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970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8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docx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

初中物理热点题型突破

题型一作图题贤台中学袁春永

一光学作图题

(一)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图

1.如图1所示,在地面上竖直立一长杆AB,图中带箭头的线是一条照到地面的太阳光线,请你作出长杆在地面上的影长。

 

图2

图1

2.如图2所示,某人站在路灯下,请画出此人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影子的位置。

(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1.根据给定的反射光线,在图3画出由空气斜射到水面的入射光线。

 

图4

图3

图5

2.画出图4中放置平面镜的位置。

3.如图5所示,一束与水平面成60°角的太阳光,要想把这束光线射到井底,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和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

(三)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1.如图6所示,A′O′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图8

图7

图6

2.如图7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经过点A,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3.在图4中画出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P点的光路图。

(三)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作图

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请在图9中画出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图11

图10

图9

2.如图10所示,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光线的光路情况。

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3.请在图11中画出光线进入玻璃和穿过玻璃后的光路图。

4.请在图12中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图12

5.请在如图13方框中画出合适的透镜。

图13

 

 

图16

图15

图14

6.图14所示为远视(或老化)眼的成因光路图,请在图中方框内画出可以矫正视力的透镜。

7.点燃的蜡烛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成实像,如图15所示,请画出A、B、C三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8.如图16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图17

9.图17中L为凸透镜,MN为其主光轴,O为光心。

若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实像为A′B′,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在图中标出F的位置。

 

二电学作图题

三类基本题型:

①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②根据电路图画实物图;③根据文字描述电路的连接和控制情况,画电路图或连接实物图。

1.为节约电能,在居民楼的楼道中,装有由声控开关盒光控开关共同控制的楼道灯。

夜晚,当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电路接通,灯亮;经过一两分钟后,开关内部的延时装置就把电路断开,灯灭。

白天,开关内光控开关自动断开,无论发出多大的声音,灯也不亮。

请将图1中的器材连成符合楼道灯要求的电路。

 

图2

图1

2.按照图2左边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右边的电路元件连接成完整电路(导线不交叉)

3.如图3所示,它是“测量小灯泡电阻”实验的电路连接实物图,请在右边画出它的电路图。

 

图3

 

4.在某电路(如图4)中,灯L1、L2并联,开关S控制整个电路,开关S1控制L1灯,电流表测L2灯的电流,请你根据上述文字描述连接下面的实物图,并在右边画出它的电路图。

 

图5

图4

5.如图5所示,请将图中元件连接成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家庭电路。

6.标出图6中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南北极(用“S”和“N”表示)

 

图6

图8

图7

7.如图7所示,请画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用箭头画出图中磁感线的方向。

8.请根据图8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9.如图9所示,是“自动水位显示器”的电路图。

当水位未达到金属块A时,绿灯亮;当水位达到金属块A时,红灯亮。

请根据以上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工作电路的连接。

 

图9

 

三力学作图题

1.在图1中画出小球对水平面压力F的示意图。

2.图2中,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请画出茶杯的受力示意图。

 

图1

图3

图4

图2

3.在图3中,重为4N的物体保持静止。

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线对物体的拉力。

4.如图4,物体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画出该物体所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5.在图5中画出斜面上“不倒翁”所受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相对于O点的力臂L1.(黑点表示“不倒翁”的重心)

6.图6是用“瓶起子”起瓶盖的示意图。

请画出动力F1对支点0的力臂,并画出阻力的示意图。

 

图8

图7

图6

图5

 

7.如图所示的是汽车液压刹车装置的一部分。

该装置中AOB实为一个杠杆,O是杠杆的支点,请画出刹车时它所受的动力F1、阻力F2和动力臂L1。

8.画出图8中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图10

图9

 

9.图9中是一种常见的活塞式抽水机示意图,在图中画出手柄所受动力F1的力臂及阻力.

10.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将图10中的两个滑轮组成滑轮组,要求:

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题型二实验探究题

一光学实验探究题

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本实验在中考中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

考查点1.实验数据分析;

考查点2.实验结论的总结和应用,即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考查点3.反射光路的可逆性的理解与运用。

例题:

为了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小李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

图1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得: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0点,若将纸板B向前

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内,此时,在纸板B上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0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

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镜中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实验二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在中考试题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实验数据分析;

考查点2.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和变化关系;

考查点3.折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考查点4.实验拓展:

全反射现象。

例题:

在研究光的折射时,小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小李猜想:

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

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

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水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图如图2所示。

然后老师又告诉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

试回答:

(1)针对小李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传播速度小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根据你得出的结论,请在图3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实验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中考试题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图3

考查点1.实验环境:

选择较暗的环境下、玻璃板应垂直于桌面;

考查点2.实验仪器的作用:

较薄的玻璃板、两根相同的蜡烛、白纸和刻度尺;

考查点3.实验结论的总结和应用:

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大小相等、虚像。

例题:

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垂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4所示。

在此实验中:

(1)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图4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的”或“较黑暗的”)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

(4)移去蜡烛B,在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选填“虚”或“实”)像。

实验四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本实验在中考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实验基本操作:

如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多次实验使结果具有普遍性;

考查点2.不能成像或成像位置不在光屏中央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考查点3.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

考查点4.实验结论:

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例题: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5cm。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5

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

是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图5

的像。

生活中常用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若固定蜡烛和光屏不动,向 左 (选填“右”或“左”)移动凸透镜到另一位置,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二电学实验探究题

实验一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在中考试题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电流表的使用、读数;

考查点2.实验基本操作,如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考查点3.实验数据分析、电路故障分析;

考查点4.实验结论的总结,即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考查点5.实验的纠错及改进。

例题1:

在“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小明设计实验如下。

图1

把两个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图1所示电路中,分别把图中A、B、C各点断开,把_电流表_______接入,测量流过的电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__电流_____,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下表是两次测量的记录数据.

 

分析和论证: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S必须处于___断开_____状态。

(2)结论:

串联电路中各处_电流_________相等。

例题2:

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图2甲是实验电路图。

 

图2

(1)电流表应串联(选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接在图甲中的C点。

(2)小刘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极接反了;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0.24A。

(3)下表是小亮同学在实验中用两盏规格相同的小灯泡测得的实验数据。

由实验数据小亮得出实验结论: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

请指出小亮的探究过程的两点不妥之处:

①没有进行多次实验,实验结论不具备普遍性;②没有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实验,实验结论不具备普遍性。

实验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在中考试题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电压表的使用、读数;

考查点2.实验基本操作,如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考查点3.实验数据分析、电路故障判断及分析;

考查点4.实验结论的总结,即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考查点5.实验的纠错及改进。

例题:

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时,有多个灯泡可供选择,小张把两只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如图3所示:

图3

(1)当分别把电压表连在图中AB两点、BC两点及AC两点时,闭合开关后测得的数据是:

UAB=0V,UBC=12V,UAC=12V,则故障可能是:

L1短路,或L2断路,或L1短路同时L2断路。

(2)故障排除后,实验正常进行,通过测量得到了两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AB间的电压

U1/V

BC间的电压

U2/V

AC间的电压

U3/V

1

4

8

12

2

6

6

12

分析两组数据,可得出: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3)本实验设计有什么不合理或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若有,请加以说明(若是电路改进则填写在虚线框内)

有,实验次数太少,可能引起较大的误差;也可以用下图所示电路图进行实验。

 

实验三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本实验在中考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与应用,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在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时,需控制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在探究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关系时,需控制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在探究电阻与导体的材料关系时,需控制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相同;

图4

考查点2.实验结论: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例题:

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如图4是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的实验装置。

演示板上固定了四条合金电阻线,a、b、c的长度均是lm,d的长度是0.5m;a、b、d的横截面积相同,c的横截面积比a、b的小;a、c是镍铬合金线,b、d是锰铜合金线。

(1)依次把M、N跟b和d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___电流表____示数,分析比较b、d两根合金线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_____导体长度_________的关系,其结论是:

________在导体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_____________。

(2)类似步骤

(1),依次把M、N跟_____a和b____的两端连接,可探究电阻跟材料的关系。

(3)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称为控制变量法。

试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再列出一个用这种方法研究的例子:

__探究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关系;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等__。

实验四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在中考试题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两表一器的使用,特别是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考查点2.实物的连接、画电路图、电路故障分析;

考查点3.实验数据及图像的分析;

考查点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考查点5.实验结论的总结,即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例题:

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探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实验中,电阻R=10Ω,电源电压U=3V。

(1)小刚根据电路图连接了如图5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小军检查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有误,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把“×”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

 

(2)电路改正后,小刚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值,取下电阻,两表的示数仍然不变,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电阻断路。

(3)故障排除后,开始进行实验,小刚根据测出的数据,画出了通过电阻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5乙所示,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

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刚还应更换电阻,进行多次实验。

实验五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在中考试题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实验原理:

R=U/I;

考查点1.两表一器的使用;

考查点2.实物的连接、画电路图、电路故障分析;

考查点3.U—I图像的分析并计算电阻。

例题:

在测量定值电阻R0的阻值实验中: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6甲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__B__端(选填“A”或“B”).

(3)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保护电表(改变R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_)___。

(4)小明同学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电压表的示数如图6乙所示,则R0的的电阻值为____9Ω_____Ω。

(5)小明把这一次实验测得的阻值作为最后结果,你认为合适吗?

答:

____不合适_____,理由是__因为一次测得的结果误差较大,必须经过多次实验得到的结果才可信____。

(4)如果电流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不能忽略,而实验操作规范正确,则A导体的电阻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选填“偏小”或“偏大”).

实验六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在中考试题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两表一器的使用;

考查点2.实物的连接、画电路图、电路故障分析;

考查点3.实验数据的分析及电功率的计算。

例题:

小明做“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

被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0Ω。

实验室有如下器材:

电源、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10Ω0.5A)、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

(1)如图7是小明连接的不完整的实验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未连接部分连接好。

要求:

电流表和电压表选择最合适的量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连入电路的阻值增大。

 

图7

 

(2)在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8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7所示,则灯泡的额定功率是1.4W,灯泡的工作电阻是10.6Ω。

(保留一位小数)

(3)在实验中,突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变为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小灯泡短路。

实验七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在中考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①控制线圈匝数不变,探究电流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

②控制电流不变,探究线圈匝数的多少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

考查点2.转化法的应用:

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

考查点3.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的分析;

考查点4.实验结论:

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线圈匝数一定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例题:

小明用图8所示的装置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

(1)下表是小明的实验记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图8

 

①通过比较第____3____和第____6____两次实验,可知电磁铁的磁隆强弱跟线圈匝数有关。

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除了跟线圈匝数有关外,还跟__电流大小__________有关。

(2)实验中,小明通过观察__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____________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三力学实验探究题

实验一密度的测量

密度的测量在中考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考查点2.实验步骤的正确填写、排序;

考查点3.实验中误差、常见问题的分析处理;

考查点4.运用ρ=m/v计算密度;

考查点5.实验的评估及改进;

考查点6.运用特殊方法侧密度,如助沉法、累积法、饱和溶液法等。

例题:

钦州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小刘取了一小块陶器样品,通过实验来测定坭兴陶的密度,过程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1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样品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22乙所示,则样品质量为52g。

(3)用量筒测量样品体积时,样品放在量筒前后的水位情况如图22丙所示,则样品体积为20cm

图1

(4)样品的密度:

2.6g/cm

实验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本实验在中考试题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实验基本操作,如在水平方向上沿直线匀速拉动木块;

考查点2.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应用;

考查点3.实验数据的分析;

考查点4.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

例题:

如图2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木块;

实验数据如下:

 

(2)分析1、3(选填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在第一次实验中如果用0.5N的力水平拉动木块,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0.4N.

实验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例题:

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

(1)实验中,小车应该处于      静止           状态。

(2) 实验中,通过调整          钩码个数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 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       转动       _。

图3

实验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中考试题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调节杠杆平衡;

考查点2.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

考查点3.实验结论的总结及应用,即:

F1L1=F2L2;

考查点4.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

例题: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图4

图5

(1)小丽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调节

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4所示,在杠杆右边B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左边A处挂三个相同的钩码。

(3)如图5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变大(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拉力F的力臂变小。

实验五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转换法的应用:

受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考查点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考查点3.实验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考查点4.实验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例题: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周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6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6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确定的。

(2)分析比较图乙和图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分析比较图乙、丁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6中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实验六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液体压强计的原理及使用;

考查点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考查点3.实验中故障的分析及实验过程的评估;

考查点4.实验结论:

①液体内部向各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