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145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6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docx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

2015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

一、统计图表在广东高考中的重要性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分值比重

2006年X科

3幅图表/8分

6幅图表/45分

35.3%

2007年X科

8幅图/24分

13幅图表/64分

58.7%

2006年大综合

4幅图/9分

1幅图/2分

44%

2007年文基

5幅图/10分

——

27.8%

2007年理基

3幅图表/6分

——

42.9%

二、统计图表的类型

三、统计图表考查的目标和能力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

1.看图名

2.读题目,画关键词

3.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

4.解题:

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等

(二)各种类型统计图表的主要判读方法

图表类型

考点

描述用语

判读方法

变化型

统计图表

读数

用直尺读,留意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特殊点

注意点:

单位、正方向

描述变化趋势

并分析原因

副词:

一直、持续、大致、总体

动词:

上升、下降、增多、减少、稳定、不变、波动

观察数据大小变化和图形变化

描述变化速度

并分析原因

快、慢、变化率、变化幅度、增长倍数等

斜率、计算

描述变化规律

并分析原因

周期性、季节性等

观察图形变化特点

结构型

统计图表

读数

有些统计图用减法读数

计算比例与数量

比例、比重、XX率、占%

注意点:

找准基数、结构是否完整、比例与数量变化不一定同步

分析主导因素

比例最大的因素

相关型

统计图表

描述相关关系

正相关、负相关

画出线性关系函数图像

属性型

统计图表

判断所属类别

根据类别标准判断

组合型

统计图表

比较、综合

注意点:

看清图例,注意图形与坐标一一对应

 

五、专题训练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

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

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丙、乙、甲

 2.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

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E、F        B.F、G

C.E、H         D.F、H

 3.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4—5题。

(双选)

4.下列有关于两中人口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B.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

C.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乙国代表了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情况

5.甲、乙两国人口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问题有

A.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

B.乙国城市化进程减慢

C.乙国的环境污染加剧

D.甲国劳动力日趋短缺

读“青海湖近百年水位变化曲线图”,回答6—8题。

湖水水位(米)

3206

3202

3198

3194

(年)

1980

1960

1940

1920

1900

1880

6.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上内循环B.内陆循环C.海陆空循环D.海陆间循环

7.青海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它未能起到的作用是

A.灌溉农田B.保护物种C.旅游观光D.调节气候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百年来青海湖的水位持续下降

B.以1940年为界,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幅度后50年比前50年增长了2倍

C.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原因是连续干旱,降水少

D.青海湖水位下降使湖水含盐量增加,鱼类资源急剧减少

9.读“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

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拉丁美洲年

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②北美洲年

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没有变化;③亚洲

的人口死亡率始终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

④欧洲的人口出生率始终低于同期大洋洲的

人口出生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某地径流、水蚀统计图,回答10—11题。

10.该地

A.雨水下渗逐年减少

B.地表破坏愈加严重

C.河流含沙量居高不下

D.植被逐年增加

11.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林B.退耕还湖C.退耕还牧D.毁林开荒

12.读下图,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1978—2003年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

B.1988年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曾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C.2003年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比2002年增长了约65%

D.从1990年开始,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翻两番”大约用了12年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

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如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回答13—15题。

13.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正确的是

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

99%

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

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

在400mm以下

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

14.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甘肃、河北B.新疆、内蒙古

C.陕西、宁夏D.青海、西藏

15.占全国荒漠化比例最高的省区,其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植被人为破坏严重B.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

的趋势。

到2001年为止,日本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打算

把生产企业迁到国外。

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

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

率图”,回答16—18题。

(双选)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约占其在亚洲投资

总额的四分之一

B.目前日本在非洲没有投资

C.日本在北美地区的投资额没有变化

D.投资比率减少最快的是欧洲地区

17.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

原因是

A.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B.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C.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D.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

18.日本产业的持续外移,对日本经济的可能影响是

A.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B.提高国内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C.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减弱D.本国失业率有所上升

读我国7月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图,完成19—20题。

(双选)

19.下列关于图中河流水质分布一般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地区河流水质较好,北方地区河流水质较差

B.季风区河流水质较好,非季风区河流水质较差

C.经济落后地区河流水质较差,经济发达地区河流水质较好

D.河流夏季时的水质较好,冬季时的水质较差

20.影响上述河流水质好坏的主要因素有

A.流域内人口密度B.流域内污水排放量

C.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D.河流径流量

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图中能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木柴和其他),回答21—22题。

21.图中④表示的能源是

A.天然气B.石油

C.煤炭D.木柴

22.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的比重超过了

生物能源开始于

A.18世纪8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初

D.20世纪50年代

右图是巴西不同农场规模农户数累加百分

率图与所占全国农地面积的累加百分率图,其

中横坐标将各农户按农场规模由小至大依序排

列而成,而图中数字即代表农场规模。

读图回

答23—24题。

23.大部分农户的农场规模为

A.<1公顷B.1—100公顷

C.100-1000公顷D.>1000公顷

24.农场规模1000公顷以上的大地主农户数

所占百分率及其所占农地面积的百分率分别是

A.99%及56%B.1%及44%

C.1%及56%D.99%及44%

读右图,回答25—27题。

25.若a、b、c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

的就业构成比重,则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城市化

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6.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

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科技投入、生产资料投入,

则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7.若a、b、c分别表示工业区位因素中原

料、技术和劳动力所占的比重,则③可能是

A.制鞋厂B.汽车厂

C.炼铝厂D.制糖厂

读我国农业产品区际贸易格局示意图(当生产量与消费量相等时,为贸易临界线),回答28—30题。

28.1997年与1993年比较,区际贸易比率增幅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上海B.海南C.吉林D.广东

29.促进区际贸易比率增幅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光热充足,降水丰沛

C.交通条件的改善D.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

30.形成上图所示的区际贸易格局特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科技B.气候C.地形D.市场

一个国家的城市规模结构具有规模越大的城市数量越少的城市金字塔规律。

读我国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图,完成31—32题。

中国1980年和1990年城市金字塔

31.按照城市金字塔规律,1980年我国城市没有得到应有发展的是

A.10—20万人口的城市B.20—50万人口的城市

C.50—100万人口的城市D.100—200万人口的城市

32.1980年至1990年我国50—100万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的城市晋级为100—200万人口的城市

数目是

A.10个B.12个

C.14个D.16个

33.从右图看出,大部分国家人口自然

增长率与预期寿命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下

列国家中不存在这种关系的是

A.英国

B.中国

C.肯尼亚

D.布基纳法索

下图为四个气象观测站所记录的气象资料,图中的符号代表各站每月的气温和降水量。

读图回答34—35题。

 

34.四个观测站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5.下列哪项叙述最能说明甲地自然植被的特征?

A.草类为主,连绵成片,树木罕见

B.叶片成针状,树种单纯,四时常绿,冬不落叶

C.叶片较大,且薄而柔软,夏季枝叶繁茂,冬季落叶

D.叶片小而硬,多有蜡质或茸毛,树皮较厚,终年常绿

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

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

据此回答36—37题。

36.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37.从图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的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图中表示的是地形剖面图,以及对应的气候资料。

读图回答38—40题。

 

38.图中所示的山脉是

A.秦岭B.南岭C.天山D.大兴安岭

39.图中山脉多雨一侧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40.下列关于图中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月均温最小值出现在海拔约2000米处

B.冬季出现大面积逆温现象的两个地区中,地势起伏较大的位于山脉的南侧

C.在同一高度上,山脉北坡的降水比南坡多

D.只考虑温度高低,山脉北麓牲畜过冬的牧场应位于海拔约1000米处

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41—42题。

41.对该县1937—1980年土地耕垦、

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

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42.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

原因是

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

右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图回答43—44题。

43.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A.地下水补给

B.降雨补给

C.冰雪融水补给

D.湖水补给

44.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A.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

   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夏季单一暖气流控制,少锋面雨

除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外,其他原因造成的水域污染,称为非点源污染。

1985年,在美国总长290万千米的河流中,受非点源污染的河流长约26.6万千米,其主要污染来源和主要污染物类型见下图。

读图判断45—46题。

 

45.关于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64%的河流主要受到来自农业的污染

B.美国47%的河流主要呈现泥沙污染

C.美国8.7万千米长的河流主要呈现农药污染

D.美国主要受采矿污染的河流与主要呈现病原菌污染的河流长度相当

46.导致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排放的营养物质

C.人类活动排放的有毒物质D.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荒漠化

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和乡村人口比重的变化,图乙表示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读图回答47—49题。

甲乙

47.图甲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8.从1980年至2000年,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数量

A.增加了约13亿B.增加了约3亿

C.减少了约13亿D.减少了约3亿

49.下列各类人口,当前机械增长率最高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B.发达国家乡村人口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D.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分析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情况,回答50—51题。

年 份

1949

1958

1971

1984

1995

1997

湖泊面积(亿km3)

4350

3141

2820

2691

2625

2145

容积(亿m3)

293

228

188

174

167

150

50.引起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泥沙淤积;②气候变暖;③南水北调;④围湖造田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51.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带来的后果可能是:

①地下水质下降;②湖区气温日变化减小;③洪水调蓄能力减弱;④湖水自净能力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下表为四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

分析回答52—54题。

国家

能源消费总量

(亿吨标准煤)

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美元)

能源消费构成(%)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和核电

13.2

14.22

69.6

21.5

2.2

6.7

30.7

3.73

24.9

39.7

25.7

9.7

7.1

1.89

17.7

51.1

12.5

18.7

8.5

30.7

17.3

20.6

55.3

6.8

52.表中数据表明

A.①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③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53.①-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

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D.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54.人均消费能源较为相近的一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表是江苏省人口统计数据,分析回答55—56题。

年份

总人口

(万)

65岁及以上人口

占总人口比例(%)

城镇人口

占总人口比例(%)

家庭户规模

(人)

1953

3767.29

4.49

14.78

4.19

1964

4452.21

3.71

14.83

4.09

1982

6052.11

5.55

15.82

3.91

1990

6705.68

6.79

21.24

3.66

2000

7438.07

8.76

41.49

3.23

55.从表中可以看出

A.1990~2000年江苏的家庭户数呈减少势头

B.江苏距老龄化社会尚有较大距离

C.1990~2000年江苏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D.1990~2000年江苏人口的增幅达历史最大值

56.对上题得出的正确答案,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江苏经济发展较快,供人口增长所需的消费资料增多

B.江苏人均GDP增长较快,乡镇企业比较发达

C.江苏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D.家庭观念发生变化,离婚率呈上升趋势

读“某年到北京市旅游的国内游客来源地人数比例表”和“我国城市居民出游距离与所占旅游者人数累加百分比图”,回答57—58题。

 

57.读表格,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各省区中,到北京市旅游人数

最少的是广东

B.河北省到北京市旅游的人数比例大

是因为距离北京近

C.内蒙古到北京市旅游的人数比例小

是因为距离北京远

D.上海到北京市旅游的人数比例小是

因为经济收入水平低

58.读图,我国城市居民出游距离在50~500km的人数约占旅游者总人数的

A.20%B.40%C.60%D.80%

59.读“广州市1954~2004年灰霾天数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以后,广州的灰霾天数显著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

(2)20世纪90年代后期,广州的灰霾天数明显减少。

但________年以后,灰霾天数再次上升,这与_________数量的增长有关。

(3)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易出现灰霾天气的自然因素有_________。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气流不易扩散

B.冬季北方来的冷空气受南岭阻挡,风力较弱

C.珠江三角洲上空易出现逆温层

D.珠江三角洲地区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

(4)为减少灰霾天气的出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60.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油进口量逐年增长,目前已超过消费量的1/3。

与此同时,国际油价不断飚升,2008年1月初,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一度接近每桶100美元。

石油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已掌握地理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2001年我国主要能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百分比(图1)。

材料二:

世界部分国家和我国单位产值消耗能源量的比较(图2、图3)。

材料三:

1988年—2004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的变化(图4)。

(1)从材料一看出,1993年后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生产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的是,目前我国可以出口的能源产品主要是。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开发利用持续增长最明显的是。

这种能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地区,主要原因是。

(3)从材料二看出,国家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量较少,原因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利用率呈逐渐趋势。

(4)从材料三可知,我国成品油从_________年开始净进口,2001年我国成品油净进口量约为_________万吨。

(5)试述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

 

61.读我国部分省市区1996—2004年耕地变化情况表,回答下列问题。

1996—2004年我国部分省市区耕地变化情况表

区域

耕地面积

(km2)

人口(万人)

1996—2004年耕地

减少面积(km2)

1996—2004年耕地减少去向比重(%)

建设占用

灾毁耕地

生态退耕

农业结构调整

北京

4024

1259

140.80

25.89

3.53

39.73

30.85

湖北

63367

6584

451.70

8.89

1.09

81.85

8.89

山西

36605

3109

510.00

5.41

1.79

70.47

22.34

内蒙古

55689

2232

1009.60

1.78

2.26

95.26

0.69

山东

67304

8738

293.40

44.73

8.51

17.56

29.20

上海

2948

1419

71.30

62.58

5.73

13.27

18.42

江苏

44720

7110

344.80

37.27

3.26

8.71

50.77

浙江

16400

4343

244.70

44.30

1.25

22.39

32.06

江西

23164

4105

142.60

17.33

0.91

68.99

12.77

福建

12135

3261

66.50

36.61

8.37

2.44

52.58

广东

23525

6961

248.60

13.76

1.23

1.88

83.12

湖北

33794

5825

278.20

9.99

2.10

69.77

18.14

四川

62224

8428

613.50

5.96

1.74

70.27

22.03

甘肃

34860

2467

374.20

2.36

0.55

91.24

5.84

宁夏

8110

495

3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