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0904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建筑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

旧石活归安后,对接缝处进行修理,将灰缝勾严勾平。

(6)剁斧见新:

剁斧见新工艺与石料加工制作时剁斧工艺相似,构件磨损轻微时可细剁一遍找平或见新。

构件磨损特别严重应剁两遍。

第一遍糙剁,以找平为主,第二遍细剁。

剁斧时用力应均匀,斧痕深浅一致,间隔大小相等。

(7)重新刮扁子:

剁斧见新的石活应重新刮扁子,新刮扁子的面应低于剁斧表面。

(8)清理表面:

磨光见新的石活,磨光前应清理石活表面尘土、灰浆、污渍,用水冲刷干净。

(9)磨光:

旧石活表面风化或非雕刻的部位需要见新,清除污渍后应用磨石反复打磨。

磨的方向应顺石材纹理方向,用力均匀。

最后应用较细的磨石打磨至表面平整,无磨痕。

(10)挠洗见新:

用铁挠子沿石活表面非雕刻部位顺序挠几遍。

挠去表面污渍和风化的表面。

有雕刻的部位不允许挠,应采用其他方法见新。

(11)冲水净面:

挠洗过的石活表面应先用笤帚扫去浮尘,再用清水冲刷数遍,显露出新的基底。

(12)重新落墨、剔凿出细:

将石活拆卸下来放平。

用小錾子、刀子在原雕刻花饰图案上重新轻轻雕凿。

剔凿掉原风化、模糊的部分,花饰图案的线条宽窄、深浅均应与原图案相同,表面图案应更加清晰。

(13)截头:

旧石活接头处破损或风化时,应将石活拆卸下来,用方尺找方划线,截去残破风化的端头,新截的头应重新刮边,截头的方法也可用于同一石料的两端。

(14)夹肋:

将石活两个相邻的面重新进行剁斧见新或刷道见新。

见新的方法应与原做法相同。

见新后的面边棱处应用扁子重新刮边。

夹肋也可用于较宽或较厚的旧石活改小。

(15)打大底:

打大底之前应确定构件的厚度,在小面上弹出厚度尺寸线,用錾子沿墨线先打掉一部分,再将多余部分打掉。

大底的面与侧面不应大于90度,大底的面凹凸可以不控制。

(16)清理断裂面:

将断裂的石活轻轻拆下,清除断裂处的灰浆、石屑。

用清水冲刷浮尘后充分晾干。

(17)粘接:

用于非受力构件断裂后的连接。

可采用高分子粘接材料粘接。

粘接前应严格按说明书的配合比调制粘接材料。

将较大的一块垂直于地面放置稳固,在各断裂面上涂抹粘接剂。

将较小的一块对准下边粘接。

粘接时断面伤口应吻合,轻轻错动上边构件,使粘接剂冲挤严实。

用木枋将上下2块石料加固,防止错动。

放置环境和时间应满足说明书要求,强度达到要求后,拆去木枋,放平构件,用錾子或斧子将接缝处挤出的粘接材料剔除。

接缝较大处应使用与石构件颜色相同的油灰勾缝。

二、大木修缮

柱子是大木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构件,主要功能是用来支撑梁架的。

由于年久,柱子受干湿影响往往有劈裂、糟朽现象。

尤其是包在墙内的柱子,由于缺乏防潮措施,柱根更容易腐朽,丧失了承受能力。

根据不同的情况,应做不同处理。

1、挖补:

柱子轻微的糟朽,往往只是柱子本身表皮的局部糟朽,柱心尚还完好,根本不至于影响柱子的应力,对于这种情况通常采取挖补和包镶两种方法。

柱皮小局部的糟朽深度不超过柱子直径的1/2时,采取挖补的方法,具体作法是:

先将糟朽的那一部分,用凿子或扁铲剔成容嵌补的几何形状,如三角形、方形、多边形、半圆或圆形等状,剔补的面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柱身没有糟朽的部分为合适。

为了便于嵌补,要把所剔的洞边铲直,洞壁也要稍微向里倾斜(即洞里要比洞口稍大,容易补严),洞底要平实,再将木屑杂物剔除干净。

然后用干燥的木料(尽量用和柱子同样的木料或其它容易制作、木料本身的颜色接近柱子木料颜色的)。

制作成已凿好的补洞形状,补块的边、壁、楞角要规矩,将补洞的块楔紧严实,用胶粘结,待胶干后,用刨子或扁铲做成随柱身的弧形,补块较大的,还可用钉子钉牢,将钉帽嵌入柱皮以利补腻补油饰。

如果柱子糟朽部分较大,在沿柱身周圈一半以上深度不超过柱子直径的1/4时,可采取包镶的方法。

包镶的作法和挖补的作法相同,只是将糟朽部分沿柱周先截一锯口,再用凿铲剔挖规矩或周圈半补或周圈统补,补块可分段制作,然后楔入补洞就位拼粘成随柱身形。

补块的高度较短的用钉子钉牢;

补块高度较长的需加铁箍1~2道;

铁箍的宽

窄薄厚规格,可根据柱径和挖补等具体情况酌定,铁箍的搭接处,可用适当长度的钉子钉牢,如柱子过于粗大,铁钉可加工特制,铁箍要嵌入柱内,箍外皮与柱身外皮取齐,以便油饰。

2、劈裂的处理:

柱子可能由于原制时,选料的干湿程度不同,年久后由于木料本身的收缩而产生裂缝,此时情况可根据劈裂(指柱身纵裂)的程度采取下列方法:

对于细小轻微的裂缝(在半厘米以内,包括天然小裂缝),可

用环氧树脂腻子(其配方见下述)堵抹严实就行了,裂缝宽度超过半厘米以上,可用木条粘牢补严,操作程序和挖补的处理相同;

如果裂缝不规则,可用凿铲制成规则槽缝,以便容易嵌补。

裂缝宽度在3厘

米以上(应在构件直径的1/4以内)深达柱心的粘补木条后,还要根据裂缝的长度加铁箍1~4道,铁箍的选用和处理可参照柱槽包镶的作法。

嵌补的木条最好用顺纹通长的。

对于超出上述裂缝范围或有较大的斜裂,影响柱子的允许应力时,应考虑更换。

3、墩接:

柱子的墩接方法有多种,各地的作法也各有异,本工程采用下述两种普通的墩接方法。

墩接前先加扶住,解除原柱荷重(扶柱支法见下述抽换柱子)。

(1)刻半墩接(俗称阴阳巴掌榫):

即把所要接在一起的两截木柱,都各刻去柱子直径的1/2;

搭接的长

度至少应留40公分,刻去一半后剩下的一半就作为榫子接抱在一起,两截木柱,都各刻去柱子直径的1/2;

搭接的长度至少应留40公分;

新接柱脚料可用旧园料(方柱用旧方斜)截成,直径随柱子,刻去一半后剩下的一半就作为榫子接抱在一起,两截柱子都要锯刻规矩,干净,使合抱的两面严实吻合,直径较小的用长钉子钉牢,粗大的柱子可用螺栓(1.6~2.2厘米粗)或外用铁箍两道加固(铁箍施用同前述包镶法),直径大的柱子上下可各作一个暗榫相插,防止墩接的柱子滑动移位。

墩接后的柱子强度就减退了,也就是说当柱子受压力时其稳定性就不如整身柱子了,所以根据力学计算的数据,一般柱子的墩接长度不得超过其柱高的1/3,通常是明柱以1/5为限,暗柱以1/3为限。

刻半墩接还有一种常用榫即莲花瓣(也叫抄手榫)。

在两截柱子的断

面上画十字线分四瓣,各自剔出十字瓣的两瓣,用剩下的两半作榫按

插,其它各项均同巴掌榫法。

齐头墩接:

这种墩接方法一般多用于较短的柱子和土柱子(不露明,砌筑在墙内的柱子),或者是由于某种情况不可抽出的柱子,其方法时将柱子由已经糟朽的部截锯平直;

新接柱墩可用废旧柱檩,按柱径依墩接高度选截一段,截面也要平直干净,将柱顶面及周围清扫干净后,把柱墩填入柱位,四面钉木枋子包好,在接口两头用铁箍2道箍牢,特别短的墩接也可以用一道宽10厘米厚半厘米的扁铁直接箍牢接口。

在与墙接触的地方涂防腐剂,铁件涂防锈漆以防潮湿。

4、抽换柱子: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如千斤顶(有油压或手摇的均可,按屋面局部重量考虑千斤顶的荷重量)、牮杆(即扶柱,根据应力酌定其直径,长短同柱高)、木垫板、掐杆(用两根长于柱高一半的木条,起临时仗杆的作用)、铁撬杆、高凳、手使的工具及所要更换的柱子(新制的柱子,作法见下述)等。

上述物件备齐后,就可以开始操作了。

首先应把所要抽换的柱子周围清扫干净(家具物品搬开,如柱子下截糟朽严重不能承担原有荷重时,应先加扶柱),将被换柱子的柱门每边掏开20厘米左右,清扫干净。

如果是前檐柱,则应先把坎墙靠柱子的部分拆除,然后再把窗扇、抱框及和柱子有关联的枋子榫卯拆下清理干净。

在柱子里皮,对梁端部位放好垫板,在垫板上把千斤顶尽量平稳的放好,根据梁底与千斤顶的垂直距离支好牮杆,带斗棋的大式建筑,可把牮杆支在斗棋的翘头底皮。

为了保证安全,在靠近千斤牮杆处,应再加扶一根太平牮杆(俗称等杆),使之不要移动,施以防备千斤牮杆一旦发生意外,梁仍不至脱落。

此时,一个人掌观牮杆,另一个人或两个转动千斤顶,此项操作要格外的稳而慢,将梁逐渐顶起,顶起的高度以原有柱子不承荷重为止(当然以能把新柱子装进去为合适),这时,千斤牮杆与太平牮杆就不能再动,要支撑牢稳。

将旧柱子撤下,把新柱子换上立直。

如果梁底原有海眼大小深浅与新换柱子的馒头榫不合适时,可将榫子略加修理合适,柱子换立完了,按中线垂直吊正。

再将千斤牮杆与太平牮杆慢慢回收撤掉,将原有抱框及窗扇,归位重新装好,由瓦工按原样补砌坎墙或恢复柱门。

5、梁、枋、檩构件加固与修配:

由于古建筑的大木构架承受屋顶的荷重过大,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木构架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承受能力逐渐减退,当原有荷载和其它外力超过梁架本身的允许荷重时,大木构架就会发生变形、下沉、破损等情况、大木构架除了少数屋面构件施用钉子外,其它构件都是用榫卯结合的,因此,节点比较松弛,年久后,大木构架往往出现劈裂、歪闪、脱榫、滚动等现象。

对于这些情况,都需要经过认真的检查和鉴定,然后根据残毁的程度,定出各种加固措施和修整的处理方法。

加铁箍:

古代建筑木结构中,用于结合和加固的铁件种类繁多,数以百计。

现在我们从历史文献和建筑实物中仍可看到。

其中有些铁件用料过于保守和不经济,比如铁箍多是宽二寸半(8厘米),厚二公半(0.8厘米)的,今天我们从事古建筑的修缮工作,诸如此类,可根据力学数据,采用现代技术。

比如,直径(或钜径)在15〜20厘米的木构件,可用宽3.5〜4.5厘米,厚0.3〜0.35厘米的扁铁箍,螺栓用直径1.6厘米的。

直径(或钜径)在20〜35厘米的构件,可用宽4.5〜6厘米的铁箍,螺栓用直径1.6〜2.2厘米的。

对于拔榫的构架按设计要求进行扁铁拉接。

铁活加工前,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放大样,统计出每种铁件的数量,根据设计要求的形状、数量进行铁件加工。

铁件在安装前要进行防锈处理,然后按照设计指明部位进行铁活加固。

拉接部位如露明还应使扁铁卧入木件内,比木件表

面略低。

铁活加固要求,对于加固部位逐一进行测量,尺寸按照部位标注清楚,铁活尺寸严格按照测量尺寸针对每一构件下料,做到件件铁活受力合理,加固牢固。

劈裂的处理:

梁、枋、檩等构件的劈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在制作当时,木料没有干透,由于表层部分比内部容易干燥,木纤维的内外收缩不一致,年长日久就出现了裂缝,致使构件的强度降低,所以要采取加固措施,对于构件轻微的裂缝,可直接用铁箍加固。

铁箍的数量与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酌定,铁箍可用圆形,接头处用螺栓或特制大帽钉联结牢固,使裂缝闭合。

对于断面较大的矩形构件可用U形

铁兜绊,上部用长脚螺栓拧牢。

如果裂缝较宽可用木条嵌补严实,用胶粘牢。

小式房屋中断面较小的构件也可采用铅丝或铁条扎绑。

如果裂缝较长,糟朽不甚严重的,可在裂缝内浇铸加固,裂缝两头或其它漏隙处可用环氧树脂腻子勾缝补漏,按裂缝长度预留浇铸孔,待树酯固化后,用铁箍夹牢。

上述各法均同柱子的劈裂处理。

根据试验资料,顺纹裂缝的深度和宽度不得大于构件直径的1/4,裂

缝的长度不得大于构件木身长度的1/2,斜纹裂缝在矩形构件中不得裂过两个相邻的表面,在圆形中裂缝长度不得大于周长的1/3,超过

上述限度,应考虑更换构件。

6、构件弯垂的处理:

梁枋构件因受屋面荷重的重压和自重的负担,一般都微有弯垂现象,在结构力学中称为允许挠度,这是正常情况。

如果超出了允许挠度的范围,他的承载能力就会减弱。

如一般松木梁,根据验算数据,梁的垂度与跨度的比值大于1/120时就应采取加固措施,可在梁底弯垂部位支顶柱子来加固,还可以加砌砖隔墙或木槅扇的方法来顶住梁底。

但有的房屋,因受使用上的种种限制不允许采用上述方法时,可用加附梁处理的方法来处理,即在靠前后檐柱的里侧,再立两根柱子托上一根梁,顶住梁底。

以上这几种方法都是能维持现有垂度,加强大梁荷重能力的有效措施。

7、角梁的加固

由于角梁所处的位置最易受风雨浸蚀、故常出现角梁头糟朽和角梁尾劈裂、糟朽等现象,或者是由于椽头沉陷,角梁也常伴随出现尾部翘起或向下溜窜等现象。

加固修补方法,可将翘起或下窜耷拉头的角梁随整个梁架拨正时,重新归位安好,在老角梁端部底皮加一根柱子来支撑,用圆柱或方柱均可。

但柱子要作外观处理。

角梁头糟朽,可采用接补法处理,其做法与墩接柱子相同。

老角梁与仔角梁头糟朽程度小于挑出长度1/5时,老角梁的接法是,将糟朽部分垂直锯掉,用新料或其它断面合适的旧料,照原样制好后,与老角梁身刻榫搭接,仔角梁可做巴掌榫搭接,如果角梁糟朽程度大于挑出长度1/5时,就做整根更换。

梁尾劈裂,加固时可用胶粘补,再在桁的外皮加铁箍一道,抱住梁尾,用螺栓贯穿,将老角梁与仔角梁结合一体。

8椽望加固与修配:

附椽子加固:

椽子由于顺钉孔漏雨和其它各种原因,常出现糟朽、劈裂、折断等现象,致使其丧失了承载能力,通常采用加附椽子的方法做加固处理。

如果屋面上的绝大多数椽子完好,只有个别几根需要更换,因受工作条件限制,又不易抽换时,可复制一根或两根新椽子(旧椽子也可以用),顺原椽身方向插进去,搭在上下两条桁上,用钉子钉牢,可起顶替作用。

9、连檐、瓦口、望板整修、添配

(1)连檐瓦口:

连檐瓦口糟朽的比例较大,在尽量使用旧料的前提下,按旧料尺寸要新制做安装,在钉好飞头后即可钉大连檐;

钉翼角连檐需将锯开三至四道锯口,每道锯口尽端相距300mn左右,用水浸泡数日,方可固定在翼角处。

注意:

制作连檐须用无疤节的好红松,否则极易拆断。

瓦口的制做要与瓦工配合进行,根据瓦的“样“数尺

寸画线,并采用双倍宽木料锯制。

瓦口钉制时必须与地面垂直。

(2)望板较小的糟朽做剔补,糟朽程度过深、较大进行更换,更换前将糟朽望板剔除干净,接口整齐且留在橡中位置,更换面积大时望板要窜档,顺望板更换按照原式望板形状进行裁口,新添配的望板必须干燥并符合施工规范的有关要求,更换后新、旧望板同时做防腐处理,特别注意更换望板时尽可能不损坏相邻的原望板。

三、屋面修缮

根据屋面现状损坏情况,普遍存在屋面瓦件缺失和残损、瓦面捉节灰、裹垄灰松动、局部灰背残损、少量脊兽件瓦件缺失和残损。

根据设计要求,部分屋面采取挑顶修缮。

1、材料准备:

泼灰准备:

屋面所用的掺灰泥背、青灰背等均采用泼灰,袋装面灰禁止使用。

泼灰选用好灰块,泼灰时应分次进行。

每一泡灰数量一般在粉化后0.4m3,数量不宜多。

在泼灰过程中泼洒水要均匀,水量要适度,应保持既不“涝”又不“生”之间。

泼灰要分两次泼,泼完之后要把灰翻倒到另一个地方,再闷至半个小时左右,这一泡灰算完成。

以后每一泡灰都要严格按上述要求泼。

泼完的灰要进行浆灰,用网眼0.50mm筛子过筛后移至没有生灰和灰渣的地方。

在堆积时,每铺15~200mm厚,摊平,泼上一层较浓的青浆,如此层层浆灰,直到全部浆完为止,浆好的灰用苫布盖严存放15天以上待用。

脊瓦件准备:

将拆下的脊瓦件,按图纸设计要求,认真细致地一一按块进行挑选,按各房分别选出较好的、粘接修补的、残损添换的、及缺失的等四种,分别码放,注明标识,并列出明细清单及报告书,报送甲方、设计、监理等有关部门检查确认。

要准备质量好的瓦瓦黄土(原房落坡土禁止使用)、青灰、麻刀等材料。

2、拆卸瓦面:

在揭除屋面瓦件之前,由技术负责人和专业工长负责做好拆除前的记录,对所揭瓦的屋面进行拍照,要对屋面现状仔细检查测量,绘出屋面平面草图,详细记录每坡屋面的垄数、瓦的样数、琉璃颜色、各种脊的长短、脊件的长度、每条脊所用脊件块数、吻、兽位置尺寸、吻、兽外形尺寸、瓦口尺寸、翼角部分的垄数和详细尺寸,绘出各条脊的作法截面图,标注详细尺寸,为添配脊件数量提供依据。

技术负责人、专业工长向拆除瓦面的施工班组作详细技术交底或作业指导书,其中包括使用工具、拆除顺序、垂直运输、水平运输、码放地点,拆除中对瓦、脊件的保护,特殊脊件的保存,对灰背、椽头、连檐的文物防护等。

拆除前要先切断电源及避雷设施,同时做内、外檐装修及顶棚的保护工作。

不得损坏及污染。

拆除瓦之前应检查该建筑物的大木构架有无歪闪问题,发现问题应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搭设迎门戗和罗门戗加以支顶保护。

为施工安全和脊件的保护,拆卸瓦面时先拆卸瓦面后拆脊件,其施工顺序为:

拆沟滴T拆瓦面T拆岔脊或角脊T拆垂脊或围脊和博脊T拆正脊。

拆卸各种脊依据屋面形式,由上向下进行。

拆除屋面苫背层前,要用水管洒水湿润,洒水要适度,不要洒水过多,防吐顺坡流淌污染建筑装修、墙面。

揭拆瓦面时应先放好软梯子板,随揭拆部位移动。

瓦面拆除从檐头向上开始,先拆卸勾、滴,再揭盖瓦,拆卸几垄盖瓦后再从下至上拆卸底瓦,然后从一侧一垄盖瓦一垄底瓦的拆卸,避免底瓦被踩折最后拆卸大脊脊件和吻。

拆拆卸瓦面时根据屋面体量大小确定每坡插入的档子。

拆除工作要前后坡同步进行,防止屋面卸荷载时建筑主体构架出现问题。

瓦件拆揭要轻拿轻放,不生搬硬撬,拆卸下的瓦件按指定地点,按样数、部位及破损程度分类码放。

将瓦瓦泥、灰从上至下清除至檐头,用手推车运至料口处,封闭溜槽运至地面,禁止抛洒,以减少扬尘。

清除底瓦坐瓦泥、灰时应仔细、谨慎,不能损伤灰背。

瓦面拆卸后,根据设计要求,及时请设计到场,指定灰背、望板探察位置,探察时要严格按照设计指定位置形状探明,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漏掉探察点,剔挖到望板层时,及时请设计查看。

特别注意:

在探察灰背望板时不得扰动其他部位灰背。

瓦件拆卸后将瓦件上的泥、灰清理干净,不得损伤釉面。

能继续使用的瓦件按殿座、按种类分类码放,清点数量。

瓦件清理后,技术负责人、材料主管根据瓦件统计表尽快落实瓦件添配工作。

分类统计造册是按底瓦、盖瓦勾滴及吻兽、脊的分件等进行,统计清楚必须补换的构件名称、数量,以便提前加工定货。

瓦面拆完后,再拆除灰背、泥背、护板灰。

屋面揭瓦的建筑只拆到青灰背。

凡本工程拆除下的瓦、木、砖、石不得任意处理,均需报请文物部门、质监部门、建筑单位确认处置方法。

3、重新苫背:

施工准备工作要充分,拌制好苫背所用的泥、灰、浆、搭设马道。

配备好软梯子板和使用工具,并要准备足够的塑料布防雨水冲淋。

苫背前先进行望板防腐处理。

苫背层做法要按原苫背做法施工,拆除时要有详细记录。

一般苫背层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护板灰(结合层),第二层为找囊、找平泥背,第三层为防水层青灰背。

护板灰:

苫护板灰必须用泼浆麻刀灰或煮浆灰,苫抹平均厚度控制在15mm左右,拍抹密实,护板灰表面要糙不要光。

随苫护板灰,随苫泥背。

泥背:

苫抹厚度应控制在50-80mm苫抹泥背须在泥背能站人时用杏拍子拍平、拍实,并将屋面整坡找平、囊向找顺,要特别注意角梁后尾处的泥背厚度,以防调脊困难。

待泥背干硬程度基本能上人时及时苫青灰背。

青灰背要分层苫抹,每层苫抹要匀,不要一次苫抹过厚。

每层厚度以20mm为宜。

青灰要提前一周制备好,青灰背用大麻刀并在脊部压入麻辫加强灰背的整体性。

最后一层青灰背尽量组织人力连续一次完成,避免甩搓子。

如必须留

槎子时,要留坡槎,留白槎子。

青灰背要及时拍麻赶轧,压出抹子花,赶轧要平光坚实,刷浆赶轧次数不得少于“三浆三轧”。

苫完背以后要在背上抹“扎肩灰”。

抹扎肩灰时要栓一道横线,作为两坡扎肩灰交点的标准,线的两端栓在两坡博缝交点上棱。

前、后坡扎肩灰各宽30-500mm上面以线为准,下脚与背抹平。

背苫完全结束后要“晾背”后再开始瓦瓦。

这期间要随时注意天气变化,随时收集气象信息,准备好防雨苫布(或其它防雨的材料)防雨水冲刷。

苫背的注意事项:

1注意季节性:

若在深秋季节操作,至少要在上冻前一个月把背苫好。

若夏季施工应避免雨水冲刷,不得不在雨季苫背时,应在大雨来临前用苫布将苫背盖好。

2苫背时每层要尽量一次苫完,尤其顶层灰背,更要尽量一次苫完。

若面积较大一次苫不完时,要留不戗槎的斜槎,宽度不小于200mm

槎子部位不刷浆、不轧光。

3轧活的次数越多,灰背的密实度越高,所以要反复赶轧。

每次赶轧前都要刷浆,浆要一次比一次稀,直至灰背干了为止。

要轧干而决不可等干。

4、重新瓦瓦

待灰背干燥后经验收合格,便可以瓦瓦。

在瓦瓦之前应再次对瓦件逐块检查,发现有破裂和烧制变形者不得使用。

瓦瓦前首先要根据原屋面瓦面所绘实测排瓦图,进行分中号垄排瓦档,不可随意更改。

屋面瓦瓦前做好准备工作:

材料要求:

筒瓦、板瓦要逐块检查,挑选以敲之声音清脆、不破不裂、没有隐残为准。

外观应无明显曲扭、变形,无粘疤、掉釉缺陷。

将颜色差异较大的瓦件挑出,与厂家更换。

材料准备:

原瓦件、添配的瓦件、制备好的各种泥、灰、灰浆。

工具准备:

连绳、小线、灰槽、水桶、小桶、浆舀子、梯子板等。

人员配备:

根据工期和作业面的具体情况配备充足的技工和壮工。

本工程瓦面施工全部为先瓦瓦后调脊,根据屋面形式由专业工长写出瓦瓦、调脊施工顺序和作业指导书。

瓦工工长和质检员经常检查瓦瓦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天收工前验收当天完成的工作量,不合格坚决返工。

刚开始瓦瓦工作量不宜过大,待熟练后再定量安排任务。

按揭瓦前的记录资料进行分中、号垄、排钉瓦口,认真技术交底。

瓦瓦:

施工顺序:

分中号垄排瓦当-瓦边垄-栓线-冲垄-瓦檐头勾滴瓦-瓦底瓦T瓦盖瓦T捉节夹垄T清垄擦瓦T调脊。

前后坡分中、号垄、排瓦当:

1分中:

在屋脊部位找出屋顶正中点作为座中底瓦的中点。

再由两端从博缝外皮往里返活,找出两个瓦口的位置和第二块瓦口的中点,此中点即边垄底瓦中。

将上述三个中点号在脊部灰背上。

再将这三个中点平移到檐头连檐上并钉好五个瓦口。

2排瓦当:

在己确定的中间一趟底瓦和两端瓦口之间赶排瓦口,如果

排不出"

好活”应调整某几垄"

蛐蜒当"

的大小。

瓦口位置确定后,将瓦口钉在连檐上,钉时应比连檐略退进一些。

3号垄:

将各垄盖瓦的中点平移到屋脊扎肩灰背上,并做出标记。

4撒头分中、号垄同前后坡,翼角不分中,在前后坡和撒头钉好的瓦口与连檐合角处之间赶排瓦当。

但要注意前后坡与撒头相交处的两个瓦口应比其它瓦口短2/10~3/10,否则勾头就压不住割角滴子瓦的瓦翅。

调脊:

1、准备工作:

1各脊件分类码放,检查清点过数,并对脊件进行清理,保证脊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