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的焊接性能化学成分及铸铁元素分析仪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9282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铸铁的焊接性能化学成分及铸铁元素分析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铸铁的焊接性能化学成分及铸铁元素分析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铸铁的焊接性能化学成分及铸铁元素分析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铸铁的焊接性能化学成分及铸铁元素分析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铸铁的焊接性能化学成分及铸铁元素分析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铸铁的焊接性能化学成分及铸铁元素分析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铸铁的焊接性能化学成分及铸铁元素分析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铸铁的焊接性能化学成分及铸铁元素分析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铸铁的焊接性能化学成分及铸铁元素分析仪Word文件下载.docx

《铸铁的焊接性能化学成分及铸铁元素分析仪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铁的焊接性能化学成分及铸铁元素分析仪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铸铁的焊接性能化学成分及铸铁元素分析仪Word文件下载.docx

  2、已损坏的铸铁成品件的焊接修复。

  由于各种原因,铸铁成品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损坏,出现裂纹等缺陷,使其报废。

若要更换新的,用铸铁成品件分析仪都经过各种机械加工,价格往往较贵。

特别是一些重型铸铁成品件,如锻造设备的铸铁机座一旦使用不当而出现裂纹,就得停止生产,若要更换新的锻造设备,不仅价格昂贵,且从订货、运货到安装调试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所要很长时间处于停产状态。

这方面的损失是巨大的。

若能用焊接方法及时修复出现的裂纹。

  3、零部件的生产

  这是指用焊接的方法将铸铁(主要是球墨铸铁)件与铸铁件、各种钢件或有色金属焊接起来而生产出零件。

我国目前在这方面比较落后,处于刚起步阶段。

如我国山东某厂已用高效离心铸造的大直径球墨铸铁管与一般铸造方法生产的变直径球墨铸铁兰分析仪用焊接方法连接而制成产品。

制造中铸铁焊接已成为我国下一步发展铸铁焊接技术的方向。

它往往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铸铁分类

  按碳在铸铁中存在的状态及形式的不同,可将铸铁分为:

  白口铸铁:

碳绝大部分以在铁素体状态存在,断口亮白色,铁素体硬而脆,机制较少应用。

  碳以石墨形式存在

  灰铸铁:

石墨片状存在

  可锻铸铁:

团絮状

  球墨铸铁:

圆球状

  蠕墨铸铁:

蠕虫状

  在相同基体组织情况下,其中以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强度、塑性、韧性)为最高,可锻铸铁次之,蠕墨铸铁又次之,灰铸铁最差。

但由于灰铸铁成本低廉,并具有铸造性、可加工性、耐磨性及减震性均优良的特点,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铸铁。

  常见灰铸铁化学成分分析仪

  灰铸铁抗拉强度及硬度的变化是由于机体组织及石墨大小、数量不同的结果。

  纯铁素体为基体的灰铸铁:

强度、硬度最低

  纯珠光体为基体的灰铸铁:

强度、硬度较高

  改变基体中铁素体及珠光体相对含量,可得不同的抗拉强度及硬度的HT,石墨呈粗片状的灰铸铁,抗拉强度较低,石墨呈细片状的灰铸铁其抗拉强度较高。

  灰铸铁中碳的存在状态及其基体组织决定于铸件冷却速度

  P1024-1①铁水以很快速度冷却时,第一阶段石墨化过程(共析温度以上)及第二阶段石墨化过程(共析温度下)完全被抑止将得到共晶渗碳体+二次渗碳体+珠光体组织,即白口铸铁组织。

[铁碳相图:

铁水当温度冷却到液相时,开始从液相析出(γ)。

1147共析温度。

(共晶渗碳体)温度下降,A的饱和固溶碳量随温度下降而降低,因而析出二次渗碳体,此反应持续到共析温度。

在共析反应中,A转变为珠光体。

冷却到室温后,组织由共晶渗碳体+二次渗碳体+珠光体组成]。

  ②铁水分析仪器以很慢的速度冷却时由于渗C体是不稳定相,而石墨是稳定相。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石墨化过程都进行得很充分,最后得纯铁素体的灰铸铁组织。

  ③若石墨化的第一阶段进行很完全,第二阶段石墨化过程进行得不完全,则得珠光体+铁素体、灰铸铁。

  不同元素对铸铁石墨化及白口化的影响。

  铸铁焊接性分析

  一、灰铸铁焊接性分析

  灰铸铁在化学成分上的特点是碳高及S、P杂质高,这就增大了焊接接头对冷却速度变化的敏感性及冷热裂纹的敏感性。

在力学性能上的特点是强度低,基本无塑性。

焊接过程具有冷速快及焊件受热不均匀而形成焊接应力较大的特殊性。

这些因素导致焊接性不良。

  主要问题两方面:

一方面是焊接接头易出现白口及淬硬组织。

  另一方面焊接接头易出现裂纹。

  

(一)焊接接头易出现白口及淬硬组织

  以含碳为3%,含硅2.5%的常用灰铸铁为例,分析电弧焊焊后在焊接接头上组织变化的规律。

  1.焊缝区

  当焊缝成分与灰铸铁铸件成分相同时,则在一般电弧焊情况下,由于焊缝冷却速度远远大于铸件在砂型中的冷却速度,焊缝主要为共晶渗碳体+二次渗碳铁+珠光体,即焊缝基本为白口铸铁分析仪器组织。

  防止措施:

  焊缝为铸铁9f5H*v#M$p#`%?

$du

①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来减慢焊逢的冷却速度。

如:

增大线能量。

②调整焊缝化学成分来增强焊缝的石墨化能力。

  异质焊缝:

若采用低碳钢焊条进行焊接,常用铸铁含碳为3%左右,就是采用较小焊接电流,母材在第一层焊缝中所占百分比也将为1/3~1/4,其焊缝平均含碳量将为0.7%~1.0%,属于高碳钢(C>0.6%)。

这种高碳钢焊缝在快冷却后将出现很多脆硬的马氏体。

  采用异质金属材料焊接时,必须要设法防止或减弱母材过渡到焊缝中的碳产生高硬度组织的有害作用。

思路是:

改变C的存在状态,使焊缝不出现淬硬组织并具有一定的塑性,例如使焊缝分别成为奥氏体,铁素体及有色金属是一些有效的途径。

  2.半熔化区

  特点:

该区被加热到液相线与共晶转变下限温度之间,温度范围1150~1250℃。

该区处于液固状态,一部分铸铁已熔化成为液体,其它未熔部分在高温作用下已转变为奥氏体。

  1)冷却速度对半熔化区白口铸铁的影响

  V冷很快,液态铸铁在共晶转变温度区间转变成莱氏体,即共晶渗碳体加奥氏体。

继续冷却则为C所饱和的奥氏体析出二次渗碳体。

在共析转变温度区间,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

由于该区冷速很快,在共析转变温度区间,可出现奥氏体→马氏体的过程,并产生少量残余奥氏体。

   其左侧为亚共晶白口铸铁分析仪器,其中白色条状物为渗碳体,黑色点、条状物及较大的黑色物为奥氏体转变后形成的珠光体。

右侧为奥氏体快冷转变成的竹叶状高碳马氏体,白色为残余奥氏体。

还可看到一些未熔化的片状石墨。

  当半熔化区的液态金属以很慢的冷却速度冷却时,其共晶转变按稳定相图转变。

最后其室温组织由石墨+铁素体组织组成。

  当该区液态铸铁的冷却速度介于以上两种冷却速度之间时,随着冷却速度由快到慢,或为麻口铸铁,或为珠光体铸铁,或为珠光体加铁素体铸铁。

  影响半熔化区冷却速度的因素有:

焊接方法、预热温度、焊接热输入、铸件厚度等因素。

  例:

电渣焊时,渣池对灰铸铁焊接热影响区先进行预热,而且电渣焊熔池体积大,焊接速度较慢,使焊接热影响区冷却缓慢,为防止半熔化区出现白口铸铁焊件预热到650~700℃再进行焊接的过程称热焊。

这种热焊工艺使焊接熔池与HAZ很缓慢地冷却,从而为防止焊接接头白口铸铁及高碳马氏体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研究灰铸铁试板焊件、热输入相同时,随板厚的增加,半熔化区冷却速度加快。

白口淬硬倾向增大。

  2)化学成分对半熔化区白口铸铁的影响

  铸铁焊接半熔化区的化学成分对其白口组织的形成同样有重大影响。

该区的化学成分不仅取决于铸铁本身的化学成分,而且焊逢的化学成分对该区也有重大影响。

这是因为焊逢区与半熔化区紧密相连,且同时处于熔融的高温状态,为该两区之间进行元素扩散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某元素在两区之间向哪个方向扩散首先决定于该元素在两区之间的含量梯度(含量变化)。

元素总是从高含量区域向低含量区域扩散,其含量梯度越大,越有利于扩散的进行。

  提高熔池金属中促进石墨化元素(C、Si、Ni等)的含量对消除或减弱半熔化区白口的形成是有利的。

  用低碳钢分析仪焊条焊铸铁时,半熔化区的白口带往往较宽。

这是因为半熔化区含C、Si量高于熔池,故半熔化区的C、Si反而向熔池扩散,使半熔化区C、Si有所下降,增大了该区形成较宽白口的倾向。

  3.奥氏体区

  该区被加热到共晶转变下限温度与共析转变上限温度之间。

该区温度范围约为820~1150℃,此区无液相出现该区在共析温度区间以上,其基体已奥氏体化,加热温度较高的部分(靠近半熔化区),由于石墨片中的碳较多地向周围奥氏体扩散,奥氏体中含碳量较高;

加热较低的部分,由于石墨片中的碳较少向周围奥氏体扩散,奥氏体中含碳量较低,随后冷却时,如果冷速较快,会从奥氏体中析出一些二次渗碳体,其析出量的多少与奥氏体中含碳量成直线关系。

在共析转变快时,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类型组织。

冷却更快时,会产生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

该区硬度比母材有一定提高。

  熔焊时,采用适当工艺使该区缓冷,可使A直接析出石墨而避免二次渗碳体析出,同时防止马氏体形成。

  4.重结晶区

  很窄,加热温度范围780~820℃。

由于电弧焊时该区加热速度很快,只有母材中的部分原始组织可转变为奥氏体。

在随后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类组织。

冷却很快时也可能出现一些马氏体。

  

(二)裂纹是易出现的缺陷

  1)焊缝处冷裂纹

  产生部位:

铸铁型焊缝

  当采用异质焊接材料焊接,使焊逢成为奥氏体、铁素体,铜基焊缝时,由于焊缝金属具有较好的塑性,焊接金属不易出现冷裂纹。

  启裂温度:

一般在400℃以下。

原因:

一方面是铸铁在400℃以上时有一定塑性;

另一方面焊缝所承受的拉应力是随其温度下降而增大。

在400℃以上时焊缝所承受的拉应力较小。

  产生原因:

焊接过程中由于工件局部不均匀受热,焊缝在冷却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这种拉应力随焊缝温度的下降而增大。

当焊缝全为灰铸铁时,石墨呈片状存在。

当片状石墨方向与外加应力方向基本垂直,且两个片状石墨的尖端又靠得很近,在外加应力增加时,石墨尖端形成较大的应力集中。

铸铁化验仪器强度低,400℃以下基本无塑性。

当应力超过此时铸铁的强度极限时,即发生焊缝裂纹。

  当焊缝中存在白口铸铁时,由于白口铸铁的收缩率比灰铸铁收缩率大,加以其中渗碳体性能更脆,故焊缝更易出现裂纹。

  影响因素:

与焊缝基体组织有关,焊缝中渗碳体越多,焊缝中出现裂纹数量越多。

当焊缝基体全为珠光体与铁素体组成,而石墨化过程又进行得较充分时,由于石墨化过程伴随有体积膨胀过程,可以松弛部分焊接应力,有利于改善焊缝的抗裂性。

与焊缝石墨形状有关

  粗而长的片状石墨容易引起应力集中,会减小抗裂性。

  石墨以细片状存在时,可改善抗裂性。

  石墨以团絮状存在时,焊缝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

与焊补处刚度与焊补体积的大小及焊缝长短有关

  焊补处刚度大,焊补体积大,焊缝越长都将增大应力状态,促使裂纹产生。

  铸铁在制造和使用中容易出现各种缺陷和损坏。

铸铁补焊是对有缺陷铸铁件进行修复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白口组织是由于在铸铁补焊时,碳、硅等促进石墨化元素大量烧损,且补焊区冷速快,在焊缝区石墨化过程来不及进行而产生的。

白口铸铁硬而脆,切削加工性能很差。

采用含碳、硅量高的铸铁焊接材料或镍基合金、铜镍合金、高钒钢等非铸铁焊接材料,或补焊时进行预热缓冷使石墨充分析出,或采用钎焊,可避免出现白口组织,。

  裂纹通常发生在焊缝和热影响区,产生的原因是铸铁的抗拉强度低,塑性很差(400℃以下基本无塑性),而焊接应力较大,且接头存在白口组织时,由于白口组织的收缩率更大,裂纹倾向更加严重,甚至可使整条焊缝沿熔合线从母材上剥离下来。

防止裂纹的主要措施有:

采用纯镍或铜镍焊条、焊丝,以增加焊缝金属的塑性;

加热减应区以减小焊缝上的拉应力;

采取预热、缓冷、小电流、分散焊等措施减小焊件的温度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