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1642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年级音乐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一、复习歌曲《小鸟小鸟》

1、分声部演唱歌曲。

2、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欣赏《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导入:

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

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

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3、初步聆听,想:

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4、复听: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表情或微小的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5、全曲完整地聆听,再次感受音乐的美妙。

三、完成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

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

还可以根据想象在图形谱上填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饿平静、期待、热烈。

四、学生小结。

第三课时

一、气象知识导入:

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还有哪种天气现象?

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

它能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二、欣赏歌曲范唱,思考: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刷刷刷刷”是什么声音?

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三、老师指导,练习模仿下雨声。

要求:

声音集中,轻巧又有弹性,切记喊唱。

四、师声接唱:

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部分。

五、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老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后的曲调:

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老师随即纠错。

(5)用小快板的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六、学唱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理解歌词的含义

(3)再次有感情地演唱。

七、表演歌曲。

第四课时

一、以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同学们,春水从何处来?

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

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

请听音乐。

二、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1)初听乐曲,思考:

歌曲创设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2)复听音乐,思考:

合唱有几个声部?

春水象什么?

(3)再次聆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让学生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

三、儿歌和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

(2)两人互相练习。

(3)指导学生注意速度要与歌曲一样。

四、徒手为歌曲伴奏。

五、分组讨论:

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方法为歌曲伴奏。

六、音乐活动:

(1)思考:

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

(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

(3)成果展示。

第二课欢乐的村寨

教学目标:

1、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阿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以及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连唱时间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载歌载舞的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的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

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掌握切分音,懂得民族音乐的唱法。

2、掌握音乐的强弱韵律,唱好歌曲

课时安排:

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1.欣赏导入:

(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

考考你的小耳朵:

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

演奏的乐队是中国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

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2.揭示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解题。

设问:

(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

(2)“边寨”是什么地方?

3.熟悉各主题音调。

播放各主题音调(在课前要制作好各主题的音带片段。

放某一主题,让学生在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是第几主题,并跟录音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课本上右下角的练习。

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乐曲,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题的序号。

教师可从学生的举手示意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听赏水平,及时地加以指导。

5.师生讨论

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

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达各主题的舞蹈场景吗?

完成课本右上角的练习。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

(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

教师巡视,分别作指导。

(2)聆听全面,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的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景。

7.小结:

我国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情奔放。

当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讯传入边寨时,他们就用歌舞欢庆喜讯,表达他们的欢乐情景。

二、表演《巴塘连北京》

1.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

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

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

每当一地的公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都非常激动。

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2.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更佳。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

注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教师巡视,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

(4)完整地唱好全曲。

注意强弱节拍感。

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

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注意连线一定要唱好,这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

三、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1、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2、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以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切分节奏的掌握

一、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1.从地理知识上导入:

我国的云南省地处西南,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

在云南西盟,沦源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格一样古朴、粗犷,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歌曲表达的情绪给你什么感受?

(热情、欢快)

3.板书前奏6小节曲调: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唱这6小节曲调。

在曲调中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

板书最后一小节的衬词及曲调:

并在教师指导下学唱。

这是佤族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

4.再次复听《阿佤人民唱新歌》,在尾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啰”。

5.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如果能随音乐哼唱更好。

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投入地以欢乐的情绪表达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二、学唱《迷人的火塘》

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

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时光。

这是侗家的风格。

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2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

先听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重点:

切分节奏

(1)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7、8小节)。

板书这两小节,教师分别范唱歌词与曲调。

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

与学过的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系?

——师生讨论,复习节奏。

教师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

它是与“”属特殊的节奏型,也称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

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第三课时

1、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2、编创与活动

3、听辨训练

有感情地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展示出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

教学重点:

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编创与活动

一、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1、齐唱歌曲复习旋律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即第1—4小节),并能流畅地唱好。

3、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承担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

教师分别巡视指导。

4、两个声部分别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6、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7、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

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试做伴奏并作出评价。

确定合适的打击乐器后为营造歌曲的情景作烘托。

(2)作情景表演。

按教材图示围成两圈,内圈学生挥动红绸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学生手拉手边唱边转。

8、小结:

欢乐的侗家村寨。

二、听辨活动

1.这两条曲调的音高组合是一样的,仅仅是在奇数小节的强拍节奏不一样,A是“”,而B是“”听辨的目的显而易见是要求能分辨这两种节奏型,这是本课切分音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与实践的环节。

2.听辨后再跟琴唱一唱,这样不仅是听,通过唱的实践更能体验两种节奏的对比。

如果班级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好,也可以不必跟琴唱。

第三课幻想

1、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通过《天地在我心》、《小白船》、《水星》、《让幻想展翅飞翔》等作品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通过对动画片《宝莲灯》的两首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

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

3、唱好二声部合唱《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在立体的和声音响声中,体验、想象所获得的美感,并对两首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4、以《水星》、《宝莲灯》及两首歌曲为范例,开发式进行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命题创作活动。

1、通过了解一些神话故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聆听音乐,了解神奇的气氛是靠电子合成器的音响产生的。

3、学习演唱歌曲时气息的连贯。

1.唱好两首歌曲,用声音表达“幻想”的主题。

课时:

三个课时

一、聆听《天地在我心》

1.由电影故事导入。

谁能介绍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

教师归纳(故事概况见本教材分析)

2.欣赏《天地在我心》童声独唱。

讨论:

(1)这首插曲是哪个角色在演唱?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演唱的形式,其音色归属哪个声部?

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

(3)叙述在演唱这首插曲时的影片画面及描述的故事内容。

3.聆听《天地在我心》。

(1)边听边展开联想与想像,说说听后感。

(2)熟悉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唱(但不能妨碍别人的聆听),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自己聆听的感受。

二、聆听《望月节》

1.以对比导入。

播放录音《望月节》。

这段音乐在演唱形式上及情绪上与《天地在我心》有什么不同?

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内容?

在影片中的画面是怎样的?

(在讨论中还可播放部分片段。

2.聆听《望月节》。

在聆听前,教师先提示:

要仔细听伴奏,神奇的气氛是靠什么音响产生的?

聆听后师生讨论:

音乐神奇色彩产生的因素?

3.教师简单介绍电子合成器。

三、音乐小知识——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

电声音乐是电子高科技的产物,是电子科学运用在乐器上并转化为音响,通过演奏进行音乐表现的。

电子合成器是先用电子采集各种音源,把几百种音源的分析,通过高科技合成后做成集成芯片。

在演奏时通过操作键盘、键纽发出各种模拟的音响。

四、课后小结

一、聆听《水星》

1、以天文知识导入:

看谁的天文地理知识知道得最多!

太阳系有几颗行星?

(太阳系是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它的引力支配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

太阳系的成员包括太阳以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等9颗大行星、2000多颗轨道已确定的小行星、34颗卫星以及许多慧星和流星体。

2.欣赏《水星——飞行使者》第一主题(片段)。

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到的情景?

3.揭题:

这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以太阳系行星为题写的一部管弦乐组曲之三:

《水星——飞行使者》。

现在请你按作曲家的标题展示你的想像。

4.再次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自由议论:

按乐曲的标题,请大家自由议论,说说你的想像。

5.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第二主题由小提琴独奏开始)。

按乐曲的标题从第一部分的发展到第二部分听后,说说你想到的故事?

要放开你的想像。

6.跟琴看着教材上的谱例,哼唱乐曲的第一、第二主题,以加深对这二主题的印象。

7.完整地聆听乐曲,听后要分组讨论。

问题:

(1)乐曲分几个部分?

(2)你能编个故事讲一讲吗?

8.小组讨论:

每人说说自己的故事(以乐曲作背景音乐)。

9.每小组推选一位故事大王,讲“水星”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时,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讨论。

如果有的小组能伴舞表演更佳。

10.教师学生共同点评选出班级“故事大王”。

11.再次完整地欣赏。

由班级“故事大王”演讲并请班级“舞蹈家”伴舞,表演乐曲。

12.教师小结:

表扬学生们丰富的想像,发展形象思维,开发右脑,希望大家多听音乐多想像。

二、表演《小白船》

1.以天文知识导入。

有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

2.揭题:

朝鲜童谣《小白船》就是叙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与想像。

3.歌曲范唱。

这是几拍子的歌曲?

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4.板书节奏谱先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加上打击乐器(其中学生大部分是徒手)。

5.学唱第一乐段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前16小节)。

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为教师范唱伴奏。

(2)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为学生伴奏。

6.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高声部与低声部曲调。

(2)高、低声部的学生各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3)高、低声部分别汇报自学成果。

(4)请两位高声部的学生与教师重唱(教师唱低声部)。

(5)在教师指导下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谐和)。

(6)配上打击乐伴奏。

7.完整地、优美地、流畅地唱好全曲。

9.朗诵歌词并讨论歌词的意境,以激发学生的想像。

10.学唱歌词。

(1)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自己的声部的歌。

(第一个声部在练习时,另一声部默唱或轻唱自己的声部与之配合。

(2)二声部合成,并配上打击乐。

(3)有感情地富有想像地唱好歌曲。

11.表演《小白船》:

唱唱、奏奏、跳跳,以多种形式表演《小白船》,尽情地抒发师生的想像。

主要让学生参与表演,形式由他们讨论。

例如:

全体歌唱→吹奏与打击乐→二重唱与伴舞→舞蹈→表演唱……

三、听辨练习:

听辨哪一首曲调带有切分节奏?

1.目的是巩固前两课的切分音知识,加强切分节奏的练习。

2.教师分别弹奏两条曲调。

在这两条曲调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一、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1.谈话导入:

什么是幻想?

幻想是人们对未来远景的一种想像。

大家来听《让幻想展翅飞翔》在唱什么,你就明白了。

2.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及其演唱形式。

3.音程基本训练:

4.学唱歌曲。

(1)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第一部分曲调。

(到第一个反复记号为止,教师巡视指导。

(3)二声部合成,教师在鼓励学生自学成果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后,再次合成。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美的享受。

(4)填入歌词,加入幻想进一步唱好第一部分歌曲并获得美感。

(5)学习第二部分歌曲并合成。

5.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好歌曲。

(2)分组讨论:

怎样表演歌曲?

希望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地无限制地设计。

(3)分组展示。

(4)评价、鼓励为主,表扬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

6.小结:

发展想像,活跃思维。

二、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1.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任务:

表演一段音响小品,反映“幻想”的主题。

(1)设计命题及设计表现的过程与内容。

(2)运用各种现有的乐器(打击乐及各种自备的乐器)及自制非正规的乐器,同时包括人声及身体各部位能发出声音的部分。

(3)允许自由结合形成小组集体创作。

2.教师提供各种器材,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3.教师引导:

以本课教材中的五首作品作为例子,让学生发挥想像,设计小品。

同时可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

语文、自然、手工劳动、美术等课程中的内容设计创作。

4.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进行指导、引导、点拔。

5.各组展示。

6.评价:

表扬、鼓励学生们的小品创作。

幻想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能发展我们思维能力。

第四课四季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

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缩影的一方面反映。

2、聆听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象,

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

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创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

1、演唱歌曲,体验欢乐情绪,进行曲式创作活动。

2、欣赏乐曲,体会音乐的变化,发展联想,提高三度创作能力。

四个课时

一、学习歌曲《童心是小鸟》

1、歌曲范唱,设问:

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情绪是怎样的?

2、你怎样理解歌名?

3、听老师再次范唱,请你找出与第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说它们区别与相似之处并唱一唱。

4、跟着老师的伴奏唱曲调。

5、把歌词按节奏朗读。

6、完整地演唱歌曲。

7、设问:

你能否在歌谱上标上力度记号,表达你对欢乐“童心”的处理想象?

8、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演唱。

二、歌表演。

三、小结。

一、复习歌曲《童心是小鸟》

二、欣赏《四季歌》

1、介绍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2、初听有小提琴独奏的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

3、再次复听这一段,请学生看谱跟唱,体验青海“花儿”的风格。

4、欣赏全曲,设问:

《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

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请用力度记号把她记录下来。

5、再次聆听全曲

(1)全曲在音色上有什么变化?

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

(2)从力度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想象。

6、比比谁的记忆力好?

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

三、总结。

一、学习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

1、导入:

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阵大雨,其中一位同学有伞,如果你是那位有伞的同学你回怎么做呢?

2、聆听范唱,思考:

三位学生在大雨中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3、用2/4的指挥图式来感受前一部分的效率。

4、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前一部分旋律。

5、思考这段曲调有什么特点?

在节奏上有什么规律?

能找出跨小节的切分音吗?

6、自己哼唱。

7、自由学唱够一部分旋律。

8、学唱歌曲

(1)完整地、欢快地唱好曲调。

(2)朗读歌词,把歌词填入,试唱歌曲。

(3)完整地唱好歌曲。

三、歌表演

1、思考:

怎样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

分小组讨论。

2、自由讨论

3、各组展示。

4、师生互评。

四、音乐活动

1、创作条件与要求:

按书上以知道两个小节,要求用模仿重复方法创作发展成4小节。

2、讲解范例,复习模仿方法要求。

一、以学唱陕西民歌《秋收》为导入

1、老师范唱

2、学生跟琴唱第一段歌词。

3、师生讨论歌曲的情绪及内容。

二、欣赏歌曲

1、初听,感受在器乐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形旋律出现几次?

还有什么旋律与民歌原形旋律有关系?

2、指导学生唱教材中的图形谱。

(主题A)

3、听主题B,并画出其图形谱,进行比较。

4、讨论:

根据你自己的乐曲发展的记录图表,说说你聆听后想象。

请围绕乐曲的标题,根据A与B及其乐器音色的变化展开你的想象于联想,进行创作构思,说出其情绪的发展与变化。

5、小结。

第五课您好!

大自然

一、通过两个题材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