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8155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96 大小:56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954—2

手机号码1

电子邮箱

固原市农业学校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

2011年7月16日

序言

为确保按时高质量、高效益地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规范项目管理,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申报2010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0〕34号)、《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1号)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坚持面向“三农”,服务“三产”,以涉农重点专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产学研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服务,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

努力实现学校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协调发展,走示范引领之路、走内涵发展之路、走特色发展之路。

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理念、大胆实践,本着“地方性、开放式、市场化、技能型”的办学理念和“规模适度,内涵发展、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办学思路,紧密结合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和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依托固原市政府确定的“一个核心区,五大重点产业、五大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实施,将学校畜牧兽医、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农业与农村用水和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等4个专业打造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与宁南山区产业发展结合紧密、内部关联度大的特色专业群,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成为固原市特色农业、劳务产业等技能型人才培养、生产示范、技术服务、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的基地。

大幅度地提高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加强内涵建设,使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突显优势,形成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农业职业教育的龙头、骨干、示范学校,辐射带动同类学校共同发展。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固原市地处宁夏、陕西、甘肃三省交界地带,位于宁南山区,辖四县一区,总面积1.065万平方公里,人口150多万,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全国最大的边远回族聚居区和贫困地区。

改革开放以后,这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可喜局面。

但是,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1、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宁党发【2008】3号)的精神;

按照《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申报2010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0〕34号)、《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1号)要求,加快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谐宁夏”战略,主动适应固原市乃至宁夏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的要求,“按照‘强化职能、整合资源、搞活机制’的要求,统筹各类培训资源,使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等形成合力”,加强固原市农业学校建设符合我区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要求,也是固原市农业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机遇。

2、“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

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一线新农村建设者已是当务之急。

根据自治区大力发展固原市设施农业的战略,固原市将对968个行政村投入50多亿元,完成六万亩温室、21万亩拱棚的旱作节水农业任务,而设施种植又属于技术密集型、投入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农业,按一名技术员指导20个温棚计算,急需培养3000名技术人员。

同时固原市将进行百万头肉牛饲养工程和100个肉牛养殖示范村、30个村肉牛养殖示范核心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当前全市968个行政村只培训了238人进行黄牛冷配等服务,饲养和繁殖技术力量十分缺乏。

3、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四次固原工作会议精神,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发展草畜业、马铃薯、劳务输出、旅游服务等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支柱产业。

随着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及固原市劳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劳务经济”已成为固原市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作为具有“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示范基地”、“宁夏科普教育基地”等功能的固原市农业学校,对广大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下岗人员、农村劳动力和社会待业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任务将进一步加大。

4、固原市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有回族人口近70万,占总人口的43.5%。

当地中小学学生中回族学生的比例除与当地人口自然比例持平外,还有56所回民小学和4所回民中学,共有回族在校学生约16万人。

因此,民族职业教育是固原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固原拥有丰富的矿产和旅游资源,已探明煤、天然气、石英沙、石膏、芒硝等藏量都在10亿吨以上;

银平铁路的连接、银武高速公路的贯通、飞机场的修建;

六盘山、须弥山、火石寨等著名的旅游胜地与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风情民俗、革命传统文物的交相辉映,使固原已形成了以资源、畜牧、淀粉、旅游开发为主的优势支柱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000年以来,固原市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2%左右。

全市整体实现了温饱,正在向小康型迈进。

预计到2011年,固原市GDP超过120亿元。

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刻意识到,没有固原市的小康就没有宁夏的小康,从2003年始连续四次召开了固原工作会议,规划了固原市经济社会发展大目标,更加有力的促进了固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为固原市农业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物质条件。

因此,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所具备条件,经过反复论证,将畜牧兽医、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农业与农村用水和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等4个专业确定为重点建设的示范专业。

(二)建设基础

1、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一校两址”,总占地395亩,共有校舍面积9.1万平方米。

其中校本部占地18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学生运动场馆、图书室、体育设施一应俱全,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建有标准化实验室76个,具有价值3086余万元的实验实训设备,学校投资近百万元建成了较为先进的校园网,建立了网管中心,为学校的“产学研”结合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搭建了平台。

学校南校区即“固原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开发利用,占地215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建有以食用菌产业为骨干的设施种植、舍饲养殖等标准化日光温棚24座,引进、试验、示范、推广10余个先进农业生产技术项目。

该“园区”既是学生练兵的舞台,又是为“三农”服务的平台。

同时,学校在固原市各县(区)部分乡镇租用固定教学场所2.5万平方米,用于送教下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和鉴定。

学校目前所开设的专业从校舍、实训场所、仪器设备、师资、以及图书资料、必须的经费等基本办学条件方面完全具备。

2、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学校有在职教职工272名,其中:

专兼职教师166名,在编专任教师150名,本科及其以上学历达95%,其中研究生9名,占教师队伍6%;

高级讲师78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

有在编专业教师95名,占专任教师的63%,“双师型”教师68名,占在编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为71%;

有在编基础文化课教师45名,占专任教师的37%。

有两名教师分别被国家教育部、人事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模范教师”;

有两名教师分别被国家职教学会评为“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

一名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中等农业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

一名荣获自治区“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称号,一名荣获自治区“师德建设模范标兵”称号;

有市级学科带头人6名,。

每年教师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主编通用教材1-2部,主持自治区级科研项目12项。

学校制定了《固原市农业学校2010-2015年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固原市农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等一系列与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关的制度,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教师培训广泛开展,教师成长有了更多渠道,每年组织实施教师全员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并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与教学改革研讨会,每学期均派6-10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同时聘用有实践经验的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即技能型人才)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完善了教师队伍补充与淘汰、考核考评、职称评定与聘任机制,形成了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3、办学规模学校有在册中职学生数达5470余人,各类成人函授生达2900余人。

作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示范基地,宁夏科普教育基地,宁夏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国家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实验基地,承担着固原市四县一区及周边地区普通中专、技工、职业中专等学历教育和在职人员各类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村科技带头人培训、劳务输出上岗培训等任务。

自2007年以来,每年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15000余人次。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4000余人次。

4、培养模式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服务功能,已形成了自己办学特色。

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总结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开放办学,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

50多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教师+学生+农户”、“教师+学生+农业企业”的农业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

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

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积极探索教、学、做的统一,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以“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学校提供智力(技术)支撑、企业提供就业(实习)岗位”为宗旨,以“政府引导、校企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共赢”为导向,2004年2月,在固原市人民政府的倡导下,由固原市教育局、固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固原市农业学校牵头,以固原市“四县一区”的职业中学、农民工培训学校和技能鉴定中心以及部分农贸公司、养殖业协会、园艺(绿化)公司、饮食服务企业、建筑公司等为成员单位,组建了“固原市职教联合会”。

“联合会”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合作办学机制,由地方政府保障活动经费,每年召开一次年会,通报情况,总结经验,图谋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共建、共管”经验。

形成了学校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派“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的联办局面;

形成了“我培养、你用人”、“一份协议管三方(学校、学生、企业)”的共管格局。

“联合会”针对固原市农业学校办学实际提出,紧紧依靠地方产业发展现状,办好优势专业,为之服务。

如畜牧兽医、设施农业(种植)等骨干专业群,是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政策的引导下,在国家中职生资助政策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的帮助下,在用人单位就业优惠政策和工资保障措施的吸引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两专业在校学生数连年增加(每届达100多人),近三年订单培养率达85%以上。

5、办学模式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对学校“固原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方式,优化了办学资源配置,增强了学校办学实力。

通过与东部沿海几个学校的联合办学,推进了我校与山东、福建、江苏等地学校的校校合作办学,扩大了东西合作办学成果。

目前,以我校为“龙头”,形成了固原市“校校联办”、“校企联办”的集团化办学模式,这一模式,正在向省内外扩大和延伸,为广大毕业生就业和再就业提供了保障。

6、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学校围绕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草畜业、马铃薯、劳务输出、旅游服务等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支柱产业的战略,坚持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突出能力为重点,以办出特色为目标”,以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为主要抓手,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改造老专业,开设新专业,在加强农学、林学、畜牧兽医、农业水利、会计、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老专业的同时,及时新上了社会急需人才的设施农业技术、清真烹饪、服装制作与营销、工业与民用建筑、饭店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等专业。

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改革课程设置,建立和完善了现有专业的能力教育体系,尤其是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模块式”教学改革,根据专业办学条件实行了“1+2”校校联合、“1.5+1.5”工学结合、“2+1”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和持“双证”毕业制度,推行了学分制,试行了弹性学制。

突出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了广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了其参与社会竞争的实力和机会。

学校多年来不断推进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教学方法、方式改革,特别是通过改善信息化办学条件,鼓励教师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7、管理体制建设学校着力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向管理要效益。

我们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进行制度创新,依靠科学、有效的制度及其强有力的学校内部管理。

制定了符合学院发展的各项管理规定,实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教职工聘任制、劳动合同制,汇编成册了《教职工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汇编》和《学生手册》等册子,实行了奖惩、晋级、收费、职称、考核等院务公开、公示制。

不折不扣执行《固原农校教师业务量化考核办法》和《固原农校教职工绩效工资发放办法》,有力地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了工作质量和教学质量。

深层次推进学分制改革,实行学分制,推行了与学分制实施相配套的弹性学习制等管理制度,建立“学分银行”、学分互认制度,严格执行最低毕业学分(170学分)制度,建立了有效的学籍管理制度,实行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特别是农民工子女通过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和顺利就业创造了条件。

同时,规范执行学生电子学籍、教务管理等信息系统,保证了学生等信息的全面、准确,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8、学生评价模式学校建立了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

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习,完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校与实习企业相结合的学生学业评价机制,严格实行坚持十多年的“双证书”毕业制度,促进了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使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得到提高,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主要问题

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提高。

但是,与地方现代化建设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

当前,我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专业的建设与改革如何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以下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培养模式仍然以学校为中心和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为主,校企合作只停留在顶岗实习安置就业环节,教学过程中专业核心课程尚不能严格按照达到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培养模式实施,需创新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教学组织形式相对单一,教学方式方法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教学环境创新相对不够,诸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仿真模拟教学、岗位教学和技能打包教学等教学模式尚未深入应用到各专业教学之中。

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尚不深入和普及,需要改革、完善教学模式。

三是学校在整合和利用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等办学资源方面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尚待进一步充实,合作层次、深度、机制、体制还需完善。

四是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教学实施中尚未建立起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和有关社会人员等共同参与的教学运行机制,人才市场针对性不强;

专业品牌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技能教材建设方面投入和发展不够,需要全方位创新教育教学内容。

五是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相对短缺,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升;

每学期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和聘用有实践经验的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即技能型人才)到校担任兼职教师的数量不足,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团队建设。

六是现有的实训设施设备尚不能完全与培养方案及课程相配套,各门专业课程不能完全按照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模式进行,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相关专业实训条件,提升受训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七是学校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健全和落实科学、有效的制度来规范教育教学活动。

为此,学校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适应中国特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通过内涵发展、联动发展、创新发展逐步解决上述问题,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切实加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创建工作。

(二)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申报2010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0〕34号)要求,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固原市“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基本思路

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学校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面向“三农”,培养实用人才,增强学校办学吸引力。

坚持育人为本,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全面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

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产业、职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和畜牧兽医、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农业与农村用水和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等4个专业全国双示范。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三依托,三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区域经济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和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互惠共赢为基础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做合一;

依托学校示范园区和科研项目,实现生产和学习合一;

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实现顶岗与就业合一,实现以共育人才、共建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共同开展技术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

2、进一步突出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大素质教育力度

(1)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

进一步完善学校“12345”德育教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德育教育作用,按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融入专业学习的各门课程,渗透到教学、实习和社会服务各个环节,大力加强班主任工作,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特别要开好公共素质课程,强化以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心理健康、礼貌礼节、社会能力等为重点的综合素质教育,以此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重视基本文化素质的培养。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定位,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科学文化素养、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能力。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主要文化基础课教学实施方案和分层教学指导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和人文修养。

(3)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及颁布的专业课程设置标准,确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及其课时,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含顶岗实习)增加实习实训课时比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增强专业课教学环境的实操性。

(4)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继续贯彻落实好《固原市农业学校技能竞赛管理制度》,以“技能大赛”为指挥棒,发挥技能竞赛对教学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按照“学校年年有技能大赛、各专业科学期有技能竞赛、各门课程月月有技能训练”的要求,落实好学校三级职业技能竞赛制度,强化全体学生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参加省级和全国的职业技能大赛,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3、立足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践行工学交替、产教结合。

充分发挥“固原市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畜禽繁育与饲养技术创新中心”、“林木种苗繁育技术创新中心”、学校菌草研究所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雄厚基础能力和一流的条件,对其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优化重组与鼓励运行模式的创新,将其打造成学生工学交替、产学研结合的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训练的平台、教师对外技术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