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9691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输》中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虽杀臣,不能绝也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子墨子九距之

D.仓鹰击于殿上子墨之闻,起于鲁

9.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法。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

“不可。

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

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

”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

②虞(yú

),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

③虢(guó

),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

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

⑤德,恩德。

⑥取,攻占。

(三)09广东省深圳市

(甲)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子?

传不习乎?

”(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节选自《墨子·

公输》)

7.《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

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3分)

8.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

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4分)

(1)

(2)

(四)09山东省枣庄市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公输盘不说:

②请说之:

③知而不争:

④不可谓知类:

8.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1分)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9.翻译下面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10.

(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

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

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11.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公输》参考答案

(一)19、B20、我知道你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不说。

21、明白告诉公输班与楚王,宋国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公输班和楚王不敢轻举妄动,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头。

(二)7.B8.A9.B

(三)答案:

7、3分。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忠“与“信”是老师谆谆教诲、反复传授的修身之道,我是不是经常对照它来做呢?

8、4分。

解释兼爱:

却“兼相爱”。

也就是“爱他人”,博爱之意。

非攻:

不发动战争,不攻伐侵略。

简答:

示例:

既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又要关爱他人(或不侵害他人)。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才能消除对立,和睦共处。

这两者对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四)7.①同“悦”,高兴②解说③劝谏,劝阻④明白事理

8.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9.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10.

(1)闻、起、行、至、见。

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2)班门弄斧墨守成规

11.采取迂回战术。

先不直接说事由,而是用类比手法,诱发对方亮明观点,然后反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2011湛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夫环而攻之环:

(2)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3)委而去之委:

(4)寡助之至至: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D.寡助之至天下顺之

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20.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

(二)2011绍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文略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委而去之(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句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18.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答:

 

(三)09山东省临沂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文略

[乙]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兵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③足兵兵④民信之矣信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9.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参考答案

(一)17.

(1)包围

(2)武器(3)放弃(4)极点

18.C

19.译文:

用天下百姓都归顺于你的这一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说实施仁政的国君不打战则已,如果打战,就一定能取胜。

20.①人和。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6.①兵器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对)③军备(军队)④信任,信用

7.①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②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9.[甲]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

“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孟子》两章

2004年泰安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甲]人恒过,……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

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

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天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②郑之鄙人学为盖鄙: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2005年吉林省文言文与阅读(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孟子》是_____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

10.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

(1分)答:

_

11.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4分)答:

2007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区)

阅读盂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13-17题。

(每题2分,共10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而死于安乐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空乏:

(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   )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16.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17.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2009年山东济宁

(二)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

……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

“何为中止?

”对曰:

“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

①诵:

背诵。

②方:

正在。

③辍然:

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④喧:

遗忘。

⑤引:

拿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裂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孟子》两章参考答案

5、同“弼”,辅佐边境 

6、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防患于未然卒章显志

9.儒(1分)10.“增加”或“增”。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

11.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

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

(2分)12.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

答“生于忧患”亦可。

(4分)13.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

13.①“他受到贫困(之苦”或“使……贫困”(1分)②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 

14.D(2分)15.“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1分)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句中“生”“死”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分) 

16.生于忧患(1分);

死于安乐(1分)17.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2分) 

示倒1: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示例2:

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

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

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鱼我所欲也》

(一)2011北京

一箪食,一豆羹,……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

②有教材为“辩”。

③有教材为逗号。

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乡”。

⑧有教材为冒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蹴尔而与之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呼尔而与之翻译: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4分)

(二)09年安徽省

鱼,我所欲也;

……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

(5分)

篇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过零丁洋》

(三)09山东省滨州市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

“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

“天不寒乎?

”公笑。

晏子曰:

“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

“善,寡人闻命⑤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①景公:

齐景公。

②霁:

雨雪停止,天放晴。

③堂侧陛:

堂,朝堂。

陛,台阶。

④逸:

安乐,安闲。

⑤闻命:

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3)公被狐白之裘被:

(4)乃令出裘发粟裘:

10.翻译下列句子。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四)09内蒙古赤峰市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

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注释:

1公孙仪:

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2即:

假如。

3下人:

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4)其弟子谏曰( 

22.翻译句子。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

(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五)09四川省泸州市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2)蹴尔而与之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口技》)

B.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

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六)09甘肃省庆阳市

17.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A.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

C.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

E.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9.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