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1114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第2集918 启讲於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编号 56108共 7 次讲演Word文件下载.docx

“平时”,就是日常,平常。

“识得我此身心”,认识到我这个身心。

“身”就是我这个色身,“心”就是我们的心理活动。

心,心所这两个心理活动。

“身心”,就是心经当中讲的色受想行识。

色就是我们的身,受想行识就是我们的心。

“倘平时识得”,就是认识到我此身心“全属幻妄”,五蕴皆空。

“全属幻妄,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

”你想找到一个实实在在的胡小林,实实在在的我们自己,独立存在的,有体有性的。

有体有性,体和性是区别于其他东西的一个本质的存在,要找这么一个东西,“了不可得”。

“了”就是根本,全部不可得,得不到。

“既无有我”,既然没有我,印光大师接着开示教导我们,既然没有我,“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境”就是客观环境,“因人”,就是人事环境。

“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

”怎么就会有因为客观的环境变化和人事上的变化而生烦恼的事情呢?

“何有”,“何”就是怎么,怎么会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

“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这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

根本就没有你,根本就没有我这个我。

既然没有我,谁是烦恼的主体?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没有这块土地,种子在哪发芽,这个粮食在哪长出来?

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

大家经常跟我说,当遇到境界的时候,客观事情发生变化,遇到人缘的时候,“境缘”,“境”就讲到环境,“缘”就讲到人事,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你怎么就能想到“我此身心,全属幻妄”,真管用吗?

我当时也是压不住,境界现前时。

我认为没有我,为什么要烦恼,但是我确确实实在烦恼,我确确实实想不通,我确确实实在生气,我也确确实实在悲伤或者在难过。

喜怒哀乐爱恶欲,这七情我确确实实有。

但是佛说它是幻妄,没有这个东西。

那么幻妄,我确确实实有这个感受,我有这种想法,我有这种情绪。

那就是无始劫来养成的习气,遇境逢缘,就有了这种习气。

这种习气,佛说它是假的,它是后天养成的。

《三字经》上说“苟不教,性乃迁;

性相近,习相远。

”后天的习气把我们染成了这个样子。

既然我们受了这种不良的教育,变成了今天这种不好的状态,烦恼的状态。

那我们一定通过良好的教育,再把它恢复到原来的本性。

我们的本性本善,没有这些烦恼习气。

这个当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育。

而我体会当中,教育除了学习、看书,学习经教之外,这叫看破,就是我们所说的般若等等这些,同时还要在生活当中放下。

学、习是两个动作,一个是要学会,明白道理。

再一个习,习就是实践。

在生活当中要做到要落实,就是我们净空老和尚经常说的,“看破是学,放下是习。

”我们现在是学在一边,行在一边。

学在一边,习在一边。

我们学了,夸夸其谈,头头是道。

但是我们真能做到吗?

我们到做的时候往往就不行了,就脱节了。

所以我们不得佛法的受用,不得传统文化的受用。

这就是我们这么多年,学了很多,为什么我们的境界,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事业,我们的身体,得不到改善,得不到变化。

没有达到佛所说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目标。

问题不出在佛法这边,问题出在我们只学而不习,只是在这夸夸其谈,学了很多概念、理论、方法、原则,但是在生活当中落实不了。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真实的故事。

我们都坐过出租车,我在北京有时候也坐出租车。

现在北京的汽车限号,有时候,某个星期的某一天,有一些车的尾号就不让开了。

不让开了怎么办,有些时候就得打出租车。

过去我打出租车的时候,我花钱了,我租车,我上车以后,愿意坐哪就坐哪,愿意坐前排就坐前排,原意坐后排就坐后排。

上车之后,一般出租车司机都爱开收音机,听相声,听京剧,听新闻,我就会让他们关上。

为什么呢,因为我学佛,我要念佛,我觉得你听这收音机打搅我。

我就会说,师傅麻烦你把这收音机关上,我想安静一会儿,“我”想安静一会。

出租司机当然也没什么说的,因为你是客人,你花了钱了,租这一段车你就是主人,你就说了算。

大家知道,北京夏天又挺热的,出租司机他都承包了,能省点油就省点油。

开空调是非常费油的,一般的出租司机就不开空调,开着窗户。

这样的话他能省一些汽油,因为汽油是他掏钱。

在北京坐出租车,你看到出租车在排队的时候,如果前面的车子走了,在他车子面前腾出一块地方的时候,出租司机都不发动车子,在那推着车子,走到他等待客人的位置上,大概距离有七、八米长,就是为了省油,因为他一起动发动机,一踩油门,就浪费油,他们很节约。

我既然租了这个车,我就希望凉快,我反正花了钱了,我不管你想不想省这个钱,我就觉得你把窗户摇上,关上,开开空调,把收音机关上,我想安静一会儿。

但是我们学习佛法,在遇到坐出租车,出租车是境,出租司机是缘,人缘,“境”就是环境,物质环境。

那遇境逢缘,我们首先想到我自己的要求,我自己的想法,我自己怎么舒服,我自己怎么顺心,我自己怎么高兴,我们忘不掉一个我。

我们怎么修学呢,我就是这么想。

我最近在坐出租车的时候,我上车说,师傅我要到哪哪去,我在车子外边。

师傅说,那您上车吧。

我就问他,您看我坐前面合适,还是坐后面合适。

原来我根本就不问,我想坐哪就坐哪,因为我花钱租车了。

这就是能不能把别人的要求,把别人的意见,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里,这就是我们中国儒家说的“恕”。

恕就是推己及人,把自己推到别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的想想司机,他愿意让我坐哪。

这就是修行,这就是对治。

我因为有个我,我的想法,我想坐在前面就坐前面,我想坐后面就坐后面。

有一天师傅说,您坐后面吧,因为后面宽敞。

本来我想坐前面,因为前面视野好,能看,而且我怕司机不认识我的办公室,我在前面还可以给他指路。

但是司机希望我坐后面,您希望我坐后面,行,那我就坐后面。

北京的出租司机,大家都知道,特别爱聊天。

原来我坐出租车他们跟我聊天,我就不聊。

“师傅,我不想说话,你好好开车吧。

”为什么呢,我想念念佛,我利用这段时间,坐出租车大概二、三十分钟吧,我要好好念佛。

这个佛为谁念的,为自己念的,没有恒顺众生,因为出租司机他是众生之一。

他现在不喜欢你念佛,因为他闷,跟你聊聊天。

原来我就不愿意,现在呢,我也不用刻意跟他聊天。

我坐在那,他说:

“哟,老师傅,您是干什么的呀?

我说,“我是卖锅炉的,做买卖的。

“卖锅炉的,你这锅炉是什么锅炉呀?

我说,“我这锅炉呀,是一个挂在墙上……”

“您这个锅炉是冬天取暖那锅炉吗?

我说,“是呀,就是冬天取暖,还有可以洗澡,可以用天然气。

“哦,那我们家也有个锅炉,别提多次了!

“哈哈,就像我们卖的这种分体式锅炉,挂在墙上,叫壁挂炉。

那个师傅,因为他是出租车司机,他也和你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他也不必和你客气。

他就说,他们家也用这种锅炉,这种锅炉特别不好,又费气,而且烧水又不热,洗澡等半天水都不热。

作为我,卖锅炉的,就不喜欢听这个。

因为我就是卖这个产品,我希望别人说我们产品好,赞叹我这个产品,说又省气,又方便,又灵活,想洗澡就可以洗澡,家里出差就可以把暖气关上,不用费钱。

但是这个师傅他不这么说,他们家用这个壁挂炉以后,他的经验是又费气,又不方便。

那这个时候我就不高兴了,不高兴的时候,印光大师说“顿起觉照”。

遇境逢缘了,一个不喜欢壁挂炉的出租司机,他在评论壁挂炉不好的时候,你碰到这样一个境,碰到这样一个缘,你起心动念了。

里面有贪嗔痴,外面有勾引,内外一结合,你的习气就产生了。

遇境逢缘,我们把第八识阿赖耶识的种子马上就长大、茁壮、发芽、结果,就开始不高兴。

这个时候我怎么办。

“求一我知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

”根本就没有一个坐出租车的胡小林,根本就没有一个卖锅炉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胡小林。

既然没有一个卖锅炉的胡小林,既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坐车的胡小林,既然也没有一个实实在在开车的出租司机,怎么就产生了烦恼了呢?

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

这不被假的给骗了吗?

哦,就马上想到这一句话,这就完全是假的,没有这个。

“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烦恼从何而生呢?

没有烦恼的主体,也没有烦恼的客体,它是幻妄的。

这一下子心就平了,就转过来了。

转过来以后呢?

怎么叫转,我顺着你说,司机想聊什么,我就聊什么。

我这一转过来,就能体会到佛经常在经典上说的“游戏人生”。

既然没有我,假的,那我就很轻松了。

“您说那壁挂炉不好,那你们家里是哪国的壁挂炉?

他说,“我们家好像是韩国的。

我说,“您家什么时候买的房?

他说,“80年代初期,二十年了。

“那个炉子,80年代的时候,它是桶式燃烧体,像一个圆柱体,它的燃烧器是个桶式的,那种桶式的燃烧器不是无极调速,所以它特别浪费气。

要不然一档,要不然中档,要不然高档,初、中、高,它中间不会根据温度的变化来无极调速。

所以,要不然就开的特大特热,要不然就特凉。

所以就没办法,中间没有一个过度档,这是老的技术。

现在新的技术叫无极变速,无极燃烧。

这种燃烧方式就完全根据温度的需要调得特别准,它不会过,也不会不到。

过犹不及,都不会出现,所以现在这个炉子就很省气了。

他说,“噢,师傅,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

我们家那炉子,要不然调到一档就凉,调到二档就热。

我说,“这就是老技术的问题。

现在这锅炉已经变化很快了。

他说,“您跟我说说,您这锅炉是什么牌子的。

我就跟他讲,“现在这个锅炉分成两种技术,一种就是欧洲的技术,再一个就是日本和韩国的技术,这两个技术都不错,分别在国内,在北京哪有卖的,它们大概多少钱。

所以就聊得特别愉快。

最后,师傅说,“真是谢谢您,今天给您开个车真不白开,挣了您的钱,还学会了家里的事。

现在一般锅炉的寿命多少年呢?

我说,“一般锅炉寿命十五年。

“哦”,他说,“那我们家差不多有十五年了,我该买个新的了。

我说,“你买新的时候注意,注意什么呢,就买新一代产品,就会克服这个费气的现象,烧的不热的现象。

他说,“太谢谢您了。

这一段出租车的经历,自己把这种烦恼,刚开始他说这个锅炉不好,到最后我跟他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聊锅炉的行业,这种产品的特性,它的节能的指标,等等等等这些,是个非常愉快的一次经历。

没有烦恼,跟人和睦相处,并且把人家的困难,把人家不懂的东西,把我懂的东西讲给了别人,一句佛号没有念。

我们的净空老和尚说,这就是念佛。

什么叫佛,佛就是觉悟。

觉悟什么,自他不二,别人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别人。

我们很多学佛的同修总是认为学佛好像是在佛菩萨面前磕头、烧香,初一、十五吃素,参加法会,到念佛堂念,打个佛七,弄个七天。

家里也不管,公司也不照顾,妻室儿女放在一边,那不叫学佛。

那个佛是为自己学的,那个佛不是觉悟的佛。

不是觉悟的佛我们称之为魔。

你念的不是佛,你念的是魔。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佛和魔就在我们一念间。

我们一念为别人,那就是佛,我们一念为自己,那就是魔。

印光大师经常在他的教诲当中提醒我们,“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

每件事情,“事事常存忠恕”。

“忠”,就是对别人尽心尽力,“恕”,就是推己及人。

那你尽心尽力,人家现在希望你尽心尽力吗?

如果对方不希望你尽心尽力,那就不能打搅别人,你要推己及人。

《弟子规》上说,“人不闲,勿事搅;

人不安,勿话扰”。

我们现在很多同修认为,对你好,所以我要帮助你,所以我要教育你,所以我要找你。

那人家今天愿意吗,人家今天方便吗,人家今天手上有没有事情,家里头有没有别的安排?

你觉得好就好吗?

他说我尽心为别人,你为别人你还要考虑别人的处境。

所以,不是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要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里面就有一个故事,怎么做到忠恕,怎么做到推己及人,怎么做到把自己放下来,真正能够体会别人的感受,考虑别人的处境,认知别人的存在,这对我们学佛的人,我觉得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的习气往往产生于自私自利,不能说是往往,基本上全部都是因为自私自利。

你把这个自私自利给去掉,习气基本上就没有基础了,就没有根了。

我们现在学佛的人两种倾向。

要不然就特别的aggressive,你应该这么着,你应该那么着,侵入感特别强,执着。

要求爸爸妈妈吃素,要求孩子背《弟子规》,要求先生跟我一块去道场,就是特别地坚持。

稍有不顺心,就开始用佛法批评别人,指责别人,埋怨别人。

看不惯,不高兴,不顺眼,不顺心。

不学佛还好,一学了佛就跟别人对立上了。

再一种倾向,得了,我学了佛了,我不能跟别人闹矛盾。

别人的事情我怎么办呢,我就不管不顾了呗,我就不闻不问了呗。

看到不良现象,看到不健康的事情,看到这些事情我也不管了。

因为什么呢,学佛了,不跟别人结怨,要慈悲。

老批评人,老说人多不好。

那我们就不说了呗。

那油瓶子倒了,不扶了,责任不尽了,公司不去了,孩子不听话也不管了。

我们要不然就管,管的过分;

要不然我们就不管,这都是佛在经典上说的,叫做“边见”。

我们要不然就断,要不然就常;

要不然就是没有,要不然就是永远有;

要不然这么着,要不然那么着。

我们学佛的人是不是没有责任心?

是不是学了佛以后就不跟别人交流了呢?

就不批评别人了呢?

就不跟别人在一起沟通了呢?

不是的,所以《弟子规》上说“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我们昨天跟大家说,什么叫善相劝。

你在劝的过程当中不能有自己,因为我不高兴,我看不惯这件事情。

尽管你这件事情确确实实从客观上来讲是错了。

孩子说瞎话是不是错?

是错。

那我们要不要教育?

要教育。

那不就完了吗。

要教育,父母要教育孩子,孩子就跟我对立,未必。

现在学佛的人,要教育那就是严厉的教育。

我就说你,批评你,指责你,甚至惩罚你。

要不然学了佛了,我不能跟孩子结怨,我不能造口业,我不能生气,所以我就不管。

用英文讲话,leavehimalone,不理他了。

这个两边都不对。

我们《弟子规》上说,人有过错,我们要善相劝。

这个“善”字,我们的体会就是,在劝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能有自己,我们不能为自己而劝对方。

因为我不高兴,因为我不舒服,借着孩子犯错误这个机会,来表达我的情绪。

所以我们每一个家长,为什么总是跟年轻一代,跟孩子有隔阂,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每一次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总是忘不了自己,我们总是把自己感受凌驾于孩子的感受之上。

比如孩子说瞎话,我们说孩子你要说他,父母不说孩子肯定不对,说肯定是对的,这是天经地义,父母教育孩子。

但是我们作为父母,我们要甄别我们自己,在孩子说瞎话这个问题上,我们此次批评孩子,或者教育孩子过程当中,我们有百分之多少是为了孩子说,有百分之多少是因为自己的情绪想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佛法论心不论事。

从事上来讲,说孩子也罢,打孩子也罢,都没有什么对和错。

关键是存心,关键是你的存心。

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和孩子,最后矛盾协调不下来,相处的不好,家长说那怎么办?

他是我的孩子,我必须得管。

管就意味着矛盾,管就意味着冲突,管就意味着对立。

所以没办法,要不然我就不管。

既然佛法是圆满的,佛法是圆融的,我们用佛法教育孩子,就应该大圆满。

孩子也高兴,爸爸妈妈也高兴。

爸爸妈妈觉悟了,孩子也觉悟了,都踏上了一个觉悟的道路。

对方彼此没有矛盾,和和乐乐,能形成吗?

印光老和尚说,“佛氏门中,不舍一法”。

如果佛法解决不了这个冲突,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佛法就不是“大无不包,细无不举”。

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这个一法就不是佛法。

不会的,问题不出在佛法这一边,问题出在我们在落实佛菩萨教诲的时候有自己。

自己,佛说叫障碍,障碍什么,障碍智慧的出现。

这种障碍的具体表现就是心不清净,有染污。

所以你的智慧透不出来。

就像这一盆水一样,月亮在水上面照着,水起心动念,波涛起伏。

月亮不是没在水上照着,是照着,但是照在您这盆水上,这个月亮变了形。

月亮就是我们说的圆满的智慧,圆满的智慧就一定把存在的问题圆满地解决。

为什么今天我们没有圆满的智慧呢?

是因为我这盆水不干净,是因为我这盆水有波涛,有起伏,所以这个智慧就变了形。

变成什么,变成烦恼。

烦恼就是我们佛门当中经常说的“贪嗔痴”。

我们如何把贪嗔痴转变成戒定慧,转成我们的智慧,这是很关键的。

问题不在月亮,月亮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盆水,我们的智慧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

问题是我们的智慧在贪嗔痴的影响下变形了。

变形了,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得把问题越解决越差。

佛门当中有一个故事,我拿来给大家汇报,看看人家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有个寺院,有个小和尚,小和尚年轻,刚刚出家。

每天晚上,他知道寺院有规矩,到时候就熄灯了,就睡觉了。

小和尚爱玩,寺院外面都是社会上这些玩乐的事情。

他不敢从大门出去,大门都关了,他就翻墙,从寺院的墙翻出去,翻出去到外面去玩,玩完之后再翻墙进来。

他个矮,墙高,他就用一个木头桩子、墩子,把它放在墙根下。

他每次都是踮着脚尖,踩着凳子木墩子,翻墙出去。

然后玩完了,十一点了,十点了,玩高兴了,玩完了,他就再从原来的位置上翻墙进来,正好脚就落在木墩子上。

方丈老人家,他知道这孩子经常出去玩,这是违反纪律的。

我们说是破戒,犯戒,不遵守寺院规矩,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作为一个出家人,不遵守寺院的规矩,不遵守道场的规矩,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严肃的错误,是不容商量的,是一定要改变的。

我们看看这个方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方丈,他领导寺院的日常工作,这个小和尚又很年轻,可以说是他的晚辈。

无论从他的职位上来讲,从他的岁数上来讲,还有从他的修学的年头上来讲,他都有权力批评这个小和尚,甚至处罚他。

但这个老和尚没有,老和尚一句批评都没有。

没有,他怎么做呢?

有一天,寺院关了门,熄了灯了。

他发现这个小和尚不在,他就发现这个树墩子,他在墙根低下发现这个树墩子。

他就把这个树墩子给挪开了,他老人家就蹲在树墩子的这个位置上。

一会儿小和尚玩完了以后就翻墙进来了。

他认为是个树墩子,他一踩踩到老和尚的背上。

踩到老和尚背上,就没摔到,但他下来之后就觉得不对,今天这个墩子怎么不像以前那么实在,怎么软软乎乎的。

哦,再一看这老和尚就站起来了。

一看是他的方丈,小和尚就特别惊恐、慌张,因为被抓着了,抓了个现行。

他想老和尚这一下子没什么说的了,这小孩吗,幼稚。

老和尚一句批评没有,说,“这么晚了,你出去是一回事,你回来,万一摔伤了怎么办?

你可千万千万不能这样。

赶快回去睡觉吧,明天还要做功课。

”一句批评都没有。

小和尚第二天见老和尚就跪下了,说,“师父我错了,”痛哭流涕。

“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因为他的同修,伙伴们,跟他说,老和尚在一直蹲了三个小时,蹲在墙根底下。

老和尚这是教育吗?

是教育。

有批评吗?

没有。

有对立吗?

有指责吗?

也没有。

解决问题了没有?

解决问题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佛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化,从心理上让你转变。

而不是从制度上,从条例上,我要执行这个制度,我要执行这个条例,我们既然有这个戒规,你犯了这个戒规,我就按戒规罚你。

现在西方管理制度完全是对立的设计。

我是搞企业的,企业有十几万字的规章制度。

老板有老板的利益,我们叫资本家。

员工有员工的利益,我们有劳动合同。

这个劳动合同当中,员工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

老板什么必须许干,什么不能干。

比如说老板必须给员工上四险一金,员工必须准时上班,不能迟到。

一个月迟到三次,奖金就没有了,全勤奖没有了。

我们看到这种制度设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种对立。

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呢,你不能侵害资方的利益。

如果你损害了资方的利益,资方有权利也损害员工的利益。

正是因为资方有权利损害员工的利益,所以员工才不敢损害公司的利益。

公司和员工,老板跟工作人员是对立的。

员工在公司老老实实地遵守规矩,为什么?

因为他怕公司处罚他,他怕他的利益得到损失,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说的“小人唯利而和”。

老板跟员工的利益,是小人的关系。

有利就来,没利就走,没有情。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讲什么,尽谊尽分。

谊就是感情,尽分就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光尽分不尽谊行不行?

于情于理,我们现在,理能做到,因为有制度,这就是理。

于情于理,理做到。

情呢,没有,为什么?

情是对立的。

我之所以守这个理,我的存心是因为你不能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你。

我们这几年在企业落实《弟子规》,落实传统文化,我们这种十几万字的规章制度基本全去掉了。

我们取而代之的,都是感化的教育,这里面的故事太多了。

跟着净空老和尚学习佛法这几年,我作为一个老板,作为一个董事长,在企业落实《弟子规》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故事,原来都向大家汇报过。

有这么一件事,一个员工,他是修炉子的。

我们这个行当是越到冬天越忙,因为到冬天炉子才使用来取暖,一般我们要求旺季最忙的这五个月,十月份到来年的三月份这五个月,我们一般是不让员工请假的,那更不能请假回家了,周末都不能过。

因为那时候,我们一百多个员工在修炉子,一年六万次上门,到人家去。

这六万次上门,到人家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五个月。

相当于一个月一万次,一万次分到一百个人身上,那这一百个人,一个月这人得修一百次炉子,那是很忙的一件事,北京的交通又不方便。

这个员工请假,也是具体情况,他什么情况呢?

爸爸妈妈开了个小商店,岁数大了,没法打理了,就跟孩子说,你回来吧,爸爸妈妈现在想把这个商店交给你。

那正好是旺季,我们说你能不能过了这个冬天你再辞职。

他说不行,爸爸妈妈不行,为什么呢,爸爸腿摔折了,就根本没法打理这个商店。

哦,腿摔折了,要走。

公司原来是有制度的,你在旺季辞职,你的保证金我们要扣除,这是原来残留的制度。

现在学了《弟子规》了,学了传统文化。

你在旺季走的时候,给公司带来了不便,造成了麻烦,那我就有权利把你这三个月的工资扣除掉,这是我们劳动合同当中写清楚的。

我扣你没什么可说的,这个劳动合同是双方签署了的,执行起来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他为什么走,他不是因为自己原因,是因为父亲的腿摔折了。

这个时候,我们售后服务部的经理就来找我,说这个事情怎么处理,怎么看。

各位同修,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教育。

我们老板学佛,我们家里爸爸妈妈学佛了,我们怎么跟那些不学佛的人打交道,一定要抓住机会。

这个机会出现了,千万千万不要大而化之,千万千万不要马虎,要提起警觉。

这正好是我们用佛法来解决这么一对矛盾,又是旺季,他又要走,家里爸爸腿又摔折了,又是困难,我们怎么处理?

佛法能不能达到圆满?

这就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面前,在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