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辅导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164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个体辅导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体辅导方案.docx

《个体辅导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体辅导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个体辅导方案.docx

个体辅导方案

个体辅导方案

(一)让她和自卑说再见

一、基本资料

5、个案来源:

案主的母亲因觉得她不可救药,把她的事情向老师反映。

得知她学习成绩较差,并多次偷偷拿家里的钱,还撒谎不肯承认错误。

通过几次辅导交流,我发现案主的问题根源于她的认识偏差,便决定对她从心理上进行疏导。

二、主要问题表现在四种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别人的赞赏;4.在家里有地位。

具体表现:

1、孤立无助。

班上同学都看不起她,不愿与她交谈。

2、厌学。

因为学习习惯差,上课思想易开小差,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就不愿意听,作业错误率高,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所以讨厌学习生活。

3、自卑心理和虚荣心较强,总觉得父母、师生不关心她,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她要改变现状。

三、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案主一出世就因父母要上班,特别是母亲常常要加夜班而被寄养在外婆家,跟唯一的阿姨相处融洽,情同母女。

外婆因为家务繁重,对她主要采用了听之任之的教育方法,使她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而学习习惯较差。

后来,父母离异,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母亲从原单位下岗后来富阳打工,她随母亲转校借读,住在阿姨家,阿姨视之如同己出。

2、学校背景:

  案主就读的小学是一所普通城镇小学,划片招生,就近入学,但因实际需要,招收了一部分借读生。

所以班里的学生层次复杂。

班主任又是一位刚分配不久的新老师,管理经验不足。

案主因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较差,成了一个老师、同学嫌弃的双差生。

他们的某些言行在徐身上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3、案主本人情况:

  进入新学校以来,案主的外在表现比较浮躁,上课思想易开小差,爱和别人说话,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就不愿意听,作业错误率高,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

作业也不怎么完成,作业做不做,考试成绩高低都无所谓,老师批评也无动于衷,经常被同学嘲笑,是一个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身材偏矮偏胖,也成了大家讥笑的话题。

四、原因分析与诊断

(一)原因分析:

1、缺乏母爱

  因案主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其母跟她相处的时间不多,相互缺乏沟通。

因夫妻离异,母亲觉得这个孩子是个累赘,又因工作不顺心,常常瞒着阿姨拿孩子当出气筒。

而阿姨觉得她特别可怜,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凡事包办代替,致使案主误以为父母不喜欢她,养成了一种逆反心理,而对阿姨产生了一种依赖,坚信阿姨对自己会百依百顺。

2、自尊心过多地受到伤害,变得麻木

  案主自上学起,由于表现不好,成绩差,就经常受到指责、批评,而得到的表扬很少,几乎没有。

因此,她对批评之类已经习惯了。

3、自卑感强烈,助长了虚荣心

  “笨猪”、“活死尸”、“没出息”等言语,在案主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也深深地打击了她的自信心,她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同时又希望有机会改变现状,虚荣心变得强烈起来。

 4、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前途无信心

  现今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经济上有求必应,零花钱随心所欲的花。

而她因家庭、经济的特殊性,心想自己就是努力一下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还不如过一天算一天,管它将来呢。

(二)诊断:

  家庭教育的不当,老师的偏心,同学的嫌弃,社会环境的压力使案主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自卑、虚荣、叛逆、脆弱等心理偏差。

五、辅导过程

  根据案主的情况,经过分析,我决定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辅导。

  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直接辅导,主要是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育,培养案主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案主的意志力。

其次对影响案主的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班主任、父母、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

1、对案主的辅导

  第一次面谈,我发现案主自卑心理严重后,单独面谈。

我这一次主要问她为什么拿阿姨的钱和钱的用处,她吞吞吐吐地说出了原因。

我让她回去后做三件事,三天后再来。

第一,将还没有送出去的贺卡送给想送的人。

第二,查一查这样做以后同学、老师对你的看法有什么改变?

这件事可以请朋友帮你做。

第三,想一想你该怎样做才能使大家对你更好些?

其中第三个问题可以和朋友、亲人讨论。

  第二次面谈,案主告诉我,她已经做好了三件事,我慢慢听她说:

(1)当她把贺卡送给老师和同学的时候,他们都对她说只要她认真学习,不做坏事,大家都会喜欢她的。

(2)老师和同学都表示,她为班级慷慨出钱是可以肯定的,但是钱必须是来得正当的。

如果是偷的或是通过其他不正当渠道得来的,那只会让人更瞧不起她。

(3)大家瞧不起她,是因为她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较差,只要她改变了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有进步,大家都会对她好的。

  我首先肯定她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表扬了她。

她这时显得比较平静,我抓住时机对其引导。

我告诉她不管做什么事都离不开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但学习知识和做每一件事一样肯定很辛苦,要有毅力才行。

慢慢来,学一点总比不学好,她表示同意我的观点。

接着,我告诉她,一个人只有“自重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这一次我给她布置了一道思考题:

你与别人差距在哪里?

你准备怎样做?

  第三次面谈。

周六,班级中优秀的几个同学到学校去出黑板报。

我建议她也去。

开始她扭扭捏捏地不肯去,说自己去了没用。

我再三说明只要她去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一定会欢迎她的。

出板报一共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其他同学做做玩玩,而案主始终没有歇一会儿,而且表现较积极,不是给这个打水、洗抹布,就是给那个递粉笔,忙得不亦乐乎。

在回家的路上,我与她边走边谈,她说她很累,但不愿让人瞧不起,所以一定要坚持下来,最重要的是大家抢着叫她帮忙。

我适时地表扬她意志坚强、自尊心强,并希望她将这种精神用到期末复习中去,争取考出好成绩。

  第四次面谈,这次案主很高兴。

她告诉我妈妈还是很喜欢她的。

并把她自己写的心灵日记给我看。

她写到“妈妈还是很喜欢我的,因为我是妈妈唯一的女儿,也是妈妈唯一的寄托。

”原来,母亲在本人的建议下,改变了对她动辄打骂的行为,春节期间还为她买了几套喜欢的新衣服。

另外还答应她,只要她上课时能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就允许她参加学校的篮球队。

但是,她也很犹豫,生怕参加了篮球队会使学习更差。

我和她一起研究制定了改进计划,我负责帮她找一个好学生帮助他,包括上课提醒她听讲,课后帮她辅导、检查作业等等,她表示一定配合,同时表示一定克服困难,让大家刮目相看。

  第五次面谈。

案主告诉我第二单元语文测试,她考了82分,排在班级32名,也是四人小组中成绩最高的。

(她所在班级共有60人,原先她处于倒数一、二名)看得出她很高兴,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我又一次填写了第一次面谈时填过的问卷调查表。

通过对照,我发现结果发生了一些变化,案主的学习目的已经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前途,对学习的态度已不再很讨厌了。

课堂里基本上能坚持听完一节课。

我也为她高兴,建议她送自己一句话作为自勉。

她天真地歪着头想了好一会儿,说了一句:

只有尊重自己,相信自己,才能让别人也尊重你,相信你。

我为她鼓掌叫好。

2、与案主班主任、父母及有关同学的沟通

(1)与班主任的沟通。

经常将案主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希望她多给案主关心,多给机会,让案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爱心。

(2)与案主父母的沟通。

了解案主在家情况,对她家庭的情况表示同情,并与他们一起商量转变案主的方法,同时也把我们的意图告诉他们,希望他们配合。

(3)与案主同班同学的沟通。

有意识地找到有关素质较好的同学,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多带案主参加活动,与案主交心,主动关心他,帮助他一同进步,同时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案主的方法、时间、内容等。

六、结果与思考

(一)结果:

  师生反映,案主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讲,课后与同学们一起玩,学习习惯好转。

  母亲反映:

案主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母亲做点家务,母亲不在家时,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

家中放着的钱也没再少掉过。

  案主自己:

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很有意思的。

而且我也不再是倒数几名了。

(二)反省与思考:

  1、从结果来看,这次辅导基本上是成功的,对其辅导还将持续下去,直至案主完全脱离自卑感为止。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

3、对于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帮助,要转变一个后进生首先应尊重他,然后再引导他,而心理引导应摆在第一位。

(二)让自信在他的脸上重现

一、个案研究背景

1.个案自然情况

李某,男,14岁,初二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暂时很差,考试成绩在班上甚至在年级里也是总在最后3名里徘徊。

上课不发言,而且总是在回避和老师的接触的机会,平时话不多,胆小、自卑、不擅长体育、不擅言谈。

在学习上常常撒谎,一般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2.家庭生活背景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人,文化程度不高,平时没有时间,其实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

其唯一的教育方法就是粗暴的打骂,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

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二、个案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观察与了解,发现他与人交往的主要心理表现是:

严重自卑心理、孤独焦虑心理、胆小压抑心理。

形成该心理的原因有:

1.父母对学习要求超过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通过家访和与家长的谈心,了解到李祖强的父母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所以生活比较艰苦,饱受磨难,因此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但是这么多年以来,孩子的成绩让他们在邻居、家人、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

为此,花钱请家教、找亲戚帮忙等种种方式。

孩子在童年,尤其是小学六年是最重要的性格、社交方式形成的阶段,非常渴望父母的关心、呵护和指导。

而此时孩子为了学习焦头烂额。

父母的打骂使他形成了严重的胆小、焦虑心理特征,造成了如今自卑、孤独的社交现状。

2.同学的排斥

因为他在班级里成绩一直非常差,每天每天面对许多许多的错题订正,考试常常不及格。

每次考试,只要老师说有一个人不及格,同学们都会把怪异的目光投向他。

这种不光彩的班级定位,更加使他不敢和同学平等交往,受到同学欺负也不敢告诉老师,形成了自卑胆小的社交心理现状。

由于长期不被群体接纳,他一直就象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出现在班级里,可以想象他内心的孤独、焦虑和无助让他多么痛苦了。

更严重的是他自己也不接纳自己了。

作为一名老师,只要给予他适当、适量的倾诉机会,给予他相应的社交心理疏导,关心、爱护他,帮他树立健康的自信心理,忘却孤独,同时教他一些社交技巧,让他有机会能自由地与他人交往,促进其社交心理素质不断加强,心理更加健康。

三、疏导帮助矫正措施

1.疏导父母,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与孩子父母谈心,劝他们给孩子更多生活空间。

把孩子几年以来的学习情况进行纵向、横向的分析,建议他们正视现状,适当降低要求,给孩子提供其他更广阔的发展途径。

(2)建议家长调和家庭气氛,多和孩子沟通,生活中多一些欢笑,多去发现孩子身上可爱的一面。

鼓励家长用孩子接受的方式对孩子表达心中的关爱,给孩子真正需要的爱,打消孩子心中焦虑、胆小的情绪,培养正常的社交心理。

2.疏导同学,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即社会人。

孩子的社会化大部分是在集体中形成的,所以进行必要的集体教育就很重要了。

只有集体真正开始接纳他,关心他,帮助他,才能更快的消除孩子心灵的坚冰,走出封闭的自我,体会到社交的乐趣,享受童年的快乐。

3.个人疏导,让孩子学会悦纳自己,进而表现自己

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我们始终相信,个体内心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自我励、自我成长,才能真正达到心理的成长,只有发挥他个体的自我力量,他才能真正走出孤单、走出胆怯,树立健康的社交心理。

(1)发现优点,赏识自我在前几次咨询当中,笔者逐渐体会到他那颗孤独、自卑的幼小心灵。

他完全默认了所有人对他的指责,承认所有的错误都是因为他。

在他不完整的叙述当中,了解到几个生活片段。

片段一:

在四年级的时候,在老师的多次鼓励下他终于站起来发言了,但是离题万里的发言还是若来同学的嘲笑,从此以后,他不好意思发言了,也不敢主动和别人讲话。

偶尔有同学欺负他,他也不敢为自己辩解,在心理辅导课上,我把他叫上讲台,在他的身旁让全班同学对他进行优点大轰炸,孩子们用他们童稚可爱的眼睛为他找到了二十多个优点,他很惊奇,很害羞,他的眼中开始闪现光芒。

最后让他说自己地方受时,他腼腆地绞着手说:

“我没有想到,我还有优点,这么多„„”同学们在鼓励他相信自己,有人当时提出要帮助的文化课学习使他尽快和同学融合在一起。

(2)角色扮演,体验成功喜悦

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学会说不》的一节辅导课,让他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角色,因为我提前告诉了他,并鼓励他要成功。

他也真的没让我们失望。

通过这次活动他体验到付出后的收获,付出后的成功„„

(3)提供社交机会

与班主任沟通,在班级里给他安排一些为集体服务的机会,增加社交机会,同时也提供了社交技巧实践的机会。

建议教师把最最简单题目的回答机会尽量让给他,让他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社交心理,走出自卑、焦虑情绪的干扰。

在面对比较困难的社交初期,我们运用角色模拟的方式,一次次的模拟社交的场景,即使给予他成功的鼓励,不断强化他的社交成功体验。

用游戏的方式建立他的社交心理机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经过了心理辅导以后,我欣喜的看到他一步步艰难又执着的成长步伐。

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反复的困惑。

现在,他在与人的交往上的自信心明显提高了许多,下课已经可以和谐的和同学们在一起做游戏,虽然他现在还不是社交中万众注目的焦点,但是也已经是戚戚相关的群体一份子了。

孩子今后的路还很长,愿他能带着一脸充满希望的微笑和一颗温暖感恩的心上路。

 

个体辅导方案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辅导

陈X,男,13岁,初二学生。

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

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我通过与该生交流,了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和个别老师教育不当。

制定了辅导计划,并实施。

主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坚持正面疏导教育,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使该生的逆反心理有所改观,作业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陈X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陈X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

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

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

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

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

利用陈X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帮困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

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本人的自我调节:

指导陈X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6、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

陈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陈X的逆反心理已有所改观,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二)对后进生的辅导

小王是某校初二年级学生,现在除学校正常学习外,请大学生做全科家教辅导。

现辅导已有一个学期,小王成绩没有明显进步,妈妈很着急。

 小王妈妈是一位个性极强的职业女性,对孩子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孩子中考升入本校高中部,将来出国发展。

妈妈总是说孩子很听话,很愿意学习,但不知道为什么成绩总是上不去,因此希望通过心理辅导能对孩子有所帮助。

 小王入校时成绩是班级12名,之后成绩下滑,英语成绩一直保持前列。

上学期期末35名。

学生有提高成绩的愿望,希望通过辅导能弥补所缺知识,在安排家教课程时主动做现在的安排。

 学生对现任各科辅导老师很满意,认为对自己学习成绩提高有帮助,愿意接受辅导。

咨询师对其学习方法上的建议学生也欣然接受。

但现在感觉时间安排太紧,安全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不能出去玩,也没有时间玩电脑,喜欢待在学校,回家就感觉很无聊。

 学生现在作息时间安排较合理,学校作业不多,每天睡眠较充足(学校每天可在宿舍午睡)。

每天下午在学校有蓝球训练,晚上听课略有些疲劳,可以坚持。

平时上课时能认真听讲,科学课所授知识(学校)约20%听不懂。

 

引导学生思考:

之所以老师讲课有听不懂的地方,学习成绩上不去,是因为所学知识点有遗漏,需要加强辅导,弥补所缺知识,成绩就会相应提高。

现在是最艰难的时候,除英语外,三科都需要加强辅导,课时比较多,时间确实很紧,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成绩提高了,听讲效率会提高,学习相应轻松,其他课程会象英语一样,也不必要再象现在这样强化辅导,属于自己的时间会多很多。

 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也认可,同时说明:

即使成绩提高,妈妈还是会安排辅导,不会减少,因为妈妈强调过初三更紧张。

提及此,学生烦燥不安。

 对期中考试进入前25名,学生有信心,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而期末进入前15名,学生认为可能性不大,觉得自己与排名前列的学生差距较大。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小王是个表面很听话的孩子,妈妈说的从不反驳,但内心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愿表露。

小王现在正处于第二反抗期,有独立自主的愿望,但从小妈妈的强势使他没有表露的机会,也不敢表露。

 小王现在的学习态度是主动+被动。

被动占大半。

 主动:

有提高成绩的良好愿望,并付诸行动。

 被动:

只能听从妈妈的安排,不管是否愿意。

目前学生每周七次辅导,加外面两次,尤其周末,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

 妈妈很着急,担心孩子成绩上不去,不能升入本校高中部(本班前22名直接升高中)。

妈妈将此压力不断地施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一方面没有把握进入前15名,一方面感觉成绩提高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目前是在一种无望的心态中学习。

表现为:

学习不积极,不在乎,如作业有时没完成,考试时因数字难以计算而放弃做题。

并且说明,咨询师即使给妈妈提建议也不能改变这一切,而且还会给自己带来不良的后果,即妈妈的说教。

这是学生现在极反感的一件事。

 与小王妈妈交流心理辅导详情,给家长如下建议:

 1.       和孩子平等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2.       给孩子心理减压,并适当承诺,即成绩提高会减少辅导课程,或者取消辅导。

 3.       强化眼前学习目标,即进入前25名。

 4.       孩子正处发育高峰期,学校伙食外加强营养。

 5.       多看到孩子的优点、长处,及时肯定、鼓励,避免只看到孩子的缺点,一味指责否定。

6.       避免说教。

 同时与各科辅导老师联系,对各科老师提出如下要求:

 1.       对小王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辅导;

 2.       把自己在中学时的好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3.      将咨询师对学生的引导进行强化;

 4.       根据学生现在成绩制定出期中考试各科成绩目标,高出学生现在成绩,但不要高出太多,是孩子认为能达到的一个目标。

 

 

 

 

 

 

情绪辅导

脸上很少见笑容的男孩

案例介绍

孟某,男,某中学初一(4)班学生。

个子高大、结实,正处于爱说爱笑的年龄脸上却从来没有笑容,一双忧郁的眼睛常常茫然地望着地面,从不主动和别人搭话。

鉴于他在小学有过任班干的经验,班主任委派他担任班级劳动委员。

可是在大扫除时,他却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在扫在擦,身边喧闹的同学似乎与他完全无关。

小学成绩优秀的他,课堂上却总是沉闷无语,不是低垂双眼,就是双手揪着头发沉重地伏在课桌上,甚至课后的作业也交不上了,成绩也逐渐下滑。

他所在的(4)班的男生都酷爱篮球运动,几乎人人都参加过市体校篮球班的训练,可身材条件极好的他却从不参与。

遇到集体外出的活动,他也总是交来家长签字的请假条而拒绝参加。

案例分析

孟某的父母皆从事石油勘探工作,常年在野外作业,孩子与父母关系生疏,他是在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祖孙俩感情深厚。

他性格善良温和,刚上小学时也还是个活泼积极的孩子。

可是在他八岁那年这孩子却遭受了成人都无法承受的刺激:

他第一个目睹了奶奶被窃贼刺杀倒在血泊中的惨状!

此后,这个八岁的男孩持续了两个月的低烧,他常常在半夜里惊醒,甚至整夜的失眠。

这样突如其来的刺激所带来的创痛不是一个八岁的孩子所能承受的,随之而来的对不可预知的暴力侵袭与死亡的恐惧也不是一个八岁孩子能与之抗争的。

终日被这无法宣泄的创痛与无法驱散的恐惧折磨着,活泼的孩子变得寡言少语,精神萎靡不振,不知情由的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同学们投来的不理解的目光,使他失去了向别人倾诉的勇气,失去了对外人的信任。

唯一可以依靠的父母,又因亲子关系的生疏以及常年在外工作而忽略了孩子心理上的变化。

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而恰当的心理调适,孟某的心理在八岁时就开始出现了自闭的征兆。

升入初中后,周围熟悉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同班的同学都是家庭条件较好,而且倍受父母宠爱的十一、二岁孩子。

他们自我意识很强,好表现也很自尊,心里想得更多的是自己,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更没有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

在这样一群同龄人中,孟某和孤独感更强烈了,心里益发觉得这世界的不公,他完全拒绝与任何人沟通。

辅导方法

1、了解原因:

与孟某的家长、小学老师、同学交谈,从而了解孟某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2、老师常常与孟某个别会谈,使他自己找回积极的生活态度。

谈他的快乐的童年,谈他和奶奶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让美好的回忆驱走脑海中那段恐怖的经历。

更多的时候谈的是对未来的设想,并与他一同制定计划以改善目前的情况,令他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3、为他提供融入集体的契入口:

安排一个家庭条件好但性格温和,从不爱炫耀,积极上进,乐于助人又细致的女孩与他同坐。

安排座位之前,老师和这个女孩做了一次长谈,把孟某的遭遇都告诉了她,要她带动其他同学更多更主动的接近他,让他发现周围的同学并不象他原来所看到的那样自私和骄傲,从而排除他的孤独感,消除他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