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052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docx

电大仲裁法考试小抄

仲裁法学:

仲裁的概念与性质

仲裁的概念:

仲裁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指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将争议事项提交非司法机关的第三者进行审理,并上其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双方当事人对此有义务执行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仲裁法的概念及意义

仲裁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仲裁的范围和基本原则,仲裁机构的地位及设立,仲裁庭的组成和仲裁程序的进行,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在仲裁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仲裁裁决的效力及其执行等内容以及调整由此引起的仲裁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仲裁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指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将争议事项提交非司法机关的确第三者进行审理,并由其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双方当事人对此有义务执行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仲裁作为解决争议的方式之一,与诉讼,调解等其他方式相比较,有如下特征:

(一)仲裁具有自愿性

(二)仲裁具有专业性

(三)仲裁程序具有灵活性

(四)仲裁具有保密性

(五)仲裁具有效率性和经济性

(六)仲裁具有独立性

二、仲裁制度的性质

仲裁特有的本质属性。

其性质归纳起来有四种观点:

1.司法权说。

这种学说认为,仲裁虽源于当事人之间的协议,但仲裁的效力、仲裁员的权利和仲裁裁决的执行,其权威性来自国家法律。

如果没有国家授权及国家司法权的授予,国家法律不承认当事人有权提交仲裁,不授权仲裁员审理和裁决争议,不赋予仲裁裁决强制性,则仲裁是无意义的,也是无效的。

2.契约说。

这种学说认为,仲裁是一种器乐性质的行为。

仲裁员权利的取得不是自法律授权,而是来自当事人的协议。

当事人的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前提和基础,仲裁机构、仲裁地点、仲裁庭的组成形式等均由当事人协议确定,仲裁也是由当事人直接或间接选定。

由于裁决是双方当事人授权仲裁员作出的,仲裁员实际上是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其裁决也就相当于代理人代表当事人订立的一种协议,该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当事人应自觉履行。

该学说主张仲裁协议和仲裁裁决的约束力均属于合同约束力的范畴,均遵循“契约比寻信守执行”原则,而不需任何国家授权或批准,当事人有义务自觉遵守。

3.混合说。

这种学说认为,绝对的司法权主义或绝对的器乐主义均不可能延缓满地解释仲裁所具有的特点,仲裁是司法和器乐两者混合的产物,具有司法和器乐双重性质。

仲裁以当事人的协议为基础,仲裁机构、仲裁员人选、仲裁形式等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但仲裁裁决的效力和执行则最终决定于国家司法。

即契约和司法两者互相关系,不可分割。

混合说在各学说的争鸣中占有较大优势。

4.自治说。

这种学说完全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仲裁,认为仲裁的发展是商人们注重实效的实践结果,把仲裁看法做是便利处理民商事关系的一种需要。

该学说主张仲裁体现当事人自治,但这种自治不是建立在仲裁的契约特征和司法特征之上,而是建立在仲裁制度的实际需要之上,当事人可自主确定仲裁所使用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并可以超越法律,无视法律规定,为的是方便、顺利地解决民商事争议。

仲裁协议和仲裁裁决之所以具有强制性,不是因为它们是契约,也不是因为执行仲裁协议或裁决的主权国家的一种特许,而是双方当事人顺利处理纠纷的需要。

自治说是推崇自由贸易和器乐自由的学者所提出的观点,实质是承认仲裁的非国内化以及当事人具有控制仲裁的无限的意思自治,据此当事人可自由选择可使用于仲裁的法律体系,包括试题法与程序法,从而使仲裁具有超国家性质。

上述各种学说都从不同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仲裁制度的某些属性,对我们具体考察和了解仲裁制度具有深刻的意义。

第二节仲裁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依不同的标准,可以对仲裁进行不同的分类:

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

以仲裁是否由常设仲裁机构进行为标准可以把仲裁分为临时仲裁和机构仲裁。

临时仲裁,是指无固定仲裁机构介入,由当事人各方通过仲裁协议直接组织仲裁庭并由其进行的仲裁。

这种类型的仲裁活动不依赖任何常设机构或组织,仲裁庭的成员由当事人协商选定,仲裁庭因审理案件而成立,争议解决之后,仲裁庭即告解散。

临时仲裁庭是初始形态,目前仍有少数国家在继续使用。

临时仲裁主要有以下特征:

1、仲裁当事人有较大的自主性。

仲裁员的选项任、仲裁庭的组成、仲裁程序、仲裁规则的制定和适用等,基本上都是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

2、仲裁过程具有灵活性。

在仲裁过程中,对具体仲裁事项的处理方法和程序等,均由当事人双方根据争议的实际情况和解决争议的实际需要而灵活地协商确定,通常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变通性。

3、仲裁庭是因具体个案由特定当事人个别设立,案结即自行解散。

4、仲裁耗费具有经济性。

首先临时仲裁简便易行,可以免除不必要的程序;其次,临时仲裁不依赖于常设机构的管理,可以节省物质没有固定的机构管理,这容易造成仲裁裁决不公正,从而影响仲裁作用的发挥。

机构仲裁,又称制度仲裁是指依照当事人双方的协议将争议交由一定的常设机构并依该机构所制定的现存仲裁规则所进行的仲裁。

机构仲裁具有两大优势:

一是它有现存的固定管理机构和合格可信的仲裁人员。

因此,这种类型的仲裁已逐渐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主要仲裁方式。

机构仲裁主要有以下特征:

1、仲裁机构的常设性。

这是机构仲裁的最明显特征,也就是说从事这类仲裁的机构是固定的,它存在于争议发生之前,并且不因争议的解决而终止。

2、仲裁规则的严密性与实用性。

在机构仲裁中,每个常设机构都有自己既定的仲裁规则,并且这些规则都是在仲裁实践中一再得到检验和修正的,具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仲裁员素质的可信性和范围的广泛性。

在机构仲裁中,常设的仲裁机构都设有仲裁名册,供当事人选择这些人员一般都是依法定的条件任命的,为人正派,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法律素质,能为当事人所信任。

同时,仲裁员群体分布广泛,特别是国际仲裁机构,其仲裁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4、仲裁费用的明确性。

机构仲裁对仲裁员的报酬及其他各种费用的收取均有明文规定,将收费标准明示于当事人,使当事人易于了解和接受。

一、国内仲裁与涉外仲裁

以争议内容是否含有涉外因素为标准,可以把仲裁分为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

国内仲裁,是指一国当事人之间为解决没有涉外因素的国内民商事纠纷,而由本国仲裁机构进行的仲裁。

国内仲裁体现了仲裁机构和双方当事人在属藉上的一致,并且在仲裁程序、仲裁规则的运用上具有显著的国内性。

在一定的国家,国内仲裁总是占据主导地位。

涉外仲裁:

是指争议的主体分属不同国家或争议的内容涉及不同国家的仲裁,又称为国际商事仲裁。

就一国而言,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同国家角度观察,后者是从国际范围角度观察。

涉外仲裁相对于国内仲裁而言,涉外仲裁规则更加自由,当事人享有更大的自治权,法院的监督也仅维持在必要的限度内。

由于涉外仲裁大多牵涉到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及其他关系,在仲裁法律、程序的适用上往往要涉及两国以上,因而常会遇到对实体法的选择及法律冲突的解决等问题。

二、合法仲裁与衡平仲裁

仲裁以作出裁决的依据不同为标准,可以分为合法仲裁和衡平仲裁。

合法仲裁,又称为依法仲裁,是指仲裁人依据一定的法律对纠纷进行仲裁。

这种仲裁具有明确规定的法律依据仲裁结果有可预见性,也易为当事人所接受。

因此,合法仲裁是普通话适用的最一般仲裁方式。

在依据的法律上,一般在程序上,仲裁适用仲裁地法律;在实体上,很多国家允许当事人在涉外仲裁中选择适用外国法。

衡平仲裁,又称友谊仲裁、友好仲裁。

是指当事人经协商,授权仲裁庭不依据严格的法律规定而依据公平合理的原则和商业惯例进行裁决的仲裁。

衡平仲裁的采用必须有当事人的授权,且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其他强制性规定。

由于衡平仲裁带有很强的主观倾向,缺乏依法仲裁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因此,现今只有极少数国家保留、适用该种类型仲裁,且在一定范围内适用。

应当看到,衡平仲裁可对合法仲裁起到补充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应当采用合法仲裁,但是在极少数纠纷发生后,如果缺少既定的依据,衡平仲裁就会显示出灵活、简便的优势。

三、民间仲裁与行政仲裁

以仲裁的仲裁机构地位和性质不同为标准,可以把仲裁分为民间仲裁和行政仲裁。

民间仲裁,是指由非官方的民间组织性质的仲裁机构依当事人的仲裁协议对纠纷所进行的仲裁。

其特征主要有:

1、作为仲裁人的仲裁机构是民间性质的。

这些仲裁机构多商会等民间组织筹建,不个有官方身份,不是代表国家实施解决争议的行为。

仲裁时也不受行政机关、社会罢休和个人的干涉。

2、仲裁的前提条件是当事人自愿达成仲裁协议.仲裁机构对争议的仲裁权的基础是当事人的合意选择。

3、仲裁的必要条件是争议事项涉及的权益有可处分性.即对于争议涉及的实体权利,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处置。

民间仲裁涉及的权益纠纷可由当事人自由处分,所以,它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仅启动仲裁程序以当事人双方自愿为前提,而且在诸如准据法的选择等各环节都表现了对当事人意愿的尊重。

它直接体现了仲裁的深层本质,是最典型的仲裁类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讲的仲裁就是指民间仲裁。

行政仲裁,是指由行政机关或附设于行政机关的专门机构依行政权力对纠纷所进行的仲裁。

其大致特征如下:

1、仲裁机构为行政机关或附设于行政机关的专门机构。

如我国曾一度把经济委员会和工商行政管理局设立的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作为经济合同纠纷的专门仲裁机构。

这些行政仲裁机构代表国家,通过使用行政权力对争议进行处理。

2、仲裁不体现当事人的自愿性。

首先,仲裁程序的启动并非出于当事人双方的共同意愿,而是只须一方提出仲裁申请即可;其次,当事人只能选择仲裁作为解决纠纷的方式,仲裁往往被作为诉讼的前置程序,只有对仲裁裁决不服,才有权提出诉讼,甚至于对某些法定争议,只能以仲裁方式解决,不得起诉。

这种仲裁,不以意思自治为原则,在性质上是国家行政性质的司法活动,因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仲裁。

我国1994年颁布了《仲裁法》,对仲裁类型进行了规范,从总体上说,我国的仲裁类型实现了由行政仲裁向民间仲裁的过渡。

作为一个对外开放国家,我国存在着国内仲裁,也有完备的涉外仲裁制度。

但立法和实践表明,我国现不存在临时仲裁。

第三节仲裁法

一、仲裁法的概念及意义

仲裁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仲裁的范围和基本原则、仲裁机构的地位及设立、仲裁庭的组成和仲裁程序的进行、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在仲裁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仲裁裁决的效力及其执行等内容以及调整由此引起的仲裁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仲裁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仲裁法,又称形式意义上的仲法,专指仲裁法典,即由国家制定颁行的专门调整仲裁关系的法律;广义上的仲裁法又称实质意义上的仲裁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仲裁的一切法律规定,除包括仲裁法典之外,还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仲裁的法律规范和国家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公约中有关仲裁的规定,这些也是仲裁机构审理案件时必须遵循的。

广义的仲裁法几乎各国都有,但狭义的仲裁法只有部分国家有。

我国既有广义的仲裁法,也有狭义的仲裁法。

其中1994年8月31日公布并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即我国的仲裁法典,是狭义的仲裁法,另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国内法及国际公约、互助协定中也有关于仲裁方面的规定,发球广义仲裁法的范畴。

仲裁法作为国家的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社会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保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

具本说来,有以下几点意义:

1、保证及时、公正地仲裁经济纠纷

仲裁法作为仲裁机构依法行驶仲裁权处理经济纠纷的基本程序法,仲裁机构有法可依,以便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公正地解决经济纠纷。

2、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市场经济中,各利益主体以平等身分参与经济生活,由于他们的利益取向不同,因而,在市场行为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利益冲突,冲突大量并且经常存在,使主体间的正常权利、义务关系被扭曲。

仲裁法的各项规范可以保证仲裁机构正确、及时地处理各种经济纠纷,恢复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有序状态,从而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如前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经济主体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常出现各种冲突和纠纷,这不但使市场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而且使整个市场经济秩序处于混乱状态,这不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仲裁机构以仲裁法为依据,行使仲裁权解决纠纷,不仅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可以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从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仲裁法的适用范围

仲裁法的适用范围,也叫做仲裁法的效力,是指仲裁法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效力.因此,仲裁法的适用范围实际上包括对人的适用范围,对事的适用范围,时间上的适用范围和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1、对人的适用范围

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指仲裁法对哪些人适用,即哪些人要受仲裁法的约束.我国仲裁法具有广泛的对人适用范围,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活动的双方当事人,都必须遵守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即我国仲裁法不仅适用于中国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且也适用于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外国的企业和组织.

2、对事的适用范围

仲裁法对事的适用范围,是指仲裁机构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可以受理的提交仲裁的争议事项的范围.《仲裁法》第2条规定: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根据该条规定,仲裁机构受理的纠纷应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A、主体的平等性,即发生纠纷的双方录事人应当是平等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B、仲裁事项的可处分性,即仲裁的争议事项是当事人依法享有处分权的.

C、仲裁事项的预定性,即提交仲裁的纠纷主要是合同纠纷,同时也包括一些非合同的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其中,合同纠纷的范围主要有:

(1)经济合同纠纷.具体包括购销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纠纷,加工承揽合同纠纷.货物运输合同纠纷,借用电合同纠纷,仓储保管合同纠纷,财产租赁合同纠纷,贷款合同纠纷,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以及其他经济合同纠纷等.

(2)技术合同纠纷.具有包括技术开发合同纠纷,技术转让合同纠纷,技术咨询合同纠纷和技术服务合同纠纷等.

(3)著作权合同纠纷.具体包括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纠纷,委托创作合同纠纷,出版合同纠纷等.

(4)商标,专利合同纠纷.具体包括商标转让合同纠纷,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纠纷,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纠纷,专利所有权转让合同纠纷,专利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等.

(5)房地产合同纠纷.具体包括房地产转让合同纠纷,房地产抵押合同纠纷,房地产租赁合同纠纷等

(6)海事,海商合同纠纷.具体包括船舶租赁合同纠纷,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海上拖航合同纠纷,海上旅客运输合同纠纷,海上保险合同纠纷等.

(7)其他民事,经济合同纠纷.具体包括联营合同纠纷,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纠纷,合伙合同纠纷等.

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主要是指有关财产的侵权纠纷,主要发生在海事,房地产,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腰三角形领域,如海事船舶碰撞纠纷,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纠纷,侵占他人房屋纠纷,产品质量侵权纠纷,著作权侵权纠纷和商标专利专利侵权纠纷等.同时,我国仲裁法还规定了不允许仲裁的争议事项同:

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这类纠纷虽然也发球民事纠纷,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当事人的财产权益,但都是建立在身份关系的基础上,当事人往往不能自由处分这方面权利.因此,对于这类有身份权内容的纠纷,法律规定不允许仲裁解决,只能通过诉讼由人民法院处理.

2、依据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由于行政争议是国家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之间因行政管理而引起的争议,争议事项涉及国家行政权,当事人无权自由处分,因此,法律规定不允许仲裁解决.只能通过行政方式和诉讼方式解决.

另外,对于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不能适用1994年颁布的仲裁法典,它们属于特殊的仲裁范围,只能适用特殊的仲裁法规.

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仲裁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是指仲裁法发生法律效力的期间,即时间范围.一般以法律的明文规定为准.我国仲裁法于1994年8月31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并予以公布,并且仲裁法明文规定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施行之日即为仲裁法开始生效之日.仲裁法施行前制定的有关仲裁的规定与仲裁法相抵触的,以仲裁法为准.

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空间上的适用范围,也称仲裁法的地域效力,是指仲裁法在多大的地域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仲裁机构进行的仲裁活动,都要适用我国的仲裁法,即仲裁法在中华人民工和国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而在中华人民工和国领域外不发生法律效力.

仲裁法的基本原则:

是指在仲裁活动中,仲裁机构,双方当事人及其他仲裁参与人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也就是在仲裁机构依法仲裁争议案件的过程中始终起指导作用或者在仲裁过程的主要阶段起重要作用的基本准则.它对仲裁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体现仲裁法的精神实质,为仲裁机构的仲裁活动和仲裁参与人的活动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向个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

(2)公平合理仲裁原则;(3)遵守国际惯例原则;(4)符合法律规定原则;(5)独立仲裁原则.

仲裁法的基本制度:

是指在仲裁活动中仲裁机构,双方当事人及其他仲裁参与人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程,其在仲裁活动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环节起着规范作用通常比较具体明确,有很强的针对性,规范性,实用性,不像仲裁法的基本原则贯穿整个仲裁的全过各体现在仲裁活动的各个方面,具有抽象性和宏观指导性.

依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法的基本制度有以下几项:

(1)协议仲裁制度;

(2)或裁或审制度;(3)一裁终局制度;(4)回避制度;(5)不公开审理制度;(6)开庭审理与书面审理相结合的制度.

仲裁法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2、公平合理仲裁原则;3、遵守国际惯例原则;4、符合法律规定原则;5、独立仲裁原则。

自愿原则:

是指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选择仲裁机构及仲裁员,达成仲裁调解或和解协议都必须出自其真实意愿.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迫当事人仲裁,任何一方当事人也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国于以方.自愿原则是世界各国和国际仲裁活动中普遍遵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原则.它是仲裁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仲裁制度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石,直接体现了仲裁活动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特点。

自愿原则作为基本原则贯穿于仲裁程序的始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庆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前提

这是自愿最为重要的体现.我国《仲裁法》第4条规定: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即仲裁的提起,应以双方自愿为前提,没有双方自愿达成的共同选择仲裁解决争议的仲裁协议,任何一方不能凭个人意愿提交仲裁,仲裁靠山吃山会也无权受理.而诉讼则不同,只要一方当事人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无须征询对方当事人的同意,人民法院必须受理.这是由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权来自于国家法律规定,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人民法院主必须受理.而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权来源于双方当事人的共同授权,即双方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

仲裁机构和仲裁地点,由双方当事人协商选定

我国《仲裁法》第6条规定:

”仲裁委员会庆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当事人有权根据双方的意愿,合意选择任何一个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而不受级别和地域的限制,这也是自愿原则的重要体现之一.与诉讼不同,当事人提起诉讼要受到严格的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限制,即使是协议管辖也有法宝的适用对象和选择范围.

仲裁庭组成形式及仲裁员,由当事人自主选定

在仲裁中,当事人有权约定仲裁庭的组成形式有权选定自己信赖的仲裁员.根据我国《仲裁法》第30条.第31条规定,仲裁庭可以由3名仲裁员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徒手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而诉讼,无论审判庭的组成形式还是审判人员,当事人均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

提交仲裁的争议事项,由当事人双方约定

提交仲裁的争议事项,当事人双方应当在仲裁协议中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必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和选择,对当事人在协议中没有约定的仲裁事项,无权审理和裁决.

当事人可以约定开庭形式,审理方式等有关程序事项

这是自愿原则在仲裁程序方面的具体体现.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应当开庭进行,但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书面材料作出裁决;仲裁原则上不公开进行但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诊断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部门鉴定;裁决书应当写明争议事项和裁决理由,但当事人协议不愿写明的,可以不写等等.而上述事项在诉讼中是不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的.

公平合理仲裁原则:

是指仲裁庭在仲裁活动中必须保持中立,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

依据事实公平合理地作出裁决.其包括两层含义:

1、仲裁庭对待双方当事人应一律平等2、在仲裁中,无论仲裁员是由哪一方当事人选定的,他都不代表任何一方当事人的利益而是应当平等地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为各方当事人平等地行使权利提供平等的手段和机会.3、仲裁庭应公平合理地作出裁决。

仲裁庭应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公平合理地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解决纠纷。

遵守国际惯例原则:

这主要是指在涉外仲裁中,仲裁除必须符合成文法的规定外,还须遵守国际惯例。

国际惯例:

是指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经过反复的国际实践而逐渐开成的并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有固定明确内容的习惯做法或特定方式。

国际惯例必须具备两种要素:

一是必须在长期的国际实践中反复进行类似的行为;二是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

国际惯例包括国际贸易惯例和其他行业惯例。

如当事人约定了所采用的国际惯例,仲裁庭应当尊重当事人的约定,并在案件裁决时予以适用。

如当事人约定了所采用了国际惯例,仲裁庭应当尊重当事人的约定,并在案件裁决时予以适用。

若在同一问题上有几个国际惯例可供适用的,仲裁庭可以按下列顺序予以适用:

(1)当事人间有习惯做法的,适用其习惯做法;

(2)适用国际上同类合同与当事人广泛了解并经常遵循的惯例;(3)国际上被广泛承认的惯例。

符合法律规定原则:

是指仲裁庭在查明仲裁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应当根据法律的规定确认当事人各方的权得义务关系,所作的裁决应符合法律规定,不能抛开法律任意判断和确定。

符合法律规定原则它有两层含义:

(1)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应当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作出裁决;

(2)仲裁不必像诉讼那样严格地“以法律为准绳”,不必死抠法律规定,只要仲裁裁决公正合理,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即可。

对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可以参照在实践中被普遍接受的做法,如行业惯例等公平合理地作出裁决。

(符合法律规定主要指符合强制性的法律规定)

独立仲裁原则:

是指仲裁机构在设置上,不依附于任何机关、团体,且在审理仲裁案件时,依法独立进行审理、裁决,不受任何机关、罢休和个人的干涉。

我国《仲裁法》第8条规定:

“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14条规定:

“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胡隶属关系。

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这是独立仲裁原则的法律依据。

该原则的确立,是我国仲裁制度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独立”其一指仲裁机构在设置上独立,其二指其在审理案件时独立)

仲裁独立于行政。

仲裁与行政脱钩,是独立仲裁原则的首要内容。

我国仲裁法针对以往仲裁体制中仲裁机构设置在行政机关内部的状况,借鉴国际上通行做法,作出了仲裁与行政脱钩,摆脱行政干预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