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9562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3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docx

大型悬索桥主塔施工组织设计

XX市XX长江大桥大江桥XX2#主塔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XX市XX长江大桥施工图第二册第二分册

(二)《大江桥主塔》;

2、XX市XX长江大桥大江桥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4、《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

(一)》(JTGF80/1—2004);

5、《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

(二)》(JTGF80/2—2004);

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076-2012);

7、《滚压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163-2004);

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9、《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

1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1、《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12、《承台、桥墩(台)、混凝土索塔施工》(QB/MBEC1004—2005);

13、本工艺未详部分按照有关规范及图纸进行施工;

二、工程概况

1、主体结构概况

主塔为门形框架结构,由塔柱、上横梁和支墩组成,塔柱和支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横梁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

主塔顶高程为+163.5m,塔底高程为+56.5m,塔高107.0m。

两塔柱的横向中心间距,塔顶为33.0m,塔底为35.0m。

塔柱横向内侧壁竖直,间距28m,外侧塔呈1:

53.5的坡度。

塔柱采用横断面为梯形的箱型截面,纵向塔顶内侧宽7.5m,外侧宽6.5m,塔底内侧宽8.5m,外侧宽7.1m;横向塔顶宽5.0m,塔底宽7.0m。

塔柱纵向壁厚上段为1.0m,下段为1.2m,在横梁及倒角处加厚至2.3m;横向壁厚上段内侧为1.0m,外侧为0.8m,下段内侧为1.2m,外侧为1.0m,在横梁及倒角处内侧加厚至1.4m,外侧加厚至1.2m;在塔底5.0m范围内设置实心段。

塔柱四角均倒半径为5cm圆角。

塔柱断面外侧主筋设置两排Φ28的钢筋,外排为两根一束,内排为单根,主筋插入承台顶面以下100cm锚固。

塔柱、横梁的永久外露表面均加设一层直径为Φ8mm,间距为10×10cm的带肋钢筋焊网,以增强混凝土表面抗裂性能。

上横梁采用矩形箱型截面,在鞍座处采用实心截面。

横梁在塔柱间长28.0m,中间8.0m为等截面,高8.5m,宽5.5m,壁厚均为1.0m;两侧10.0m为变截面,高均为8.5m(9.0m),宽由5.5m渐变为6.5m,顶面和底面壁厚为1.0m,侧面壁厚由1.0m渐变为1.5m。

塔柱中的劲性骨架由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方案及刚度要求设计,并经设计、监理确认后实

施。

本图暂按每立方混凝土30kg估算用钢量,实际用钢量可按发生计量。

上横梁预应力钢束采用19Φs15.2规格的低松弛钢铰线束,共设54束,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

钢束张拉锚下控制应力采用σcon=0.75fpk=1395MPa。

所有预应力锚固点均设在塔柱外侧,采用深埋锚工艺,预应力管道采用内径100mm塑料波纹管。

塔柱横桥向外侧设置通风孔,通风孔位于塔中心线上,沿塔高方向按5m一排等间距布置,第一排通风孔距塔底面7m,所有通风管均由里朝外向下倾斜3°设置。

上横梁每侧面设置4个通风孔,5m间距。

通风孔建议采用φ160mm×6.2mmPVC管。

为便于通行和维护,在塔柱桥面处、上横梁顶面、上横梁均设有进出索塔的人孔,塔柱、横梁的人孔均相互连通。

索塔附属设施包括塔柱内爬梯、电梯、检修平台、防雷系统、照明系统、塔柱外装饰板、塔顶鞍座罩、支墩顶面支座垫石及栏杆、围绕塔柱侧壁的人行道等。

主塔不设计下横梁,仅在两塔柱内侧各设计一个支墩,支墩顶部设置支座垫石,来支承主桥及引桥梁端支座。

支墩为矩形实心截面,顺桥向长7.0m,横向宽3.8m,高10.3m。

支墩支承在塔座和承台上,与塔柱内侧壁间设置10cm间隙。

2、气象条件

XX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春秋较长。

年平均水量为992.1~1404.1mm之间,雨水丰沛,多在夏季,比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6~7月份,雨热同季,全年积温较高,无霜期较长,桥位区年平均气温为16.8℃,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该月平均气温为27.7℃,平均最高气温为32.4℃,平均最低气温为24.2℃。

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最高气温为8.6℃,平均最低气温为2.1℃。

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15.6℃。

XX市主导风向为偏东风。

SE和ESE出现频率均为10%,E为8%,SSE为7%;一年中大风多出现在6-8月,其中7-8月出现频率最高,观测到的最大风速15.3m/s(10分钟最大平均风速,时间:

1984年8月),观测到的极大风速22.7m/s(3秒钟测值,时间:

1994年8月)。

3、主要工程量

XX2#主塔主要工程数量表

材料名称

单位

塔座

塔柱

上横梁

支墩

进人孔

锚固槽口

塔壁外表面钢筋网片

合计

混凝土

C50

m3

5784.7

1021.6

604.5

 

 

 

7410.8

C40

m3

441.4

441.1

钢筋

Φ28(HRB335)

kg

735498.9

77060.8

19672.8

10123.6

 

 

842356.1

Φ20HRB335)

36125.6

36125.6

Φ16(HRB335)

2885.2

332140.6

56351.2

18117.2

 

 

 

409494.2

Φ12(HRB335)

 

 

 

 

1206

 

1206

Φ8(带肋、R235)

 

 

 

 

 

47583

47582.7

预应力材料

钢绞线

Φs15.2mm

kg

 

45029.2

 

 

 

 

45029.2

塑料波纹管

直径100mm

m

 

2044.5

 

 

 

 

2044.5

锚具

15-19

 

108

 

 

 

 

108

钢材

劲性骨架(Q235)

kg

173541

 

 

 

 

 

173541

三、施工方案

1、总体施工方案

1.1.概述

主塔按照先塔柱再横梁,后装饰板的顺序施工。

主塔上下游侧布置塔吊两台,1台为16t,1台为12t;在上下游侧各设置2t电梯一台。

详见附图《主塔塔吊电梯布置图》。

主塔塔柱采用液压自爬模施工,按6m节段施工,施工平台采用爬模自带爬架,塔身设置劲性骨架以辅助主塔钢筋与模板爬升定位。

两个塔柱之间设置两道横撑,根据监控指令进行顶撑。

详见附图《主塔横撑施工方案图》。

上横梁施工采用托架现浇方案,共分两层浇筑,每层4.5m高。

详见附图《主塔上横梁施工方案图》。

1.2施工步骤

主塔各节段采用液压爬模的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分5个阶段:

第一阶段:

塔座及部分塔柱底部混凝土。

第二阶段:

浇筑底节塔柱,安装调试液压爬模系统。

第三阶段:

依次完成2~18节塔柱节段,在第9、16节段浇筑完成后安装第一道和第二道横撑。

第四阶段:

安装上横梁支架,施工主塔上横梁。

第五阶段,拆除上横梁支架,施工主塔装饰板。

1.3.工艺流程框图

2.施工准备

2.1.人员准备

2.1.1项目管理人员

成立主塔墩工区负责主塔施工,由项目副经理分管,设架子队长一人,设技术负责人一人。

其他管理人员5人,包括技术员2人,装吊工2人,安全环保员1人;

2.1.2施工作业人员

根据桥梁结构与施工组织安排,主塔施工时成立3个作业队,分别为塔柱作业队、钢结构加工作业队和钢筋加工作业队。

作业人员各阶段需要人员数量见表3-1。

塔柱作业队负责XX2#主塔墩塔柱、横梁、支墩和装饰板施工;

钢结构加工作业队负责横梁托架、塔柱横撑、劲性骨架、塔吊和电梯预埋件等钢结构加工制作。

钢筋加工作业队负责主塔钢筋的加工。

主要施工人员统计表

作业队名称

人员

施工任务

钢结构加工

20

上横梁托架、塔柱横撑、劲性骨架、塔吊和电梯预埋件等钢结构加工制作

主塔钢筋加工制作人员

30

主塔钢筋、冷却管加工

主塔钢筋安装人员

60

主塔钢筋、冷却水管、劲性骨架、预埋件安装

模板工

30

液压爬模模板制作、拼装、维护

混凝土生产人员

30

主塔混凝土供应

混凝土浇筑人员

30

主塔混凝土浇筑

塔吊电梯操作人员

10

主塔塔吊和电梯操作

2.2.机具设备

主要施工机械明细表

序号

名称及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250KW柴油发电机

1

备用

2

630KW箱式变压器

1

3

2HZS120砼搅拌站

2

4

8m3砼搅拌运输车

4

5

HBT80C型砼输送泵

2

6

插入式振动棒80型

20

7

插入式振动棒50型

8

8

通用钢结构加工设备

2

9

交流电焊机

30

10

钢筋弯曲机

2

11

钢筋切断机

2

12

钢筋车丝机

2

13

80t履带吊机

1

14

25t汽车吊机

1

15

平板运输车

1

16

木工加工机械

2

19

16T塔吊

1

最大吊重16t

20

12T塔吊

1

最大吊重12t

21

电梯

2

2t

22

液压自爬模

2

23

施工临时踏步梯

2

电梯未安装前使用

24

千斤顶

10

2.3.材料物资准备

模板准备:

模板试拼验收,合格后使用。

吊装与存放过程注意保护模板,禁止堆压变形。

混凝土原材料:

施工中所用的水泥、砂、石、粉煤灰、外加剂等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全面复检,原材料色泽稳定、一致,以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

对拉杆:

加强对对拉杆的保护,不得截断、损伤、碾压、弯折。

脱模剂:

根据试验结果统一选定,经监理同意后使用。

泵管、电缆均布置在塔柱外侧,在塔柱上安装预埋件,通过预埋件设置卡箍固定,电梯预埋件搭设栏杆及脚手板作为检修平台。

为满足塔柱混凝土养生等施工用水需要,沿每个塔柱布设1套Φ48mm的水管。

3、施工计划安排

塔座:

年月日—年月日;

塔柱:

年月日—年月日;

上横梁:

年月日—年月日;

4、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满足设计文件和验收标准要求,鲁班奖、詹天佑奖、市政工程金杯奖至少取得一项。

 杜绝一般质量事故发生;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竣工文件真实可靠,规范齐全;塔柱混凝土应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棱角分明,线形流畅,表面平整光洁、无开裂、色泽一致,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5、安全生产目标

控制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有效防范自然灾害事故;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100%。

四、施工方法及要求

1、塔座施工

承台施工完成后,及时开展塔座施工。

按照设计要求承台和塔座砼龄期尽量控制在7天以内,最迟不得超过10天。

为防止塔柱根部产生裂纹,底节塔柱1m与塔座一同浇筑。

首先对塔座范围内承台混凝土凿毛,设立塔座钢筋支撑骨架,安装塔座钢筋与冷却水管,立模,浇筑塔座混凝土。

塔座施工模板采用大块钢模,设置拉杆进行对拉。

浇筑过程中加强振捣,顶层钢筋上开人洞,人员下至钢筋内进行振捣以确保振捣质量,由于塔柱为斜坡设计,必要时在模板四周开设振捣孔。

塔座砼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生,按照大体积砼温控要求进行养护,内部设置冷却循化水,外面采用塑料薄膜和土工布覆盖洒水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不得小于14天。

 

塔座冷却水管布置图

2、塔柱底节施工

首先对塔柱1m段顶面混凝土进行凿毛,安装劲性骨架,劲性骨架采用钢结构分块进行加工,运至现场焊接。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设置外脚手架,通过内劲性骨架和外钢管脚手架作为钢筋绑扎施工平台。

劲性骨架安装完毕后开始安装主塔底节钢筋,由于底节实体段厚5m,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排散大体积混凝土内的水化热,需在结构内安装冷却水管,采用外径50mm,壁厚4mm的普通钢管,按1m的间距往返排绕,相邻两层互相垂直;共设置5层冷却管,每层冷却管各设一个进、出水口,通过竖直连接管接高水泵、排水管相接。

图塔柱1#段冷却水管立面布置图(单位:

cm)

第1、3层第2、4层

图1#段冷却水管平面布置图(单位:

cm)

安装液压爬模预埋件。

检查合格后合模,外模采用爬模的模板,内模采用木模,设置拉杆,外部设置型钢支撑。

底节混凝土浇筑高度5.1m,采用汽车泵浇筑,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砼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生,按照大体积砼温控要求进行养护,内部设置冷却循化水,外面采用塑料薄膜和土工布覆盖洒水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不得小于14天。

3、塔柱标准节段液压爬模施工

塔柱底节施工完成后,即可安装爬模系统,其余阶段均采用爬模现浇施工,标准节段为6m。

3.1爬模组成、安装与爬升方法

主塔液压爬模由模板系统、爬升系统、施工平台和安全设施组成。

爬架采用ZPM-100液压自爬模,ZPM-100上支架采用桁架式后移支架。

参见下图:

“主塔爬模施工布置图”。

主塔爬模施工布置图

(1)模板系统

模板系统由21mm厚进口维萨板、H20木工字梁、横向背楞和专用连接件组成;胶合板与竖肋(木工字梁)采用自攻螺丝正面连接,竖肋与横肋(双槽钢背楞)采用连接爪连接,在竖肋上两侧对称设置两个吊钩。

两块模板之间采用芯带连接,用芯带销固定,从而保证模板的整体性,使模板受力更加合理、可靠。

木梁直模板为装卸式模板,拼装方便,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能拼装成各种大小的模板。

(2)爬升系统

主要由锚固系统、导轨、液压爬升系统和操作平台组成。

其中锚固系统包括:

埋件板、高强螺杆、爬锥、受力螺栓和埋件支座等;导轨是爬模系统的爬升轨道,由两根[20a槽钢及一组梯档(梯档数量依浇筑高度而定)组焊而成,梯档间距300mm;液压爬升系统包括:

液压泵、油缸、上换向盒和下换向盒四部分。

塔身内外侧液压自爬模设操作平台,操作面的宽度均大于700mm,作为施工人员绑扎钢筋及操作使用。

塔身外侧操作平台的支承为I20a工字钢,用50mm厚木跳板满铺。

(3)安装过程

①准备两片木板(300mmx2440mm左右),按照爬锥中到中间距摆放在水平地面上。

保证两条轴线绝对平行,轴线与木板连线夹角90°,两对角线误差不超过2mm。

将三角架扣放在木板轴线上,保证三角架中到中间距等于爬第一次浇筑爬锥中到中间距。

两三角架对角线误差不超过2mm,安装平台立杆,用钢管扣件连接。

两三脚架间同样用钢管扣件连接。

注意加斜拉钢管。

②安装平台板,平台要求平整牢固,在与部件冲突位置开孔,以保证架体使用,并再次校正两三角架中到中间距是否为第一次浇筑爬锥中到中间位置

拼三角架安装平台

③将拼好的架体整体吊起,平稳挂于第一次浇筑时埋好的受力螺栓(挂座体)上,插入安全插销。

④拼装桁架、安装所有操作平台。

先在模板下垫四根木梁,然后在模板上安装主背楞、斜撑、挑架,注意背楞调节器与模板背楞的支撑情况,安装背楞扣件,用钢管扣件将挑架连接牢固,注意加斜拉钢管。

斜撑用铁丝和模板背楞绑在一起,防止在吊起过程中晃动。

平台要求平整牢固,在与部件冲突位置开孔,以保证架体使用。

吊装三角架拼装桁架、安装操作平台

⑤将拼装好的模板和架体整体吊起,平稳挂于第一次浇筑时埋好的受力螺栓(挂座体)上,插入安全插销。

利用斜撑调节角度,校正模板。

完成吊装过程。

吊装桁架和模板爬架总装图

(4)爬升流程

混凝土浇筑完后→拆模后移→安装附墙装置→提升导轨→爬升架体→绑扎钢筋→模板清理刷脱模剂→埋件固定模板上→合模→浇筑混凝土。

液压爬模爬升时砼轴心抗压不小于10MPa。

预埋件安装,将爬锥用受力螺栓固定在模板上,爬锥孔内抹黄油后拧紧高强螺杆,保证混凝土不能流进爬锥螺纹内。

埋件板拧在高强螺杆的另一端。

锥面向模板,和爬锥成反方向。

预埋件如和钢筋有冲突时,将钢筋适当移位处理后进行合模。

提升导轨,请将上下换向盒内的换向装置调整为同时向上。

换向装置上端顶住导轨。

爬升架体时上下换向盒同时调整为向下,下端顶住导轨。

(爬升或提导轨液压控制台有专人操作,每榀架子设专人看管是否同步,发现不同步,可调液压阀门控制)

导轨提升就位后拆除下层的附墙装置及爬锥,周转使用。

3.2标准节段工艺流程: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⑴安装模板完毕⑴拆模、后移模板⑴爬升到位

⑵浇筑混凝土⑵插导轨⑵安装吊平台

⑶施工人员在平台绑扎钢筋⑶爬升⑶开始合模

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

⑴合模完毕⑴浇筑完毕⑴进入标准爬升阶段

⑵浇筑混凝土⑵拆模⑵又一次浇筑混凝土

⑶提升导轨、爬升架体

3.3模板施工的要点

(1)直线模板拼缝结点

如右图,直线木梁模板通过芯带进行连接,模板与模板之间直接拼缝时,采用拼缝一的做法,当模板与模板之间不能拼在一起时,则增加拼缝模板,用芯带压住拼缝模板,按拼缝二做法。

(2)阳角处模板连接

通过45度的斜拉杆连接,角部形成企口形式,因为斜拉杆为45度方向受力,能有效保证模板角部不胀开和漏浆。

(3)合模顺序与要求

①合模前刷涂脱模剂,轻拭面板,将其清理干净,并装好埋件系统;②核对模板拉杆孔位,当与钢筋冲突时,应提前处理;③将模板内移,贴紧砼面;④测量并校正、调整模板角度;⑤穿好套管、拉杆,拧紧每根对拉螺杆;⑥复查模板位置和倾角,紧固各调节支撑及拉杆;⑦浇筑砼过程中应观察模板是否有异常情况。

(4)拆模方法

①砼务必达到拆模强度(10MPa)方可拆模;②所有穿墙螺栓、阳角斜杆,拉杆(包括斜角拉杆等)应在拆模时完全拆除;③松动调节支撑,使模板与砼表面脱离;④将模板后移到位(模板可后移500mm左右),再紧固支撑。

(5)拆除液压爬架方法

先将模板拆除并吊下;

拆除主平台以上的模板桁架系统,吊下;

抽出导轨吊下;

拆除液压装置及配电装置并吊出;

操作人员位于吊平台上将下层附墙装置及爬锥拆除;

用吊升设备吊下主梁三脚架和吊平台,卸下附墙装置及爬锥,并修补好爬锥洞。

(6)拉杆设置方法

高强对拉螺栓采用D20型国际通用标准。

对拉长度不大于3.5米时螺杆采用通长的方法,用PVC套管(ф32×2)和对拉螺杆周转使用;在大于3.5米时,采用300mm长的对拉螺杆(内连杆)与工地自备的ф20钢筋焊接,焊接长度大于20cm工地自备钢筋强度与高强对拉螺栓同级别,焊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内连杆通过锥形接头与1000mm长的外连杆相连接,用螺母固定于钢背楞上。

3.4模板制作与安装质量要求

拼装模板前应根据测量人员测量放出的主塔中线,标出主塔边线位置,首节模板用汽车吊安装。

模板内表面应无污物、砂浆及其他杂物,并应在使用前涂脱模剂,外露混凝土面模板应采用色拉油作为脱模剂。

按照模板设计要求的位置布置拉杆。

立模过程中使用的钢制内拉杆、PVC套管,金属拉杆所有配件的设计在其拆除时留下孔穴尺寸最小,排列整齐并可以补平,符合强度和美观的要求。

调模:

在测量人员的配合下,调整己经支立好的模板,首先调整模板的位置与标高,然后调整模板各断面的尺寸,调整达到要求后,将模板固定,对模板接缝进行嵌缝处理。

模板安装完毕后,测量组将对模板轴线偏位、标高进行复核及测量,合格后投入使用。

测量模板时在模板四周和承台中间部位设置标高控制点,以方便承台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标高控制。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钢筋,不得污染钢筋。

3.5钢筋施工

主塔钢筋由两种钢筋构成,主筋为Φ28mm钢筋,箍筋和拉筋为Φ16mm钢筋。

由于液压爬模标准节段高度6m,主塔主筋采用12m定尺钢筋。

Φ28mm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Φ16mm钢筋采用焊接或绑扎。

塔柱外壁主筋由两根钢筋组成束筋,主筋接头数在同一断面不超过全断面的50%,集束钢筋的一个接头处只允许一根钢筋断开,其它各部位的钢筋接长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横梁处预埋钢筋采用套筒方式。

横梁与塔柱相交处,钢筋接头不能超过全断面的50%,即错开距离不小于35d(d为钢筋直径)。

钢筋施工前要根据设计图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长度,确保无误。

安装的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绑扎顺序,先安装劲性骨架,接长主筋,然后安装环向箍筋,补齐水平对拉筋。

一般情况下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穿箍筋、绑扎、成型。

在主筋与劲性骨架之间,必要时可垫入短钢筋头或其他适当的钢垫,以保证主筋定位准确,钢筋扎丝不得伸入混凝土保护层。

水泥砂浆垫块,采用C55垫块。

垫块应与钢筋绑牢,位置和数量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且尽量分布均匀。

钢筋保护层垫块侧面和底面的垫块数量不应少于4个/m2。

3.6.接地系统的安装

按照设计图纸由电工主导对接地系统进行安装和接地电阻测试。

3.7劲性骨架制作安装

为克服主塔倾斜面钢筋安装、模板安装就位的依托受力构件、风力、支架上施工荷载及砼浇注过程中的部分水平分力,在塔身内设置劲性骨架。

劲性骨架采用角钢制作,在结构车间预先加工成型,运至现场后分节段吊装,精确就位于塔壁中间的具有一定刚度、强度的钢质架立结构,也是供测量放样、主筋安装、模板安装就位的依托受力构件。

劲性骨架在塔柱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构件。

劲性骨架安置在塔壁中央,立面垂直于水平面,侧面顺应塔肢坡度倾斜。

具体设置详见附图《劲性骨架设计图》。

接高前检查前一节劲性骨架顶面柱脚位置、标高和轴线位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对接时合理选择吊点位置,避免与其他结构碰撞,减小吊装变形。

施工过程中采用塔吊进行安装,安装时用钢板临时限位,先焊接对接钢板的一端于前劲性骨架支腿杆件上,抄垫本节劲性骨架支腿高度,使用全站仪三角精密测量其顶面四个角三维坐标位置,使得调整后劲性骨架顶面四个角的位置、顶面轴线位置、倾角偏差符合规范要求,测量复核后按设计要求再予以焊接固定。

各柱脚支腿焊接接长要保证连接板、加强钢板长度、厚度、数量、焊缝长度、焊缝高度等均满足等强焊接的要求。

劲性骨架是钢筋骨架的依托支架,一般施工过程中都要求其拼装后高度要比钢筋顶面稍高。

质量控制:

劲性骨架在工厂加工制造好后,必须经质检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其加工制造检验标准如下:

①.长度、宽度容许误差±5mm,对角线容许误差±6mm,轴线容许误差2mm。

②.劲性骨架检查要建立检查签证制度;

③.劲性骨架安装允许偏差:

平面位置偏差≯5mm;以索塔中轴线为基准线,斜率偏差≤H/3000mm,标高容许误差±5mm,外形尺寸容许误差±5mm。

3.8主塔预埋件设置

3.8.1在主塔塔身施工中需要预埋后续施工所需预埋件,主要涉及的预埋件有:

1)横梁施工钢筋,按主塔设计图进行埋设,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

2)塔吊、电梯扶臂预埋件,其中主塔墩各2台塔吊,2台电梯。

布置结构与形式按厂家资料和工程技术部出具的施工图埋设;

3)临时钢管支撑预埋件,按大桥局设计分公司出具的施工设计图预埋;

4)上横梁托架预埋件,按大桥局设计分公司出具的施工设计图预埋;

5)人行通道扶臂预埋件,未安装电梯前利用电梯预埋件;

6)主塔劲性骨架预埋件,按设计图纸预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