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103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docx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

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数、生物环境因数、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医学模式2.预防医学3.secondaryprevention4.整体健康5.健康促进

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A.个体B.病人C.健康人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A.环境-健康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A.传染病B.急性病C.常见病D.慢性病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A.职业病B.心血管疾病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强化社区行动D.发展个人技能E.调整社会消费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A.预防性卫生服务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D.社区建设E.妇幼保健和老年保健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B.承认其社会属性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D.忽视心理活动在疾病中的作用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B.从医学整体出发

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D.提示医疗保健模式的需改革

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A.物质环境因素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D.卫生服务E.生物遗传

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B.中西医并重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E.加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

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五、简答题(共35分)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9分)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8分)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8分)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10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

2.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病因宿主环境

4.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

二、名词解释

1.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五、简答题

1.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

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

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

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传播者:

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

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

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

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

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

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

(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

(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3分)

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

2.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三大类。

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

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

5.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

二、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环境污染2.公害病3.温室效应4.有效氯5.碘缺乏病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B.水C.森林D.土壤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

A.慢性中毒B.急性中毒C.亚急性中毒

D.迟发性反应E.致敏作用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A)

A.相加作用B.相乘作用C.独立作用

D.协同作用E.拮抗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

A.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B.烟尘和二氧化碳C.苯丙蓖和二氧化碳

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E.砷化物和硫化氢

5.飘尘的直径在(C)

A.100微米以下B.10微米以下C.5微米以下

D.1微米以下E.0.4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C)

A.扩散B.沉降C.转移D.氧化E.植物吸收

7.SO2的主要作用部位(B)

A.肺泡B.上呼吸道C.细支气管D.毛细支气管E.食道

8.一般水质最软的水源是(B)

A.江河B.泉水C.雨雪水D.井水E.湖水

9.室内的氡主要来自(A)

A.房屋地基B吸烟C.人的呼出气D.燃料燃烧E家用电器

10.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是(B)

A.慢性砷中毒B.慢性汞中毒C.慢性铅中毒

D.慢性硒中毒E.慢性镉中毒

11.混凝沉淀的主要目的是(C)

A.改善水质B.除去有害物质C.改善水质混浊度

D.杀灭病原菌E.调节水的PH值

12.含氯化合的物有效氯是指吕德华和家数(A)

A.﹥-1者B.﹥0者C.≥-1者D.=-1者E.=0者

13.除那项外,均为碘缺乏病(C)

A.地甲病B.克订病C.痛痛病D.亚克订病

E.新生儿先天甲低

14.地方性砷中毒主要表现是(A)

A.黑脚病B.氟骨症C.斑釉牙D.甲状腺功能低下

E.甲状腺肿大

15.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是(E)

A.生活污染B.工业污染C.交通污染D.农业污染E.以上都是

16.地氟病的发病原因是(E)

A.氟缺发B.碘缺乏C锌缺乏D.砷缺乏E.氟摄入过高

17.室内最主要的致癌危害因子是(E)

A.镉B.砷C.颗粒物D.挥发性亚硝酸胺E.BaP

18.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处理步骤通常是(B)

A.消毒-沉淀-过滤B.沉淀-消毒-过滤C.过滤-沉淀-消毒

D.沉淀-消毒-过滤E.过滤-消毒-沉淀

19.酸雨的主要形成物是(B)

A.CO2B.SO2C.COD.PAHE.光化学烟雾

20.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是(E)

A.治理工业三废B.预防农药污染C.预防生活污染

D.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E.以上都是

21.酸雨是指PH值小于(B)

A.5.00B.5.60C.6.00D.6.56E.7.00

22.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A)

A.工业企业B.生活炉灶C.交通运输

D.地面尘土飞扬E.意外事故排除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2.简述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物。

3.简述氯化消毒的原理及常用的消毒物。

4.简述碘缺乏病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

2.降水地面水地下水

3.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

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5.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1.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二、名词解释

1.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环境污染。

2.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叫公害病。

3.大气中的CO2和水蒸汽能吸收和反射由地球表面散发出来的热辐射,是地表温度能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等同于人工温室的作用,故称为温室效应

4.用氯或氯制剂进行饮水消毒时,凡含氯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大于-1者,陈为有效率,具有杀菌作用。

5.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最明显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和克订病。

四、简答题

1.急性作用:

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进入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慢性作用:

由于污染物多为低剂量、长时期的排入环境中,因而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慢性作用。

当人体吸收环境污染物的量逐渐累积到足以造成机体操作的剂量,或有害污染物对机体的微小损害积累(机能蓄积)至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远期危害:

(1)致癌作用。

环境的致癌因素可分为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

(2)致突变作用。

突变主要表现在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两方面。

(3)致畸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致敏作用;免疫抑制作用。

2.生活炉灶;人体排放;建筑材料及家具;烟草烟雾;其他,如家用电器和家庭化学物的使用。

3.氯化消毒的原理:

氯气或其他氯化消毒剂溶于水后,在常温下即很快水解成次氯酸(HOCl):

Cl2+H2O→HOCl+H++Cl-

2Ca(OCl)+2H2O→2HOCl+Ca(OH)2+CaCl2

Ca(OCl)2+2H2O→2HOCl+Ca(OH)2

次氯酸分子小,不荷电,易于穿过微生物的细胞壁。

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影响细菌的多种酶系统,例如,使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并损伤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而导致细菌死亡。

次氯酸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破坏。

常用消毒物法:

(1)常量氯化消毒法即按常规加氯量(一般为1—3mg/L)进行饮水消毒的方法。

(2)持续氯消毒法指用放有漂白粉或漂精片(一次消毒用量的20—30倍)容器,上面打孔,悬浮于水中,借水的振荡,容器内的消毒剂由小孔中漏出。

(3)过量氯消毒法:

加入10倍于常量氯化消毒时所用的加氯量,即10—20mg/L。

4.碘缺乏病

病因:

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另外,还有一些因素:

(1)高碘。

(2)致甲状腺肿物质如木薯、杏仁、黄豆、核桃仁和豌豆等食物中含有CN-,进入体内可形成硫氰酸盐,可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浓缩能力,还可从甲状腺中驱除碘,致甲状腺素合成障碍引起甲状腺肿大。

(3)饮水因素。

主要临床表现:

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克汀病(简称地克病)。

防治措施:

在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病区,补碘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补碘的方法主要有碘盐;碘油。

此外,患者也可口服碘化钾,但用药时间长,不易坚持。

第三部分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与健康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1分)

1.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主要包括--------、----------、-----------。

2.符合我国国情的八字综合防尘措施是--、---、---、---、---、--、--、--。

3.高温作业类型有-------------、----------------、--------------三种。

4.中暑分为----------------、------------------、--------------三型。

5.医院内感染有三个重要环节:

------------、----------、------------。

6.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是-------------------------------------------。

二、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occupationalhazard2.生产性毒物3.化学性窒息性气体4.Silicosis5.PTS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7分)

1.慢性纤维化肺病多见于长期接触--而致(A)

A.二氧化硅B.锰烟C.木尘D.二氧化硫E.锌烟

2.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铬化合物是(C)

A.元素铬B.三价铬C.六价铬D.七价铬E.五价铬

3.SO2所引起的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是指(D)

A.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咽喉炎的总称

B.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水肿的总称

C.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咽喉炎的总称

D.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的总称

E.慢性呼吸道疾病

4.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有(D)种。

A.100B.105C.110D.115E.120

5.职业病诊断应由(B)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

A.2B.3C.5D.7E.9

6.-----是诊断职业病的先决条件(C)

A.病史B.体格检查结果C.职业史

D.生产环境监测结果E.实验室检查结果

7.职业病诊断机构应是(E)

A.医疗机构B.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卫生监督所

D.卫生行政部门E.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机构

8.对脂溶性毒物接触者,主要应适当控制膳食中的(A)数量。

A.脂肪B.总热能C.蛋白质

D.脂肪与总热能E.脂肪与蛋白质

9.在给高温作业者以优质蛋白质膳食时,应使其占总蛋白质的(C)%左右。

A.30B.40C.50D.60E.70

10.环境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称为(A)

A.接触机会B.接触方式C.接触程度

D.接触的水平E.接触的吸收

11.下列化学物中能直接与血红蛋白发生反应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是(A)

A.亚硝酸钠B.苯胺C.一氧化碳D.笨肼E.丙烯醛

12.刺激性气体中毒时可出现的“假愈期”,通常发生在(D)后。

A.刺激前期B.刺激期C.潜伏期

D.恢复前期E.恢复期

13.个体监测时,可给工人佩带个体采样器,连续采集毒物浓度,以了解(B)的接触量。

A.个人的B.个人整个工作时间内C.车间中所有工人

D.车间中所有工人整个工作时间内E.以上都不对

14.铅中毒是最多见的铅中毒(A)

A.职业性B.污染性C.生活性D.药源性E.母源性

15.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损害是(D)

A.点彩红细胞增多B.网织红细胞增多

C.多嗜性红细胞增多D.干扰卟啉代谢E.红细胞脆性增加

16.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医学监护包括(AE)

A.就业前健康检查B.健康检查档案

C.工伤发病率计算D.平均工龄计算E.定期健康检查

17.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有(ABCDE)

A.接触机会B.个体特征C.接触方式

D.接触时间E.接触强度

18.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来源有(ABCDE)

A.自然疫源B.生活性污染C.生产性污染

D.医源性感染E.外源性传播

19.下列属电离辐射的有(AE)

A.X射线B.射频辐射C.紫外线

D.红外线E.宇宙线

问题(20-21)

20.环境有害物质所致过敏性肺炎常出现胸闷、气短以及限制性(A)

21.职业性接触游离二氧化硅引起的呼吸道疾患最典型的表现是(D)

A.再生障碍性贫血B.硫化血红蛋白血症C.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E.低色素性贫血

问题(22-24)

22.铅由于抑制了血红素合成酶,从而影响了正常血红蛋白的合成,可引起(E)

23.三硝基甲苯能与血红蛋白发生作用,最终产生SulfHb,则导致(C)

24.苯影响造血系统的正常代谢,可引起(A)

A.使氧分压过低B.急性中毒引起的休克C.中毒性缺氧

D.中毒性肺水肿引起的呼吸性低氧血症

E.影响血红蛋白携带氧的能力

四、简答题(共37分)

1.试述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10分)2.生物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有哪些?

(10分)

3.中暑的临床表现及防护措施是什么?

(8分)4.振动和噪声对人体健康有何危害?

(9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工伤

2.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3.干热环境湿热环境夏季露天作业

4.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5.感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6.振动性白指

三、名词解释

1.occupationalhazard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2.生产性毒物指在一定条件下,摄入较小剂量时可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3.化学性窒息性气体指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的气体。

4.Silicosis是由于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游离性二氧化硅较高的粉尘而引起得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5.PTS噪生对内耳的损伤不断蓄积,产生机械性损伤和代谢性损伤,而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失称永久性的听阈位移。

四、简答题

1.试述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1)职业卫生法规与卫生监督:

职业病防治法与各种卫生标准的制定,卫生监督包括经常性卫生监督和预防性卫生监督。

(2)工程技术措施:

用低毒或无毒物质替代高度物,有害物的生产在密闭条件下进行,采取机械化、自动化、远距离操作以消除或减少有害因素的危害。

(3)个人防护与卫生保健措施:

呼吸防护器、面具、防护服、手套、眼镜等有目的的选择,加强健康教育,使劳动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狼嚎卫生习惯,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4)健康监护与环境监测:

健康监护包括就业前体检、定期体检。

2.生物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有哪些?

(1)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2)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与非细菌性。

(3)过敏性疾病,生物气溶胶为主要原因。

(4)癌症。

(5)畸胎。

(6)其它急慢性疾病。

3.中暑的临床表现:

(1)热射病,临床表现:

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出现“无汗”,皮肤干热发红,脉搏快而无力、呼吸快而浅表,严重时出现昏迷,体温升高可达40度。

(2)热痉挛。

以四肢肌肉和腹肌痉挛为多见,尤以腓肠肌为最常见,痉挛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

(3)热衰竭。

起病迅速,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多汗、口渴、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

防护措施:

(1)技术措施。

(2)保健措施:

①加强健康监护,包括就业前体检和定期或入暑前体检;②合理供给清凉保健饮料及食品;③加强个人防护。

(3)组织措施①落实防暑降温工作;②开展卫生宣传教育;③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休息制度。

4.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1)全身振动对机体的危害——全身振动病振动可影响手眼的配合,使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

全身振动常引起足部周围血管和神经的改变,以及晕车病等。

(2)局部振动病表现为白指或称雷诺氏现象,手麻、手痛,骨关节、肌肉系统症状,和其他症状,如头昏、头痛和睡眠障碍等。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1)对听觉功能的影响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可表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包括对高频区的听力损失和噪声性耳聋)和爆震性耳聋。

(2)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噪声的作用使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常表现出心率加快或减慢,外周阴力增加、血压不稳。

长期作用可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

第四部分营养与健康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5分)

1.人体三大产热营养素是-------、-------、------,产热最高的为----------。

2.无机盐按含量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