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1470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锚栓技术设计要点Word下载.docx

受压、中心受剪和压剪复合受力

非抗震

6、7度

8度

≤8度

0.2g

0.3g

机械锚栓

膨胀型锚栓

扭矩控制式锚栓

适用

不适用

位移控制式锚栓

扩底型锚栓

化学锚栓

特殊倒锥形化学锚栓

普通化学锚栓

锚栓用于结构构件连接时的适用范围

锚栓用于非结构构件连接时的适用范围

(抗震设防烈度≤8度)

生命线工程

非生命线工程

适用于开裂混凝土

适用于不开裂混凝土

注:

1表中受压是指锚板受压,锚栓本身不是承受压力;

2适用于开裂混凝土的锚栓是指卯足开裂混凝土及裂缝反复开合下锚固性能要求的锚栓。

2.2涉及规范及标准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下文简称《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

《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JG160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l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l0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3设计要点

3.1锚固连接内力计算

一、基本假定

锚栓内力宜按下列基本假定进行计算:

1被连接件与基材结合面受力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锚板平面外弯曲变形可忽略不计

2锚栓本身不传递压力,锚固连接的压力应通过被连接件的锚板直接传给基材混拟土;

3群锚锚栓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

当锚栓钢材的性能等级不大于5.8级且锚固破坏为锚栓钢材破坏时,可考虑塑性应力重分布计算。

二、锚栓内力可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计算。

计算时,混拟土的材性指标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l0的有关规定取用,锚栓可采用实测的荷载-变形曲线。

锚板平面外弯曲变形不可忽略时,应考虑该弯曲变形的影响。

三、当锚固区基材满足《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公式(5.1.3)时,宜判定为不开裂混拟土,否则宜判定为开裂混凝土。

四、锚板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l7进行设计,且不宜小于锚栓直径的O.6倍;

受拉和受弯铺板的厚度尚宜大于锚栓间距的以1/8;

外围锚栓孔至锚板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2倍锚栓孔直径和20mm。

五、群锚的内力计算分为群锚受拉内力计算和群锚受剪内力计算两部分。

(一)群锚受拉内力计算

1轴心拉力作用下,群锚各锚栓所承受的拉力设计值应按照《后锚固技术规程》第5.2.1条公式计算。

2轴心拉力与弯矩共同作用下,弹性分析时,受力最大锚栓的拉力设计值应按《后锚固技术规程》第5.2.2条相关规定计算。

3部分锚栓受拉时,群锚受拉区总拉力设计值应按照《后锚固技术规程》第5.2.3条公式计算。

4受拉锚栓合力点相对于群锚受拉锚栓重心的偏心距计算公式见《后锚固技术规程》5.2.4条。

(二)群锚受剪内力计算

1钢材破坏或混凝土剪撬破坏时,应按群锚中所有锚栓均承受剪力进行设计,剪切荷载设计值V作用下,锚栓的剪力设计值公式详《后锚固技术规程》第5.3.3条。

混凝土边缘破坏,剪力方向垂直于基材边缘时,应按部分锚栓承受剪力进行设计;

剪力方向平行于基材边缘时,应按全部锚栓承受剪力进行设计。

混凝土边缘破坏,剪切荷载设计值V作用下,锚栓的剪力设计值应按《后锚固技术规程》5.3.4条计算。

混凝土边缘破坏时,群锚总剪力设计值应取各锚栓合力值,当锚栓剪力作用方向背离混凝土边缘时,该剪力值可不做参考。

2剪力方向有长槽孔时,该处锚栓不应承担剪力。

(三)群锚受扭内力计算

群锚在扭矩设计值T作用下,各锚栓的剪力设计值应按《后锚固技术规程》5.3.5计算。

(四)群锚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内力计算

群锚在剪力设计值V和扭矩设计值T共同作用下,各锚栓的剪力设计值应按《后锚固技术规程》5.3.6计算。

六、基材附加内力计算

后锚固基材设计,应考虑后锚固节点传递的荷载及锚栓在基材中产生的劈裂力对基材的不力影响。

后锚固节点传递给基材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后锚固技术规程》5.4.2条规定,后锚固混凝土基材设计时,锚栓在基材中产生的劈裂力标准值可按照《后锚固技术规程》5.4.3条规定进行计算。

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劈裂力对基材的影响:

1锚栓位于基材受压区;

2锚栓传递的拉力标准值小于19kN;

3对于墙板构件,锚栓传递的拉力标准值不大于30kN且在锚固区配置双向普通钢筋,横向钢筋面积不小于根据锚栓荷载计算所得纵向钢筋面积的60%。

3.2受拉承载力计算

一、机械锚栓

机械锚栓后锚固连接受拉承载力应按照钢材破坏、混凝土锥体受拉破坏、劈裂破坏等3种破坏类型,及单锚与群锚两种锚固连接方式,共计六种情况分别计算。

1单一锚栓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Nsd≤NRd,s

Nsd≤NRd,p

Nsd≤NRd,c

Nsd≤NRd,sp

2群锚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

Nsd——单一锚栓拉力设计值(N)

——群锚中拉力最大锚栓的拉力设计值(N)

——群锚受拉区总拉力设计值(N)

NRd,s——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

NRd,c——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

NRd,sp——混拟土劈裂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

3钢材破坏

机械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计算按《后锚固技术规程》6.1.2条计算。

4混凝土锥体破坏

单锚或群锚混凝土锥体受拉破坏是后锚固破坏的基本形式,特别是膨胀型锚栓和扩底型锚栓。

机械锚栓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按《后锚固技术规程》6.1.3计算。

5混凝土劈裂破坏

锚栓安装过程中不产生劈裂破坏的最小边距cmin、最小间距smin及基材最小厚度hmin,应根据锚栓产品的认证报告确定;

无认证报告时,在符合相应产品标准及本规程有关规定情况下。

可按下列规定取用:

(1)hmin取为2hef,且hmin不小于100mm;

(2)当为膨胀型锚栓时,cmin取为2hef,smin取为hef;

(3)当为扩底型锚栓时,cmin取为hef,smin取为hef。

当瞒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荷载条件下的劈裂破坏:

(1)c不小1.5ccr,sp,且h不小于2hef。

ccr,sp为基材混凝土劈裂破坏的临界边距,应根据锚栓产品的认证报告确定;

无认证报告时,在符合相应产品标准及本规程有关规定情况下,扩底型锚栓可取为2hef,膨胀型锚栓可取为3hef。

(2)采用适用于开裂混凝土的锚栓,按照开裂混拟土计算承载力,且考虑劈裂力时基材裂缝宽度不大于0.3mm。

当不满足不考虑荷载条件下的劈裂破坏条件时,应按照《后锚固技术规程》6.1.12条规定计算混凝土劈裂破坏承载力设计值。

二、化学锚栓

化学锚栓受拉承载力应按锚栓钢材破坏、混合破坏、混凝土锥体受拉破坏、劈裂破坏等4种破坏类型,及单锚与群锚两种锚固连接方式,共计8种情况进行计算。

1单一锚栓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NRd,p——混合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

化学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计算按《后锚固技术规程》6.2.3条计算。

化学锚栓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按《后锚固技术规程》6.2.3计算。

5混合破坏

普通化学锚栓发生混合破坏时,其受拉承载力相关计算详《后锚固技术规程》6.2.2及6.2.4条。

6混凝土劈裂破坏

基材混凝土劈裂破坏分两种情况,一种发生在锚栓安装阶段,主要是由预紧力所引起,另一种是使用阶段,主要是外荷载所造成。

究其根源,是由于膨胀侧压力所致。

(1)cmin取为hef;

(2)smin取为hef;

(3)hminhmin取为2hef。

(1)c不小1.5ccr,sp,且h不小于2hmin。

ccr,sp为基材混凝土劈裂破坏的临界边距,取为2hef;

当不满足不考虑荷载条件下的劈裂破坏条件时,应按照《后锚固技术规程》6.2.15条规定计算混凝土劈裂破坏承载力设计值。

三、基材破坏

1、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

机械锚栓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按《后锚固技术规程》6.1.3计算,化学锚栓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按《后锚固技术规程》6.2.3条计算。

2、混凝土劈裂破坏

3.3受剪承载力计算

机械锚栓后锚固连接受剪承载力应按锚栓钢材破坏、混凝土剪撬破坏、混凝土边缘楔形体破坏等3种破坏类型,以及单锚与群锚两种锚固方式,共计6种情况分别计算。

1单一锚栓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2群锚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一锚栓剪力设计值(N);

——群锚中剪力最大锚栓的剪力设计值(N);

——群锚总剪力设计值(N);

——锚栓钢材破坏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

——混凝土边缘破坏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

——混凝土剪撬破坏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

3锚栓钢材受剪

锚栓钢材受剪破坏分为纯剪破坏和拉、弯、剪的复合受力两种情况。

对于有杠杆臂拉、弯、剪复合受力,及无杠杆臂的纯剪,应按《后锚固技术规程》6.1.14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

4混凝土边缘楔形体破坏

混凝土边缘楔形体破坏时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按《后锚固技术规程》6.1.15~6.1.25条文计算。

5混凝土剪撬破坏

基材混凝土剪撬破坏主要发生在中心受剪(c不小于10hef)之短粗锚栓埋深较浅的情况,系剪力反方向混凝土被锚栓撬坏,承载力计算按《后锚固技术规程》6.1.26计算。

混凝土剪撬破坏,群锚在剪力和扭矩作用下,各锚栓所受剪力方向相反时,应分别验算单根锚栓剪撬破坏承载力,计算方法参照《后锚固技术规程》6.1.27。

化学锚栓钢材破坏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后锚固技术规程》6.1.14计算。

4混凝土边缘破坏受剪

化学锚栓混凝土边缘破坏受剪承载力可参考《后锚固技术规程》6.2.18~6.2.21条文计算。

混凝土剪撬破坏应按照《后锚固技术规程》6.1.26和6.1.27条的规定进行计算。

对于普通化学锚栓,应根据混合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及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采用《后锚固技术规程》中(6.1.26-1)与(6.1.26-2)分别计算混凝土剪撬破坏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并应取二者的较小值作为普通化学锚栓混凝土剪撬破坏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3.4拉剪复合受力承载力计算

弹性设计时,拉剪复合受力下,机械锚栓及化学锚栓的钢材破坏承载力和混凝土破坏承载力计算公式相同。

弹性设计时,拉剪复合受力下,锚栓钢材破坏承载力计算公式按《后锚固技术规程》6.1.28计算,混凝土破坏承载力按《后锚固技术规程》6.1.29。

3.5抗震承载力验算

1后锚固技术适用于设防烈度8度及8度以下地区以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为基材的后锚固连接。

在承重绪构中采用后锚固技术时宜采用植筋,设防烈度不高于8度(0.2g)的建筑物,可采用后扩底锚栓和特殊倒锥形化学锚拴。

后扩底锚栓和特殊倒锥形化学锚拴应用范围限制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0.2g)及以下,主要是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有关规定。

2抗震设防区结构构件连接时,膨胀型锚栓不应作为受拉、边缘受剪和拉剪复合受力连接件。

3在抗震设防区应用的锚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适用于开裂混凝土的锚栓,并应进行裂缝反复开合下锚栓承载能力检测;

(2)应进行抗震性能适用检测。

4机械锚栓的抗震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JG160的有关规定。

5化学锚栓的抗震性能应按《后锚固技术规程》附录B的规定进行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拉锚固系数α不应小于0.8,滑移系数γ不应小于0.7,抗拉承载力变异系数νN小不应大于0.3;

(2)剩余抗剪承载力与C25非开裂混凝土下基本抗剪性能试验的抗剪承载力平均值的比值不应小于0.8。

6锚栓螺杆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8后锚固连接不应位于基材混凝土结构塑性铰区。

9后锚固连接破坏应控制为锚栓钢材受拉延性破坏或连接构件延性破坏。

10后锚固连接抗震验算时,混凝土基材应按开裂混凝土计算。

11锚固连接地震作用内力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进行;

地震作用下锚固连接承载力的计算应根据《后锚固技术规程》第4.3.5条考虑锚固承载力降低系数。

12后锚固连接控制为锚栓钢材受拉延性破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单个锚栓:

群锚:

NRk,s——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

NRk,min——混凝土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取NRk,c、NRk,sp、NRk,p的最小值;

——群锚中拉力最大锚栓的拉力标准值;

——群锚受拉区总拉力标准值;

k——地震作用下锚固承载力降低系数。

(2)锚栓应具有不小于8d的延性伸长段,并应采取施保证不及发生属曲破坏。

(3)锚栓采用非全螺纹螺杆且螺纹部分未采用镦粗等工艺增强时,螺杆极限抗拉强度应大于屈服强度的1.3倍;

采用镦粗等工艺增强的螺纹长度不应计人延性伸长段。

13后锚固连接控制为连接构件延性破坏时,应满足《后锚固技术规程》第8.2.3条规定。

4构造规定

4.1混凝土基材

混凝土基材的厚度h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膨胀型锚栓和扩底型锚栓,h不应小于2hef,且h应大于l00mm。

hef为锚栓的有效埋置深度。

2对于化学锚栓,h不应小于hef+2d0,且h应大于l00mm。

d0为钻孔直径。

4.2锚栓及锚栓布置

1群锚锚栓最小间距s和最小边距c,应根据锚栓产品的认证报告确定;

当无认证报告时,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锚栓最小边距c尚不应小于最大骨料粒径的2倍。

表4.2.1锚栓最小间距s和最小边距c

最小间距s

最小边距c

位移控制式膨胀型锚栓

6dnom

10dnom

扭矩控制式膨胀型锚栓

8dnom

dnom为锚栓外径。

2锚栓不应布置在混凝土保护层中,有效锚固深度hef不应包括装饰层或抹灰层。

3承重结构用的锚栓,其公称直径不应小于12mm,锚固深度hef不应小于60mm。

4承受扭矩的群锚,应采用胶粘剂将锚板上的锚栓孔间隙填充密实。

5锚板孔径df应满足表4.2.2的要求。

表4.2.2锚板孔径及最大间隙允许值(mm)

锚栓d或dnom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7

30

锚板孔径df

7

9

26

33

最大间隙[△]

1

2

3

6化学锚栓的最小锚固深度应满足表4.2.3的要求。

表4.2.3化学锚栓最小锚固深度

化学锚栓的直径d(mm)

最小锚固深度(mm)

≤10

60

70

80

90

≥24

4d

7锚栓的防腐锈蚀标准应高于被固定物的防腐锈蚀要求。

4.3抗震构造措施

1抗震锚固连接锚栓的最小有效锚固相对深度宜满足表4.3.1的规定;

当有充分试验依据及可靠工程经验并经国家指定机构认证许可时,可不受其限制。

表4.3.1锚栓最小有效锚固相对深度hef,min/d

设防烈度

hef,min/d

4

5

6~8

2新建工程采用锚栓锚固连接时,可在锚固区预设钢筋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锚固连接为重要的锚固时,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一般的锚固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