疫球蛋白样区③跨膜区④胞浆区

2.MHC

类分子的结构:

也是糖蛋白,是由α链和β链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异缘二聚体。

结构

类跟相似。

MHC分子的功能:

①识别与提呈抗原②参与T细胞限制性识别③辅助T细胞活化

④参与T细胞的分化成熟⑤诱导移植排斥反应

⑥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和免疫调节⑦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8章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作用

抗原提呈细胞(APC):

是指在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中能够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淋巴细胞

的一类免疫细胞。

APC表达的分子及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专职APC和非专职APC。

专职APC包括:

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

非专职APC包括:

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

所有表达MHC分子并加工处理和提呈的细胞均为APC。

树突状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①抗原提呈功能②激活初始T细胞③参与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发育

④诱导免疫耐受⑤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活化和移动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专职APC。

APC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而其他

专职APC则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故DC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包括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骨髓中的前单核细胞及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主要生物学功能:

①吞噬消化功能②抗原提呈功能

③分泌功能与免疫调节功能④杀伤肿瘤细胞⑥介导炎症反应

抗原提呈是指经APC摄入、加工处理后的有免疫原性的多肽,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与

APC细胞表面,供T细胞抗原受体识别的过程。

抗原根据来源于APC之外或其内分为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

APC将从不同途径提呈此两类抗原。

外源性抗原是指从APC细胞外进出细胞的抗原,如被吞噬的各种病原体、疫苗、细胞等。

内源性抗原是指APC细胞内产生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

第9章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健康成年人内约有1012个淋巴细胞。

第1节T淋巴细胞

一、T细胞的分化发育

成熟的T细胞库具有的特点:

①TCR识别抗原的MHC的限制性

②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

1.T细胞的分化发育

T细胞的分化成熟要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两个过程。

2.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

经过阳性选择的CD4+CD8—T细胞和CD4—CD8+T细胞分别具有识别自身MHC

类和MHC

类分子

的能力,即T细胞获得了识别抗原的MHC限制性。

3.T细胞发育的阴性选择

T细胞通过阴性选择而获得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

2、T细胞的表面标志

表面标志包括表面受体和表面抗原。

1.T细胞表面受体

T细胞抗原受体(TCR):

是T细胞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受体,也是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细胞因子受体(CKR):

病毒受体:

丝裂原受体:

植物血凝素(PHA)和刀豆蛋白(ConA)为最常用的T细胞丝裂原。

其他受体:

绵羊红细胞受体(SRBCR)、抗体受体(FcR)、补体受体(CRI)等。

2.T细胞表面抗原

①MHC抗原②CD分子

3、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根据TCR双肽链的构成不同分为:

分为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

根据αβT细胞的功能特点分为:

辅助性T细胞(Th)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迟发型超敏反应T细胞。

根据分化抗原的不同,可分为CD4+T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