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1470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

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

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

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因此,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器官)。

3、“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

爱德华兹,201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三节青春期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在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和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的作用下,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的生理现象,女孩第一次来月经叫月经初潮。

2、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3、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独立意识增强及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及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4、心理卫生:

(1)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2)积极参加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跟师长密切交流。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糖类:

人体日常活动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能源物质脂肪:

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保温;

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及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水:

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水是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物质。

非能源物质 

无机盐:

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

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维生素:

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2、几种无机盐的作用: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

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中老年人)

豆类、牛奶、骨类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牛乳粉、坚果、豆类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猪肝、黄豆、绿豆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智力障碍

海带、紫菜、海产品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花生油、猪肝、牛肉

3、维生素的作用:

种类

功能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夜盲症

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脚气病

牛肉、肾、谷类种皮、豆类、粗粮

维生素C

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

坏血病

新鲜水果、蔬菜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肝脏、鱼肝油、蛋黄

4、“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1、人体消化系统有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探究试验: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及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及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

淀粉是糖类,但没有甜味,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有甜味。

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将馒头切碎是模拟牙齿的咀嚼,试管放进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功能。

3、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

牙齿咀嚼食物;

舌搅拌食物;

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初步消化淀粉

咽:

食物及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及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1)胃蠕动,使食物及胃液充分混合

(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化道 

小肠:

(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及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通过蠕动,使食物及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位于消化道外

消化腺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位于消化道内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4、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很长,5-6米;

(2)内表面具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多种消化酶。

5、食物的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1)物理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及消化液混合。

营养成分未变化。

(2)化学性消化:

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 

唾液、肠液、胰液中的麦芽糖酶

①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口腔中小肠中

胃液、胰液、肠液中的多种蛋白酶

②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

蛋白质 

氨基酸

在胃中初步消化,在小肠中彻底消化分解

胆汁(乳化作用) 

肠液、胰液中的脂肪酶

③脂肪的消化(小肠):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肝脏分泌小肠中

6、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消化。

最终全部在小肠中被消化完。

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7、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

不吸收。

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及其结构有关):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8、为病人静脉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被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进入细胞线粒体中分解提供能量。

9、有肝炎等肝病的人不喜欢吃油腻食物是因为其肝脏分泌的胆汁有异常,不利于脂肪的消化。

第三节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1、合理营养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1)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淀粉类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3)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3、食品安全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4、购买包装食品应关注:

营养成分、是否有“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日期)、生产厂家、厂家地址、是否有添加剂等。

5、绿色食品:

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呼吸道: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系统 

作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

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即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

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3、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喉是发声器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

(1)位置:

胸腔内,左右各一。

左肺两叶、右肺三叶(左二右三)。

(2)结构:

由大量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

进行气体交换

2、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为16--18次/分钟。

3、测量胸围差:

(1)测量部位:

两肩胛骨的下角

  

(2)计算:

胸围差=尽力吸气时的最大胸围长度-尽力呼气时的最小胸围长度

(3)要求:

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4、测量肺活量:

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5、肺及外界的气体交换P45-46

(胸骨、肋骨、胸椎围成胸廓,膈肌、肋间肌合称呼吸肌)

结果

原因及相应的变化

呼吸运动

是否主动及用力

膈肌、肋间肌

膈顶

胸廓上下径

胸腔

肺内压

吸气↓

主动,用力

收缩

下降↓

增大

扩大

扩张

降低(小于外界)

呼气↑

被动,不用力

舒张

上升↑

减小

缩小

增大(大于外界)

记忆指导:

①以人体站立状态分析,吸气时气体是从上往下↓的,呼气时气体是从下往上↑的。

②膈顶运动方向及气体运动方向相同。

③肌肉收缩主动用力,肌肉舒张被动不用力。

6、肺泡及血液的气体交换P47

 

(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肺泡很多。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很薄,都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④毛细血管很细,血流速度慢。

(3)原理:

气体的扩散作用

7、血液及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1)原理:

气体的扩散作用

氧气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毛细血管中的)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8、发生在细胞中(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线粒体中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9、O2O2O2O2

外界肺(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全身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线粒体)

CO2CO2CO2CO2

肺泡中氧气O2浓度最大,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CO2浓度最大。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系统由:

心脏(器官)、血管(器官)、血液(结缔组织)组成。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Hb 

成分:

水(约占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液红细胞RBC

血细胞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

血液的功能:

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三种血细胞比较

形态特点

大小

有无细胞核

数量

异常时病症

红细胞

RBC

两面凹的圆饼状

较小

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最多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头晕、乏力)

白细胞

WBC

形态不规则

最大

最少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身体可能有炎症

血小板

PLT

最小

较少

止血和加速凝血

凝血障碍

3、血红蛋白:

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血红蛋白,因为血红蛋白中含铁,所以呈现出红色。

特性:

在含氧高的地方及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及氧分离。

4、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CO中毒,因为一氧化碳及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于氧气及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造成患者缺氧。

5、高原反应,简称“高反”,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低、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

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

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

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

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

但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会逐渐增多,以提高运氧的效率。

6、平原地区的运动员比赛前到高原地区集训,有利于人体血液中产生更多的红细胞,再回到低海拔地区比赛时血液的运氧效率就比较高,利于人体得到足够的能量。

7、干细胞:

能分化为各种各样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主要存在及新生儿脐带血、骨髓中。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用低倍显微镜,用湿润的棉絮将小鱼头部和躯干部包裹起来,观察过程中不断往棉絮上滴水保湿,为了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2、血管的种类、结构及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处

管壁非常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3、中医“把脉”用的是手腕处的桡动脉。

静脉俗称“青筋”,抽血、输血、打点滴(静脉注射)用的是静脉。

4、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及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废物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大小及本人握起的拳头差不多。

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有四个腔:

左心室 

主动脉左心房 

肺静脉

右心室 

肺动脉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记忆指导:

左右相反(看解剖图时,图的左边实际上是身体器官的右边)

上房下室(上边是两个心房,下边是两个心室<

上边房间,下边地下室>

房静室动(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

房间里保持安静>

左主右肺(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

上下相通,左右不通(同一侧的心房及心室相通,但左右两侧有肌肉壁隔开不相通。

2、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瓣膜

动脉瓣(位于心室及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瓣膜保证了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

(心房 

心室 

动脉)

3、血液循环: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1)体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身体各处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动脉血)(动脉血) 

(动脉血)(动脉血静脉血)(静脉血)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静脉血)(静脉血)

---------------------------------------------------------------------------

(2)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静脉血)(静脉血)(静脉血动脉血)(动脉血)(动脉血)

(3)两条血液循环途径对比: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左心室

右心室

终点

右心房

左心房

血液变化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功能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及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呼出体外

联系

同时进行,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4)两条血液循环途径共同点(血液流动方向):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另一侧心房

4、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肺动脉中流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脉血。

其他动脉中动脉血,静脉中静脉血。

(解释:

动脉的定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而不是以里面流淌什么血液定义。

肺动脉是将心脏右心室里的静脉血运往肺部的血管,因此肺动脉中是静脉血。

5、冠脉循环:

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就会引起冠心病。

6、心率、脉搏、血压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脉搏是因心脏跳动,血液冲击动脉血管壁,出现动脉可触及的搏动现象。

一分钟内脉搏的次数及心率是一致的。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肱动脉处测得。

血压过高过低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7、血液循环的发现:

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指出血液在体内是循环流动的。

第四节输血及血型

1、血量:

占体重的7%-8%。

少量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会发生生命危险,需及时输血。

2、血型: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

兰德斯坦纳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这就是ABO血型。

人类还有其他血型分类系统,如Rh血型系统,汉族人中99%是Rh阳性,1%是Rh阴性(熊猫血)。

3、输血: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接受(输入)少量O型血。

(成分输血:

如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就只需输入血小板;

烧伤病人输入血浆。

即病人缺什么输什么)

4、倡导无偿献血: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血液不会影响健康。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卡尔·

兰德斯坦纳的生日)。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排泄

(1)概念:

人体将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2)途径:

①皮肤:

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②呼吸系统:

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等。

③泌尿系统:

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3)区别于:

排遗:

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

输送尿液

膀胱:

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

排出尿液

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肾小球:

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及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

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及肾小管相通。

3、尿的形成

(1)肾小球、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进入血液循环),剩下的形成尿液。

(3)尿路和血路:

血路:

肾动脉入球小动脉(动脉血)肾小球毛细血管(动脉血)出球小动脉(动脉血)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动脉血静脉血)肾静脉(静脉血)

尿路:

肾小囊(原尿)肾小管(重吸收)收集管输尿管膀胱尿道

4、尿的排出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5、排尿的意义:

(1)排出代谢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3)调节体温。

6、经皮肤排泄:

汗腺(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汗液,主要成分水,还有少量尿素和无机盐等,汗液蒸发能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汗腺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区别: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含有大量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主要是水、无机盐、尿素等)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体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来自视觉。

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角膜:

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

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眼球白色部位)

虹膜:

有色素(决定人眼的颜色,黑色、褐色、蓝色等),中央的小孔是瞳孔

脉络膜:

有血管(给眼球提供营养)、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瞳孔:

光线进入的通道,大小可以调节。

亮光时瞳孔缩小,暗光时瞳孔扩大。

视网膜:

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象。

晶状体:

双凸透镜,曲度可以调节,折射光线,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睫状体:

调节晶状体曲度。

玻璃体:

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折射光线。

2、视觉的形成:

(1)成像:

光线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