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9122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

二、理论教学部分的考核目标

1、掌握森林永续利用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各种理论模式;

2、掌握森林资源、森林区划、调查、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

3、熟练掌握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确定、森林结构调整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

4、理解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与编制过程;

5、了解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永续利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及森林经营管理的工作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

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永续利用、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等定义;

2、林业生产规划的必要性;

3、森林永续利用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思想与主要特征;

4、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

5、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信息流动过程。

三、考核要求

1、识记: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永续利用、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等定义,森林永续利用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思想与主要特征。

2、领会:

林业生产规划的必要性,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信息流动过程。

第二章森林资源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森林的定义与界定标准、森林资源的概念、森林的作用与效益、森林资源结构,了解世界森林资源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和中国森林资源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结构特点。

1、森林、森林资源、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龄级、龄组等定义;

2、森林的界定标准,森林的作用与效益,龄级的划分,龄组的划分;

3、世界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

4、我国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我国6类林业用地的划分标准,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森林、森林资源、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龄级、龄组等定义,森林的界定标准。

森林的作用与效益,世界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我国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3、简单应用:

龄级的划分,龄组的划分。

4、综合应用:

用我国6类林业用地的划分标准进行林地资源分类。

 

第三章森林区划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林业区划的概念与我国林业区划系统以及林业局、林场、营林区的区划;

掌握森林区划的概念,林班、小班区划;

理解林种区、经营类型与经营小班的组织。

1、林业区划、森林区划、林班、小班、林种区、经营类型(作业级)、经营小班等定义;

2、林业区划与森林区划的区别,我国的森林区划系统;

3、林班区划的方法,小班区划的方法,小班区划的依据;

4、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

林业区划、森林区划、林班、小班、林种区、经营类型(作业级)、经营小班等定义,小班区划的依据。

林业区划与森林区划的区别,我国的森林区划系统,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

运用林班区划方法进行林班区划。

运用小班区划方法进行小班区划。

第四章森林调查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森林调查的概念,掌握小班调查和森林资源抽样调查,了解森林资源统计与制图。

1、森林调查、一类调查、二类调查、三类调查、森林抽样调查、森林系统抽样调查、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专题图等概念;

2、小班蓄积量的目测调查、标准地实测、角规测树调查、航片回归估测、目测回归估测等方法;

3、森林系统抽样调查的工作过程。

森林调查、一类调查、二类调查、三类调查、森林抽样调查、森林系统抽样调查、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专题图等概念。

小班蓄积量的目测调查、标准地实测、角规测树调查、航片回归估测、目测回归估测等方法步骤,森林系统抽样调查的工作过程。

运用小班蓄积调查方法进行小班蓄积调查。

运用森林二类调查方法进行外业调查与内业计算。

第五章森林评价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森林评价的概念和森林收获与费用、林业利率、基本计算方法等森林评价的基础;

掌握林地、林木评价方法、森林环境评价的常用模型。

1、森林评价、单利算法、复利算法、终值与现值、市价法、林地市价、林木市价、费用价法、林地费用价、林木费用价、期望价法、林地期望价、林木期望价等概念;

2、森林评价的作用,森林评价中的收获,森林评价中的费用,林业利率的特点,林业利率的作用;

3、林地评价的市价法、费用价法和期望价法;

4、林木评价的市价法、费用价法和期望价法;

5、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与水土保持功能的评价方法。

森林评价、单利算法、复利算法、终值与现值、市价法、林地市价、林木市价、费用价法、林地费用价、林木费用价、期望价法、林地期望价、林木期望价等概念。

森林评价的作用,森林评价中的收获,森林评价中的费用,林业利率的特点,林业利率的作用,常用的林地评价方法,常用的林木评价方法,林地期望价、林木期望价、林木费用价算式。

运用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与水土保持功能的常用模型进行评价计算。

运用林地、林木评价方法进行林地、林木评价计算。

第六章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种森林成熟的概念;

熟练掌握数量成熟、工艺成熟与经济成熟的计算方法及轮伐期、回归年的确定方法。

1、森林成熟及各种成熟、经营周期、轮伐期、择伐周期(回归年)的概念;

2、数量成熟、工艺成熟的确定,各种经济成熟的计算;

3、影响数量成熟的因素,工艺成熟与数量成熟的异同;

4、轮伐期的确定,综合轮伐期的计算,轮伐期的作用,择伐周期的确定。

森林成熟及各种成熟、经营周期、轮伐期、择伐周期(回归年)的概念。

森林成熟的特点,影响数量成熟的因素,工艺成熟与数量成熟的异同,数量成熟、工艺成熟的确定,各种经济成熟的计算,轮伐期的确定,综合轮伐期的计算,轮伐期的作用,择伐周期的确定。

运用各种森林成熟龄的计算方法计算各种森林成熟龄。

运用经营周期的确定方法确定经营周期,包括综合轮伐期的计算。

第七章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法正林、完全调整林、检查法等微观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和回归自然林业、森林分类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等宏观森林经营管理模式。

1、法正林、完全调整林、检查法、林业分类经营、近自然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等概念;

2、法正蓄积量的计算方法,异龄林的合理结构;

3、林业分类经营的内涵,恒续林思想及其基本内容,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内涵;

4、法正林的条件,法正林的优缺点;

5、完全调整林的条件,完全调整林的特点。

法正林、完全调整林、检查法、林业分类经营、近自然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等概念,法正林和完全调整林的条件。

异龄林的合理结构,林业分类经营的内涵,恒续林思想及其基本内容,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内涵,法正林的优缺点,完全调整林的特点。

运用法正蓄积量的计算方法计算所给经营类型的法正蓄积量。

第八章森林收获调整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练掌握森林收获调整的概念及森林年伐量经典计算方法和森林结构线性规划调整方法。

1、森林收获调整、森林采伐量等概念;

2、确定采伐量的原则及工作步骤;

3、常用的森林采伐量面积控制计算方法;

4、常用的森林采伐量材积控制计算方法;

5、用经典计算方法确定森林采伐量的过程;

6、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森林采伐量的过程。

森林收获调整、森林采伐量等概念,常用的森林采伐量面积控制计算公式,常用的森林采伐量材积控制计算公式。

确定采伐量的原则,确定采伐量的工作步骤。

用经典计算方法计算森林采伐量。

用经典计算方法分析、论证森林采伐量;

用线性规划方法构建森林结构调整模型确定森林采伐量。

第九章森林经营方案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森林经营方案的概念与作用、编案的程序与依据、编案的深度与广度;

掌握林业生产单位的基本情况分析,森林经营战略决策,森林经营规划设计,投资概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1、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方针、森林经营目标的概念;

2、森林经营方案的作用,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程序、依据,深度、广度;

3、森林经营战略决策的内容;

4、县(场)情林情分析的内容;

5、森林经营规划设计的内容;

6、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的内容。

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方针、森林经营目标的概念。

森林经营方案的作用,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程序,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依据,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深度,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广度,森林经营战略决策的内容,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的内容,县(场)情林情分析的内容,森林经营规划设计的内容。

森林采伐规划设计。

编制一个县或林场的森林经营方案(教学实习)。

第十章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概念,森林资源管理系统,计划的信息反馈与修订,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1、数据、信息、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等概念;

2、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的特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的作用,森林资源管理机构,资源管理系统技术总构架;

3、森林资源管理信息采集和更新的主要方法;

4、反馈调整的意义,信息反馈的指标与评价方法;

5、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构成,森林资源信息通讯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数据、信息、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概念。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的特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的作用,森林资源管理机构,资源管理系统技术总构架,森林资源管理信息采集和更新的主要方法,反馈调整的意义,信息反馈的指标与评价方法,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森林资源信息通讯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用学过的计算机语言编制森林资源信息管理过程中某一信息处理环节的应用程序。

将现存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林场或集体林区县。

三、实验、实习教学部分的考核要求

根据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情况及提交的实验、实习报告,考查是学生是否达到了实验、实习大纲中所规定的技能要求。

实验技能的基本要求是:

(1)具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工作能力;

(2)具备森林评价、森林成熟龄与经营周期确定、森林采伐量预定等方面的计算能力;

(3)初步具备使用3S技术进行森林区划与调查、森林结构调整模型的构建和上机求解的能力。

实习技能的基本要求是:

(1)掌握地形图或航空像片的判读勾绘和林班、小班的区划方法;

(2)掌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方法;

(3)初步学会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四、考试题型

一、解释

1.林地费用价——

二、简述(参考答案样式)

1.法正林条件

(1)法正龄级分配:

在一个经营单位内,必须具备从一年至轮伐期为止各个年龄(或龄级)的林分,而且不同年龄(龄级)的林分所占的面积应相等。

(2)法正林分排列:

在一个经营单位内,各个龄级林分所处的位置,应符合采伐及天然更新下种和防风的要求。

(3)法正生长量:

在一个经营单位内,各个龄级林分都有相应于各林龄及立地条件的充分生长量。

(4)法正蓄积量:

在一个经营单位内,要求各龄级林分要有与其立地和林龄相应的单位面积蓄积。

三、计算

1.根据下表数据用第一、二林龄公式和平均生长量法计算森林采伐量(轮伐期u=40年):

龄级ⅠⅡⅢⅣ

平均年龄(a)5152535

面积(ha)200200300100

蓄积(m3)30007000250008000

四、建模题

根据下表数据和要求建立同龄林线性规划森林调整模型(龄级期为10年):

龄级ⅠⅡⅢⅣⅤⅥ荒山

面积(ha)25015010090806080

蓄积(m3/ha)80180220250300350

调整要求:

1.伐后及时更新同一树种,Ⅲ龄级起采,Ⅵ龄级以上全采;

2.荒山平分在1、2分期完成造林;

......

五、论述题(参考答案样式)

1.森林结构调整技术

森林结构调整技术,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传统和现代两大类。

传统的森林结构调整技术又包括面积控制和材积控制两部分。

面积控制法,即按面积分析现实森林结构,计算和确定年伐面积,根据年伐面积推算年伐蓄积。

其常用方法有面积轮伐法、林龄公式、成熟度公式、东德公式、面积平分法、龄级法等。

材积控制法,是一类以蓄积量和生长量指标控制和计算采伐量的方法。

这类方法,与面积控制法相反,先计算年伐蓄积,对于同龄林,再由成熟林的单位面积蓄积推算年伐面积。

其有代表性的公式或方法有较差法、利用率法、平均生长量法、检查法、生长率法、材积平分法等。

很多传统的森林结构调整技术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同的规划者可能作出不相同的选择,因此不能保证决策结果的最优性。

这一问题可由现代森林结构调整技术来解决。

与传统技术相比,现代森林结构调整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保证方案的最优性。

不同的现代数学方法对应不同的现代森林结构调整技术。

目前用得较多的是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等数学方法对应的现代森林结构调整技术。

用线性规划进行森林年龄结构调整,要先根据经营单位的森林龄级数据和调整要求建立由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构成的调整模型,然后上机求解最优采伐量。

五、考试方式

理论教学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核,100分试题,2小时的考试时间;

实践教学根据参加实验实习的情况和实验实习报告评定成绩。

六、成绩评定

总成绩=考试成绩×

6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

20%。

实验成绩=12次实验成绩取平均,平时成绩根据上课、做实验、考勤等情况确定。

野外实习与课程设计单独评定成绩和算学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