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0929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docx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习题集

第一章 绪论

一、术语或名词   

1.微生物(microorganism) 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

这些微小生物包括:

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microbiology)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microbiology) 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genomics) 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generation) 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7.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 荷兰商人,他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 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主要贡献:

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都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9.罗伯特.柯赫(RobertKoch,1843—1910) 德国人,著名的细菌学家,曾经是一名医生,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A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分离、培养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这是当时死亡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因此柯赫获得了诺贝尔奖;C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氏定律。

他也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0.伍连德(1879—1960) 我国广东香山人,著名公共卫生学家,我国海港检疫创始人。

他用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对鼠疫和霍乱的病原进行研究和防治,在中国最早建立起卫生防疫机构,培养了第一支预防鼠疫的专业队伍,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有效地战胜了1910—1911和1920—1921年间我国东北各地鼠疫的大流行,被国际上誉为著名的防疫专家,世界鼠疫会议1911年4月在我国沈阳举行时,他任大会主席和中国首席代表。

著有“论肺型鼠疫”、“鼠疫概论”和“中国医史”等。

11.汤飞凡(1879—1958) 我国湖南醴陵人,著名的医学微生物学家,在医学细菌学、病毒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某些领域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特别是首次应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从病人的眼结膜刮屑物中分离、培养沙眼衣原体的成功,确证了沙眼衣原体的存在,为世界上首创,成为医学微生物学方面的重大成果。

12.SARS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的简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即我国称为的非典型肺炎,也简称为非典。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镜技术

一、术语或名词

1.菌落(c010ny) 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2.菌苔(lawn) 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所形成的微生物生长群体。

   3.平皿(Petridish) 由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的圆形皿底和皿盖组成,皿盖可覆盖于皿底之 上,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其英文名称是为纪念其发明者RichardPetri。

   4.纯培养物(pureculture) 由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所形成。

   5.培养基(culturemedium) 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其中固化剂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3种。

   6.无菌技术(aseptictechnique)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种微生物时,防止其被环境中微生物污染或其自身污染环境的技术。

   7.培养平板(cultureplate) 常简称为平板,指固体培养基倒人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所形成的培养基平面。

   8.稀释倒平板法(pourplatemethod) 将待分离的材料稀释后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制成可能含菌的培养平板,保温培养后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和里面。

   9.涂布平板法(spreadplatemethod) 在培养平板表面均匀涂布经过稀释的微生物悬液后,保温培养,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得到生长分离的微生物菌落。

   10.平板划线法(streakplatemethod) 用接种环在培养平板表面划线接种微生物,使微生物细胞数量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开。

保温培养后,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得到生长分离的微生物菌落。

   11.稀释摇管法(dilutionshakeculturemethod) 将待分离的材料稀释后与已熔化并冷却至

 50~C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用石蜡封盖,保温培养后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落生长在琼脂柱中间。

   12.单细胞分离法(singlecellpickupmethod) 采用显微操作技术直接挑取微生物的单细胞(孢子),培养后获得纯培养物。

   13.富集培养(enrichmentculture) 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

   14.二元培养物(two—componentculture) 由两种具有特定关系(例如寄生或捕食)的微生 物组成的混合培养物。

   15.原子力显微镜(atomicforcemicroscope)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一种,利用细小的探针对样品表面进行恒定高度的扫描,同时通过一个激光装置来监测探针随样品表面的升降变化来获取样品表面形貌的信息。

   16.明视野显微镜(bright—fieldmicroscope) 这种显微镜的照明方式为透射照明,即光线直接进入视野,在一个相对明亮的背景中形成一个暗的物像。

   17.聚焦扫描激光显微镜(confocalscanninglasermicroscope,CSLM) 这种显微镜采用激光作为光源,每次仅对一个点进行照射,从而大大减少样品其他部分发出的杂散光的干扰。

观察时通过激光器或载物台扫描,计算机处理,最终获得反差鲜明、高分辨率的三维立体数字图像。

   18.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microscope) 这种显微镜用紫外线或蓝紫光照射经过荧光染料染色的样品,然后观察激发出的荧光所形成的物像。

19.数值孔径(numericalaperture) 决定显微镜物镜分辨率性能物理指标,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与镜头间介质的折射率。

20.相差显微镜(phase—contrastmicroscope) 这种光学显微镜通过特殊的装置把样品不同部位间折射率和细胞密度的微弱差异转变为人眼可以察觉的明暗差,可在不染色的情况下对透明的活细胞及其内部结构进行直接观察。

21.分辨率(resolution) 能辨析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

22.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 这种电子显微镜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收集从表面发出的二次电子形成样品的表面图像。

23.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probemicroscope) 通过在物体表面移动一种敏锐的探针来研究表面特征的显微镜(如扫描隧道显微镜)。

24.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一种,用细小的探针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描,通过检测针尖和样品间隧道效应电流的变化形成物像。

25.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 这种显微镜用电子束透射样品,用磁透镜使散射的电子聚焦成像。

26.反差(contrast) 被观察物区别于背景的程度。

27.暗视野显微镜(dark—fieldmicroscope) 这种显微镜利用特殊的聚光器进行斜射照明,经样品反射或折射的光线进入物镜成像。

28.固定(fixation) 制样过程中使整个机体及其细胞的内、外结构被保存并固定在适当位置的过程。

29.负染色(negativestaining) 染料使背景颜色加深而样品没有着色的染色法。

30.菌丝体(mycelium) 聚成一团的分支菌丝,见于真菌和某些细菌。

31.菌丝(hypha) 大多数霉菌和某些细菌的结构单位,管形丝状体。

32.双球菌(diplococcus) 分裂后成对排列的球菌。

33.球菌(COCCUS) 细胞大致呈球状的细菌。

34.螺菌(spirillum) 刚性的螺旋状细菌。

35.螺旋体(spirochete) 柔韧的螺旋状细菌,具有周质鞭毛。

36.杆菌(rod) 细胞呈杆状的细菌。

37.柄细菌(prosthecatebacteria) 细胞上有柄、菌丝、附器等细胞质伸出物,细胞呈杆状或梭状,并有特征性细柄的细菌。

38.霉菌(mold) 以多细胞丝状群体形式生存的真菌。

39.真菌(fungi) 有线粒体,无叶绿体,没有根、茎、叶分化,以无性和有性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微生物。

40.酵母菌(yeast) 单细胞真菌。

41.藻类(algae)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微生物。

42.原生动物(prokaryote) 缺少真正细胞壁,具有运动能力,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附:

显微镜种类比较

显微镜类型

基本原理及特点

应   用

光学显

微镜

明视野显微镜

光线透射照明,物像处于亮背景中。

为光学显

微镜的最基本配置,价格便宜、容易使用

各种情况下染色样品或活细胞个体形态的观察

暗视野显微镜

 通过特殊的聚光器实现斜射照明,亮物像形成于暗背景中

明视野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的活细胞的观察;不易被染色或易被染色过程破坏的细胞的观察(例如对梅毒密螺旋体的检测);观察活细胞的运动性

相差显微镜

通过特殊的聚光器和物镜提高样品不同部位间的反差(明暗差异)

 活细胞及其内部结构的观察

荧光显微镜

经荧光染料染色或荧光抗体处理的样品在紫外线照射下激发出各种波长的可见光,在黑暗

的背景中形成明亮的彩色物像

环境微生物的直接观察;病灶或医学样品中特定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检测(使用特定的荧光抗体)

共聚焦显微镜

激光作为光源,每次照明样品的一个点,连续

扫描后经计算机处理获得样品的二维或三维

图像。

显微镜价格昂贵

 对完整细胞的细微立体结构进行观察

和分析

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镜

用电子束作为“光源”聚焦成像,分辨率较光学显微镜大大提高。

仪器庞大、昂贵、对工作环境和操作技术有较高要求

 对病毒颗粒或超薄片处理后对细胞

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

扫描电镜

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收集形成的二次电子形成物像。

分辨率远高于光学显微镜。

仪器庞大、昂贵、对工作环境和操作技术有较高要求

一般用于观察样品的表面立体结构

探针扫描显微镜

隧道扫描显微镜

用细小的探针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描,通过检测针尖和样品间隧道效应电流的变化形成物像

 与电子显微镜相比,这类显微镜能提供

原子力显微镜

利用细小的探针对样品表面进行恒定高度的扫描,同时通过一个激光装置来监测探针随样品表面的升降变化来获取样品表面形貌的

信息

更高的分辨率,可在生理状态下对生物大分子或细胞结构进行观察。

同时仪器体积较小,价格也相对便宜

 

项 目

 形 态

   构 造

   数 量

   功 能

 内质网

囊腔,细管形

有膜。

分两种:

糙面内质网的膜上有核糖体粒,光面内质网的膜上无核糖体粒

 数量少

 糙面内质网合成、运送蛋白质,光面内质网合成磷脂

 核糖体

小颗粒状

 无膜。

表层为蛋白质,内芯为RNA

数量极多,变化大

合成蛋白质

 高尔基体

扁平膜囊和小囊泡

有膜。

由数个扁平膜囊和大小不等

的囊泡组成

 数量少

浓缩蛋白质,合成糖蛋白和脂蛋白,协调细胞内环境

 溶酶体

 球形小·囊泡

有膜。

小囊泡内含数十种酸性水解酶

数量较多,但变化大

 执行细胞内的消化功能

 微体

 球形小囊泡

有膜。

小囊泡内含氧化酶和过氧化

氢酶等

数量较多,但变化大

 对脂肪酸进行氧化

 线粒体

 杆菌状或囊状

有内外两层膜。

内膜可形成嵴,其上有大量的基粒(ATP酶复合体)。

基质内含TCA酶系、70S核糖体和双链环状DNA

 数量多,但变化大

 对底物进行氧化磷酸化以产生ATP

 叶绿体

 

扁球状或扁椭圆状

由内、外两层膜以及类囊体和基质构成。

基质内含70S核糖体和双链环状DNA等。

类囊体数量多,常叠成基粒

仅存在于光合生物中。

不同细胞中数量变化很大

利用CO:

和H:

O进行光合作用,以合成葡萄糖和释放氧

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术语或名词

1.原核生物(proksryotes) 一大类细胞微小、只有称作核区(无细胞膜包裹的裸露DNA)的原核单细胞生物。

所有原核生物都是微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

①基因组由无核膜包裹的双链DNA环组成。

②缺少单位膜分隔而成的细胞器。

③核糖体为70S型。

2.细菌细胞壁(ceUWaUofbacteris) 位于细菌细胞最外面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组成,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免受损伤等多种功能。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大(20—80rim)和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由外膜(含脂多糖、磷脂和外膜蛋白)和一薄层肽聚糖(2~3am)组成。

3.肽聚糖(peptidoglycan) 真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由无数肽聚糖单体以网状形式交联而成。

肽聚糖单体由肽与聚糖两部分构成,其中的肽由四肽尾和肽桥构成,聚糖则由N—乙酰葡糖胺和/V—乙酰胞壁酸以"—1,4糖苷键相互间隔交联而成,呈长链骨架状。

C’细菌的四肽尾一般由L—Ala、D—Glu、L—Lys和D—Ala4个氨基酸构成,肽桥则由5个Gly残基构成;C—细菌的四肽尾一般由L—Ala、D—Glu、m—DAP和D—Ala构成,且无肽桥。

4.磷壁酸(teichoicacid) 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可分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前者是与肽聚糖分子间进行共价结合的磷壁酸,后者则是跨越肽聚糖层并与细胞膜相交联的磷壁酸。

5.外膜(outermembrane) 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由脂多糖(LPS)、磷脂、脂蛋白和其他蛋白组成的厚膜。

6.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 位于C—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构成,是C—细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成分。

7.外膜蛋白(outermembraneprotein)嵌合在C—细菌细胞壁外膜上的多种蛋白质成分,如脂蛋白和孔蛋白等。

8.周质空间(periplasmicspace) 一般指位于C—细菌细胞壁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呈胶状,内含各种周质蛋白,包括各种酶类和受体蛋白等。

9.假肽聚糖(pseudopeptidoglycan) 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等部分古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其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以"—1,3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连在后一氨基糖上的肽尾由L—Glu、L—Ala和L—Lys3个L型氨基酸组成,肽桥则由L—Gin一个氨基酸组成。

10.缺壁细菌(cellwalldeficientbacteria) 细胞壁缺乏或缺损的各种细菌的统称,包括支原体、L型细菌、原生质体和球状体等。

11.L型细菌(1formofbacteria) 指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因最初发现的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lusmonil扣rmis)是在英国Lister研究所发现,故称L型细菌。

12.原生质体(protoplast) 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细菌等微生物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细胞,一般由C’细菌形成。

原生质体对渗透压敏感,无繁殖能力,在合适条件下,细胞壁可再生,并恢复其繁殖能力。

13.球状体(sphaeroplast) 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有部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G—细菌一般只形成球状体。

14.细菌细胞质膜(cytoplasmicmembraneOfbacteria) 又称细菌细胞膜。

是紧贴在细菌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厚约?

~8nm,由磷脂(占20%-30%)和蛋白质(占50%~70%)组成。

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是选择性的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流。

15.间体(mesosome) 细菌细胞中的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

多见于G’细菌。

每个细胞含一至几个。

其功能与DNA的复制、分配,细胞分裂和酶的分泌有关。

16.细菌的细胞质(cytoplasmofbacteria) 细菌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 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主要成分为颗粒状内含物,核糖体、酶类、中间代谢物、质粒、各种营养牧和大分子的单体等。

17.细菌的内含物(inclusionbodyofbacteria) 细胞质内形状较大的颗粒和泡囊状构造,包括各种贮藏物、羧酶体、气泡或磁小体等。

18.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PHB) 存在于某些细菌细胞质内的颗粒状内含物,由许多羟基丁酸分子聚合而成,具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

19.异染粒(metachromaticgranules) 又称迂回体或捩转菌素,是无机偏磷酸盐的聚合物,具有贮藏磷元素和能量的功能。

在白喉棒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中易见到异染粒。

20.羧酶体(carboxysome) 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CO2:

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21..核区(nuclearregion) 又称核质体,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其成分是一个大型环状双链DNA分子,它是细菌负载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

22.芽孢(endospore)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抗热、化学药物、辐射等)极强的休眠体。

产芽孢的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梭菌属(Clostridium)两属。

23.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osmoregulatoryexpandedcortextheory) 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一个较新的学说。

它认为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从而使皮层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导致皮层的充分膨胀,而作为芽孢的生命部分——芽孢核心的细胞质却发生高度失水,并由此变得高度耐热了。

24.伴孢晶体(parasporalcrystal) 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6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

它对约200种昆虫尤其是鳞翅目的幼虫有毒杀作用,故可制成细菌杀虫剂。

25.糖被(glycocalyx) 指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

糖被有数种:

①形态固定、层次厚的为荚膜。

②形态固定、层次薄的为微荚膜。

③形态不固定、结构松散的为黏液层。

④包裹在细胞群体上有一定形态的糖被称菌胶团。

糖被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菌体免受干旱损伤或被宿主免疫活性细胞吞噬。

26.细菌鞭毛(flagellaofbacteria) 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长丝状、波曲、可旋转的蛋白质附属物,其数目一至数十条,具有运动功能。

鞭毛由基体、钩形鞘和鞭毛丝3部分组成。

鞭毛在细菌表面的着生方式有一端生、两端生、周生和侧生等数种,它是细菌鉴定中的重要指标。

27.菌毛(fimbriae) 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有菌毛者多属C—致病细菌。

菌毛的功能是使细菌可牢固地黏附于寄主的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等的黏膜细胞上,以利定植和致病。

 

28.性毛(pili,sexpili) 又称性菌毛。

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粗。

每个细菌一般仅着生一至少数几条性毛。

多见于G—细菌的雄性菌株上,其主要功能是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

29.真核微生物(eukaryoticmicrooganisms) 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生物,称真核生物。

微生物中的真菌、显微藻类、原生动物和地衣均属于真核生物,故可称为真核微生物。

30.“9+2”型鞭毛(“9+2”typeflagella) 在某些真核细胞表面长有毛发状、具有运动功能的细胞器,称为鞭毛。

它由基体、过渡区和鞭杆3部分组成,因其鞭杆的横切面的中央可见到两个中央微管,其周围则有9个微管二联体围绕一圈,故真核生物的鞭毛又称“9+2”型鞭毛。

31.细胞核(nucleus) 存在于一切真核细胞中的形态完整、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它是细胞内遗传信息(:

DNA)的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部位,并对细胞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遗传和变异等生命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细胞核由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基质等构成。

32.染色质(chromatin) 真核细胞处于分裂的间期时,其细胞核内的DNA和组蛋白等组成一种线性、可被苏木精等碱性染料染色的复合物,称为染色质。

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

33.染色体(chromasome) 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其染色质丝通过盘绕、折叠,由核小体经中空螺线管至超螺旋环,最后浓缩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棒状结构,即称染色体。

34.核小体(nucleosome) 构成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单位。

其核心结构为组蛋白八聚体,由H2A、H2B、H3和H4分子各一对组成,在八聚体外有以左手方向盘绕两周的DNA链,另有一个组蛋白分子H1,与连接DNA相结合,锁住了核小体的进出口,从而保持其结构稳定。

35.核仁(nucleolus) 细胞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