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139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docx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

盤管與夾套式熱交換器

實驗目的

測定盤管式與夾套式熱交換器的熱總傳係數

實驗原理

化學工廠常見的反應器、調料桶等都需要配備加熱(或冷卻)及攪拌裝置,以便有效控制器內物料的溫度,一般均以夾套或盤管式熱交換器來達成目的。

夾套與盤管可同時共有,也可單獨裝設,依實際需要而定。

(一)盤管式熱交換器

盤管式熱交換器包括一個圓柱形容器,在容器內可以裝設機械攪拌,以便加強熱傳效果,其盤管則由銅管、鋼管或其他合金管均勻地盤繞而成,使獲得較大的傳熱面積。

若以盤管盤繞方式來區分,則可分為平板盤管式(Platecoil)熱交換器(圖一)及螺旋盤管式(Helicalcoil)熱交換器(圖二)兩種。

平板管水平置於容器底部,藉由自然對流的方式傳遞熱量,螺旋管則裝在垂直圓柱容器內,兩者皆可加裝攪拌器,以提高熱傳效率。

】5公分以£

 

圖一平板盤管熱交換器(a)側視圖(b)為不同盤繞方式的俯視圖

圖二附擋板螺旋盤管式熱交換器及其幾何形狀的建議值比率

盤管式熱交換器具有如下的優點:

(1)流體具有離心力,而增加傳熱效果。

(2)型態簡單,有安定的流動,適於黏性流體的熱交換

(3)積垢性小,易清理。

(4)適於流量小或低比熱的流體。

(5)安裝容易,堅固耐用。

但它亦受以下的限制:

(1)整體結構小,管的整修、接合比較困難。

(2)管外雖可用機械方式清理,但管內一定要以化學方式處理。

以下各種熱傳係數經驗式的介紹,皆以螺旋盤管式熱交換器為例:

1.穩定狀態下的傳熱

(1)總傳熱係數

如圖三所示,若所供應熱源為熱水加熱流體,當系統達穩定狀態後,則熱水所供應的熱量為

(1)

qh二mhCphJ讥

冷水吸收熱量為:

qc=mcCpc(Tcb-Tea)

若忽略熱損失,則

mhCPhTha-Thb二m£Pc(Tcb-⑴)二比代(T*(3)

其中

mh:

熱水流量(kg/s)

mc:

冷水流量(kg/s)

Cpc:

冷水平均比熱(kJ/kg.K)

Cph:

熱水平均比熱(kJ/kg.K)

Tca/cb:

冷水進/出口溫度(K)

Tha/hb:

熱水進/出口溫度(K)

uo:

以管外表面積為基準的總傳熱係數(kW/m2.K)(•订治:

對數平均溫度差(K)

(•Em

ln(订/T2)

圖三溫度變化圖

Ts

Teb

⑵盤管內側(熱水側)的薄膜傳熱係數

假設熱水在盤管內形成薄膜式冷凝(film-typecondensation),則根據經驗式,薄膜冷凝狀態下水平管中的薄膜傳熱係數hi為

(5)

直管的傳熱係數再乘上一校正因子,即為盤管的薄膜傳熱係數。

(6)

hi(盤管)=h(直管)人1+3.5(Di/D。

)]

⑶盤管外側的薄膜傳熱係數

a.無機械攪拌設備時:

盤管外圍儲槽容器的熱量傳送完全是一種自然對流的現象,因此需依照普通管子外圍自然對流的公式與方法加以計算。

但目前大部份學者專家僅研究單管束(singletubes)的自然對流現象,而缺乏工業用熱交換器設備中的多管束或各形狀加熱管束的資料,因此本設備對於盤管外側薄膜傳熱係數的估算乃根據PerryHandbook上的經驗式:

ho=127(

-'T\0-25

Do)

其中

T:

管壁溫度與流體平均溫度的差值(K)

Do:

盤管外徑(m)

b.附有機器攪拌設備時:

關於在攪拌狀態下的熱量傳送,曾有許多位學者,針對各類盤管熱交換器的型式與流體種類,提出各種的經驗式,其關係式為:

(8)

其中

hoDo:

納塞數,Nu

k

2

:

雷諾數,Re

型:

普蘭多數,Pr

k

ho:

盤管外側薄膜傳熱係數(kW/m2.K)

Da:

攪拌翼直徑(m)

Do:

盤管外徑(m)

N:

轉速(rps,l/s)

k,」,「,Cp:

在流體平均溫度下的物性

Jw:

盤管管壁溫度下的黏度(kg/m.s)

K,:

'■,,f:

各類盤管加熱器的參數

根據契爾頓(Chilton)及克勞梭德(Kraussold)等的研究,

在圓筒槽中,各參數值分別為K=0.87,:

=0.62,1=0.33,=0.14,f=1,所以,式(8)可直接寫成

-0.87

Da2N「

0.62

(9)

(二)夾套管式熱交換器

夾套管式熱交換器包括一個容器(vessel)及具備適當方式來循環熱(或冷)流體的夾套(jacket),在垂直圓柱形的容器內可以裝設機械攪拌,以便加強熱傳效果。

為加強蒸汽的熱傳效果,夾套內可以用擋板(baffle)將夾套間隔成多個空間,如圖四之⑻(b)所示;夾套的位置亦因需要而裝設在不同的容器之外,如圖四之(c)(d)所示。

圖四夾套幾合組合

 

夾套管熱交換器大多以分批式(batch)方式操作,而在此操作期間,溫度差並不是常數。

同時反應器有無裝設攪拌器亦對熱傳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於夾套式熱交換器的設計而言,所能獲得的數據資料並不多見。

1.穩定狀態下的傳熱

(1)總傳熱係數

如圖五所示,若所供應的熱源為熱水(加熱流體),則當系統達到穩定狀態後,熱水所供應的熱量為

(IO)

(11)

qh-mhCPh(Tha_Thb)

冷水吸收熱量為:

qc=mcCpc(Tcb-Tca)

(12)

若忽略熱損失,則

mhCph(Tha~'Thb)=mcCpc(Tcb-'Tea)=UoAo(=T)|m

圖五溫度變化圖

 

其中

mh:

熱水流量(kg/s)

me:

冷水流量(kg/s)

Cpc:

冷水平均比熱(kJ/kg.K)

Cph:

熱水平均比熱(kJ/kg.K)

Tca/cb:

冷水進/出口溫度(K)

Tha/hb:

熱水進/出口溫度(K)

uo:

以管外表面積為基準的總傳熱係數(kW/m2.K)

(,T)|m:

對數平均溫度差(K)

C'T)lm二

In(TJ:

T2)

⑵夾套內側(熱水側)的薄膜傳熱係數

假設蒸汽在盤管內形成薄膜式冷凝(film-type

condensation),則根據納塞(Nusselt)的經驗式,在直立圓柱體面上的薄膜冷凝,其薄膜傳熱係數hi為

⑶夾套外側的薄膜傳熱係數

a.無機械攪拌設備時:

在此狀態下,容器內的熱量傳送完全是一種自然對流,因為一般使用這類型的加熱器或反應器時,為達較佳的熱傳效果,都是加裝攪拌設備以達此目的,因而使很少有學者專家針對容器內的自然對流現象作研究,在此,只好以圓柱體內的自然對流現象作為趨近於夾套式熱交換的計算。

根據PerryHandbook上的經驗式:

 

h0D0k

厶T。

:

夾套式器壁溫度與容器內液體平均溫度的差值(K)

L:

夾套式熱交換器的高度(m)

b.附有機器攪拌設備時:

關於在攪拌狀態下的熱量傳送,曾有許多位學者,提出各種的經驗式,其共同的關係式為:

(15)

创:

普蘭多數,Pr

k

ho:

夾套外側薄膜傳熱係數(kW/m2.K)

Do:

容器內徑(M)

Da:

攪拌翼直徑(m)

N:

轉速(rps,l/s)

k,'「,Cp:

在流體平均溫度下的物性

Jw:

容器器壁溫度下液體的黏度(kg/m.s)

K,1,,f:

參數

根據契爾頓(Chilton)及克勞梭德(Kraussold)等的研究,在四形底圓柱容器槽中,若攪拌翼為槳式,則各參數值分別為K=0.36,a=2/3,b=1/3,g=0.14,f=1,所以,式(15)可直接寫成

2

DaNP2/3CpP1/3卩014=0.36(」)()()k%

三、實驗裝置

攪拌馬建

V8

7—XVA冷水流>計V1

輸水群浦

熱水流量計VFfnMnTY^

V4

OO

 

貫驗相關條件

1.試驗槽:

採用SUS#304捍接成二重槽

內槽有效:

300H400mm

外槽有效:

360H430mm

2.熱交換管:

採用紅銅BWG#1616mm長500mm

3.浮子流量計:

0~5L/min,0~10L/min1支

4.盤管式熱交換器:

A。

=0.25m2,Da=35.3cm

5.夾套管式熱交換器:

Ao=0.377m2,Da=32cm

四、實驗步驟

穩定狀態下的熱傳(熱水)

A.盤管式熱交換器

1.打開冷水進水閥V1讓冷水槽(內槽)中的冷水充滿,並保持溢流。

此時已將槽內的空氣排除。

2.將熱水槽內的水填滿,打開電源開關設定槽內之溫度60°C,待達穩定為止。

3.調整冷水浮子流量計,使流量保持固定,記錄溫度與流量。

(冷、熱水流量比為3:

1)

4.打開閥V3、V4(調BYPASS)、V5、V6、V8、V10、V12,開熱水幫浦,讓熱水在盤管內與外部冷水進行熱交換,啟動攪拌器,維持一定轉速40rpm。

5.待系統達穩定狀態後,每2分鐘測定一次並記錄進出口冷水溫度、流量及熱水進出口的溫度,且約五組數據不隨時間改變即可停止,並降溫至T1=T2。

6.改變冷、熱水流量比(6:

1及9:

1),重覆步驟3〜5。

B.夾套式熱交換器

1.打開冷水進水閥V1讓冷水槽中的冷水充滿槽內,並保

持溢流。

2.將熱水槽內的水填滿,打開電源開關設定槽內之溫度60C,待達穩定為止。

3.調整冷水浮子流量計,使流量保持固定,記錄溫度與流量。

(冷、熱水流量比為3:

1)

4.打開V3,V4(調BYPASS)V5、V6、V9、V11、V12,讓熱水在夾套與內部冷水進行熱交換,啟動攪拌器,維持一定轉速40rpm。

5.待系統達穩定狀態後,每2分鐘測定一次並記錄進出口冷水溫度、流量及熱水進出口的溫度,且約五組數據不隨時間改變即可停止,並降溫至T1=T2。

6.改變冷、熱水流量比(6:

1及9:

1),重覆步驟3〜5。

五、注意事項

1.溫度須待穩定後才可記錄

2.確認各閥皆按步驟開關。

六、實驗結果

(1)數據記錄

A.盤管式熱交換(穩定狀態下的熱傳)

攪拌器轉速:

時間

(min)

熱水進口

溫度Tha

(C)

熱水出口

溫度Thb

(C)

冷水進口

溫度Tca

(C)

冷水出口

溫度Tcb

(C)

冷水流量

me

(L/min)

熱水流量

mh

(L/min)

B.夾套管式熱交換(穩定狀態下的熱傳)

攪拌器轉速:

時間

(min)

熱水進口

溫度Tha

(C)

熱水出口

溫度Thb

(C)

冷水進口

溫度Tea

(C)

冷水出口

溫度Teb

(C)

冷水流量

me

(L/min)

熱水流量

mh

(L/min)

(二)結果整理

1.盤管式熱交換器(穩定狀態附機械攪拌)

攪拌器轉速:

時間

(min)

冷水流量

me

(kg/s)

熱水流量

mh

(kg/s)

qe

(J/s)

qh

(J/s)

(△T)lm

(K)

Uo

2

(kW/m2k)

2.夾套式熱交換器(穩定狀態附機械攪拌)

攪拌器轉速:

時間

(min)

冷水流量

me

(kg/s)

熱水流量

mh

(kg/s)

qe

(J/s)

qh

(J/s)

(△T)lm

(K)

Uo

2

(kW/m2k)

3.繪出溫度對時間之變化圖

4.計算各種情況下之總熱傳係數。

(三)附錄:

流量計校正曲線圖1.冷水流量計

 

冷水流量計校正曲線圖

 

 

2.熱水流量計

 

熱水流量計校正曲線圖

sg量流

流量計刻度

 

七、問題與討論

1.試比較在各實驗操作情況下,溫度對時間之影響

2.試比較不同操作情況,對總熱傳係數的關係。

3.試比較盤管式與夾套式熱傳的差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