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2306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理清课文结构,感受作者想象的神奇。

一、赏图入境,交流导入——宇宙

1.用幻灯片展示宇宙的图片。

师:

看了这些图片,你们都想到了什么?

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宇宙呢?

2.学生交流。

3.师:

看来,同学们对神秘莫测的宇宙都充满了好奇,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宇宙的神奇吧!

二、自读课文,指导识字

1.请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结合工具书或问老师、问同学,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展示交流:

(1)指生认读生字。

(2)小组内“开火车”比赛。

(3)“顺风耳”比赛。

教师读词语,学生在生字表中指出这个词语中出现的生字。

(课件出示)

4.讨论交流,理解难懂的词语。

(1)浩瀚:

浩瀚:

形容广大或繁多。

(2)汩汩:

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3)气喘吁吁:

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4)穿梭:

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5)尴尬: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6)拜访:

敬辞,访问。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全班交流课文内容。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思考:

哪几个自然段是关于现实的描写?

哪几个自然段是作者的想象?

3.学生自由朗读喜欢的自然段。

4.交流:

作者写了哪些奇妙的事情?

你觉得文中有哪些句子或段落新奇有趣、想象丰富?

四、指导写字,正确书写

1.自读生字。

2.和同学交流写这些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3.书写指导。

“秘”右部是“必”,不要写成“心”。

“栋”右部是“东”,不要写成“

”。

“铃”右部是“令”,不要写成“今”。

4.学生用手在桌上临摹。

5.展示书写。

宇宙的另一边

宇宙的另一边→这一边的倒影

 

第二课时

1.用自己的话说说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2.想象宇宙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并相互交流,比比谁的想象更奇妙。

3.尝试用文中的句式将这些秘密写下来。

用自己的话说说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想象宇宙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并尝试用文中的句式将这些秘密写下来。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跟随课件听写、校正。

二、细读课文,说说秘密

1.师问:

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场景?

(趴在窗台上、早上上学、上课铃声响、下课了)

在这些地方,作者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呢?

请同学们用笔画下来。

4.指名学生读所画的部分。

5.交流秘密。

●课件出示文字:

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那里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

(1)齐读句子。

(2)师生配合读。

(3)师:

同学们,读了这段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呢?

(4)学生交流。

(5)师:

“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这个孩子是谁?

他又在做什么呢?

那个孩子是另一个我吗?

当我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的时候,他是不是正把作业本放回书包?

当我气喘吁吁爬楼梯的时候,他是不是正下楼去?

当我趴在窗台看着星空的时候,他会不会也趴在窗台,看着星空,想着我呢?

我们的目光会在哪里相遇?

(1)指名读。

(2)学生互相评价。

这一自然段中共有几个问号?

这个孩子和“我”的行为是怎样的呢?

(4)师:

你会怎样回答作者的这些问题呢?

在宇宙的这一边,雪是在冬天下的;

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雪是在夏天下的吗?

在宇宙的这一边,太阳从东方升起;

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太阳是从西边升起的吗?

在宇宙的这一边,石头是没有生命的;

在宇宙的另一边,它会不会像花朵一样开放,或者像人一样行走?

(1)师生配合读,师读分号前的句子,生读分号后的句子,感受句式特点。

(2)交流句式。

(3)一起有感情地再读这部分内容。

●研读7、8、9自然段。

(1)自读这三个自然段。

(2)师:

从这三个自然段中,你又发现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

(3)学生交流。

●研读第11自然段。

(1)“我”告诉了同学们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

(2)围绕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三、展开想象,书写秘密

1.师:

同学们,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文中所提到的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板书。

宇宙的另一边有这么多的秘密,除了这些,它还会有哪些秘密呢?

请同学们仔细地想一想。

4.学生交流秘密。

5.师:

同学们,你们想把这些秘密也像作者一样写下来吗?

让我们一起仿照文中的句式把这些秘密写下来吧!

6.请写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想象。

7.评一评谁的想象更奇妙。

四、拓展阅读,体验神奇

本文中的一系列想象是不是新颖而有趣呢?

想要再次体验一番这样的神奇吗?

那就去阅读更多相关的书籍吧,如《风居住的街道》《我想养一只鸭子》《星星小时候》等。

这一边     另一边

拿出作业本   放回作业本

爬楼梯     下楼梯

冬天下雪    夏天下雪

太阳从东边升起 太阳从西边升起

石头没有生命  石头像花朵一样开放、像人一样行走

出门向左    出门向右

上语文课    上数学课

        加法、乘法、写风的习作

本文中的想象大胆新奇,学生学习兴趣很浓。

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读,引导学生感知文本,感受想象力的神奇。

同时带领学生走入文本,品味语言的优美,感受其间洋溢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读为主,让学生领略奇妙的想象,感知句式特点,提升语文素养。

同时,我也特别注重保护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敢想、敢说,并指导学生模仿课文写一写自己的想象。

借助这个小练笔,将学生积蓄已久的想象从笔尖倾泻下来,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独特想象,从而发散思维,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

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因贪玩不想吃饭,坐在树下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结果真的变成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的故事。

这篇课文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那个玩得正开心不想回家吃饭的孩子多像生活中的自己呀。

作者将人与动植物间的相遇与认同,描绘得有如童年生活中一种真实的存在,也使不同生命间的这份交流、关怀显得格外自然。

文中小作者的经历是大多数学生都经历过的,因此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喜欢读这篇课文。

而本文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是学生喜欢的。

这篇课文会如同一块磁铁吸引着学生走进文字,触及那些存在于我们脑海里的奇思妙想。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进行讲解分析。

本课充满神奇的想象色彩,生硬的讲解会肢解文本的美感,因此教学要以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为主,师生在朗读中进入英英的想象世界,去探寻一个孩子创造的神奇世界。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字,读写重点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1.借助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感悟想象的神奇。

2.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感悟想象的神奇,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2.自由表达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畅想自己会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课件,生字卡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卡通人物,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孙悟空的图片)师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孙悟空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吗?

(会七十二变)

2.师:

对,其实不光孙悟空会变,有些小朋友也会变。

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读一个小朋友变成了一棵树的故事吧。

3.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读,正音。

3.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赛读。

4.把这些词语带入到文中,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通顺。

5.指导学生朗读。

如: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将“真”强调读。

“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读出惊奇的语气。

“唉,变成了树真麻烦”,强调“唉”和“真”。

……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象。

3.指名说,相机让学生明白作者想象的奇特。

四、指导写字

1.学生齐读生字。

2.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3.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伙伴的样子的呢?

自由交流。

4.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5.师提示重点字的关键笔画,并范写“狐、零、继”等字。

6.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7.展示书写工整的字。

我变成了一棵树

1.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2.表达交流,自己想变成什么?

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和同学交流文中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哪些奇妙的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展示图片:

英英的身上冒出了许多小树枝,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学生读。

二、细读课文,品味神奇

1.学习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自然段,说一说英英此时的想法。

(2)指名读,读出妈妈的语气。

这样的情景你遇到过吗?

是呀,谁都不希望自己玩的时候有人来叫你吃饭。

因为树不需要吃饭,所以英英就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

2.英英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呢?

默读课文第4~20自然段,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内容。

◇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

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鸟窝的形状多,鸟窝还会跳舞,非常神奇。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英英富有爱心。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英英的心为什么会“嗵嗵地跳着”?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

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这些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

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教师和学生一起啧吧啧吧嘴巴,体会小动物吃东西时的“津津有味”。

◇“咕噜噜……”“咕噜噜……”

(英英其实肚子饿了,因为想玩,所以不想回家。

◇“咦……可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

“唉……都不知道。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每个小动物都对水珠有不同的想象。

问学生“水珠”是指什么?

4.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

(1)妈妈说了什么?

(2)妈妈是怎样知道“我”的秘密的?

(只有妈妈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三、展开想象,让奇妙的故事继续上演

英英变成了一棵树后,和动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那是一幅多么和谐,多么友爱的画面。

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变了以后会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呢?

想一想,和同桌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师生共评。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也可以把自己的想象画成一幅画。

鸟窝 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

教学本课时,我没有过多地对文本进行解读,而是将较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朗读、默读,从而感受灵动的文字和美好和谐的画面。

指导学生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这一环节,对于学生的想象,我及时肯定,虽然学生的表达远比不上文中优美的语言和离奇的情节,但每一个想法都是他们创造力的展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议: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我想,想象应是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我们不能用完美的标准为学生的想象打分,只要他们能够说出来,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短句,都是这堂课中闪光的成绩。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是交流本单元学习的收获,分享阅读想象文章的心得,看他人想象的天地,再让自己的想象也天马行空起来。

“初试身手”安排了两个题目,随意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得新奇,画得新奇。

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一起接龙编写故事。

在这样的想象练习中,让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异常活跃的空间。

神奇的想象,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想象的乐趣。

他们明白在想象的世界自己无所不能,所以他们乐于交流,乐于想象,愿意在想象的世界里遨游。

“交流平台”让学生先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再来进行交流;

可先分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初试身手”要为学生搭建平台,不要限制想象的内容是否精彩,只要表达,就要给学生以鼓励。

1.能梳理和回顾课文中的想象故事,交流对大胆想象的体会,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

2.能画出想象中的事物,能根据故事开头接龙编写故事。

【过程与方法】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习惯。

对事物进行合理的想象,发现想象的乐趣。

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能就“想象”这一话题和同学交流。

能任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接龙编写故事。

课件,印泥。

梳理本单元自己的学习收获,准备一张白纸。

1课时

一、交流平台

同学们,我们一起读一首诗。

课件出示:

爸爸的鼾声

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

它使我想起,

美丽的森林。

爸爸的鼾声,

总是断断续续的,

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

咦?

爸爸的鼾声停了,

是不是火车到站了?

2.爸爸的鼾声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

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读这样的文章感觉真有意思。

5.我们再来看一首诗,大家一起读一读。

我做了一个捉月亮的网,

今晚就要外出捕猎。

我要飞跑着把它抛向天空,

一定要套住那轮巨大的明月。

第二天,假如天上不见了月亮,

你完全可以这样想:

我已捕到了我的猎物,

把它装进了捉月亮的网。

万一月亮还在发光,

不妨瞧瞧下面,你会看清,

我正在天空自在地打着秋千,

网里的猎物却是个星星。

6.你喜欢这首诗吗?

为什么?

它和第一首诗有什么不一样呢?

(这首诗完全是作者创造出来的想象世界,第一首诗还有真实的事物:

爸爸的鼾声。

7.回忆本单元课文,议一议,课文中哪些地方想象比较奇特?

想象能帮我们干什么?

8.你喜欢想象吗?

你能想象吗?

请跟随老师进入想象的乐园,让大家都来看看谁的想象最奇特。

二、初试身手

(一)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得新奇。

1.教师拿出印泥,让学生在纸上留下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数量不限。

2.学生画一画,写上自己所画事物的名称。

3.幻灯片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评选最奇特的想象。

(二)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一起接龙编写故事。

1.选一个开头,小组同学接龙编故事。

2.小组成员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适时评价。

3.布置作业。

请每个小组把各自接龙编的故事写下来或者画下来,放在班级展示栏中共同欣赏。

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

爸爸的鼾声  捉月亮的网

本节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想象中享受种种乐趣。

课堂中,我用两首充满神奇幻想的儿童诗让学生进入神奇的想象世界。

通过读诗、比较,让他们感受想象世界的奇特。

“初试身手”通过按手印的活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龙编写故事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在小组内选一个开头自由编故事,因为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这项教学中我打破常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故事,让他们敢想、敢说。

随后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编的故事画一画、写一写,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奇妙的想象”,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题目想象故事,并把故事写下来,和同学交流分享。

习作前,“习作例文”的学习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习作素材。

引导学生跟随习作例文进行说写训练,习得写作方法,再进入习作,习作就变得容易了。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和“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的学习,学生已逐步掌握了写想象作文的方法,在习作课中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有兴趣投入到本次习作中。

1.教师要为学生大胆想象铺好路,搭好桥,课前可推荐一些想象故事给学生读。

2.用好“习作例文”,指导学生从例文中习得写作方法。

3.运用好习作中所提供的各种题目,引导学生读题目,说关于想象的故事。

1.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

2.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3.能欣赏同伴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

1.引导学生通过定向阅读,让学生领悟写想象作文的方法。

2.通过独立习作及互相修改,培养学生思考和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1.体会想象的乐趣,感受想象的神奇。

2.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指导学生通过“习作例文”学习方法。

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展开幻想写一个想象故事。

课件。

课前预习《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

1.学习“习作例文”,并就例文内容展开想象,习得写作方法。

2.结合给出的题目,大胆想象,展开幻想写一个想象故事。

学习“习作例文”,并就例文内容展开想象,习得写作方法。

结合给出的题目,大胆想象,展开幻想写一个想象故事。

一、畅谈梦想,导入“习作例文”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梦想?

3.(出示铅笔的图片)师:

这只铅笔也有梦想,它到底有什么样的梦想呢?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自读《一支铅笔的梦想》,感悟铅笔的梦想

1.学生自读例文,画出铅笔的梦想。

2.交流铅笔的梦想。

(溜出教室,到山坡上萌出嫩嫩的芽儿、开出漂亮的花儿;

跳进荷塘里,撑起阴凉的伞;

躲到菜园里,长成长长的豆角、伪装成嫩嫩的丝瓜;

来到小溪边当船篙、木筏;

跳到运动场上当撑竿、标枪。

3.想一想,这些梦想中的事物与铅笔的什么相关?

(铅笔的形状。

因为这些梦想中的事物都是细长的。

教师相机板书:

想象自然合理

4.再读,说一说铅笔想去哪些地方?

5.学生交流。

(山坡上、荷塘里、菜园里、小溪边、运动场上。

想象具体生动

6.思考:

铅笔为什么想为小松鼠当撑竿,为小猴子当标枪呢?

(因为想帮他们夺得运动会的奖牌。

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想象文字优美

8.仿照例文说一说铅笔还有什么梦想。

三、学习《尾巴它有一只猫》,体会新鲜有趣的想法

1.读题目,引导学生质疑:

猫有尾巴,尾巴怎么能有一只猫呢?

2.自读课文,画一画自己觉得新鲜有趣的说法。

想象新鲜有趣

4.结合例文后的题目,说一说自己还想到了哪些新鲜有趣的说法。

(全班交流)

四、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说一说

课件依次出示书中的题目,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题目后自己想到了什么故事。

五、独立选材,分组互议

1.学生选择材料,可从课本中选取一个题目,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然后开始构思故事情节。

2.和小组的同学议一议:

故事情节是否合理?

其中的说法是否新鲜有趣?

请同学帮忙提建议。

六、学生动笔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学生写完后,相互修改习作

写完后,可以与同桌交换习作。

说说自己最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奇妙的想象

想象

1.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