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9645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

一、选择题

1.(2018天津南开三模,3)《十二铜表法》规定:

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

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私有财产不可侵犯C.保护奴隶主的利益D.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2.(2018山东威海模拟)

传唤

审理

索债(债

务赔偿)

家长权

继承及

监护

所有权

及占有

十一

十二

房屋及

土地

私犯(侵

犯他人)

公法

宗教法

前五表

的追补

后五表

的追补

上表为《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内容。

据此可知,罗马法(  )

A.捍卫了平民合法权益B.强调严格的执法程序

C.内容主要以司法为主D.以调节公民关系为主

3.(2018新疆乌鲁木齐二模改编,30)19世纪英国法学者亨利·梅因《古代史》一书中写道:

“罗马人不爱万民法,正像他不爱外国人一样,因为万民法是从这些外国的制度中来的,并且是为了外国人的利益而制定的。

”这表明万民法适用于(  )

A.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B.罗马共和国的女性公民

C.罗马共和国的男性公民D.罗马帝国内的非自由民

4.(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冲刺模拟一,31)西汉成帝时的东海郡有精确数字的吏民比例为1∶633,而同一时期的罗马帝国官员占公民人数仅约为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

导致这一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罗马(  )

A.法制完备,规范人们的行为B.城邦自治,人们独立性较强

C.军力强大,保障社会安稳D.疆域狭小,政府事务较少

5.(2018河北衡水四月大联考,32)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曾说:

“如果君主自己承受法律的拘束,这是一个与统治者的尊严相称的说法,因为甚至我们的权威都以法律的权威为依据。

”这说明当时罗马统治者遵从(  )

A.君权神授B.法律至上C.君权至上D.天赋人权

6.(2018广西钦州三模,32)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罗马法“研究的对象有两个,公法是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私法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法”。

此处,罗马法分类的依据是(  )

A.成文法和习惯法B.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C.万民法和公民法D.稳定统治和惠及后世

7.(2018福建厦门二模,32)在古罗马,法学家几乎都是一身数任,既是法学家,又是医生、律师、政治顾问和参谋;有的甚至直接就是法官,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

据此可以推断,罗马法的制定(  )

A.受到专制政体的制约B.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C.与社会经验密切相关D.彰显了自然法理念

8.(2018山西晋中高考适应性调研,32)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

由此可知,罗马法(  )

A.强调法律至上B.维护公民平等C.追求司法公正D.蕴涵人文主义

9.(2018山东临沂三模,32)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

这说明罗马法(  )

A.注重实际不崇尚理论B.主要是私法而非公法

C.奠定近代欧洲法律基础D.需要不断发展完善

10.(2018陕西渭南韩城教学质量检测,32)有人说,罗马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造就罗马帝国辉煌的同时,又设置了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

这里的“陷阱”是指罗马法(  )

A.固化了统治基础B.构建了直接民主C.存在着阶级对立D.影响了近代法治

11.(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考预测金卷,32)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

“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

”这反映出罗马法(  )

A.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C.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

12.罗马法给世界带来重大影响,不少人歌颂它“适合于人性之原理,万古不易”“罗马人具有一种缜密微妙之法律思想,故其发为事实,自能冠绝古今,卓越东西”等。

这些赞誉(  )

A.认为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B.是基于罗马法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是对《十二铜表法》的恰当评价D.指出了罗马公民法侧重政治程序的特征

二、非选择题

13.(2018安徽马鞍山三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

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行省制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

……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

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

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

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

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

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

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

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

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

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实行行省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14.(2018广东深圳二模,42)两汉、魏晋时期的中国文献中常见对大秦国(古罗马帝国)的记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类别

文献及

成书年代

记 载

地理

位置

《史记》

(西汉)

黎轩(即后人所谓大秦)地处大月氏西约数千里的安息之北,安息长老传言,条支有弱水、西王母

《抱朴子》

(东晋)

(大秦)地方三万里,最大国也

风土

人情

《魏略》

(魏晋之际)

有小城邑合四百余,东西南北数千里,置诸小王甚多

《后汉纪》

(东晋)

谷食常贱,国用富饶,以石为城郭,周圜百余里

《晋书》

(唐)

城中屋宇皆以珊瑚为搅柄,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

政治

概况

《后汉纪》

(东晋)

王无常人,国中有灾异,风不时节,辄放去之,而求贤人为王,放者终无怨

《抱朴子》

(东晋)

此国不畜奴婢,虽国王夫妇,犹躬耕籍田,亲自居桑织经;此国不用刑罚,人民温睦,皆多寿考;国人谈虚说妙,唇理绝殊

人物

形象

《后汉纪》

(东晋)

人皆粗长大、平正若中国人

《无上秘要》

(北周)

有药名“大秦玄坚”,能使上飞轻举,超体霄真,此乃天仙之所服,飞神之所研

《北堂书钞》

(唐)

昆仑之东十万里有大秦之国,人长三十丈,寿万八千岁,不知禾稼,但食沙石

——根据庞乃明《古代中国的罗马帝国形象》整理

辨析上述古籍记载,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合理的信息,任选一个角度,探讨古代中国人对罗马帝国的认识。

(要求:

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6【罗马法】

一、选择题

1.(2018天津南开三模,3)《十二铜表法》规定:

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

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私有财产不可侵犯C.保护奴隶主的利益D.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答案D

解析题干未提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中“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中的“空地”是公有财产,故B项错误;题干未涉及奴隶主的利益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中“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的目的是“以便通行和犁地”,故D项正确。

2.(2018山东威海模拟,32)

传唤

审理

索债(债

务赔偿)

家长权

继承及

监护

所有权

及占有

十一

十二

房屋及

土地

私犯(侵

犯他人)

公法

宗教法

前五表

的追补

后五表

的追补

上表为《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内容。

据此可知,罗马法(  )

A.捍卫了平民合法权益B.强调严格的执法程序

C.内容主要以司法为主D.以调节公民关系为主

答案D

解析《十二铜表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表格反映出《十二铜表法》以调节公民关系为主,与强调严格的执法程序无关,故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主要侧重于民法,而不是主要以司法为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篇目可知,《十二铜表法》在结构和内容上是各种法律条文的汇总,但是以私法为主,主要是用于调节公民关系,故D项正确。

3.(2018新疆乌鲁木齐二模改编,30)19世纪英国法学者亨利·梅因《古代史》一书中写道:

“罗马人不爱万民法,正像他不爱外国人一样,因为万民法是从这些外国的制度中来的,并且是为了外国人的利益而制定的。

”这表明万民法适用于(  )

A.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B.罗马共和国的女性公民

C.罗马共和国的男性公民D.罗马帝国内的非自由民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万民法维护了外国人即罗马帝国境内的除罗马公民以外的自由民的利益,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万民法维护男性还是女性的利益,且奴隶制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故B项错误;万民法不仅仅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故C项错误;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内的自由民,非自由民——奴隶不是适用对象,故D项错误。

4.(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冲刺模拟一,31)西汉成帝时的东海郡有精确数字的吏民比例为1∶633,而同一时期的罗马帝国官员占公民人数仅约为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

导致这一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罗马(  )

A.法制完备,规范人们的行为B.城邦自治,人们独立性较强

C.军力强大,保障社会安稳D.疆域狭小,政府事务较少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罗马帝国官员占公民人数仅约为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的原因是罗马处理社会事务的准则为罗马法,故A项正确;“城邦自治”是古代希腊的主要特点,与罗马不相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罗马的军队问题,故C项错误;罗马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故D项错误。

5.(2018河北衡水四月大联考,32)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曾说:

“如果君主自己承受法律的拘束,这是一个与统治者的尊严相称的说法,因为甚至我们的权威都以法律的权威为依据。

”这说明当时罗马统治者遵从(  )

A.君权神授B.法律至上C.君权至上D.天赋人权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君主自己承受法律的拘束”可知君主受到法律的约束,而非君权神授,故A项错误;据材料“如果君主自己承受法律的拘束……因为甚至我们的权威都以法律的权威为依据”可知君主受到法律的约束,突出法律至上的原则,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而非强调君权至上,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的束缚,而非强调天赋人权,故D项错误。

6.(2018广西钦州三模,32)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罗马法“研究的对象有两个,公法是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私法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法”。

此处,罗马法分类的依据是(  )

A.成文法和习惯法B.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C.万民法和公民法D.稳定统治和惠及后世

答案B

解析成文法和习惯法是按照制定形式分类的一种分类法,故A项错误;公法体现国家利益、私法体现个人利益,故B项正确;万民法和公民法是按照适用范围而非研究对象的一种分类法,故C项错误;稳定统治和惠及后世是罗马法的影响,故D项错误。

7.(2018福建厦门二模,32)在古罗马,法学家几乎都是一身数任,既是法学家,又是医生、律师、政治顾问和参谋;有的甚至直接就是法官,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

据此可以推断,罗马法的制定(  )

A.受到专制政体的制约B.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C.与社会经验密切相关D.彰显了自然法理念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没有关于专制政体的任何信息,故A项错误;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是直接民主的后果,故B项错误;“法学家几乎都是一身数任,既是法学家,又是医生、律师、政治顾问和参谋;有的甚至直接就是法官,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据此可以推断,罗马法的制定与社会经验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自然法强调公平、公正,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8.(2018山西晋中高考适应性调研,32)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

由此可知,罗马法(  )

A.强调法律至上B.维护公民平等C.追求司法公正D.蕴涵人文主义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不能说明法律至上的原则,故A项错误;“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故B项错误;“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不能体现“司法公正”,故C项错误;材料更多体现了一种对弱者的关怀,是一种人文主义思想,故D项正确。

9.(2018山东临沂三模,32)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

这说明罗马法(  )

A.注重实际不崇尚理论B.主要是私法而非公法

C.奠定近代欧洲法律基础D.需要不断发展完善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可知罗马法注重实际不崇尚理论,故A项正确;罗马法主要是私法而非公法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奠定近代欧洲法律基础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罗马法需要不断发展完善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10.(2018陕西渭南韩城教学质量检测,32)有人说,罗马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造就罗马帝国辉煌的同时,又设置了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

这里的“陷阱”是指罗马法(  )

A.固化了统治基础B.构建了直接民主C.存在着阶级对立D.影响了近代法治

答案C

解析罗马法固化了统治基础,这造就了“罗马帝国辉煌”,不是“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故A项错误;构建了直接民主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故B项错误;罗马法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加剧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成为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故C项正确;罗马法影响了近代法治是罗马法的深远影响,不是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故D项错误。

11.(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考预测金卷,32)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

“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

”这反映出罗马法(  )

A.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C.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

答案C

解析据材料“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结合所学可知教皇反对人们占有财富,因此罗马法的复兴不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故A项错误;14世纪欧洲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与材料中“12世纪”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说明有利于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而不是说明各国法律起源于罗马法,故D项错误。

12.罗马法给世界带来重大影响,不少人歌颂它“适合于人性之原理,万古不易”“罗马人具有一种缜密微妙之法律思想,故其发为事实,自能冠绝古今,卓越东西”等。

这些赞誉(  )

A.认为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B.是基于罗马法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是对《十二铜表法》的恰当评价D.指出了罗马公民法侧重政治程序的特征

答案A

解析据材料“罗马法给世界带来重大影响”“自能冠绝古今,卓越东西”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罗马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而不是强调罗马法的内容,故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仅是罗马法的基本法,它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而不是强调罗马法的程序公正,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8安徽马鞍山三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

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行省制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

……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

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

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

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

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

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

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

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

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

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实行行省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影响:

巩固了对外扩张的成果;破坏了旧的城邦体制;冲击了氏族血缘关系;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2)相同:

形成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向帝国发展及扩张的产物;都促进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

不同:

前者机构复杂,职能广泛,管理层次分明;较为彻底地铲除氏族血缘关系的残余。

后者机构设置简单,职能有限,管理层次不够分明;存在氏族血缘关系残余。

原因:

秦汉帝国建立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基础之上;罗马帝国通过武力征服,缺乏统一的基础。

14.(2018广东深圳二模,42)两汉、魏晋时期的中国文献中常见对大秦国(古罗马帝国)的记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类别

文献及

成书年代

记 载

地理

位置

《史记》

(西汉)

黎轩(即后人所谓大秦)地处大月氏西约数千里的安息之北,安息长老传言,条支有弱水、西王母

《抱朴子》

(东晋)

(大秦)地方三万里,最大国也

风土

人情

《魏略》

(魏晋之际)

有小城邑合四百余,东西南北数千里,置诸小王甚多

《后汉纪》

(东晋)

谷食常贱,国用富饶,以石为城郭,周圜百余里

《晋书》

(唐)

城中屋宇皆以珊瑚为搅柄,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

政治

概况

《后汉纪》

(东晋)

王无常人,国中有灾异,风不时节,辄放去之,而求贤人为王,放者终无怨

《抱朴子》

(东晋)

此国不畜奴婢,虽国王夫妇,犹躬耕籍田,亲自居桑织经;此国不用刑罚,人民温睦,皆多寿考;国人谈虚说妙,唇理绝殊

人物

形象

《后汉纪》

(东晋)

人皆粗长大、平正若中国人

《无上秘要》

(北周)

有药名“大秦玄坚”,能使上飞轻举,超体霄真,此乃天仙之所服,飞神之所研

《北堂书钞》

(唐)

昆仑之东十万里有大秦之国,人长三十丈,寿万八千岁,不知禾稼,但食沙石

——根据庞乃明《古代中国的罗马帝国形象》整理

辨析上述古籍记载,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合理的信息,任选一个角度,探讨古代中国人对罗马帝国的认识。

(要求:

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参考答案示例

角度:

古代中国人对古罗马帝国政治概况的认识。

观点:

古代中国人对古罗马帝国政治概况的认知,既有其合理的成分,也存在与现实脱节的臆想。

论证:

东晋人对大秦国政治方面的记载散见于《后汉纪》与《抱朴子》。

其中“国人谈虚说妙,唇理绝殊”的记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不畜奴婢”“不用刑罚”的说法则与事实不符。

在古代雅典,由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客观需要,以及智者学派等影响,社会上辩论风气盛行。

这种风气影响到后来的古罗马,导致罗马人也热衷“谈虚说妙”“唇理绝殊”。

另一方面,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存在大量奴隶,罗马也有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成文法,足证“不畜奴婢”“不用刑罚”之说有误。

自张骞通西域以来,中原王朝对西方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空间上的阻隔,古代中国人无法全面、真实地加以认识。

另一方面,有感于魏晋时期战乱频繁、民生凋敝、宗主豪强控制庞大人口的现实,时人塑造出“贤人为王”“人民温睦”“不畜奴婢”“不用刑罚”的大秦印象。

这种印象失真却美好,为时人苦闷的内心带去一丝慰藉。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东西方交往日益密切,魏晋时期的中国人模糊地了解到古罗马帝国的政治状况。

这种了解真假参半,有一部分如实地反映了现实,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古代中国人基于社会现实而形成的主观臆想。

这种认识是特定时空环境下的产物,有一定的局限性。

解析本题主要涉及古代中国人对罗马帝国在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政治概况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认识,结合材料列举的具体内容,从上述四个角度任选一个论述即可,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