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93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docx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

儿童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康复——电子教材

【学习目标】

1.掌握: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和智力低下的概念;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方法。

2.熟悉: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和智力低下的临床表现。

3.了解: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和智力低下发生的病因;预防。

一、概述

(一)概念

儿童发育障碍(developmentdisability)是指在儿童发育时期(18岁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其正常心身成长和发育的过程,都称为发育障碍。

注意儿童在发育期间所发生的疾病或外伤,只要不影响正常心身成长和发育,均不属于发育障碍的范畴。

儿童精神与行为障碍是指发生于儿童和少年期(18岁以前)的各种精神疾病和行为异常。

儿童发育一般指运动、认知、语言和社会交往等潜力的逐渐提高;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行为则是能为他人觉察评估的外部表现。

儿童发育、精神和行为障碍常见,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和智力低下等。

(二)病因

1.胎儿期染色体异常或遗传性疾病所致的先天性异常,病毒感染所致的器官发育缺损等。

2.婴幼儿期脑炎、脑膜炎等后遗症,头部外伤,恶劣的养育环境等。

(三)临床表现

发育障碍儿童常伴有智力障碍、行为能力障碍、情绪障碍、言语障碍、身体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和社会功能障碍等。

不同的疾病临床表现不同,具体表现将在下面的内容中予以详述。

(四)治疗

儿童发育障碍由于病因不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常伴有精神与行为异常,所以在治疗上,除了传统治疗外,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尤为重要。

不同疾病康复治疗方法不同。

本节将重点介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和智力低下等疾病的康复。

二、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康复

(一)概述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kineticdisorder,ADHD)又称儿童多动障碍(hyperkineticdisorder),是儿童期较为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及冲动等症状,同时还伴有多种心理障碍如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情绪障碍及学习障碍等。

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男女性别比约为4∶1。

1.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

多年研究发现ADHD儿童的亲属心理障碍往往比非ADHD儿童的亲属多,尤其是抑郁、酗酒、品行问题或反社会行为、多动等。

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同病风险率是79%,而异卵双生子只有32%,但是后者与其他儿童3%~5%的患病率相比,风险高了6~10倍。

2)环境因素:

①母亲怀孕期间吸烟、饮酒、感染、中毒、服药和营养不良等,可增加孩子出现ADHD的风险;②一些研究表明,儿童体内高血铅水平可能和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有关。

3)大脑发育异常:

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能是神经递质失调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这三个系统出现失调所致的行为障碍;②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患儿前额叶体积减小、右侧尾状核增大或左侧尾状核缩小、苍白球体积减小、胼胝体体积减小等。

(2)社会心理因素

1)家庭环境因素:

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儿童不良行为的形成起示范和强化作用,包括家庭关系严重不和睦、不当的教育方式和父母经济阶层低等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重要影响因素。

2)学校因素:

学校缺乏安全感如老师对患儿缺乏理解,采取打骂或侮辱人格的方法,将严重影响儿童行为和情绪的发展,导致多动的发生,甚至产生反社会行为等。

3)社会因素:

不良的社会风气,如抽烟、酗酒,甚至吸毒对儿童心理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学习压力增大等均可增加儿童的社会心理压力及精神紧张刺激,引起心理行为异常。

2.临床表现ADHD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并常因年龄、环境和周围人的态度而不同,核心症状为活动过度、注意力集中困难、情绪不稳和冲动任性。

(1)活动过度:

大多开始于幼儿早期,进入学校后,在学校规章制度的限制下,表现更加突出。

患儿表现格外活泼,上课时小动作不停,屁股在椅子上扭动,喜欢招惹他人,常与同学争吵或打架等。

活动过度最引人注意。

(2)注意力集中困难:

ADHD患儿的注意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散,因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

他们在玩游戏时常显得不专心,上课时专心听课时间短暂,不能听清或听不全老师布置的作业等。

(3)情绪不稳和冲动任性:

ADHD患儿由于缺乏克制力,常对一些不愉快的刺激作出过分反应,以致在冲动之下伤人或破坏东西。

他们的情绪不稳定,会无故叫喊或哭闹,没有耐心。

患本病的男孩和女孩在表现上有很大区别,女孩多动症状少,注意障碍突出,伴随品行问题者较少,但伴随情绪问题较多、伴随学习困难相对多。

此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约有30%~60%伴有对立违抗障碍,20%~30%伴有品行障碍,20%~30%伴有焦虑障碍,20%~60%伴有学习障碍等。

3.诊断

(1)询问病史:

ADHD患儿病史必须由与患儿关系密切的家长提供,要求正确和完整。

需要询问母亲怀孕期间有无有害物质的接触史、有无嗜烟酒史、围产期有无窒息史、家族中有无多动史、患儿发育及健康史等,需要询问注意力方面是否存在缺陷,是否有多动和冲动表现,如果有,要询问起病年龄和持续时间,以及这些状况的存在导致了哪些社会功能的损害。

(2)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检查体格及神经系统,如视觉、听力、甲状腺功能等,神经系统检查有无特殊阳性体征或病理反射。

2)精神状况检查:

对儿童进行观察、交谈以评定儿童的症状,儿童对自己问题的了解和解释,情绪状态、认知能力及其他精神症状。

(3)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分类和诊断标准中有两大类为很多国家采用,我国精神病学界也制订了诊断标准,包括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和2001年中华医学会的精神科分会制订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

一般来说,国内发达地区精神病院,尤其是精神医学研究机构,用于国际协作、交流的,多使用DSM-Ⅳ和ICD-10的诊断标准;而其他地区的以治疗性为主的精神病院多采用ICD-10或CCMD-3的诊断标准。

(4)其他辅助检查:

可协助诊断,如头部CT、MRI、脑电图、视觉、听力测试、血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或代谢产物的检测等,还包括心理评估、行为评定量表、教师评价和家庭功能评价等。

4.临床治疗

(1)早期干预:

医师根据患儿情况制定治疗计划,父母、家庭成员和老师应积极参与治疗,尽可能多地了解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知识,配合专业人员共同进行早期干预。

(2)药物治疗:

主要有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利他林等,去甲肾上腺素调节药物如托莫西汀,抗抑郁剂如丙咪嗪、安非他酮、舍曲林和氟西汀等。

(3)康复治疗:

包括行为矫正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学校干预、感统训练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等。

(二)康复评定

1.身体状况评定包括一般状况、精神状况和智力评定等。

2.常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行为评定量表包括Conners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DHD评定量表、儿童活动水平评定量表和家庭场合问卷等。

(1)Conners评定量表:

该表由Conners于1969年创制,是筛查儿童行为问题(特别是多动症)使用最广泛的量表。

在国外目前使用的是Conners于1997年基于DSM-IV诊断标准制定的修订版,称为CRS-R。

Conners评定量表是目前最常用的儿童多动障碍行为评定量表,主要包括父母症状问卷、教师评定量表和父母教师问卷,常用的是前两种。

适用于3~17岁儿童。

(2)ADHD评定量表:

该量表是美国学校心理学教授DuPaul根据DSM-IV诊断标准编制的评定量表,广泛用于儿童多动障碍的心理评估及追踪治疗效果等,分为家庭版和学校版两种。

ADHD评定量表共18个条目,由两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注意缺陷分量表和多动-冲动分量表,各9个条目。

根据儿童最近6个月的表现,由家长评定。

每个条目按0~3分四级评分,可分别计算分量表分和总分。

(3)儿童活动水平评定量表:

是由美国Routh修订的用于评定儿童活动水平的父母用评定量表。

主要用于临床评定儿童多动症的多动水平、疗效追踪,也可以用于流行病学调查辅助筛查多动症儿童。

该表主要是评价儿童就餐、看电视、玩耍、睡眠、外出时的活动情况。

量表共有22个条目,按0~2三级及“不适用”计分(即项目对儿童不适用则不计分),活动水平总分由单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得到。

(4)家庭场合问卷:

是由Barkley编制的从多场合评估儿童的多动行为为目标的问卷。

为父母用评定量表。

ICD-10在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中要求儿童发生多动等行为问题必须出现在2个场合以上。

儿童多动障碍的行为问题常表现在家庭、学校以及各种公共场合。

此量表共包含了16个场合,如玩耍、吃饭、穿衣、洗漱、看电视、家中来客、在公共场所、做家庭作业时等,每个场合按0~9级计分,如果有5个场合有问题提示该儿童有多动障碍。

(三)康复治疗

1.康复治疗目标缓解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自我控制能力,使其主动注意力提高,注意时间延长;改善认知行为,树立患儿自信心,培养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减少和克服冲动、攻击和违抗行为;增强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2.康复治疗方法

(1)行为矫正治疗:

也称行为疗法,是根据学习的理论,对个体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矫正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

常用的方法有阳性强化法、消除法和惩罚法。

1)阳性强化法:

依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即在一种所要求的行为出现之后,给予一种奖励强化,如赞扬、奖励等,以增加这种要求行为的发生。

过程包括:

①确定目标:

选择一种有强化因素引起的行为反应(良好行为),这种行为能够发生,且可以稳定存在;②选择强化物:

即奖赏,但奖赏的方式及内容要恰当,最好能立即实现,不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患儿喜欢、不易很快满足;③制定治疗方案:

简单明了,切实可行,患儿理解并配合;④及时兑现强化物,不能随意改变;⑤逐渐脱离强化:

良好行为代替了不良行为且稳定存在后,可考虑逐渐脱离强化训练。

2)消除法:

不良的行为可以通过消除的方法加以消除或减少。

即某一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减少发生频率直至完全消失。

3)惩罚法:

也称为厌恶疗法,即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就予以痛苦刺激,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后,不良行为就和恐惧及不愉快体验建立起了条件联系。

因此,每当患者想作出不适当的行为时,便会出现恐惧及厌恶体验,为了避免这种不愉快的体验,患者只有放弃原有的不适当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注意惩罚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训斥、恐吓或粗暴的打骂。

可以采取暂时隔离法、给予批评、采取生气或冷淡的态度或限制其喜欢的活动等。

同时应让其明确惩罚的目标行为。

(2)认知行为治疗:

通过纠正患儿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观点和认识过程,使患者的情感和行为得到相应改变。

(3)家庭治疗:

家长要正确对待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即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疾病,不是儿童的故意行为。

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做好榜样,要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信心,切忌打骂。

(4)学校干预:

学龄期患儿大部分日常活动都是在学校度过,大多数问题都表现在学校,因此,学校干预非常重要。

1)课堂管理:

教师对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学生良好的和进步的行为要予以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对其不良行为,应给予适当的处分和批评。

不能指责、训斥、羞辱和歧视,更不能谩骂和殴打,以防产生逆反心理和不良后果。

2)课间管理:

减少患者在课间活动中因其活动过多,盲目乱跑乱撞及行为的冲动性而导致外伤或与其他学生发生争执及打架现象。

3)学习技能训练:

对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生的学习技能训练,尤其是对那些伴有特殊学习技能障碍(如阅读障碍、拼读障碍、计算障碍等)和言语、语言发育障碍的患者,训练一般需要由特殊教育教师或在儿童特殊教育学校进行。

采取有针对性地进行特殊学习技能缺陷矫治训练(知觉运动、语言、运动技巧、阅读、计算能力等)、语音矫正训练和语言矫正训练、一般学习技能训练(如注意力集中训练、学习表现自我评估训练、答题准确性和完整性训练、自我放松训练等)。

(5)感统训练:

有相当比例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同时伴有感觉统合方面的问题,如感知觉异常、精细动作困难、协调性差和平衡功能不好等。

感统训练方法包括:

①加强触觉学习;②增强前庭-本体感觉;③手脚及身体协调训练;④触觉学习-身体协调相结合;⑤增强运动企划能力;⑥整体感觉统合功能。

(6)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应用现代技术将患者意识不到的脑电信号,转变成患者可以意识到的信号(视觉信号或听觉信号),然后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通过训练有选择性的强化适宜的脑电波,抑制不利的脑电波,并以奖励的方式反馈给患者而反复强化的训练治疗。

3.康复预后和预防

(1)预后: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从幼年到成年病程是连贯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注意缺陷显得更为突出,多动往往仍然存在而表现得隐袭,各种共患病相继发生。

迁延至青少年乃至成人的发生率约为10~60%。

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能够矫正不良行为、提高注意力、延长注意时间、树立患儿自信心、增强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2)预防

1)做好婚前检查,避免遗传性疾病,避免近亲结婚。

适龄结婚,勿过于晚育及多胎。

2)孕期保健:

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吸食毒品等),保证营养、注意卫生、预防疾病、慎用药物,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放射线。

3)围生期保健:

提倡自然分娩,注意产前胎儿监护,避免产伤和新生儿窒息缺氧,提倡母乳喂养,保证婴儿营养均衡。

4)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正确教育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儿童孤独症康复

(一)概述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autism)又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起病于3岁之前。

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临床特征的一组复杂的行为综合征。

2~5岁是孤独症行为最为明显的阶段。

因为患者缺乏社会交往的能力和兴趣,沉浸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故称为“孤独症”。

1.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病因复杂,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对有孤独症患者的家族的研究发现,儿童孤独症同胞患病率为3%~5%,是一般人群发病率的50~100倍。

某些遗传疾病(如苯丙酮尿症、结节性硬化等)常伴有典型的孤独症症状。

(2)孕产期高危因素:

母亲育龄偏大、妊娠期有精神抑郁、吸烟史、病毒感染、高热、服药史、剖宫产、患儿早产、出生时低体重、产伤、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先天畸形等,均可导致儿童孤独症的发生。

但现在研究学者普遍认为,上述因素并非本病的直接原因,它们只是加强了已存在的遗传易感性,增加了发病的危险。

(3)神经生物学异常:

许多患儿合并脑电图异常、脑器质性病变如脑瘫、癫痫、先天性疱疹、弓形虫病等。

(4)家庭环境:

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如打骂或惩罚,可引起患儿的情绪障碍,可能与孤独症患儿攻击、自伤等行为有关。

2.临床表现在生命初期不能通过正常方式与他人和周围环境建立联系,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不理会、忽略或阻隔外界的影响。

(1)社会交往障碍:

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

孤独症患儿不能进行社会交往,对社会、熟人和陌生人不加区别地表现出冷漠。

他们非常被动,能够接受社交性的亲近,但不会主动开始这种社会互动。

孤独症患儿对同龄人没有任何兴趣,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不例外,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缺乏依恋感,往往对某些物品产生依恋,如某个玩具或一些奇怪的东西。

(2)语言发育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是孤独症的重要表现。

约20%~25%的患儿一辈子不说话,能够发展言语能力的孩子在时间上也会比正常孩子晚很多,并且言语能力也非常有限,这也是父母最早和最容易引起注意的症状。

患儿所使用的词汇很少,重复性语言较多,常自言自语不知所云。

患儿在语调、语速及节律方面也存在异常,常语调单一,有时用高尖的声音说话,不能控制音量。

(3)兴趣和行为异常:

患儿兴趣狭窄和异常,往往对无生命的物品特别感兴趣,不许他人改变事物的固定模式。

他们不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考,常常重复刻板的动作,如来回踱步、拍手、转圈或摆弄玩具等。

在行为方面患儿常有攻击性行为,包括自伤和攻击他人。

模仿他人动作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对孤独症患儿来说,通常是滞后的,有些病情严重的患儿,一辈子也不会模仿。

(4)智力和认知功能障碍:

25%的患儿智力水平正常(IQ>70),25%的患儿出现轻度智力障碍(IQ50~70),50%的患儿存在中重度智力障碍(IQ≤50)。

但极少数患儿智力发育呈“岛状”成熟现象,对音乐、绘画、计算、推算日期、背诵和机械记忆等有超常能力,被称为“白痴天才”。

在认知功能方面,患儿存在注意力过于分散,对某些刺激过于敏感,而对其他刺激则又反应迟钝;缺乏想象力,存在语言认知障碍,只能理解他们熟悉的物品名称或简单指令。

(5)感知觉障碍:

患儿对特殊的感觉刺激反应异常,有时对触觉、痛觉、声和光等感觉过敏,有时又特别迟钝。

3.诊断

(1)询问病史:

详细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运动、言语、认知能力等。

针对发育落后的领域和异常行为要进行询问,注意出现的年龄、持续时间、频率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

(2)精神检查:

主要采用观察法,患儿常存在兴趣狭隘、有刻板动作、对父母和亲人淡漠、回避与人目光对视、缺乏交流等。

(3)常用量表:

有助于评估诊断儿童孤独症及了解患儿的智力情况,如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autismratingscale,CARS)、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utismbehaviorchecklist,ABC)、格赛尔发育量表(Geselldevelopmentschedules,GDS)、毕保德图画-词汇测验(Peabodypicturevocabularytest,PPTV)等。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尤其在2岁以前。

对于婴幼儿语言发育落后和行为异常者,可应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checklistforautismintoddlers,CHAT)进行筛查。

(4)其他辅助检查:

可协助诊断,如头部CT、MRI、脑电图、诱发电位、血铅、血汞和染色体检测等。

4.临床治疗

(1)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持之以恒,以康复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2)治疗方法

1)早期干预:

父母和家庭成员应积极参与治疗,尽可能多地了解孤独症相关知识,配合专业人员共同进行早期干预。

2)药物治疗:

由于儿童孤独症病因尚不明确,而且个体差异很大,所以迄今为止,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某些药物只能改善症状。

如氟哌啶醇能改善刻板重复动作,哌甲酯等中枢兴奋剂可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

3)康复治疗:

包括语言康复治疗、智力开发、行为治疗、社会交往能力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及中医传统康复治疗等。

(二)康复评定

1.身体状况评定包括一般状况、精神状况和智力评定等。

2.常用评定量表

(1)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本量表由Schoplen于1980年编制,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自闭症测试量表之一,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

CARS包括15个评定项目,每一项目都附加有说明,指出检查要点,让评定者有统一的观察重点与操作方法。

量表是按1、2、3、4四级评分标准。

每级评分依次为“与年龄相当的行为表现”、“轻度异常”、“中度异常”、“严重异常”。

每一级评分都有具体的描述性说明(表5-7)。

表5-7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项目

计分

评价内容

人际关系

1

与年龄相符的害羞、自卫及表示不同意

2

缺乏一定眼光接触,不愿意、回避、过分害羞,对检查者反应有轻度缺陷

3

回避人,要使劲打扰他才能得到反应

4

强烈的回避,对检查者很少有反应,只有检查者强烈地打扰,才能产生反应

模仿(词

1

与年龄相符的模仿

和动作)

2

大部分时间都在模仿,有时激动,有时延缓

3

在检查者强烈要求下才有时模仿

4

很少用语言或运动模仿别人

情感反应

1

与年龄、情景相适应的情感反应

2

对不同情感刺激有相应的反应,情感可能受限或过分

3

不适当的情感反应,反应相当受限或过分,或往往对刺激无反应

4

极刻板的情感反应,很少与环境有联系,对检查者无情感反应

躯体运动

1

与年龄相适应的运动和意识

能力

2

躯体运动方面有点特殊(如有某些刻板运动,笨拙,缺乏协调性)

3

中度特殊的手指或身体姿势功能失调的征象,摇动、旋转、手指舞动、脚尖行走

4

如上述情况严重、广泛发生

与非生命

1

适合年龄的兴趣运用和探索

物体的关

2

轻度地对东西缺乏兴趣或不适当地使用物体,像婴儿一样要东西,猛敲东西,或者迷恋于物体发出的吱吱叫声或不停地开灯、关灯

3

对多数物体缺乏兴趣或表现有些特别,如重复转动某件物体,反复用手指尖捏起东西,旋转轮子

4

对物体不适当的兴趣、使用和探究,如“中度异常”所述情况频繁发生,且很难使其分心

对环境变

1

对环境变化产生与年龄相适应的反应

化适应

2

对环境改变产生某些反应,倾向维持某一物体活动或坚持相同的反应形式

3

对环境改变出现烦躁、沮丧的征象,受其他干扰时很难被吸引过来

4

对改变产生严重的反应,假如坚持把新环境强加给她,该儿童可能会逃跑

视觉反应

1

适合年龄的视觉反应,可与其他感觉系统反应整合

2

有时必须提醒他去注意物体,有时全神贯注于“镜像”,有时回避眼光接触,有时凝视空间,有时着迷于灯光

3

经常要提醒他正在干什么,喜欢看亮的物体,即使强迫他,也只有很少的眼光接触,盯着看人或凝视空间

4

对物体和人存在严重的视觉回避,着迷于使用“余光”

听觉反应

1

适合年龄的听觉反应

2

对听觉刺激或某些特殊声音缺乏一些反应,反应可能延迟,有时必须重复声音刺激,有时会对大的声音敏感或对此声音分心

3

对听觉不构成反应,或必须重复数次刺激才产生反应,或对某些声音敏感

4

对声音全面回避,对声音类型不加注意或极度敏感

近处感觉

1

对疼痛产生适当强度的反应,正常触觉和嗅觉

反应

2

对疼痛或轻度触碰、气味、味道等有点缺乏适当的反应,有时出现一些婴儿吸吮物体的表现

3

对疼痛或意外伤害缺乏反应,比较集中于触觉、嗅觉、味觉

4

过度地集中于触觉的探究感觉,而不是功能的作用(吸吮、舔或摩擦),完全忽略疼痛或过分地作出反应

焦虑反应

1

对情景产生与年龄相适应的的反应,并且反应无延长

2

轻度焦虑反应

3

中度的焦虑反应

4

严重的焦虑反应,如儿童在进行会见时可能不能坐下,或很害怕,或退缩等

语言交流

1

适合年龄的语言

2

语言迟钝,多数语言有意义,但有一点模仿语言

3

缺乏语言,或把有意义的语言与不适当的语言(模仿语言或莫名其妙的话)相混淆

4

严重的不正常语言,实际上缺乏可理解的语言或运用特殊的离奇语言

非语言交

1

与年龄相仿的非语言交流

2

非语言交流迟钝,交流中仅有简单或含糊的反应,如指出或支取他/她想要的东西

3

缺乏非语言交流,不会利用非语言交流,或不会对非语言交流做出反应

4

特别古怪的和不可理解的非语言交流

活动水平

1

正常活动水平,不多动亦不少动

2

轻度不安静或有轻度活动缓慢,但一般可控制

3

活动相当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