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1524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笔记中文档格式.docx

消防

有线电视

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否公有资源:

有竞争性无排他性

海洋中的鱼

环境

拥挤的不收费道路公共物品:

无竞争性无排他性

国防

知识

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第二节公共物品

搭便车者:

得到收益避开支付——所以私人在提供这种物品时,就存在搭便车的激励。

结论:

私人市场不会提供公共物品,所以政府在确信总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公共物品。

重要的几种公共物品

基础研究

反贫困(有分歧)(福利制度)

第三节公有资源——具有竞争性

共有地悲剧:

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

政府通过管制或者税收来减少对公有资源的是用来解决公有资源的过度使用,政府也可以把公有资源变为私有。

一些重要的公有资源:

清洁的空气和水

拥挤的道路

鱼类,鲸鱼,和其他的野生生物

第十二章税制的设置

平均税率:

总收入除以支付的总税收。

边际税率:

增加1美元收入支付的额外税收。

定额税:

每个人交等量的税收。

(被认为很有效率,但是没有兼顾公平)

受益原则:

认为应该根据人们从政府的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

能力纳税原则:

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纳税的思想。

纵向平等:

主张支付能力高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的思想。

比例税:

高收入的纳税人和低收入的纳税人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

累退税:

高收入的纳税人缴纳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的纳税人的税收。

累进税:

高收入的纳税人缴纳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的纳税人的税收。

(中国现在执行的就是这样的税收政策)

横向平等:

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

说明:

富人和穷人之间比较

同等收入的人之间的比较。

内容提要:

美国政府用各种用各种税收筹集收入。

联邦政府最重要的税是个人所得税和用于社会保障的工薪税。

州与地方政府最重要的税是销售税和财产税。

税制的效率是指它给纳税人带来的成本。

除了资源从纳税人向政府的转移,税收还有两个成本:

第一是税收改变了激励和行为引起的资源配置扭曲;

第二是遵守税法的管理负担。

税制的平等涉及到税收负担是否公平的分配到人民中。

根据受益原则,人们根据他从政府得到的收益来纳税是公平的。

根据支付能力原则,人们根据他们承受的财务负担的能力来纳税是公平的。

当评价税收的平等性时,重要的是要记住从税收归宿研究得出的结论:

税收负担的分配与税单的分配不是同一件事。

当考虑税法的改变时,决策者经常面临着效率与平等之间的权衡决策。

大多数关于税收政策争论的产生是因为人们对这两个目标的侧重有所不同。

税收归宿问题:

谁来支付税收?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第一节什么是成本?

总收益:

企业出售其产量所得到的量。

总成本:

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量。

利润:

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显性成本:

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

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由上批注可得到两个不同的利润概念:

经济利益:

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包括显性和隐性成本。

会计利益:

总收益减去显性成本。

第二节生产与成本

生产函数:

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

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

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第三节成本的各种衡量

固定成本:

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可变成本:

随着产量的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平均成本

平均总成本ATC:

总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固定成本AFC:

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AVC:

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MC(marginalcost):

额外一单位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总成本增加。

1.递增的边际成本mc

2.U形的平均总成本(U形的底部——是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有效规模))

3.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下降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上升

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相交于有效规模

总的结论:

1,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

2,平均的总成本曲线是U形的。

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在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

第四节短期与长期成本

很容易想象,短期之内一个工厂的建立不是说能建就能建的。

因此,像工厂这样的成本只能是算作固定成本,但是于长期而言,一家大公司可以去兴建很多的工厂,这样而言,对于短期而言的固定成本对于长期而言的也是可变的。

为什么?

因为在长期当中,企业沿着长期曲线移动时,他根据产量调整工厂规模,这样,在长期当中,企业可以选择他想用那一条短期成本曲线。

但是在短期当中,它不得不用它过去选择的短期曲线。

规模经济:

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规模不经济:

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规模收益不变:

长期平均总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我们说,企业有很多的种类,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供给曲线与他的各种成本有什么关系呢?

这些成本——我们在上一章已经学过了: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接下来的内容就是我们在竞争市场上对这些企业的行为的分析:

第一节竞争市场

定义:

有许多的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个卖者和买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的市场

特点:

市场上有很多的买者和卖者。

每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相同。

企业可以自由的进入或退出市场。

竞争企业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产量(加仑)价格(美元)总收益(美元)平均收益(美元)

边际收益(美元)

(Q)(P)(TR=P*Q)(AR=TR/Q)(MR=△TR/△Q)

16666

261266

361866

462466

563066

第二节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是利润最大化的的点

短期而言,如果企业的边际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将暂停营业。

长期而言,如果企业的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将退出市场。

边际成本曲线就是企业的供给曲线。

为什么企业在P〈ATC(图中认为MC曲线就是P供应曲线,所以MC代表的值和P一致)的时候不退出而是继续在市场经营,直到P因为,在短期之内,固定成本无法改变,如果不去经营,还是要付出这些固定成本,在做出一个短期之内是否停止经营的决策时,固定成本称作为沉没成本。

而与此相比,当经营者决定完全离开当前的行业时(作出退出市场的长期决策),它可以说,固定成本并没有沉没。

看下图:

下面这两幅图反映了价格与总平均成本之间的面积表示的意义。

此时,注意MC曲线和P曲线的区别。

第三节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价格=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

在自由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上,长期中利润为零。

在长期均衡时,所有企业在有效规模时生产,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总成本,而且,企业数量的调整满足在这种价格时的需求量。

需求变动在不同时间范围内有不同的影响。

在短期中,需求的增加价格上升,并使利润增加,而需求减少降低了价格,并引起亏损。

但是如果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那么,在长期中企业数量调整使市场回到零利润均衡。

实际上,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生产资源的数量可能有限,会引起成本上升

企业有不同的成本

企业获得零利润仍旧经营?

因为它的会计利润是正的?

第十五章垄断

垄断:

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买者的企业

第一节产生垄断的原因

1.垄断资源

例子:

南非的戴比尔斯钻石公司的钻石。

垄断了世界上80%的钻石生产

实际上垄断很少产生于这个原因。

因为现实经济非常巨大,而且资源由许多人共同所有。

2.政府创造的垄断

专利和版权法是政府如何为公共利益创造垄断的例子。

——需要注意的是决定专利和版权的法律既有利益也有成本。

它们的利益是增加了对创造性动力的激励。

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利益被垄断定价的成本所抵消。

3.自然垄断

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

城市供水系统。

这是想当然的。

如果一个城市只有一家供水公司,那么它铺设的管道就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这样,他供水的成本是最低的。

如果有两家以上的公司,供水的成本势必要上升。

实际上,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当中有很多的自然垄断的例子。

经济中有排他性而无竞争性的例子都是这样的。

比如,很少有人使用的桥的例子。

桥的收费站具有排他性,桥的使用没有竞争性(肯定够用了)。

第二节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的定价决策

1.清楚地认识到:

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一样的。

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竞争企业的保持水平。

因为从主观上讲。

垄断企业当中占有的份额如此之大以至它的需求曲线和市场的需求曲线的走向有类似之处——我的意见——而竞争企业在市场当中占有的份额非常的小,基本上它的产量不会影响的市场的价格,所以对它的需求是一个平行的直线。

但是可以分析出来。

它的需求曲线富有完全的弹性。

2.垄断者的利润。

专利到期并没有使垄断者失去全部的市场势力。

一些消费者仍然忠于有品牌的药品。

这使得以前垄断者至少可以收取比新的竞争者略高一点的价格。

第三节垄断的福利代价

1.无畏损失。

显然从下图可以看出,边际成本和需求的交点处是有效的产量水平。

但是我们的垄断价格却是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交点。

这样就会带来无谓损失。

垄断引起的无畏损失类似税收引起的无畏损失。

第四节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决策者会有以下的四种方法:

努力是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

——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

——问题:

政府是否能够进行必要而有相当准确的成本-收益分析。

——例子: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分解。

美孚石油公司的分解。

管制垄断者的行动

企业亏损:

政府补贴企业

允许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

不能激励垄断者降低成本:

允许企业从降低成本党忠义更高利润的形势得到利益。

水厂,电力公司等等

把一些私人垄断变为公共企业

——公有制

投票机制不如利润机制可靠。

无所作为

——+.+或者解释成什么也不做。

因为前几个政策都有缺点。

这个前提是市场失灵带来的损失比这些政策带来的损失都要小。

第五节价格歧视

以不同的价格向不同的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分析:

只有在垄断经营当中才有价格歧视的出现。

为什么,因为在竞争市场当中,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向任何一个顾客收取低价格。

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接受任何企业收取的高价格。

——因为它可以通过低价格从其他的企业那里得到。

价格歧视的例子:

1.电影票——儿童票,老人票等等。

(儿童和老人的支付意愿低,由此成功地实现价格歧视)

2.飞机票价。

比如对周六停留一个晚上的往返票收取低价——个人更愿意接受,而公务出差的人可能不能接受。

由此实现价格歧视。

3.折扣券——麦当劳之类的就有啊。

没钱的人可能去刻意收集。

但是有钱的人才懒得收集。

4.奖学金——对贫困学生提供。

5.数量折扣——买得越多越便宜这个例子我们在超市里屡见不鲜。

——实际上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买一大堆东西的,或许它只要一个单位就可以了。

而不是一打。

6.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日本的电器在日本买的价格比在中国便宜。

但是我们没有机会得到和日本一样的价格。

这也成功地实现的价格歧视。

但是如果有人专么从日本收购电器,在中国出售。

这就使得这些生产商不能实现价格歧视。

7.读研的时候有公费和自费之说。

这也是一个价格歧视。

完全的价格歧视的极端情况下,垄断的无畏损失消失。

第十六章垄断

第一节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

寡头和垄断竞争

寡头:

只有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

比如:

原油,网球,中国的移动和联通,生产cpu的Intel和AMD等等。

垄断竞争:

许多出售相似或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电影,小说等等。

寡头市场上企业的数量越多,产量和价格越接近于竞争下存在的水平。

第二节只有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

试想一下我们中国的联通公司和移动公司。

他们两家公司主导了国内的移动通信业。

实际上,他们有可能在私底下达成了某种提供的服务数量和收取价格的协议——这种一个市场上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可以称之为勾结。

以一致的方式行事的企业集团成为卡塔尔(cartel)。

拿零售市场的家电零售商来说吧——国美,苏宁,大中。

他们这些寡头希望形成卡特尔而赚取最大的利润。

实际上真的会如此么?

比如市场上卖120台冰箱时候大家赚的最多。

如果每一家都卖40台。

那么大家赚取的利润会最大。

实际上,国美可能想:

如果我卖60台,那么,虽然每一台的价格下降了。

实际上我还是要赚的多啊。

哪里会想到苏宁和大中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一共卖了180台。

国美的赚钱计划泡了汤。

这就被称作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

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的其他主体所选战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战略的状态。

原油市场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我们可以看看欧佩克控制石油生产这个卡塔尔的效果。

第三节博弈论和合作经济学

首先看看什么是博弈论:

这门学科是:

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的情况下如何行事。

囚徒困境的解释:

两个被捕获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很困难的。

甲和乙得到的刑期取决于他们是坦白还是保持沉默并取决于另外一个人的决定。

如果选择之后无论另外一个参与者采用何种策略,他都是一个参与者最好的策略,那么这种策略称之为优势策略。

比如甲乙都选择坦白。

这样他们之间的合作就会被打破。

不可能享受到每人都只有一年的最优待遇。

公有资源,做广告,军备竞赛,寡头都是一个好的博弈例子。

人们有的时候会去惩罚不合作者:

这会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住合作。

(可能博弈进行的次数不是一次)

第四节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

贸易限制和反托拉斯法。

决策者通过反托拉斯法来防止寡头从事减少竞争的行为。

案例:

1.转售价格控制:

规定某某产品全国统一零售价XXX

2.掠夺性定价:

占据了80%的市场,突然降价到成本以下。

想要挤出竞争者。

3.搭售:

微软的操作系统搭售浏览器,媒体播放软件等等。

第十七章垄断竞争

某些市场既有竞争特点又有垄断特点——

垄断竞争的概念:

许多出售相似而相同的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三大特点:

1)许多卖者:

许多的企业争夺相似的企业顾客群体。

2)产品差别:

每个企业生产的一种产品至少与其它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有所不同。

因此每个企业不是价格的接收者,而是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3)自由进入:

企业可以无限制的进入或者退出一个市场。

因此市场上的企业的数量一直调整到经济利润为零的时候为止。

书籍,cd,电脑游戏,餐馆,家具,等等。

第一节有差别产品的竞争

1.1短期的垄断竞争企业:

面对着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短期当中,这两种市场类型(垄断和垄断竞争)是类似的。

1.2长期的均衡

1)正如在垄断市场上一样,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这个结论的得出是因为利润最大化要求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以及由于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使得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2)正如在竞争市场上一样,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

这个结论的得出是因为自由进入和退出使得经济利润为零。

第二点表明了垄断如何不同于竞争!

1.3垄断竞争的完全竞争两点说明:

1.过剩的生产能力

2.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

一个说法:

真得很有感触(垄断竞争市场是卖者向买者寄圣诞卡的市场)。

为什么!

因为有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

想想那些好的酒店,其实他们就是一个垄断竞争者,他们会给那些住过的客人寄贺卡,其实是想拉拢客源。

每多住一个人,他的利润就多一份。

所以他才会有这个利益的驱动去给你发贺卡。

如果是多住少住赚的钱一样多。

我不相信他会这么做!

第二节广告

注:

广告,品牌,更多的是出现在垄断竞争市场!

因为垄断竞争当中的固有的产品差别使企业使用广告与品牌。

广告

对于广告的支持者:

认为广告抑制了竞争,使得买者不关心相似产品的价格差别。

对于广告的反对者:

认为提供了信息。

决策者现在更接受广告使得市场更具竞争力的观点!

我怎么看待:

能做得起广告,至少能说明一点,这个公司有钱!

有实力!

在某种意义上值得信赖!

品牌

反对品牌:

品牌使得消费者感觉到并不存在的差别。

支持品牌:

1)品牌给消费者提供了在购买之前不易判断质量的产品质量信息。

2)品牌给企业提供了保持高质量的激励。

因为企业保持自己品牌的声誉有经济目的。

反正我自己上超市买东西总是先看品牌,我觉得有品牌放心。

第十八章生产要素市场

为什么计算机程序员的工资会比加油站的加油的员工的工资高?

因为人们愿意为计算机软件花费大量的资金。

而不会愿意为加油站的员工付这么多的钱。

这些工人的工资反映了他们所生产的物品的价格。

什么是生产要素?

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接下来我们将对他们进行逐一的分析。

第一节劳动需求

劳动的边际产量和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这个好理解,想想多雇佣了一个工人,他肯定带来某种影响,不管他是使得产量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一般而言,多雇佣一个工人会增加一定的产量。

这个增量就是所谓的劳动的边际产量。

此时的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就是所谓的边际产量值。

对于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言,边际产量值曲线也就是劳动需求曲线?

对于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言,每一种要素要达到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其价格这一点上。

引起劳动需求变化的因素:

1)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变动的时候,边际产量值变动,劳动需求曲线移动。

比如价格上升,增加了每个工人的边际产量值,所以增加了劳动需求…

2)技术变革

技术进步会引起边际产量值的变动。

由此。

和上面一致:

比如技术革新增加了每个工人的边际产量值,所以增加了劳动需求…

3)其他要素的供给

一种要素的供给量会影响其它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

加油站没有油可卖会引起加油站员工的边际产量,由此对加油员的需求就会降低。

中国足球没有市场了(没有观众),会对每个足球运动员的边际效益产生影响,对足球运动员的需求也会减少。

第二节劳动的供给

劳动的供给我们将在第21章的家庭决策论当中更加详细的叙述。

简单的说明:

工作和闲暇的取舍。

我想说,在工作和闲暇之间的取舍对于一个人相当的重要。

真的是一个人的工资越来越高他就不愿意去休息了么。

那么比尔盖茨就不用睡觉了。

),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尽管人们的工资越高,享受闲暇的机会成本就越大,人们可能会减少休息。

可是不要忘了一点,当人们的钱多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人们已经很富了,这个时候人们可能去选择休息而不是继续挣钱。

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说为什么美国总统会经常去度假,某某明星会去出国休息,等等。

那么什么会引起劳动供给的增加呢?

嗜好变动

社会的大趋势变动。

旧中国是男主外,女主内。

现在不然,妇女一样需要工作。

由此,对劳动供给增加。

可供选择的机会改变

计算机专业现在的工资很高,所以很多不学计算机的人都投向了计算机业。

计算机业的劳动供给增加。

其他行业的劳动供给减少。

移民

这个对中国看来就是大量的优秀的人才流向美国等国家,美国的劳动供给增加。

而中国相应的行业劳动供给减少。

第三节劳动市场的均衡

工资调整使劳动的供求平衡

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下面两幅图反映了劳动供给的移动

这幅图我给的一个例子是去过去广东打工的人的例子: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广东,那么,劳动的供给增加。

所以均衡工资下降,就业量增加。

结合下面的这张图,有更多地解释现在的民工荒问题。

虽然说现在广东的工人人数在增加,可是劳动需求在增加。

人均的工资不够高的情况下,你当然招不到工人。

很显然是事情。

广东的现在的人均工资必然经历一个上升的过程。

不可能有无限的民工。

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的弹性不是无限大的。

第四节其他的生产要素:

土地和资本

相对于土地市场,资本市场更加富有弹性一些。

我们同样可以有由供给和需求模型来分析他们。

生产要素之间是有联系的。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

改变任何一种生产要素供给的事件会改变所有要素的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