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81770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

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画图能力和看图能力——以培养看图能力为主,画图能力为辅。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怎样将空间物体用平面图形表达出来,怎样根据平面图形将空间物体的形状想像出来。

该课程从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入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形表达能力、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及绘图实际技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2)熟悉正确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3)能够阅读比较复杂的机械图样,绘制(含零部件测绘)一些常用零件的机械图样,并学会完整地标注尺寸。

(4)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设计思路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

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测绘练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机械制图》的课程内容要经历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从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到学习领域的设定,强调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学习情景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

景构建中分成应知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

在整个过程实施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技能、突出应用”。

(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3)把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接口”。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国家制图标准,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点线面、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的投影),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标准件的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部件绘制。

本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测绘练习等实践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大量的测绘练习,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和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大量测绘练习为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在后继课程、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必须逐步提高。

2、具体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u能够掌握并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基本规定;

u能够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工具进行手工绘图,并具有徒手绘图的能力;

u掌握正投影法的原理及应用,掌握组合体的画法及尺寸标注,能熟练的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并读懂其三视图;

u掌握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并能灵活的运用其表达方法完整、清晰的表达机件的内外结构形状;

u具有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的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u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素质目标

u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u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

u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u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通过实际制作过程完成教学内容,课程建议总课时为120,分两学期学习,项目内容组织与学时分配如下所示。

模块一: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参考学时

10

学习目标

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中的基本规定;掌握常用的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平面图形的分析和画法、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基本制图标准;几何作图;平面图形的画法;徒手绘图

拓展知识: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知识;绘图模板的使用

能力训练

会查阅有关的制图标准或手册;能根据标准对简单图样进行尺寸标注;能熟练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平面图形;具有徒手绘图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手工绘图所需工具的使用方法;国家标准对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尺寸等方面的规定

难点:

平面图形绘制方法及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圆弧连接的绘制

教学组织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讨论法

考核建议

课堂提问+习题集小作业+大作业

模块二:

投影基础

参考学时

14

学习目标

了解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正投影法的投影原理、投影特性及投影规律;掌握三视图之间的对应规律;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正投影法与三视图;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

拓展知识:

能力训练

能根据正投影法,绘制几何要素的三面投影

重点、难点

重点:

三视图之间的对应规律;几何要素的投影规律

难点:

几何要素的投影

教学组织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讨论法

考核建议

课堂提问+习题集小作业+大作业

模块三:

基本几何体和轴测投影

参考学时

20

学习目标

掌握基本体三视图的画法和投影规律;掌握切割体、相贯体、截交线、相贯线的画法与识图;掌握正等轴测图的规定画法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基本体及属于其表面点的投影;基本体的轴测图;基本体的表面交线

拓展知识:

读图的思维基础

能力训练

通过画三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轴测图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各基本体的视图画法;各基本体的尺寸的正确标注;截交线、相贯线的识读与画法;正等测轴测图的画法。

难点:

平面立体截交线的画法;圆锥的截割、相贯线的画法;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教学组织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讨论法

考核建议

课堂提问+习题集小作业+大作业

模块四:

组合体

参考学时

18

学习目标

掌握组合体中各基本几何体表面连接处的画法;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及尺寸标注;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尺寸标注;组合体的读图方法

拓展知识:

组合体模型测绘;组合体轴测图画法

能力训练

能正确、完整、清晰地标注组合体的尺寸;能读懂组合体的三视图,通过读图进一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组合体的读图方法和步骤

难点:

读组合体的视图的方法;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教学组织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讨论法

考核建议

课堂提问+习题集小作业+大作业

模块五:

机件的图样画法

参考学时

14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的概念、画法、标注规定及具体应用;理解并掌握剖视图的形成和画法;理解并掌握断面图的画法、标注及应用;掌握局部放大图的画法及常见的简化画法及规定画法。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其他图样画法

拓展知识:

轴测剖视图的画法

能力训练

能正确识读机件的表达方法;会合理选择机件的表达方法,正确绘制机件的视图

重点、难点

重点:

各种表达方法的识读、画法和标注及应用场合

难点:

表达方法的灵活运用;机件图样的尺寸标注

教学组织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讨论法

考核建议

课堂提问+习题集小作业+大作业

模块六:

标准件与常用件

参考学时

14

学习目标

掌握螺纹的规定画法及标注方法;掌握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装配连接画法;

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规定画法;熟悉键、销、滚动轴承、弹簧的画法;学会标准件的查表方法。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螺纹;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键、销连接;齿轮;滚动轴承;弹簧;

拓展知识:

有关标准手册的查阅

能力训练

会绘制螺纹及螺纹联接图;会绘制单个齿轮及齿轮啮合图;会查阅有关标准手册

重点、难点

重点:

螺纹的规定画法及标注;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装配连接画法;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规定画法

难点:

螺纹连接画法、螺纹标记的识读、键的联结画法

教学组织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讨论法

考核建议

课堂提问+习题集小作业+大作业

模块七:

零件图

参考学时

16

学习目标

熟悉零件图的基本内容;基本掌握零件表达方案的确定;基本能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标注零件的尺寸;了解零件图技术要求的标注内容和标注方法;熟悉各类零件的工艺结构特点和视图表达特点;掌握识读零件图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零件图的内容;零件图的视图选择;零件图的尺寸注法;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零件的工艺结构;零件测绘;读零件图

拓展知识:

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简介;零件的材料及热处理

能力训练

能根据零件的表达想象零件的结构;会正确分析零件的尺寸;能正确标注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具备正确识读典型零件图的能力;具有测绘一般零件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零件视图的选择;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的标注与识读;零件图的识读;零件测绘

难点:

零件的视图选择;零件的合理尺寸标注;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的识读

教学组织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讨论法

考核建议

课堂提问+习题集小作业+大作业

模块八:

装配图

参考学时

14

学习目标

掌握装配图的一般画法、规定画法、特殊画法、标准件及齿轮、弹簧的装配画法和阅读;掌握绘制和阅读简单装配图的方法步骤,能够从简单的装配图上拆画零件图。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装配图的内容;装配图的画法;装配图上的尺寸注法和明细栏;装配工艺结构;绘制装配图的步骤;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拓展知识:

装配体中主要零件的结构及作用

能力训练

会正确分析装配体的装配关系、工作原理、传动路线;能正确分析尺寸的功用具备综合识读装配图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

难点:

由零件图绘制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教学组织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讨论法

考核建议

课堂提问+习题集小作业+大作业

四、课程实施建议

1、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教材选用:

杨辉主编机械制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编写建议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组织教材内容。

要以实际模具设计与制造为载体,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建议

(1)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2)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情况,结合其实际水平和能力,认真指导。

(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重视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培养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

(5)加强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指导,教师要手把手的教,多作示范。

(6)教学中注重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7)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学院条件,可设计相应难度的主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

通过各种考试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团队活动的合作能力和职业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

(1)采用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学生实践教学体会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以项目带动知识点的学习。

(5)学生成绩采用百分制,由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及测绘成绩和期末考核三方面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20:

40:

40。

平时成绩:

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及出勤情况,提问等评价,期末综合评分。

作业及实训成绩:

根据学生作业评价及制图测绘实训成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实训成绩。

期末考核:

卷面考评,按考核试卷完成情况评分。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组织教材内容。

要以实际汽车制造业为载体,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2)注重课程资源与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由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课程练习、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等组成的教学资源库。

(3)建立习题库及答案,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版本的参考书,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4)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

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5)产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