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215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docx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

这是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第1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2、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像修改神话。

  3、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追寻人类的起源。

  教学重点:

  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

  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课前准备

  学生:

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

准备相关资料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就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

请同学们浏览屏幕上中国古代神话的几个片段。

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教师:

投影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夸父逐日、钻木取火、女娲造人等);学生:

说出名称。

  教师:

说起女娲,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能说说你看到过的有关女娲的神话名称吗?

学生:

说(如精卫填海、黄帝的故事、女娲补天等);师:

今天我们重点欣赏《女娲造人》,投影课题及女娲造人画像。

  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1、学生读一读《风俗通》的记载文字,然后说说大致意思,再朗读课后练习一中的译文。

  2、学生与作者对话。

  A、我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资料改编了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请你们到《神话故事新编》里去看看,期盼你们的回应:

你们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作者:

袁珂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尽快给作者回应。

(要点:

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

  B、如果喜欢,请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

作者:

袁珂这是作者听了刚才同学们的评价后反应,那就让我们把生动的故事情节先复述给班里的同学听听,好不好?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1、看课文,做好复述准备

  2、一位学生复述

  学生评议

  教师补充:

自我对照,课外改进后说给你们的朋友或父母兄妹听听。

  五、师生共同探究课文的魅力。

  教师引导:

  这篇课文好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

它借助丰富的想像力,散发出文学艺术的魅力,里面不仅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还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

现在让我们再围绕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进一步探究课文,以获得更大的收获,并运用一些学习技能。

  投影:

  

(1)鲜明的人物形象。

(方法指导:

先用括号标出描写女娲的重要词句,然后分析女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美好的情感。

(方法指导:

先用波浪线画出体现喜悦感的重要词句,然后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学生阅读、圈画、思考、归纳,做书间笔记。

  四人小组交流与讨论。

  全班交流与讨论。

  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作小结发言:

借助想像的翅膀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

它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二是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高兴、安慰与满足。

借助想像的翅膀,女娲这个核心人物变得非常鲜明:

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

她有想像中的神才具备的非凡和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等。

从中我们也明白神话故事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这种大胆而奇特、合情又合理的想像(投影)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你能抓住这个亮点,借想像的翅膀发挥一下你的创造力吗?

  六、想像力训练

  教师:

现在请你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或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说你编的《女娲造人》,与袁珂编的课文比一比。

  学生:

四人小组讨论,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一人准备发言,一人补充,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七、拓展延伸

  教师适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我们的想像力是建立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的,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想像力,就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

让我们放眼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表现远古进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

你能说说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吗?

(如上帝造人、古猿说、海像说、外星人说)

  教师推荐阅读:

《伊甸园里》请同学们说说同样是神造人类的神话,中西方有没有区别。

  学生活动(略)

  八、布置作业

  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往往可以得到新的感悟。

课外我们再收集一些,作上些比较,以《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第2篇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温故而知新。

  1、复习词语:

“捡石头”游戏。

  2、写生字(隆、塌、挣、喷、缺、纯、冶)

  

(1)共同点;

(2)该注意哪些地方;(3)范写“喷”;(4)生练笔;(5)评议

  【设计意图】:

课始,我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让孩子们延续第一课时学习《女娲补天》故事的余韵,当一回“女娲”,读对课件中“石头”上的词语就能捡到“石头”去补“天”了。

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另一方面又和课文内容密切联系。

第一环节除了复习词语的读音,还直接将词语中这节课要求会写的字用红颜色突出,用于第二环节的生字学习,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优化了课件资源,并顺利完成由读到写的过渡。

我精心将课文中的生字进行分类,这节课要求掌握的生字都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左右结构并且大部分是左窄右宽(“缺”字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共同交流,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识字写字。

  3、师引读,复习第一自然段。

  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可是有一天,(天空——生接:

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生接:

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生接:

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生接:

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生接:

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生接:

在水里挣扎。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之间的“一唱一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通过教师的引读,让学生加深对第一段中描述的“天塌地裂”的可怕情景的体会,为下文学习女娲不怕危险,冒着重重困难把天补上的过程作铺垫。

  

(二)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一)、学习女娲补天的过程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

女娲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2、反馈。

(求雨灭火、造船救人、寻石补天。

  生:

女娲向雨神求雨来灭火。

  师:

很好,这是第一件事,你能用四个字来概括吗?

  生:

求雨灭火。

  师:

还有呢?

女娲还做了什么?

请你学着像这样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吧。

  生:

造船救人,寻石补天。

  【设计意图】:

通过默读思考,让学生对课文的主体内容有了总体的把握。

经过“输入”与“输出”这两个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获取并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让学生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女娲所做的三件事,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

  3、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

这三件事,具体写了哪件事?

  生:

寻石补天。

  师:

那其它两件事就是(略写),现在请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女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求雨灭火,造船救人的。

谁来读?

  一生读。

(因为紧张读得不够流利)。

鼓励之后再请一生读。

  师:

她读得怎么样?

  生:

她读出难过了,但还没读出着急来。

  师:

哦,你觉得还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

她立刻去找雨神。

  师:

你来读一读吧。

  师:

真棒!

能把“立刻”换成其它词吗?

  多生:

立即、马上、赶快、赶紧

  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自读体会女娲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时的心情,接着请学生把体会到的展示读出来,然后请其他学生评价,结合自己读中的体会,听中的收获,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通过“读-听-说-读”的环节来进一步升华自己的感悟。

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对语言点进行训练,如给“立刻”换词,通过举一反三,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体会,又积累了词汇。

  4、重点学习三、四段:

  

(1)师: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也被救上来了。

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寻石补天),补天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

  生:

不容易。

  师:

请读课文3、4自然段,找出女娲补天不容易的词语或句子,边读边画,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体会。

  交流一:

生:

我从“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体会到女娲不顾危险去补天。

  师:

你来读一读吧。

  师:

从“决定”一词你们体会到什么?

  生:

女娲很坚定,下定了决心。

  全班读。

  交流二:

生:

我找到了“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可以看出女娲很辛苦。

  师:

特别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生:

她忙了几天几夜。

  师:

你能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生读,师评:

从她的朗读中老师还体会不到女娲很辛苦,谁再来读一读?

  再请一生读。

  交流三:

生:

我还找到了“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可以看出女娲特别辛苦。

  师:

咱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设计意图】:

带着问题读文,边读边画边标注,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在课堂中让学生实践这个学习方法并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这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接着让学生来交流收获,虽然注重谈感悟,但仍以读为主,在“读-悟-读”中学习、内化。

  

(2)师:

你们能想像女娲在寻找纯青石的过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吗?

  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一:

我觉得女娲可能会先去森林,可能会遇到野兽,被野兽咬伤或者抓伤。

她还可能会去海边,遇到鲨鱼或者被海藻给缠住。

  师:

她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

(生还未考虑清楚,先请坐)

  生二:

她可能去山上找纯青石,找不到后来到荒漠,她当时已经精疲力竭,并且被地上的仙人掌刺得很不舒服,她很渴很累,所以她走到了清泉边,在泉水中竟发现了纯青石。

  【设计意图】:

通过挖掘文本空白,引导学生想像女娲在寻石过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

想像的空间很大,但通过三个提示使他们的想像更有针对性。

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既保证了全班的.参与,又使通过交流而碰撞出的思维火花得以在全班分享。

通过想像、交流、分享,让学生对女娲不怕危险,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的奉献精神和善良勇敢的优秀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师:

女娲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纯青石,多么不容易呀!

  自读,指名读。

  师:

老师发现你把“终于”这个词读得比较重,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

因为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经过长时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

  师:

“终于”一词表示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最后达到目的。

你能用“终于”来说一句话吗?

  两生造句,师评。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将文本理解和语言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学以致用才是语文课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3)默读第四自然段,画一画表示女娲炼石补天时动作的词语

  A.反馈。

(挖、放、冶炼、装、端、对准、泼、补好)

  B.谈体会。

  师:

这些动词用得好不好呢?

为什么?

  生:

用得好,用词很准确,(除了用词准确生动,你还体会到什么?

)写出来了女娲补天很辛苦。

  师:

这段话运用了这些动词把女娲补天的过程写得这么具体、生动。

平时我们写作文也用上这样的写作方法,一定能把事情写得更具体、生动、吸引人。

  两生反馈。

  C.同桌读。

(师:

同桌之间读一读吧,体会作者是怎用运用这些动词把女娲补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D.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第3篇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知识。

2、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学生改写神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像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和课外书中都看过神话,但是没有系统的了解什么是神话,也不能理解神话产生的原因,通过本课文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系统了解神话产生原因及产生背景,同时也能提高同学们的想像力。

3重点难点

探究女娲形象,学习本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联想手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女娲造人

多媒体展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活动2【讲授】

1、了解作者。

2、听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用笔圈出生字词语。

3、了解神话的内容。

4、说一说:

你心目中的女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5、阅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2)、女娲是怎么样造人的?

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3)、女娲造人前后的心情怎么样?

(4)、人类获得获得生命后的反应怎样?

(5)、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

6、分析女娲形象。

展开想象:

人类在未50年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活动3【测试】练习

练习本课生字词语。

完成相应练习册。

28 *女娲造人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28 *女娲造人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女娲造人

多媒体展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活动2【讲授】

1、了解作者。

2、听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用笔圈出生字词语。

3、了解神话的内容。

4、说一说:

你心目中的女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5、阅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2)、女娲是怎么样造人的?

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3)、女娲造人前后的心情怎么样?

(4)、人类获得获得生命后的反应怎样?

(5)、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

6、分析女娲形象。

展开想象:

人类在未50年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活动3【测试】练习

练习本课生字词语。

完成相应练习册。

唐丽平评论

优点:

简单明了的对课文内容做了了解

缺点:

如果有视频就更好了。

女娲造人教案一等奖第4篇

【教学目标】

1.会认“措、混”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感受她为人类造福的决心。

4.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重点

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感受她为人类造福的决心。

难点

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教学策略】

1.生字教学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生字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积极自学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辨析形近字、辨析形声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2.阅读理解

这篇文章不长,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却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因此,除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人物情感的教学外,我还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对文章的情节进行具体化、生动化的阐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的同时,加深他们对课文情境的感知,促进感悟的升华。

3.表达应用

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学前准备】

1.课前预习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认读本课要求会认识的8个生字。

(2)查找资料,了解女娲这一人物形象。

(3)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揭题质疑

1.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出自哪个神话故事。

课件出示:

2.学生回答,教师揭示答案。

(板书:

女娲补天)

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读准“娲”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一边读文一边圈出生字,运用合适的方法识记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

措混项熄塌杀颂绩

(1)学生自由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生字。

教师指导:

“措”是平舌音,不要读错;“混乱”的“混”是多音字,注意区分读音“hùn”和

“hún”;“绩”的读音是“jì”,不要错读成“jī”。

(3)指名带读生字后,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

识记、理解生字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1.阅读第2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1)学生自由阅读第2自然段,简要概括故事的起因。

(2)全班交流。

预设:

水神共工撞断不周山,顿时天塌地陷,整个世界陷入混乱和恐怖之中。

这是故事的起因,为下文女娲补天做铺垫。

2.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做了哪些事情?

(1)生读第4自然段,思考问题并总结,在全班进行汇报。

预设:

为了拯救人类,女娲首先炼石补天,然后又斩下大乌龟的四条腿支撑天空,使天空再没有坍塌的危险。

接着,她杀死了一条作恶的黑龙,吓跑其他野兽,使它们不敢再残害人类。

最后,她把芦苇烧成灰,撒到水中,堵住了喷涌洪水的地缝。

(2)课件出示词句。

说说通过这些词句,我们可以看出女娲怎样的品质。

课件出示:

难过极了担心奋勇

先……接着……最后……

预设:

“难过极了”体现了女娲的善良;“担心”“奋勇”体现了女娲处处为人类着想,不畏艰险;“先……接着……最后……”写出了女娲为拯救人类所做的一系列事情,体现了她无私奉献的品质。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重点段落,理解文章的内容。

通过分析重点词语、短语、短句,把握女娲的形象特征,体会其精神品质。

四、拓展思维

文章交代了女娲修补天地的过程,但修补天地的各个情节说得都比较简略。

比如:

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的石头,只用一句话就交代完了。

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容易呢?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想象一下女娲是怎样找齐这五种颜色的石头的?

她找石头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小组合作讨论,发挥想象讲故事,并选出讲得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

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了解女娲的形象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编故事。

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拓展链接

收集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让学生了解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能使学生对女娲这一神话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开始时,我通过让学生根据图片猜人物的方式,引出本课的教学,并让学生用填空的形式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这个环节让学生们的兴致迅速高涨起来,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二、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

学生们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很多种,我们常用的是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

在生字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文本的教学中,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三、通过拓展链接,扩大学生知识面。

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我让学生课外收集并阅读女娲造人的故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女娲这个人物形象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