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170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12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5页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docx

健康生活完全指南青春痘

认识指南

青春发育期是人最漂亮最美丽的阶段,可是青春痘偏偏在这个时期出现了。

有了青春痘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是很重要,但处理得不好则会在脸上留下永久性的遗憾。

●什么是青春痘

青春痘,俗名粉刺、痘痘、暗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医学上统称为痤疮,中医古代又称面疮、暗疮、粉刺、酒刺,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颜面部。

由于本病好发于青年男女,尤其是油性皮肤者,故又有“青春痘”之称。

●“痤疮”一词的来源

早在殷商时期,祖国医学就有关于重症痤疮的描述。

“痤疮”一词在周代就有了雏形,至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就有“诸痈痒疮皆属心,汗出见湿乃生痤痱”的记载,最早叙述了痤疮产生的病因病理。

英语中痤疮一词“acne”的来源不清,普遍认为可能是来源于古希腊语“akme”,意为红色斑点或顶点。

3世纪Cassius(卡西亚斯,罗马学者)曾用akme来隐喻青春期。

因此人们猜想acne一词是否是希腊语akme在传抄过程中误写的结果。

●青春痘的发病情况

青春痘主要是一种青春期疾病,85%的青少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困扰。

最常发病于15~18岁,男女皆可受累,通常在25岁前开始缓解。

然而,起病和缓解的年龄差异很大,一部分患者从新生儿期即可出现皮疹,而有约20%的女性和3%的男性直到44岁仍在“战痘”。

●青春痘的好发部位

从一般的情况来看,青春痘主要发生于人的面部。

所以,在临床上,当医师告诉病人他的胸背部甚至手臂上也有痘痘时,有些病人会很惊讶。

其实,痘痘不仅可以发生于面部,还可能在颈部、胸背部和上臂等部位出现。

青春痘在面部最常发生于双颊,其次是鼻部、前额和下颌部。

耳部也可累及,可以在耳郭上出现大的粉刺,耳垂形成囊肿,有时出现耳前耳后的粉刺和囊肿。

在颈部,尤其是项部,主要是大的囊肿性损害。

成人痤疮与青春期痤疮的临床表现有细微差别,成人痤疮主要表现在颏部和下颌部群集的炎症性皮损,易累及颈部,尤其是成年女性的下面部、颏部最易受累。

成人痤疮患者的面部皮肤油脂较少,皮肤更加敏感,较易合并其他敏感性皮肤病。

●脸部的痘痘为什么特别多

一般西医认为,痤疮一般在青春期首发于额头,并有逐渐向下蔓延的趋势。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额部的皮脂腺对于激素的改变最为敏感,因雄激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脂分泌增多的现象;其次该部位角质较厚,毛囊开口易阻塞,从而出现粉刺和炎症。

中医对于痤疮的发病部位更为讲究,认为痤疮的发生与体内脏器功能失调有关。

如额、鼻旁、口周等部位发病,大多因嗜油腻和甜食或者生冷瓜果引起,表现出面部油腻、面色晦暗等“湿”性特点,病程相对较短且反复发作。

此类患者有相当一部分伴有便秘,也反映了胃、脾、肠的功能紊乱。

面颊和下颌部位的发病,往往与肝失疏泄、情绪不稳有关,表现为郁郁寡欢或烦躁易怒;在女性患者中,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月事不顺有关。

●哪些人容易患上青春痘

1、正值青春期发育的人。

2、油性皮肤严重的人。

3、长得瘦黑且男性化的人。

4、喜吃甜食的人。

5、经常熬夜的人。

6、因为工作性质和环境条件而经常与油接触的人(如加油站、烹调等)。

●刚出生的宝宝也会生痘痘

门诊时,经常会遇到焦急万分的父母抱着婴儿前来咨询。

困扰年轻父母的一个问题是,刚出生的宝宝脸上发出了一粒一粒红疙瘩,就诊后医师却诊断说这也是一种痘痘。

难道新生儿也会出现痤疮吗?

其实,新生儿痤疮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皮肤病,常在出生后几天发病,多见于男性婴儿,表现为面部出现粉刺、小颗的丘疹或脓疱,有时伴有蜕皮,常可在几天或几周内自行消退。

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残留有母亲的孕激素,刺激了婴儿的皮脂分泌。

如母亲在怀孕时服用过皮质激素和抗癫痫药治疗,产下的婴儿更易患有本病。

但有时,新生儿痤疮反复不愈或在出生四周后才开始发病,便称为婴儿期痤疮。

这种情况下,痤疮可延续到儿童期、青春期或成年。

儿童期痤疮可由持续不愈的婴儿期痤疮延续而来,也可在2岁后发病。

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且多发于男孩。

表现为较为密集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可只出现一种皮疹也可以多种皮疹的形式组合出现,通常局限于面部。

病程可持续几周至几年不等,偶尔也可延续为更为严重的青春期痤疮。

通常这种情况有明确的中重度痤疮的家族史。

●成人也会惹上青春痘

成人痤疮是指年龄超过25岁以上的痤疮患者,主要有两种类型:

1、持续性痤疮,指在青春期发生痤疮持续到成人阶段。

2、晚发性痤疮,指痤疮首次发病在成人阶段。

成人痤疮通常在45岁消退,但也有报道痤疮可持续到60岁或70岁。

成人痤疮看起来女性更多些,但有人认为这种性别的差异是由于女性更易寻求治疗的缘故。

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料表明哪一型痤疮更为常见。

1999年,Goulden(格尔登,英国利兹综合医院)发现在过去十年痤疮患者平均就诊年龄从20.5岁上升到26.5岁,但作者无法明确此系成人痤疮发病率的增加所致,抑或是人们对痤疮更清楚而愿意寻求治疗所引起。

Goulden调查了749名年龄超过25岁的成人痤疮患者,总体发病率约54%,大多数为生理痤疮,临床痤疮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和12%,而且,82%成人痤疮系青春期痤疮的持续存在。

而最近法国学者对25~40岁女性的一项研究表明,痤疮发病率为41%,临床痤疮17%,生理痤疮24%,临床痤疮患者中34%在青春期从未患过痤疮,系首次发病。

●青春期后为何还发“青春痘”

一般来说,青春期以后性激素分泌趋于稳定,约在25岁以后不再发生痤疮或原有的痤疮会自愈。

但近年来发现,青春期的烦恼在25岁以上人群中仍在继续,其中一些痤疮患者从青春期开始发病,一直持续到25岁以后,多年不愈;另外一些则是在25岁以后才开始发病。

此类患者以女性居多,临床症状呈周期性改变,皮肤损害以口周及下颌为主,月经前加剧,临床称之为经前期痤疮,因其发病年龄推迟,又称青春期后痤疮或女性迟发性痤疮。

目前,有不少研究者对青春期后痤疮的诱因及病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其根本原因和青春期痤疮相似,也是由于雄激素分泌过多导致,但其诱发原因却又与青春期痤疮不尽相同。

调查发现,以下这些可能是诱发或加重青春期后痤疮的主要因素:

长期慢性精神紧张紧张情绪属于应激反应,它能够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腺(HPA)轴,属于生物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但是慢性应激可以产生很多病理效应。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青春期后痤疮患者以职业女性居多,大部分自述工作或生活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或情绪不好,急躁易怒,爱发脾气,或长期失眠,而且许多患者青春期时并未发病。

研究表明长期慢性精神紧张可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引起肾上腺源性雄性激素分泌过多,从而导致痤疮的发生。

因此,提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防治青春期后痤疮的必要手段。

使用化妆品有些患者在使用化妆品后加重,大部分为激素类化妆品。

这些化妆品能产生与痤疮有关的毛囊性反应,缓慢加重已有痤疮并产生新的粉刺,另外,化妆品中的某些化合物可能造成轻微的毛囊炎。

饮食习惯许多调查研究认为,痤疮的发生与喜食辛辣、甜食有关。

某些患者对辛辣、甜腻食物敏感,这部分患者常述食辣后会加重痤疮或使其复发。

同时高糖、高脂食物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也能引起一系列的内分泌变化,即提高雄激素的合成,所以能引起高胰岛素血症的食物可以通过提高雄激素水平和皮脂的分泌引发痤疮。

因此,注意合理饮食,可以防止和减轻痤疮的发生。

此外,月经及妊娠、长时间使用电脑、痤疮家族史等均可以成为青春期后痤疮的诱发因素。

总之,痤疮的发病为综合因素所致,其中长期慢性精神紧张是最主要的因素。

●传统中医对青春痘的认识

中医中药治疗痤疮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外科正宗》中就有“粉刺属肺……内服枇杷叶,黄芩清肺饮”的论述。

传统治疗大多从肺、胃入手,主要针对于青春期寻常痤疮。

对于青春期后痤疮,中医脏象学说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可调畅情志。

肝和情志活动有着密切关系,“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紧张是一种复杂的不良情绪,慢性长期精神紧张,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郁而化火,火热上壅而发病。

专家认为,根据青春期后痤疮的发病机制,应用疏肝活血之法,收效颇佳。

有专家认为,成人“战痘”可先调肾。

这是因为,青春期后的痤疮,与人体的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所以治疗先要调整内分泌,以调肾为主,可以使用旱莲草、首乌、女贞子、知母、黄檗等药物,中成药可以辨证选用六味地黄丸等滋补肾阴的药。

●青春痘的主要临床表现

很多人对青春痘并不了解,以至于长了很长时间的青春痘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病,因此,有必要了解青春痘的临床表现:

丘疹在面颊、额部、背部、上胸等部位出现小米至黄豆大小的红色丘疹,数目可少至几个或至几十甚至上百个。

脓头严重者在丘疹的基础上可出现脓头,周围可轻度潮红,脓头破溃或吸收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粉刺有些患者病程比较长,可出现典型的白头“粉刺”或是黑头粉刺,倘若用手挤压,可有乳白色物质排出。

有些青春痘可能破溃后形成比较深的凹陷性疤痕。

●男女青春痘有何不同

虽然青春痘在男女患者身上都可能出现,但两类人群在青春痘的发病率、病因、表现等方面又存在着不同特点:

发病率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男性青春痘发病率高于女性。

在青春发育期,女性的发病率为90.6%,而男性可高达100%。

究其原因,可能与性激素的水平有关。

虽然在青春期,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在青春后期,女性青春痘的发生率高于男性。

这可能与女性的卵巢、肾上腺或局部雄激素代谢等功能异常有关,还可能与女性面部化妆及美容按摩等因素有关。

病因研究显示,男性青春痘患者体内雄激素比女性高出许多,且他们皮肤组织中含的双氢睾酮的合成比女性多。

严重程度临床观察来看,男性患者发病的严重程度明显比女性要重,有些女性甚至只是周期性加重,一些因素如月经结束,青春痘就会消失或减轻。

治疗两者在治疗上也有所不同,女性可以使用雌激素治疗,而男性则不适宜用这类药物治疗,通常选择抗生素类药物。

●青春痘分为哪些类型

目前,青春痘分型有多种,有按照青春痘皮损分型的,有按照病种分型的,也有人提出按照皮损的严重程度分型。

现将比较常用的分型方法列举如下:

1、Cunliffe(康里弗,英国利兹综合医院)等按照皮损特点将青春痘分为三型,每一型又分为多个亚型:

名称

特点

非炎症性皮损

微粉刺

皮肤外观正常,病理上方可确诊

白头粉刺

常见,为直径0.5~3毫米的丘疹,多小于1毫米

黑头粉刺

因皮脂氧化形成,也可能有其他原因

大粉刺

直径大于3毫米的丘疹,常为白头,偶见黑头,多因化妆引起

特殊类型的粉刺

砂纸样粉刺

多形性,小的白头粉刺密集成片,触之如砂纸

潜水艇样粉刺

直径5~8毫米的巨大粉刺,常为炎症复发病灶

化妆品粉刺

常见面颊上部大粉刺

润发剂痤疮

最初见于拉丁美洲人使用润发剂后,引起额头和双颞部形态较为一致的较大的白头粉刺

炎症性痤疮

浅表炎症性痤疮

皮疹直径小于1厘米,多为1~3毫米,可为丘疹、脓疱

深部炎症性痤疮

皮疹为深部脓肿或结节。

前者软,直径1厘米或更大。

后者红、硬、有压痛,后可变软

出血性痂

部分深部炎性皮疹上皮破溃后形成

窦道

两个相邻深部皮疹可融合成哑铃状,形成窦道

瘢痕根据有无纤维组织增生分为两类:

1)无纤维组织增生的瘢痕

冰喳样瘢痕

好发于面颊,瘢痕小,深浅不一,底部不平

萎缩斑

斑状凹陷,质软,直径常为0.5~2厘米。

皮损初期红,遇热或激动时加剧,晚期变白,其上可有细纹

毛周弹性纤维溶解

这种皮损少见于面部,多发于背部、胸部和颈部,皮疹类似于白头粉刺,但质软,表面不规则

2)有纤维组织增生的瘢痕

增生性瘢痕

皮损质硬、肥厚、表面光滑,呈粉红色,不超过早期炎性皮损的范围

瘢痕疙瘩

与增生性瘢痕相似,但不断增生扩大,超过早期炎性皮损的范围,皮损形状不规则,很少自行消退

2、Kligman(克理格曼,宾夕法尼亚大学皮肤病学主任)提出青春痘的分型标准,按皮疹的特点分为三型:

粉刺

Ⅰ级

单侧面部粉刺数小于10

Ⅱ级

单侧面部粉刺数10~25

Ⅲ级

单侧面部粉刺数26~50

Ⅳ级

单侧面部粉刺数大于50

丘疹脓疱

Ⅰ级

单侧面部丘疹脓疱数小于10

Ⅱ级

单侧面部丘疹脓疱数10~20

Ⅲ级

单侧面部丘疹脓疱数21~30

Ⅳ级

单侧面部丘疹脓疱数大于30

聚合性痤疮

为痤疮最严重型

3、国内一般将青春痘分为四型。

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含皮脂腺较多的部位,如面部和胸背部的皮肤。

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寻常痤疮外,还有不少亚型以及一些与痤疮相关的疾病。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青春痘的分类:

内源性痤疮包括寻常痤疮、口周皮炎、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暴发性痤疮、月经前痤疮、面部脓皮病等。

外源性痤疮包括剥脱性痤疮、机械性痤疮、热带性痤疮、荨麻疹性痤疮、夏令痤疮、日光性粉刺、药物性痤疮、职业性痤疮、氯痤疮、美容性痤疮和油性痤疮等。

儿童痤疮指新生儿痤疮和婴儿痤疮。

痤疮样发疹包括酒渣鼻、项部瘢痕疙瘩性痤疮、革兰阴性杆菌毛囊炎、类固醇痤疮和痤疮相关综合征。

●痤疮的分级标准

痤疮的分级中,以Cunliffe等提出的分级标准最为全面,根据皮损的轻重程度分为12级:

1级

少量的非炎性粉刺

2级

少量炎性较轻的丘疹

3级

较多非炎性粉刺

4级

较多非炎性粉刺和少量炎性较轻的丘疹

5级

较多炎症明显的丘疹、脓疱

6级

很多炎症明显的皮损

7级

广泛炎性和非炎性丘疹、脓疱,侵及整个面颈部

8级

较多炎症显著的大丘疹、脓疱,侵润较深

9级

较多炎症显著的皮损,伴深在结节

10级

广泛的炎症显著的皮损,几乎累及整个面部,触诊发现2个以上深在结节

11级

与10级相比,深在结节数增多

12级

很多深部结节,可聚集成片,亦可形成囊肿

●常见的痤疮有哪些

寻常痤疮最为常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为雄性激素及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毛囊皮脂腺单位微生物的作用及炎症和宿主的免疫反应。

皮损形态主要由炎症性皮损和非炎症性皮损组成。

前者包括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后者包括黑头粉刺(开放性粉刺)和白头粉刺(闭合性粉刺)。

炎症性皮损愈后可有瘢痕形成。

本病初发于青春期,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且病情相对严重。

女孩在月经初潮前1~2年即可发病。

有研究提示男孩在16岁时患病率几乎达100%,而此后有下降趋势。

成人25~34岁时发病率约为8%,35~44岁时约为3%,40岁时1%的男性和5%的女性仍存在痤疮。

如女性有中重度痤疮伴多毛和月经不调时应考虑有多囊卵巢的可能性。

约70%青春期女性在经前2~7天常有痤疮发作,在第2个月经周期时逐渐减退。

妇女在妊娠期大多可获改善,但也有部分加重。

本病可能有种族差别,也有家族倾向。

有统计多达45%的中学男生痤疮患者有痤疮家族史,而在无痤疮的男生中仅8%有痤疮家族史。

严重痤疮也与XYY遗传型有关。

寻常痤疮患者多数为油性皮肤,98%的皮损发生于面部。

口周皮炎为在红斑、鳞屑的基础上有散在的丘疹和脓疱,对称地围绕口周分布,但不累及嘴唇边缘一圈的狭窄区域。

本病主要见于20~35岁的妇女,病因尚不明。

促发因素有蠕形螨、梭形杆菌及念珠菌感染;外用氟化糖皮质激素、化妆品、保湿剂;用含氟牙膏、肥皂、漱口水及食柑橘类水果、口服避孕药等。

与月经期和妊娠有一定关系,但与光照无关。

聚合性痤疮属毛囊闭锁三联症之一,另两种为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周围炎和化脓性汗腺炎。

它与寻常痤疮的区别在于其发病较晚但病程持久。

许多人无痤疮病史,大多见于青年男性。

临床特征为有许多融合性的粉刺、大脓肿、囊肿和窦道形成,并有多发性炎性皮损和明显的瘢痕,很常见。

这种严重且令人痛苦的疾病最常发生于16岁左右的年轻男性,可持续并迁延至成年,甚至在50岁后仍可发病,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颈后和背部的皮损。

女性较少受累。

月经前痤疮在月经前发病或加重,有许多人在青春期并不患痤疮。

皮损常局限于颏部、眉间或一侧颊部,数量少,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化脓性汗腺炎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慢性的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形成的脓肿,主要发病于皮肤皱褶部位。

腋窝、腹股沟和会阴部位多见,也可累及臀部和乳房下缘。

本病在青春期后进展,女性患病的人数是男性的近四倍。

患者常有体重超重现象。

该病的特征为红色触痛性结节,开始时坚硬,以后出现波动感且伴有疼痛。

损害处破裂、化脓,窦道形成和出现大面积的瘢痕是该病的特征性病变过程。

当一个部位皮疹愈合后,又会出现复发的皮疹,故本病常迁延不愈,平均每月出现5个痛性脓肿。

它最终会形成蜂窝状的慢性感染性瘘管,个别皮损含有浓厚的、黏稠的、黏蛋白样化脓性物质。

当用探针探查化脓性结节时,常可发现洞穴样窦道,可延伸好几厘米,且就在皮肤表面下方水平延伸。

化脓性汗腺炎最常发生于年轻女性的腋窝。

男性也可发病,但更常见于腹股沟和肛周部位。

最严重时,化脓性汗腺炎可伴发聚合性痤疮,藏毛性窦道以及头皮层间蜂窝织炎。

据报道,化脓性汗腺炎还可并发鳞状细胞癌(平均在发病19年后发生)、间质性角膜炎、脊椎关节病、尿道、膀胱和直肠瘘、贫血、低蛋白血症和淀粉样变,但这些情况极罕见。

暴发性痤疮(Acnefulminans)暴发性痤疮是一种极严重的囊肿性痤疮,常见于十几岁的男孩。

其特征为炎症明显的结节和斑块,并迅速出现化脓性变性,导致凹凸不平的溃疡,多见于胸背部。

面部病变常较轻,常见发热和白细胞增多。

据报道还可伴发多关节痛和多发性肌痛,毁损性关节炎和肌病,还可见灶性溶骨性损害。

面部脓皮病是指面部化脓性痤疮暴发性发作,少见,常发生于轻度痤疮的患者。

发病突然,产生剧烈的红斑、深在脓肿和囊肿损害。

主要累及20~40岁的妇女,常见于应激反应后。

剥脱性痤疮表皮剥脱性痤疮又称为挑剔者痤疮或少女人工痤疮。

该病主要见于患有浅表性痤疮的女孩,其原发病变极轻微甚至不存在,但她们有强迫性神经质的习惯,常挤压面部的微小粉刺,从而导致继发性损害,出现结痂并留下瘢痕。

通常挤压的原发皮损很小,只能通过放大镜才能看到。

表皮剥脱性痤疮可能是抑郁症或焦虑症的一种表现。

它是一种过度强迫性症状。

如果患者承认过于吹毛求疵,但无法摆脱这个习惯,进行支持和积极的抗痤疮治疗可能会使症状改善。

但是,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行为修正和心理治疗,必要时可服用精神药物。

机械性痤疮发生于重复物理性外伤的部位,大多数患者有发生寻常痤疮的倾向,可能是因机械性的力量引起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损伤而引起痤疮损害。

如小提琴手常是在小提琴颈部接触部位发生的痤疮和苔藓样变。

还包括痤疮发生在帽沿、乳罩带、矫形模型、毛衣摩擦的颈部和美式足球头盔的部位。

荨麻疹性痤疮是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的一种特殊类型,多见于30岁以上的妇女,常在月经来潮前症状加重或呈周期性发作。

患者常有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在背部上方及肩部出现小风团及痒疹性丘疹,面、颈和胸部也可受累。

因搔抓而导致表皮剥脱、色素沉着和瘢痕形成。

热带痤疮热带痤疮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痤疮,发生于热带的湿热季节。

皮损为结节、囊肿及脓疱,主要发生于背部、臀部和大腿。

其特征是面部不受累。

常有聚合性脓肿,尤易发生于背部,粉刺较为少见。

热带痤疮常发生于有寻常性痤疮病史的青年人。

在热带服兵役和背背包的人尤其好发此病。

治疗与囊肿性痤疮相同。

但热带痤疮可持续存在,直到患者转移至气候凉爽和较干燥处才能缓解。

夏季痤疮夏季痤疮是一种罕见的痤疮,春季发病,夏季加重,而于秋季完全缓解。

几乎只发生于25~40岁的女性。

表现为暗红色、圆顶形、坚硬的小丘疹,通常不超过3~4毫米,发生于面颊,并常扩散至颈侧、胸部和肩部,还可特征性地发生于上臂。

粉刺和脓疱很少见,甚至没有。

日光性粉刺其特征为颞、鼻、眼、颊和前额部有许多开放性和闭合性粉刺。

好发于白人,发病因素为过度暴晒,合并有明显的日光性弹力纤维变性。

发病高峰在60~80岁。

但在日晒过度的年轻人也可发生。

去污剂痤疮发生在每天清洗工作过多的痤疮患者。

皮损主要为脓疱和丘疹。

因有些抑菌皂中含有致痤疮的化合物,如氯酚等。

药物性痤疮其机制可能涉及药物损伤了毛囊上皮,随后毛囊内容物破裂,进入真皮,发生炎症反应并发展成炎性丘疹。

引起痤疮或痤疮样发疹的药物如下:

常见的有同化激素、溴剂、糖皮质激素、碘、异烟肼、锂盐。

较少见的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硫唑嘌呤、水合氯醛、戒酒硫、氟烷、苯妥英钠、补骨酯素、奎宁、利福平、康力龙、丙酸睾丸酮、硫氧嘧啶、硫脲、维生素B1、B6和B12(大剂量)。

化妆品痤疮化妆品中所包含的羊毛脂、凡士林、蔬菜油、月桂醇、硬脂酸丁醇和油酸为致粉刺剂。

这些物质被认为是20~40岁妇女持久性低度闭合性粉刺型痤疮的病因。

大多数患者有痤疮史,停用可能致病的化妆品后皮损消退缓慢。

润发油痤疮为化妆品痤疮的异型,见于用各种油脂于头皮和面部的黑人。

润发油是致粉刺原,表现为在润发油应用部位的闭合性粉刺。

职业性痤疮多见有油性痤疮和氯痤疮两种。

油性痤疮又名油性毛囊炎,主要由于长期接触切割油、凡士林油、粗制煤焦油和沥青等所致。

主要见于青春期后的男性,皮损为黑头粉刺,也可为丘疹、脓疱和结节。

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部和任何接触了油渍的皮肤部位。

“麦当芳”痤疮是油性痤疮的一种类型,发生于快餐店从事煎炸工作的年青人,与长期接触油有关。

氯痤疮发生于接触或吸入毒性氯化的碳氢化合物、卤代烃类化合物后,常为粉刺,多局限于面部两侧,但其他部位皮肤也可受累,并可有色素改变、多毛、掌跖多汗、卟啉症、疲劳、厌食、阳痿和高血脂症等。

皮疹和全身症状可持续多年,致病的化合物有偶氮苯、氧化偶氮苯、氯酚、氯萘等。

新生儿痤疮在20%新生儿中可存在轻度痤疮,常在鼻、前额和颊部有细小的白头粉刺,白头粉刺、炎性丘疹和脓疱发生较少。

其发病与母亲和新生儿雄性激素的刺激有关(特别是新生儿肾上腺活动亢进),皮损可在1~3个月内自然消退,预后一般无瘢痕。

婴儿痤疮与新生儿痤疮不同,常在出生后3~4个月出现,皮损数目较多,炎性丘疹和脓疱常见,偶有结节和瘢痕。

其病因可能与早熟的由性腺分泌的雄性素分泌有关。

本病男婴比女婴多,可持续至5岁或更长。

患病的婴儿到10岁后有发生严重寻常痤疮的倾向。

对顽固的患者应寻找基础病如男性生殖腺肿瘤或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等。

●痤疮样发疹有哪些

酒渣鼻为一种慢性颜面部皮肤病,以血管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为特征,伴或不伴痤疮样丘疹和脓疱,但不存在粉刺。

好发于鼻、前额、颊部、结膜和睑缘。

发生于30~50岁之间。

女性比男性多见,而后者更严重。

病因尚不明,诱因有热饮料、酒精和紫外线、辛辣食品和应激。

蠕形螨的致病作用尚未确定,但咖啡并不能促发本病。

后期的鼻赘有明显的纤维化和皮脂腺增生,这是长期患病的结果而并非长期饮酒所致。

颈部瘢痕疙瘩性痤疮为颈后持久性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引起的瘢痕,是一种痤疮样发疹,与终末毛发向内生长有关,主要见于黑人。

革兰阴性杆菌毛囊炎革兰阴性菌毛囊炎发生于长期患有中度炎症性痤疮并长期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四环素的患者。

当使用抗生素治疗时,患者鼻孔前部可发生直径3~6毫米的表浅脓疱,或出现波动性、深在的结节。

对这些损害进行培养通常显示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感染,而在深部囊肿性皮损中,则为变形杆菌感染。

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鼻孔前部可能成为这些革兰阴性菌的定植处。

随着长期使用抗生素现象的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下降。

类固醇性痤疮是一种主要局限于躯干、肩和上臂的红斑性丘疹和脓疱的单态性发疹。

皮损在内服大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1~2周即可发生,而较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内服引起者则发疹较晚,常在治疗后3~6周发病。

有痤疮史或现有活动性痤疮者特别好发,儿童和年长者一般不好发。

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或加封包者也可产生本病,但皮损仅限于外用部位。

痤疮相关综合征最典型的是Apert综合征,即尖头并指(趾)综合征。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患者颅顶短而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