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157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docx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结题报告

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

结题报告

盐道街中学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袁世明

课题参研人员李春姜俊江欧本忠

2011年8月课题组确立了《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初探》为本学年小专题研究课题,历时10个月。

本课题研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研究踩线生的物理学习特点、探索提升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方法。

在这过程中我组老师把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创设了有效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取得了预期效果。

现对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高考它关系社会细胞的各个家庭,对我国现代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

在历届高考中“踩线生”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均占有一定的比例,“踩线生”在高考中的成与败直接关系着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以及省、市对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同时抓好“踩线生”有利于学生本人的成长,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教改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社会安定与和谐。

因此,抓好“踩线生”工作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如何在高三物理教学中抓好“踩线生”的学习理应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共同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踩线生”是指在成都市“一摸三诊”、历次月考中,总分成绩在市、校划定的分数线(主要指本科线)上下10-20分范围的学生。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踩线生,研究内容为踩线生物理学习特点和物理考试成绩提升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总结课堂教学情境中开展踩线生学习活动的价值、意义及特点并形成相关理性认识。

改革教学设计、教学结构、学习方式,力争形成操作性较强的踩线生物理教学新方法、有较强科学性的实践操作模式。

2、通过实验,激发踩线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踩线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培养踩线生的学习能力。

3、通过研究,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4、汇编研究资料,拟形成高三物理踩线生学业成绩有效提升方法研究的成果集。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研究初步理清踩线生的物理学习特点

2.初步总结出提升踩线生物理考试成绩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收集整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用于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验。

2.案例研究法:

(1)选择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案分析,通过对他们体验性学习的变化分析来为课题研究服务;

(2)通过典型课例的分析,总结得失,积累经验,推动课题研究的发展。

3.调查法:

以学生为对象,通过谈话、访谈、发放问卷等方法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形成科学认识。

4.行动研究法:

采集、汇总高三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方案的框架内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发现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进一步在实验中运用研究成果,并不断完善形成新的认识。

(二)研究对象及周期

1、研究对象:

我校高2012届1班、11班作为实验班,12班、9班同类学生作为对比实验班。

2、周期:

研究周期为10个月,即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

五、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

理论学习、问题提出的准备阶段

研究时间:

2011年8月—9月

工作内容:

结合理论学习交流完成调查问题的编制,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提出研究方案并初步界定。

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及教育科研理论著作,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理论和研究水平;与此同时认真吸取别人的经验,增强相关理论的认识,并确定研究方向。

第二阶段:

方案实施、调整阶段

工作时间:

2011年9月—2012年4月

工作内容:

确定“踩线生”名单、建立“踩线生”个人资料卡,实施实验方案、可操作性的方法总结和个案分析。

课题组成员按研究方案确定的研究方向实践,每周为一时间单位集中精心备课、备课的重点是删减、补充练习题、加强各类训练题和考题的研究,研究如何改进教法,研究交流每周踩线生个人资料卡获取的信息,以月考为阶段分析验证前阶段实验效果,调整改进后阶段实验方案,使研究目标更明确、效果更明显。

第三阶段:

总结评价阶段

工作时间:

2012年5月-6月

工作内容:

整理方案实施阶段的资料,总结提升踩线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操作方法

课题组成员整理方案实施、调整阶段的分散资料,总结评价前阶段提升踩线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操作方法,并将在实际操作中行之有效的作法条理化,对不完善的问题整理留待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对行之有效的作法将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中。

六、研究成果

(一)、认识成果

初步理清踩线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学习特点

1.心理特点:

大部分踩线生的心理变主要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卑心理产生消极定势;盲目心理带来认知障碍;依赖心理造成智能萎缩;闭琐心理使其缺乏交流;脆弱心理使其失去学习毅力。

具体表现如下:

自我意识的突变

感到自己在班中无足轻重,进入高三后知识综合性更高,因为几次考试成绩差,便越来越自卑,总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学物理的天份。

闭琐的心理特征

不愿吐露心事,不愿暴露知识缺陋,不敢主动问老师,更不敢主动回答问题。

抑郁、焦虑

心理特征

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对升学就业问题过于忧虑。

在学习上,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形成恶性循环。

自尊心强,

怀疑心重

踩线生中的女生自尊心强,怀疑心重特别明显

2.物理学习特点:

物理学中的定义、原理、定律都是从有关的概念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一个概念的掌握往往要通过感知、抽象、思维等心理过程得到理解而实现的。

物理中的实验技巧和观察能力,无论是从学习物理知识或是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上都有着重要意义,可是高三踩线生学习物理时往往存在以下不相适应的特点:

学习习惯差、主动性不足

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所知识一知半解。

在课后不及时巩固,很少花时间看书。

解题时不注意审题,甚至题目没有读懂就开始动笔,没有严谨的学习态度。

物理学习方法不合理,用机械识记代替理解记忆

物理学中的原理、定义、定律都是有意义的,要记住这些原理、定律,必须靠理解,大多数踩线生却将对物理科的学习与跟读英语一样,大面积的采取机械记忆,连计算题都会去背,忽视理解,忽视联系实际,“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种不良的学习方法,使他们一进入高三,就陷入困境。

缺乏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好物理的关键还是要分析、综合能力强,大多数踩线生不注重物理思想方法的总结,不能将所学知识综合起来只抓知识的记忆,一味地做题事半功倍,不能站在一定高度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方向,机械地看待问题,形似而神不似。

忽略双基训练

大多数踩线生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对上课老师讲的例题只知道听懂了、明白了,而不知道作为例题的变式的灵活性。

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忽视动手实验,缺乏创造性

大多数踩线生(特别是女生)对实验愿意只看不做(或不认真做),由于对实验的不重视,只记原理、步骤、结论,缺乏创造性,所以在高考中实验设计题的得分肯定不如优生。

3.来自社会环境的障碍

信息时代的繁荣、经济的繁华又带来许多价值观的改变:

升学不是唯一途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早就离他们越来越遥远了,条件优越为什么还要这样拼搏呢?

有电脑打字为什么还要练书法?

有计算器为什么还要笔算?

出来工作用得到多少动量、动能知识?

正是由于这些想法,才使得本来可以成为优生的学生变成踩线生,部分踩线生又转变为学困生。

综上所述:

高三年级踩线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又深感焦虑,一部分学生消极应对学习甚至选择放弃努力,出现为学习设置障碍的自我妨碍行为。

同时,他们又都感觉到生活非常空虚,对未来感到迷惘。

问题的最终解决在于我们如何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成为有用之才。

(二)实践成果

1.初步总结出提升踩线生成绩的操作模式

经过课题小组约8个月的研究与实践,整理方案实施阶段的资料,我们研究小组初步总结出提升踩线生成绩操作方法的五步骤模式:

 

步骤一:

定“踩线生”名单

根据学生零诊、一、二诊以及月考周考各次考试成绩,与班主任、科任老师共同讨论、分析确定“踩线生”名单,这一名单通常据周考月考成绩每月适当微调。

步骤二.建立“踩线生”个人资料卡

分类管理,因人施教,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将踩线生分为五大类:

对用功型的、学习方法欠缺的同学则加强学法指导与交流;对盲从型的、成绩波动较大的同学则要加强意志品质的锤练,要求坚持写自检自查日记,逐步学会自我约束;对随意型的、学习态度敷衍者则严格要求,督促其制订学习计划,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性格内向型的踩线生要鼓励他们学会乐观、豁达。

对其他型如智力确实欠佳的学生要引导其正确对待,多肯定其闪光点,多加关爱。

每周老师与踩线生原则上至少见面一次,检查笔记本、改错本情况,分类给予适当指导或情感交流。

每一个月利用一次自习时间(一般为月考后),主要以谈心的方式辅导,给合月考试卷分析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盲点归类、错误的原因归类提出相应学习建议,同时指导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定下一个月的学习坐标。

踩线生易于幻想,特别是女生,若与实际相差较大,容易产生急躁和失望的心理(情绪低落),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及物理和其它学科学习情况,结合接收能力、思维能力和水平等情况,定准学生物理学习的坐标

个人资料卡包括姓名、班级、类别、每周的笔记本、改错本检查情况、对应该周盲点消除记录,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等,四次周记录后对应月考试卷分析(盲点进行归类,错误的原因归类及相应的措施)及教师谈话记录等。

案例:

踩线生个人资料信息库(___周)

姓名

 

班级

 

类别

 

时间

 

兴趣爱好

 

是否艺体报名

笔记本、

改错本检查

 

盲点清除

 

进步之处

 

不足之处

 

教师评价(出勤、

课堂、作业等)

表现情况

 

自我周总结与教师建议

案例:

___月月考试卷分析表

姓名

 

考前目标

 

考试得分

 

差值

 

题目按知识点系统分类

知识点

题号

 

 

 

 

 

 

 

 

 

 

 

 

 

 

 

 

盲点及错误的原因归纳

原因

题号

分值

得分

知识点

审题不清

 

 

 

 

 

 

 

 

知识点掌握不牢

 

 

 

 

 

 

 

 

计算失误、单位出错

 

 

 

 

 

 

 

 

没有思路

 

 

 

 

 

 

 

 

考虑问题不全面

 

 

 

 

 

 

 

 

改进方法

 

下次目标

 

步骤三.备课组精心备课

针对踩线生进行分层次备课,以导学案为载体,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提高每一个孩子学习兴趣的积极性。

弥补不同踩线生在物理在欠缺的知识。

例如:

在第一轮复习中,集体备课时针对复习资料的每一章节练习题统一删减、补充一些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加大晚课练习题、月考试题、理综练习题的知识点及难度审查,注重知识的覆盖和基础性,使踩线生有成功感。

在第二轮复习中,根据四川高考试题命题规律,在选择题中加强六个识记知识点的滚动练习,克服知识遗忘。

制定重要知识点的1-2个中午踩线生过关题目。

特别加强主干知识的训的练,一个重要知识点会在每一次的命题中变换题型出现,而且反复练习对应知识点的常规题,杜绝偏、难、怪题。

(过关题见附件)

步骤四.改进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踩线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采用如下做法:

 

(1)利用“设错”激趣等,培养兴趣、提高期望值。

良好的动机必须有持久的兴趣做基础。

(如:

教师故意出错“设错”激趣、选题有意倾斜“成功”激趣、语言幽默激趣等)

案例:

欧老师在1班的一节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上,有以下这道题: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在一个与水平面成37°的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2秒内运动了5.2m,F的大小为25N,随后撤去拉力,问物体还能前进多远?

学生们在思考了3-4分钟后,欧老师完整的板书了这道题的解答过程后,宣布“假如你是老师,请为本题给出步骤分”(总分12分)。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给分的合理性,欧老师也参与了争论,最后达成一致。

突然有一名学生发问“欧老师老,结果没有带单位”,“我改正”。

一会儿又一名学生站了起来,“老师,你的解答没有文字叙述”,“哎,我光在教你们要注意解题规范,结果我也犯这种低级错误,扣操行分5分”,同学们顿时笑了起来,最后有一个细心同学小心翼翼的站起来,战战兢兢的说“欧老师,我觉得你答案是错的”,”我疑惑的看着她:

“错在哪里?

”“不应该将前一段的摩擦力直接代入第二段求解。

”“为什么?

”“因为拉力撤了,摩擦力变了”。

学生一片嘘声,“老师还会出错啊”,本来欧老师可以得点步骤分3分,但由于是老师,学生无情地给了0分,欧老师的故意出错,有意设置陷阱,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纠错中得到教训。

“设错”犹如一石投入学生的脑海,必激起思维的浪花,荡起智慧的涟漪,吸引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像这样的设错欧老师一共整理了很多案例,诸如:

匀速追匀减速中的时间设错;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中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时间设错;……。

(2)利用“学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

实践证明,利用学案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助于物理知识的掌握。

只有通过自学建构的知识才记得牢、用得好。

案例:

3.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一)——两类动力学问题(单体平面:

单过程、两过程;单体斜面:

单过程、两过程)

主备人:

袁世明审定人:

姜俊江李春

【学习目标】

1.理解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步骤.

2.初步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材导读】

一、由受力和运动情况确定物体质量

由已知的运动情况,根据______________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再根据___________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解方程求出物体的________.

二、由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__________,再通过_______就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三、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_____,再根据____确定物体所受的力.

分析和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并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____________.

【问题导思】

一.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解题思路 

例1 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为400g,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在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求出4s内物体的位移和4s末物体的速度.(g取10m/s2)

 讨论交流:

1.从以上的解题过程中,总结一下运用牛顿定律解决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的一般步骤.

2.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链接点是牛顿第二定律,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质量m=4kg的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起向右前进t1=2.0s后撤去F,又经过t2=4.0s物体刚好停下.求:

F的大小、最大速度vm、总位移s.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解题思路 

例2 质量为2.75t的载重汽车,在2.9×103N的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匀加速开上一个山坡,沿山坡每前进100m,升高5m.汽车由静止开始前进100m时,速度达到36km/h,求汽车在前进中所受摩擦力的大小.(g取10m/s2)

[方法规纳]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受力图和运动草图.

(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4)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出所需的力.

变式训练2 一个物体的质量m=0.4kg,以初速度v0=30m/s竖直向上抛出,经过t=2.5s物体上升到最高点.已知物体上升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定,求物体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是多少?

【反馈导练】(略)

【学后反思】

(3)利用“思维缓冲”培养过手能力

曾几何时,高三物理复习时,老师们事先准备了各种大量的配套练习(有多媒体的介入,老师更是如鱼得水,变本加厉),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潮水一般涌来,学生疲于奔命,忙个不停。

在上习题课时,很多老师刚抛出题目1分钟不到,学生还来不及思考便匆忙叫停,有的学生能做则答之,无人能做则讲之。

一节课后,大容量和高密度(多快密)的训练,使学生疲惫不堪,可结果呢?

踩线生们课后抄作业成风,在课堂上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老师讲完了”或“老师出题时你用不着思考,他会讲的”。

久而久之,踩线生踩线由来不及思考变为根本不思考或不会思考。

老师们精心准备的习题又价值何在呢?

难怪有人说:

“我讲了10遍,他还做不来”。

所以老师要给足学生思考的缓冲时间,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无遗,别忘了“高考是学生的高考”。

对踩线生需要有效的关心,学生在课堂上都不能解决,课后又怎么能行呢?

“抢占学生思维的时间”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可能是“我完不成任务”,可别忘了这是“学生的任务”,老师要明白“宁停三分也不抢1秒”的好处。

根据调查表显示,有70%学生呼唤“老师讲慢一些”,这是一种渴求“思维缓冲”的呐喊。

(4)精钻高考试题,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为培养和提高踩线生在高考中综合题的解题能力,平时注重物理复习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讲授知识和选编习题时采用一题多问,层层深入,类比联想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案例:

在复习机械能的习题课中,为了使学生将机械能与平抛、圆周运动相结合的组合题运用熟悉,达到融会贯通,袁老师准备了一块小黑板,两颗钉子,一根细线,一把米尺、一个有孔的小球。

请大家利用这些器材设计若干题目,这是该课中同学们设计的题目举例(省略了不合理的一些题目):

1)如图1所示.一根长L的细绳,固定在O点,绳另一端系一条质量为m的小球.起初将小球拉至水平于A点.求小球摆到最低点时细绳的拉力。

2)在上例中,将小球自水平向下移,使细绳与水平方向成θ=300角,如图2所示.求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到达最低点C时细绳的拉力.

3)如图3所示,物体自与水平夹角300(绳拉直)由静止释放,问物体到达O点正下方处的动能是多少?

4)如图4,在O点的正下方某处P点有一钉子,把线拉成水平,由静止释放小球,使线碰到钉子后恰能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求P点的位置

......

课后有些同学意犹未尽,又结合圆锥摆、单摆周期公式命题;如小球带上电,放入匀强电场中,有2个同学有设计了小球在复合场中运动的8个题目,当然,这其中包含了用等效重力加速度求解、依然会考虑绳子张紧问题、还有数学中的极值问题等。

这些我们都作为宝贵资料进行了收藏,它们对学生来说是一笔财富,对老师来说,何尝不是?

类似的这种“形似而神不似”的训练我们总结了相当多,如“木块木板型”、“弹簧型”、“单杆、双杆、线圈”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的六种不同的定圆心的方法”“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等。

上述设计题几乎都是通过第一、二问的基础入手,降低起点,随后有目的地纵向加深扩散,不仅可系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

步骤五:

抓“过手训练”和“分层训练”的操作模式

本着“低档题不丢分,中档题少丢分,高档题有得分”原则,制定了如下操作模式:

 

(1)“一班多制”:

根据教学内容,对好、中、差等生的物理学习实行三种管理和分层作业制度。

对优生:

要求有笔记,作业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要完成布置的“思考题”(另外的)。

对踩线生:

有笔记本,有改错本,要认真完成作业,要认真及时归纳总结。

学困生:

选做作业的2/3,自己独立完成,每天“抽讲”解题思路,反复检查笔记本和改错本,反复抽记公式及概念等。

在考试中,同一道题对不同的学生可以给出不同分值,用“分数”来反复刺激他们,对所有的学生需检查“过手信度”。

(2)“置换家庭作业”:

对于难点内容或试题,把课堂练习与家庭作业进行部分兑换,课堂上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点拨思路,分析解题要点,课后的家庭作业变为改错和补全解答过程。

这样让学生既可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可有章可循地书写解答过程,达到真正过手的目的,如果个别学生还存在问题,便进行个别指导。

实践证明,比“白天老师满堂灌,三更半夜还在练”效果更好。

(3)“死去活来”:

第一轮知识考点复习时,注重物理中常用的二级结论,充分发挥踩线生(特别是部分女生)的记忆能力,反复强化,并帮助他们对典型的题型形成定势思维,让他们先成为“背多分”,再达到“死去活来”的目的。

通过这种方法,可解决中差生的基本知识过手问题,也只有如此,他们才可能具有较深层的“思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实践证明,储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结论越多,解题自信心就越强,就能居高临下,俯视考题,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特别是选择题、一些综合题模的部分得分点)。

案例:

在二诊考试前,我们专门针对物理中需要“背多分”的“二级结论”进行归纳:

如“七色光的八个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波速、波长、折射率、临界角、频率、光子能量、干涉条纹间距、偏折角并对红、紫光对号入座);简谐振动中七个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卫星的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加速度、动能、势能、机械能、等随半径R的变化规律;交变电流在一个周期中磁通量、感应电动势、电流、磁通量变化率等变化规律;示波管中电子偏转距离Y的计算公式、电磁感应中单杆自身切割自身受力的安培力的计算公式等,实践证明,让他们背得滚瓜烂熟,再推导其来龙去脉,背“死”了再“活”过来,特别是对部分踩线生和艺体生,效果特别明显。

(踩线生二轮训练题见附件)

(4)“解后思”:

对于每次考试题,要求学生达到考后“120分”,建立错题档案(要求学生只抄题目,写出最后答案,不写解答过程),定期检查整理的情况,每月月考复习时,让学生“重温旧梦”和“再回首”,“每逢考时倍思错”。

这实际上是让他们进行第二次过手,以增强他们“再创佳绩”和“东山再起”的信心,以实现第二次飞跃。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变“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增强“免疫力”,根除“熟题无睹、专烧熟人”的弊病,真正达到“起死回生、死去活来”的效果。

2.踩线生高考考试效果

通过约10个月的实验,我校高2012届1班、11班作为踩线生实验班,最终高考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踩线生的理综成绩(因无法直接查看物理成绩)普遍较对比对象的12班、9班同类学生理综成绩好,通过与踩线生的交流,他们一至认为是因为物理成绩在高考取得理想效果,使他们理综总分取得了好的分数。

我校高2012届1班、11班在高考中均超额完成了学校给定的升学任务。

七、目前研究存踩线生在的问题

1.本实验要求对踩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