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213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docx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考题含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机械零件在工作条件下可能受到力学负荷、热负荷或环境介质的作用三种负荷的作用。

2.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3.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在载荷作用下其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4.刚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5.强度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6.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布氏硬度测试法)、(洛氏硬度测试法)和维氏硬度测试法。

7.材料按化学成分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

8.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包括铸造性、可锻性、可焊性、切削加工性和热处理工艺。

9.常见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

10.晶体缺陷按其几何特征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

11.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溶剂晶体结构相同。

12.当合金溶液凝固后,由于组元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可形成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三种形式。

13.铁从高温液态向室温冷却时发生的变化:

14.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机械混合物。

15.碳溶解在(α-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铁素体。

16.在Fe-Fe3C相图中,共晶点的含碳量为(4.3%),共析点的含碳量为(0.77%)。

17.低温莱氏体是(珠光体)和(共晶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18.金属结晶的过程包括形核和长大两个过程。

19.晶核的形成包括自发形核和非自发形核两种形式。

20.晶核的长大包括枝晶长大和平面长大两种形式。

21.金属铸锭的宏观组织是由三个晶区组成,由外向内分别是表面细等轴晶区、柱状晶区和中心等轴晶区。

22..铸锭的缺陷包括缩孔、缩松、气孔、非金属夹杂物、成分偏析、。

23.焊缝的组织是单一柱状晶。

24.焊接接头是由焊缝和热影响区构成。

25.冷变形后金属在加热中,随温度的升高或加热时间的延长,其组织和性能一般经历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三个阶段的变化。

26..细化晶粒的方法包括增大过冷度、加入形核剂和机械方法。

27改善和提高工程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有塑性变形、热处理、合金化和表面改性。

28.预先热处理常用的工艺方法有正火、退火、调质。

29.钢根据含碳量的高低分为(写出含碳量):

低碳钢(<0.25%)、中碳钢(0.25%~0.60%)和高碳钢(>0.60%)。

二、术语解释(14分,7题)

1.弹性变形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变形。

2.塑性变形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变形。

3.比刚度

材料的弹性模量与其密度的比值

4.冲击韧性

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5.疲劳极限

材料在规定次数应力循环后仍不发生断裂时的最大应力

6.晶体

固态物质内部原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规则排列的物质

7.合金

一种金属元素同另一种或几种其它元素,通过熔化或其它方法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8.固溶体

溶质原子溶入固态金属溶剂中形成的合金相。

9.过冷度

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

10.加工硬化

金属材料经过冷塑性变形以后,出现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11.再结晶

冷变形加工的金属在温度更高时,破碎晶粒变成完整晶粒,拉长纤维状晶粒转变成等轴晶粒的过程。

12.回复

冷变形加工的金属在低温加热时,在组织发生改变前所产生的某种结构和性能的变化

13.退火

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地(通常为随炉冷却)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14.完全退火

将钢加热Ac3+(30~50ºC),完全奥氏体后,保温一定时间随之缓慢冷却到600ºC以下,出炉空冷

15.球化退火

将钢加热到Ac1+(20~30ºC),保温后随炉缓冷至600ºC,出炉空冷,使钢中碳化物呈球状的工艺方法。

16.正火

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30~50℃,共析钢加热到Ac1+30~50℃,过共析钢加热到Accm+30~50℃完全奥氏体化以后从炉中取出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17.调质

淬火+高温回火

18.淬火

将钢铁加热至高温奥氏体状态后急冷,使奥氏体过冷到Ms点以下,获得高硬度马氏体的工艺称为淬火。

19.回火

把淬火钢加热到AC1以下某一个温度进行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0.淬透性

经奥氏体化的材料接受淬火时形成马氏体多少的能力。

21.表面淬火

仅对工件表层进行淬火的热处理工艺。

22.表面形变强化

将冷变形强化用于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成为提高工件疲劳强度、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工艺措施。

23.表面涂覆

将材料的表面用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涂覆后,可赋予零件表面强烈的光和热的反射性、表面着色装饰性、耐磨、耐蚀及其他电、磁功能之效果。

24.渗碳钢

经渗碳、淬火和低温回火后使用的结构钢。

25.合金调制钢

调质处理后使用的合金结构钢,是在中碳调质钢基础上发张起来的,适用于对强度要求高,截面尺寸大的重要零件。

26、渗碳体

是铁与碳行形成的稳定化合物。

27.枝晶偏析

由于冷却速度过快,使得先结晶的枝干含高熔点组元较多,而后结晶的分支含高熔点组元较少的现象。

28.相图

即状态图或平衡图,是用图解的方法表示不同温度、压力及成分下合金系中各相的平衡关系。

29.热处理

是一种将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使其内部结构组织发生变化,以获得预期性能的工艺方法。

30、金属化合物

是金属与金属元素之间或金属与类金属(以及部分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具有金属特性的

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其组元的晶体结构完全不同。

一部分金属化合物兼具固溶体的特性。

31、渗碳体

是铁与碳行形成的稳定化合物。

32、铁素体

是碳溶解在a—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33、热加工

将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一定的温度进行压力加工。

34、冷加工 

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压力加工。

三、选择题(16分,16题)

1.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B)

A.σB.σsC.σbD.σ-1

2.表示金属材料弹性极限的符号是(A)

A.σeB.σsC.σbD.σ-1

3.在测量薄片工件的硬度时,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的表示符号是(C)

A.HBB.HRCC.HVD.HS

B.4.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叫(A)

A.强度B.硬度C.塑性D.弹性

5.每个体心立方晶胞中包含有(B)个原子

A.1B.2C.3D.4

6.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包含有(C)个原子

A.1B.2C.3D.4

7.属于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C)

A.α-Fe,铜B.α-Fe,钒C.γ-Fe,铜D.δ-Fe,钒

8.在晶体缺陷中,属于点缺陷的有(A)

A.间隙原子B.位错C.晶界D.缩孔  

9.铁素体是碳溶解在(A)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A.α-FeB.γ-FeC.δ-FeD.β-Fe

10..以下最容易发生塑性变形的金属是()

A面心立方金属B体心立方金属C密排六方金属

11.在晶体缺陷中,属于线缺陷的有()

A.间隙原子B.位错C.晶界D.缩孔  

12.奥氏体是碳溶解在(B)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A.α-FeB.γ-FeC.δ-FeD.β-Fe

13.在Fe-Fe3C相图中,钢与铁的分界点的含碳量为(C)。

  A.2%B.2.06%C.2.11%D.2.2%

12.莱氏体是一种(C)。

  A.固溶体B.金属化合物C.机械混合物D.单相组织金属

.13.在铁-碳合金中,当含碳量超过()以后,钢的硬度虽然在继续增加,但强度却在明显下降。

  A.0.8%B.0.9%C.1.0%D.1.1%

13.在Fe-Fe3C相图中,ES线也称为(D)。

  A.共晶线B.共析线C.A3线D.Acm线

14.在Fe-Fe3C相图中,GS线也称为(C)。

  A.共晶线B.共析线C.A3线D.Acm线

15.在Fe-Fe3C相图中,共析线也称为(A)。

  A.A1线B.ECF线C.Acm线D.PSK线

16.珠光体是一种(C)。

  A.固溶体B.金属化合物C.机械混合物D.单相组织金属

17.在铁-碳合金中,当含碳量超过(B)以后,钢的硬度虽然在继续增加,但强度却在明显下降。

  A.0.8%B.0.9%C.1.0%D.1.1%

18.通常铸锭可由三个不同外形的晶粒区所组成,其晶粒区从表面到中心的排列顺序为(A)

  A.细晶粒区-柱状晶粒区-等轴晶粒区B.细晶粒区-等轴晶粒区-柱状晶粒区

  C.等轴晶粒区-细晶粒区-柱状晶粒区D.等轴晶粒区-柱状晶粒区-细晶粒区

19.在Fe-Fe3C相图中,PSK线也称为(B)。

  A.共晶线B.共析线C.A3线D.Acm线

20.Fe-Fe3C相图中,共析线的温度为(D)。

  A.724℃B.725℃C.726℃D.727℃

21.在铁碳合金中,共析钢的含碳量为(B)。

  A.0.67%B.0.77%C.0.8%D.0.87%

.22.在Fe-Fe3C相图中,共晶转变温度是()、共析转变温度是()

A1148°、727°B912°、727°C1148°、600°D727°、600°

22.加热是钢进行热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钢获得(B)。

 A.均匀的基体组织B.均匀的A体组织C.均匀的P体组织D.均匀的M体组织

23.下列温度属于钢的高、中、低温回火温度范围的分别为(A)(D)(B)。

 A.500℃B.200℃C.400℃D.350℃

24.碳钢的淬火工艺是将其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D)。

 A.随炉冷却B.在风中冷却C.在空气中冷却D.在水中冷却

25.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C)。

 A.随炉冷却B.在油中冷却C.在空气中冷却D.在水中冷却

11.当两个组元在液态和固态都能无限互溶时,其所构成的相图称为()

A.匀晶相图B.共晶相图C共析相图D包晶相图

26.完全退火主要用于(A)。

 A.亚共析钢B.共析钢C.过共析钢D.所有钢种

27.共析钢在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组织是(C)。

 A.PB.SC.BD.M

28.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A)。

 A.随炉冷却B.在油中冷却C.在空气中冷却D.在水中冷却

29.20CrMnTi钢根据其组织和机械性能,在工业上主要作为一种()使用。

 A.合金渗碳钢B.合金弹簧钢C.合金调质钢D.滚动轴承钢

30.以下什么方法可以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

()

A增大过冷度B加入形核剂C电磁搅拌D以上都是

29.欲要提高18-8型铬镍不锈钢的强度,主要是通过(B)。

 A.时效强化方法B.固溶强化方法C.冷加工硬化方法D.马氏体强化方法

30.20CrMnTi钢根据其组织和机械性能,在工业上主要作为一种(A)使用。

 A.合金渗碳钢B.合金弹簧钢C.合金调质钢D.滚动轴承钢

31.大多数合金元素均在不同程度上有细化晶粒的作用,其中细化晶粒作用最为显著的有(C)。

 A.Mn,PB.Mn,TiC.Ti,VD.V,P

32.除(A)元素外,其它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A.CoB.CrC.MnD.Ti

33.下面所给的三种常用的淬火介质,按冷却能力有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A水,盐水,机油B盐水,水,机油

C机油,水,盐水D机油,盐水,水

33.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A.随炉冷却B.在油中冷却C.在空气中冷却D.在水中冷却

33.优质钢的含硫量应控制在下列(C)范围内。

  A.0.06%~0.05%B.0.05%~0.035%C.0.035%~0.02%D.0.02%~0.015%

34.优质钢的含磷量应控制在下列(C)范围内。

 A.0.055%~0.045%B.0.045%~0.035%C.0.035%~0.03%D.0.03%~0.02

35.铁从高温液态向室温冷却时发生的变化过程是()

A.δ―Fe→γ―Fe→α―FeB.δ―Fe→α―Fe→γ―FeC.α―Fe→γ―Fe→δ―FeD.以上都不对

36.加热是钢进行热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钢获得()。

 A.均匀的基体组织B.均匀的A体组织

C.均匀的P体组织D.均匀的M体组织

37.不同成分的钢应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调整其硬度,以便于切削加工性能。

一般低碳钢宜采用:

()

A正火B完全退火C球化退火D等温退火

四、判断题(10分,10题)

1.用布氏硬度测量硬度时,压头为钢球,用符号HBS表示。

2.用布氏硬度测量硬度时,压头为硬质合金球,用符号HBW表示。

3.沙发垫子的刚度比钻杆的刚度大。

4.图纸上标注的硬度值为:

240-280HRC。

5.图纸上标注的硬度值为:

HBS250-280。

6.图纸上标注的硬度值为:

250-280HBW。

7.渗碳件经淬火处理后用HB硬度计测量表层硬度。

8液相中形成稳定晶核后,晶核长大时要求的过冷度比形核时的过冷度小。

8.受冲击载荷作用的工件,考虑机械性能的指标主要是疲劳强度。

9.衡量材料的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冲击韧性。

10.陶瓷和矿物的硬度主要用莫氏硬度方法测定。

10.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1.晶体的配位数越大,其致密度也越高。

12.金属结晶后晶体结构不再发生变化。

13.在金属的结晶中,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晶核的形核率N和长大率G都增大,在N/G增大的情况下晶粒细化。

14..晶体的点缺陷是造成金属材料固溶强化的主要原因。

14.液态金属结晶时的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就越大,形核率和长大率都增大,故晶粒就粗大。

15.液态金属冷却到结晶温度时,液态金属中立即就有固态金属结晶出来。

16.在一般情况下,金属结晶后晶粒越细小,则其强度越好,而塑性和韧性越差。

17.在铁碳合金相图中,PSK线是一条水平线(727℃),该线叫共晶线。

18.过共析钢缓冷到室温时,其平衡组织由铁素体和二次渗碳体组成。

19.珠光体、索氏体和贝氏体均属于珠光体类型转变组织。

×

19.珠光体是由奥氏体和渗碳体所形成的机械混合物,其平均含碳量为0.77%。

20.亚共晶白口铁缓冷到室温时,其平衡组织由铁素体,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组成。

21.在亚共析钢平衡组织中,随含碳量的增加,则珠光体量增加,而二次渗碳体量在减少。

22.过共晶白口铁缓冷到室温时,其平衡组织由珠光体和莱氏体组成。

23.预先热处理常用的工艺方法有退火、正火和淬火。

×

24.在铁碳合金相图中,钢的部分随含碳量的增加,内部组织发生变化,则其塑性和韧性指标随之提高。

24.在铁碳合金相图中,奥氏体在1148℃时,溶碳能力可达4.3%。

25.碳溶解在α-Fe中可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其溶碳能力在727℃时为0.0218%。

26.在铁碳合金相图中,铁素体在727℃时,溶碳能力可达2.11%。

27.纯金属再结晶温度大约为熔点的0.5倍左右。

×

27.在过共析钢中含碳量越多,则其组织中的珠光体量减少,而铁素体量在增多。

28.碳溶解在γ-Fe中所形成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其溶碳能力在727℃时为0.77%。

29.亚共析钢缓冷到室温时,其平衡组织由铁素体和二次渗碳体组成。

30.碳的质量分数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是:

随着钢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硬度、强度增加,塑性、韧性也随着增加。

×

30.奥氏体化的共析钢缓慢冷却到室温时,其平衡组织为莱氏体。

31.在铁碳合金相图中,ES线是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变化曲线。

32完全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m以上30~50℃,保温一定的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33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

 

五、分析说明题

1、下列几种工件应该采用何种硬度试验法测定其硬度?

A、钢淬火、低温回火后的成品件;

B、退火件

C、渗碳件

答:

A、洛氏硬度试验法

B、布氏

C、维氏硬度试验法

2.从Fe-Fe3C的分析中回答以下问题,并说明其原因:

A、随碳质量百分数的增加,硬度、塑性是增加还是减小?

B、过共析钢中网状渗碳体对强度、塑性的影响怎样?

C、钢有塑性而白口铁几乎无塑性吗?

D、哪个区域熔点最低?

哪个区域塑性最好?

3.根据Fe-Fe3C相图,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A、含碳量为1.0%的钢比含碳量为0.5%的钢硬度高

B、在室温下,含碳0.8%的钢其强度比含碳1.2%的钢高;

C、低温莱氏体的塑性比珠光体的塑性差;

D、在11000C,含碳0.4%的钢能进行锻造,含碳4.0的生铁不能锻造;

E、钢适宜于通过压力加工成形,而铸造适宜于通过铸造成形。

4.钢的渗碳工艺是将钢件加热至完全奥氏体区,让活性的碳原子进入表面并向内扩散,形成一定深度的渗层,然后进行淬火、回火工艺。

试根据晶体结构知识分析:

为什么钢的渗碳选择在A区进行?

答:

选择在A区的原因是:

1)要使钢件中碳原子容易扩散,必须有比较大的空间。

2)A相的晶体结构与γ-Fe的晶体结构一样,是面心立方。

面心立方与体心立方相比,虽然致密度大,但原子排列更加集中,即空间更加集中,所以比较适合渗碳。

5.试分析含碳量为0.6%。

铁碳含金从液态冷却到室温时的结晶过程

LL+AAA+FF+P

6.试分析含碳量为1.2%铁碳合金从液体冷却到室温时的结晶过程。

LL+AAA+Fe3CⅡP+Fe3CⅡ

7.写出铁碳相图上共晶和共析反应式及反应产物的名称。

(写出含碳量)

解:

共晶反应L(4.3)A(2.11)+Fe3C(莱氏体)

共析反应:

A(0.77)F(0.0218)+Fe3C(珠光体)

8.写出Fe-Fe3C相图上①-⑥区的组织组成物,标明A,E,C,S,P,K各点的含碳量。

①区:

___F+P_____②区:

___P_____③区:

P+Fe3CⅡ

④区:

P+Ld’+Fe3CⅡ`⑤区:

Ld’⑥区:

Ld’+Fe3CⅠ

A点:

_____纯铁的熔点__E点:

__C在γ-Fe_中的最大溶解度点_C点:

___共晶点__

S点:

__共析点____P点:

___C在α-Fe_中的最大溶解度点___K点:

Fe3C的成分

 

9、试画出Fe-Fe3C相图中钢的部分(包晶部分可省略),并完成下列各题:

标明各特征点的成分、温度,按相组成填充各相区。

 

10、什么是热加工和冷加工?

,请说明他们是热加工还是冷加工?

(钨熔点是33990C,锡熔点是2320C)

答:

1)冷加工:

塑性变形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

热加工:

塑性变形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

2)钨在10000C变形加工是冷加工,锡在室温下变形加工是热加工。

9.如果其他条件相同,试比较在下列条件下所得铸件晶粒的大小:

①金属模浇注与砂模浇注;

高温浇注与低温浇注

铸成薄壁件与铸成厚壁件;

浇注时采用振动与不采用振动;

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与中心部分.

答:

晶粒较小者分别是:

①金属模浇注

低温浇注

铸成薄壁件

浇注时采用振动

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

10.某厂用冷拔钢丝绳直接吊运加热至11000C的破碎机颚板,吊至中途钢绳突然断裂。

这条钢绳是新的,事前经过检查,并无疵病。

试分析钢绳断裂的原因。

答:

从两种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

①冷拔钢丝绳是通过加工硬化强化的,使用前处于加工硬化状态,内部可能有比较大的内应力,导致吊至中途钢绳突然断裂。

吊运加热至11000C的破碎机颚板,会对钢丝绳进行加热,随钢丝绳温度升高,会发生回复、再结晶过程,加工硬化现象消失,强度、硬度下降,而破碎机颚板重而大,所以吊至中途钢绳突然断裂。

11、室温下,对一根钢丝进行反复弯曲——拉直实验,经过一定次数后,铁丝变得越来越硬,试分析原因。

如果将这根经过弯曲—拉直试验后的铁丝进行一定温度的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然后再试着弯曲,发现又比较容易弯曲了,试分析原因。

11.从铸锭的组织结构分析,为什么铸锭的力学性能不好,而吸振性较好。

答:

1)铸锭从外到里的组织分别是表面细等轴晶区、柱状晶区和中心等轴晶区。

表层的细等轴晶比较薄,基本一加工就被去除掉,柱状晶区域比较大,晶粒比较粗大,所以力学性能不好。

2)铸锭里的组织比较疏松,而且缩孔、缩松、气孔等,当振动波传来时,就会被吸收,所以吸振性比较好

 

12.钢材在热变形加工(如锻造)时,为什么不出现硬化现象?

答:

热变形加工时温度比较高,虽然热变形加工也发生了塑性变形,组织也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温度比较高,很快通过再结晶回复到以前的状态,所以不出现硬化现象。

13.什么是金属的回复和再结晶过程?

回复和再结晶过程中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哪些变化?

14.奥氏体形成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答:

1)奥氏体形核

2)奥氏体长大

3)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4)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18、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①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形核和核长大。

②受到过冷度的影响,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都增大,但形成率的增长比成长率的增长快;同时外来难熔杂质以及振动和搅拌的方法也会增大形核率。

19、与冷加工比较热加工给金属件带来的益处有哪些?

答:

(1)通过热加工,可使铸态金属中的气孔焊合,从而使其致密度得以提高。

(2)通过热加工,可使铸态金属中的枝晶和柱状晶破碎,从而使晶粒细化,机械性能提高。

(3)通过热加工,可使铸态金属中的枝晶偏析和非金属夹杂分布发生改变,使它们沿着变形的方向细碎拉长,形成热压力加工“纤维组织”(流线),使纵向的强度、塑性和韧性显著大于横向。

如果合理利用热加工流线,尽量使流线与零件工作时承受的最大拉应力方向一致,而与外加切应力或冲击力相垂直,可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0、为什么细晶粒钢强度高,塑性、韧性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