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营销故事把梳子卖给和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127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营销故事把梳子卖给和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典营销故事把梳子卖给和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典营销故事把梳子卖给和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经典营销故事把梳子卖给和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经典营销故事把梳子卖给和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营销故事把梳子卖给和尚.docx

《经典营销故事把梳子卖给和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营销故事把梳子卖给和尚.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典营销故事把梳子卖给和尚.docx

经典营销故事把梳子卖给和尚

经典营销故事—把梳子卖给和尚 

把梳子卖给和尚,正如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把防毒面具卖给森林中的马鹿一样,推销的都是客户并不需要的产品,看上去都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大多数推销员而言,都会是一不可能有结果的结果。

但是,对于推销高手与销售精英而言,更多接受的却正是类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超越自我的挑战,而他们所要求完成的工作就是将幻想变成理想,把理想变成现实,将所有不可能通过努力和技巧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可能!

且看一段推销高手推销实务的精彩案例:

  

  从前,有二名推销梳子的推销员,姑且称他们为张三和李四吧,每天走街串巷,到处推销梳子。

有一天,二人结伴外出,无意中经过一处寺院,望着人来人往的寺院,张三大失所望,“唉,怎么会跑到这个鬼地方,这里全是一群„„,哪有和尚会买梳子呢?

”,于是打道回府。

(点评:

轻易放弃推销机会是普通推销员经常犯的错误)  

  刚刚看到寺院的招牌,李四本来也是心内一凉,非常失望,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职业习惯和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又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不行动怎么会有结果呢?

事在人为嘛!

”(点评:

同样是一枝玖瑰花,悲欢者看到的是刺,乐观者看到的是花,不同心态与心智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与命运,而推销高手必备的基本心态就是积极的心态,即使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全力以赴去争取)于是,径直走进了寺院,待见到方丈时心内已想好了沟通的切入点。

(点评:

反应迅速,行动敏捷)

  

  见面施礼后,李四先声夺人的问到“方丈,您身为寺院主持,可知做了一件对佛大不敬的事情吗?

”(点评:

摸准沟通对象的心理特点,可以尽快找准切入点,迅速引起对方注意和好奇)  

  方丈一听,满脸诧异,诚惶诚恐的问道“敢问施主,老纳有何过失”  

  “每天如此多的善男信女风尘仆仆,长途跋涉而来,只为拜佛求愿。

但他们大多满脸污垢,披头散发,如此拜佛,实为对佛之大不敬,而您身为寺院主持,却对此视而不见,难道没有失礼吗?

”(点评:

针对老和尚宽容仁和的品质,讲话语气略重,并无不妥,反而会引起对方充分重视)  

  方丈一听,顿时惭愧万分,“阿弥陀佛,请问施主有何高见?

”(点评:

客户主动询问解决方案时,已经很好的介入了销售环节,此时就是销售的良机)  

  “方丈勿急,此乃小事一桩,待香客们赶至贵院,只需您安排盥洗间一处备上几把梳子,令香客们梳洗完毕,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拜佛即可!

”李四答道。

(点评:

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以让对方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购买的欲望得以提升)  

“多谢施主高见,老纳明日安排人下山购梳。

”(点评:

成功的推销应该让客户感觉购买决定是自己做出的,而非外人强加的)  

  “不用如此麻烦,方丈,区区在下已为您备好了一批梳子,低价给您,也算是我对佛尽些心意吧!

”(点评:

成交绿灯闪现,立刻顺水推舟,很快进入合作签约主题)  

  经商讨,李四以每把3元的价格卖给了老和尚10把梳子。

 

 

  李四满头大汗地返回住所,恰巧让张三看到,“嗨,李四,和尚们买梳子了吗?

”张三调侃道。

 

“买了,不过不多,仅仅十把而已。

”  

  “什么!

十把梳子?

卖给了和尚?

”张三瞪大了眼睛,张开的嘴巴久久不能合拢“这怎么可能呢?

和尚也会买梳子?

向和尚推销梳子不挨顿揍就阿弥陀佛了,怎么可能会成功呢?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于是李四一五一十将推销过程告诉了张三,听完以后,张三顿觉恍然,“原来如此,自愧不如啊,佩服佩服!

”嘴上一边说,心里一边想“为什么我会放弃这个好机会呢?

老和尚真是慷慨啊,一下子就买十把梳子,还有没有机会让他卖出更多的价格更高的梳子呢?

”(点评:

摔倒爬起来抓把沙,推销员不怕犯错,只要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学到东西)脑筋一转,计上心来,(点评:

多动脑筋,少走弯路)当天晚上便与梳子店老板商量,连夜赶制了100把梳子,并在每把梳子上都画了一个憨态可鞠的小和尚,并署上了寺院的名字。

(点评:

个性化的新产品会引起客户更多的需求,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  

   第二天一早,张三带着这100把特制梳子来到了寺院,找到方丈后,深施一礼,“方丈,您是否想过振兴佛门,让我们的寺院名声远播、香火更盛呢?

”(点评:

新的切入点,仍然围绕客户的心理做文章)  

  “阿弥陀佛,当然愿意,不知施主有何高见?

”  

  “据在下调查,本地方圆百里以内共有五处寺庙,每处寺庙均有良好服务,竞争激烈啊!

象您昨天所安排的香客梳洗服务,别的寺庙早在二个月前就有了,要想让香火更盛,名声更大,我们还要为香客多做一些别人没做的事情啊!

”(点评:

从竞争角度入手,更易令客户产生更浓兴趣) 

“请问施主,我院还能为香客们多做些什么呢?

”  

  “方丈,香客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果能让他们空手而来,有获而走,岂不妙哉?

”  

  “阿弥陀佛,本寺又有何物可赠呢?

”  

  “方丈,在下为贵院量身定做了100把精致工艺梳,每把梳子上均有贵院字号,并画可爱小和尚一位,拜佛香客中不乏达官显贵,豪绅名流,临别以梳子一把相赠,一来高僧赠梳,别有深意,二来他们获得此极具纪念价值的工艺梳,更感寺院服务之细微,如此口碑相传,很快可让贵院名声远播,更会有人慕名求梳,香火岂不愈来愈盛呢?

”  

方丈听后,频频点头,张三遂以每把5元的价格卖给方丈100把梳子。

(点评:

更多产品,更高价格,用心就可以将事情做得更好)  

张三大功告成,兴致冲冲地回来与李四炫耀自己的成功推销,李四听完,默不作声,悄悄离开。

(点评:

有启发,有思考,就有更好的结局) 

 

  当晚李四与梳子店老板密谈,一个月后的某天清晨,携1000把梳子拜见方丈,双方施礼后,李四首先问了方丈原来购买张三梳子的赠送情况,看到方丈对以往合作非常满意,便话锋一转,深施一礼,“方丈,在下今天要帮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点评:

切入点升级,以求引起对方更高兴致)  

  待方丈询问原因,李四将自己的宏伟蓝图向方丈描绘:

寺院年久失修,诸多佛像已破旧不堪,重修寺院,重塑佛像金身已成为方丈终生夙愿,然则无钱难以铭志,如何让寺院在方丈有生之年获得大笔资助呢?

李四拿出自己的1000把梳子,分成了二组,其中一组梳子写有“功德梳”,另一组写有“智慧梳”,比起以前方丈所买的梳子,更显精致大方。

李四对方丈建议,在寺院大堂内贴有如下告示“凡来本院香客,如捐助10元善款,可获高僧施法的智慧梳一把,天天梳理头发,智慧源源不断;如捐助20元善款,可获方丈亲自施法的功德梳一把,一旦拥有,功德常在,一生平安等等",如此以来,按每天3000香客计算,若有1000人购智慧梳,1000人购功德梳,每天可得善款约3万元,扣除我的梳子成本,每把8元,可净佘善款1.4万元,如此算来,每月即可筹得善款四十多万元,不出一年,梦想即可成真,岂不功德无量?

(必要时的数字与逻辑说明,会更具说服力)

  把梳子卖给和尚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因此这三个人都应该算是很优秀的销售人员。

从三个人完成任务的方式上我们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点评:

 勤劳的销售人员,面对困难的时候契而不舍。

最后终于圆满的完成任务,从完成任务本身是很严谨的。

因为这把梳子的确是卖给和尚去使用了,不过是他挖掘了产品的另一个附加功能—挠痒。

这不能不说也是他的聪明之处。

我们做销售或者做策划的时候也是同样,是否要把我们认定的主要功能去推销出去,哪一种是客户或者消费者最需要的。

满足客户是消费者最需要的。

  在销售过程中他也做了更为大胆的尝试。

那就是大胆改变了销售人群,让不可能购买的人群去购买给需要的人。

买的人不一定用,用的人不一定买。

这种情况是现实生活中一直存在的。

那么我们是否要盯着我们确定的目标人群不放,并一直抓下去呢?

并不是所有勤劳的人都会有结果的,而在于你是否能找到正确的方法。

  丙的做法更让人大吃一惊,因为他创造了循环的效益。

而且找到了一个崭新的市场。

但丙的做法给我最大的启发却是一个很简单的商业道理

——双赢。

让别人赚到钱,自己才会赚钱。

欢迎下载,谢谢观看!

资料仅供参考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