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38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docx

新疆地区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解析

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

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

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

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

苏东坡诗云: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王羲之云:

“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

所以周济说:

“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

”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

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

司空图《诗品》里形容艺术的心灵当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形容艺术人格为“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神出古异,淡不可收”。

艺术的造诣当“遇之匪深,即之愈稀”,“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

欧阳修说得最好:

“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也。

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

”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

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

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这境界。

他的一首《饮酒》诗更能表现出诗人这方面的精神状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爱酒,晋人王蕴说:

“酒正使人人自远,”“自远”是心灵内部的距离化。

然而“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才能悠然见南山,并且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可见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由“心远”接近到“真意”。

晋人王荟说得好“酒正引人入胜地”,这使人人能自远的酒正能引人入胜地。

这胜地是什么?

不正是人生的广大、深邃和充实?

(摘编自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就能创作出艺术作品。

B.以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呈现着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

C.与物象形成距离,使物象孤立绝缘,自成境界,美感才有可能产生。

D.美景的诞生,除了依靠外界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心灵内部的“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借助“空”这个抽象的概念,阐释、分析了美感诞生的条件。

B.文章中举舞台的帘幕、建筑的台阶、栏干等例子意在说明距离产生美。

C.文章多处引用表明其美学观点是在具体分析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形成的。

D.文章结合具体例子分析了艺术境界中“空”与“实”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坡诗“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

B.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是强调物我交融的创作原则。

C.司空图“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强调人的境界和品格对艺术的影响。

D.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说明人类语言的局限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哑佬三

李家法

哑佬三在村里没有名字,哑佬三就是他的名字。

哑佬三长得面目狰狞,又哑又丑,他鰥居村边一隅,两间破房子外搭一个不大的芭蕉园,芭蕉园拾弄得怡人,只是村里头很少有人来过,好像这里是块禁地。

当村中有谁家遇到白事,人们才会来找他。

来报告的人通常在他的篱笆门外用劲把那棵柳树摇两下,哑佬三便走出院子,来的人双眼一闭,两手互搭往后脑勺一仰,这么一比划,哑佬三就知道村中有人要走了,他的活计来了。

哑佬三做的是一种叫仵作的活,也是一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活。

他给故去的人抹澡整容,穿衣戴帽,把逝者拾掇得就如同刚睡去一样安详。

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抱那具尸体轻轻地放进寿棺里,他还知道什么时候该把一枚钢蹦钱儿塞入逝者口里,他说这样逝者下去就不会遭到诘难。

等到入殓定毕,他还要呜呜引哭,惹得奔丧的亲友天昏地暗地号啕。

丧事办完,主人家会拿出一个红纸包住的利市袋子,里面是给他的酬劳费,哑佬三抽出很少的一部分,把多数退还给主人家,博得一片感谢。

村子不大,中央地带有一间小卖部,是村长的小舅子保良开的。

铺子也不大,但物什丰富,油盐酱醋,锅勺盆碗,应有尽有。

再加上保良小买卖做的精明,生意十分地红火。

这一晚,哑佬三煲饭时发现锑煲穿了一个小眼,哑佬三就到保良店里买锑煲,外加一瓶酱油,一包盐,就在付钱时争执发生了:

哑佬三比划说他给的是一百元钞,锑煲酱油盐一共是二十六元五角,应该补他七十三元五角。

而保良说哑佬三给的是五十元钞,补他二十三元五角就对了。

哑佬三急得呜哇呜哇乱叫,用手指指天,又戳戳地,惹得在保良店里打麻将的人都停了兴致围过来看,大家都没有看见哑佬三给的什么钱,只能听两家争辩:

哑佬三有理说不出,拼命地捶胸顿足,恨不得把心肝掏出来给大家看。

保良说我做的是全村人的生意,讲究的是信誉两字。

童叟无欺,我还能欺负你一哑巴不成?

慢慢地理屈的便在哑佬三这一方,围观的人七嘴八舌都指责哑佬三不该倚仗残弱,讹诈别人。

但哑佬三却赖在店铺里不走,好像不讨个说法他就要暴躁至死一样。

人群中有一人说,去找坤爷来吧。

大家说,对呀,找坤爷来准能治服这哑佬。

坤爷是村中的土郎中,威信极高。

哑佬三有一次生背痈,痛得死去活来,自己的手又够不着,抹药又抹不了,是坤爷采了山草药,捣成酱状给哑佬三敷上,救了哑佬三一命。

哑佬三视坤爷为再生父母,他芭蕉园里的芭蕉熟了,第一个孝敬的便是坤爷。

坤爷来了,他细听两方陈辞,哑佬三比划:

我真的是给了保良一百元钞,这一张钞还是村东头火生家葬父时给我的,不信你们去问火生好了。

保良拆了一包店里最好的烟卷,递一支给坤爷,他就什么话也不说了,装得很矜持的样子,意思是说我懒得跟一哑人争辩。

只是旁人在不停地议论哑佬三的不地道。

坤爷把烟卷烧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厉声说:

哑佬,你别闹了,快回去。

哑佬三一听,脸倏地变得死白,黑黑的胸脯呼呼地起伏着。

一会儿,他低头捡起那个锑煲,一瓶酱油,一包盐,还有二十三元五角,默默地走出保良店门,很快溶入黑暗。

约有两分钟时间,在离保良店摸约一百米路程的地方,人们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传来,声音沙哑而恐怖。

日子过了许久,晚饭后,人们依旧汇聚到保良的小卖部里打麻将谈天说地,谁还能把哑佬三那件事情永久地放在心里?

直到一天不知谁报:

村中的五保户袁六娘过世了。

人们这才想起哑佬三,两个年青人急忙到哑佬三家一看,芭蕉园已经荒芜得不成样子,多日没人拾掇了。

小屋已经上锁,园里有一串芭蕉熟透了,一只老鼠爬到芭蕉果上噬咬折腾,它昭示主人已经离家许多日子了。

 哑佬三不知啥时离村走了,天啊,这可怎么办呢?

(选自《广西文学》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写哑佬三连自己的正式名字都不知道,又哑又丑,鳏居生活,反映了他在村中低下的社会地位。

B.哑佬三与保良起争执,“惹得在保良店里打麻将的人都停了兴致围过来看”,揭示了周围看客幸灾乐祸从骨子里瞧不起哑佬三的微妙心理。

C.小说结尾"哑佬三不知啥时离村走了,天啊,这可怎么办呢?

”耐人寻味,这个现世“报应”寄托的是作者对冷漠势利人心的批判。

D.小说的叙述笔调凝重,语言典雅含蓄,善于营造氛围,使读者时时受到心灵的撞击,进而思考小说中蕴含的深刻社会内涵。

5.坤爷的断案公正吗?

他为什么这么断案?

(6分)

6.小说中哑佬三做仵作都不肯多要别人给的酬劳,却为五十元钱与保良争执不下,这样写是否合理?

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从读纸质书到读电子书,再到如今的“听书”(即有声阅读),丰富多样的阅读方式带给读者别样的乐趣。

其中,有声阅读不仅解放了人们的眼睛,还能满足大众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未来数字产品发展的方向。

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

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

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声阅读呈现上升趋势。

拿目前全球最大、增长率最快的有声图书市场美国来说,早在三年前,其市场的有声读物就达25亿美元的市场份额,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至少收听一部有声读物。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在我国的不断普及,有声阅读已具备了充分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市场前景广阔。

有声阅读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掀起一场阅读新革命。

这种阅读潮流不仅给商家带来福音,更是为“书香社会”添砖加瓦。

目前,我国有不少专门的听书网站,现有的大型网站,大部分都提供“有声阅读”,此外,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等不断向大众开放,例如“懒人听书软件”可以随时下载,操作简单,快速实用。

有声阅读不仅有小说、评书、相声等娱乐内容,更有科学技术、人文哲学等更多领域的听书素材。

(摘编自《广州日报》2018年5月)

材料二:

图1 2012-2017中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

图22017年5月主要听书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我国有声阅读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起步较晚,市场环境尚未成熟,且发展极不平衡。

传统出版机构力量偏弱,新兴移动电台和听书APP“跑马圈地”,甚至恶性竞争,亟需进行引导与扶持。

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

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也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

倡导有声阅读,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全民阅读率的有效手段。

读者的有声阅读习惯是有声阅读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将有声阅读纳入全民阅读推广工程,引导全社会形成有声阅读的氛围,使之扩展为全民阅读的形式之一。

良性竞争和公平秩序的市场环境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要稳定有声阅读的市场秩序,保障有声书产业健康长期地发展,政府部门尤其要加强版权管理的力度,健全监督机制。

同时,有声阅读的发展既给传统的电子音像出版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也带来了技术变革的机遇。

我国相当一部分传统音像出版企业拥有长期积累的内容资源,自带多媒体基因,与电台、移动电台、有声阅读平台有天然的联系,应主动转型升级,实现跨媒体经营,以加快推进传统音像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摘编自蔡翔、王睿《2018年中国有声阅读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2-2017年,国内有声阅读的同比增长率经历了“增长稳定一增长下滑”的过程,但国内有声阅读市场规模仍在逐年稳步地持续扩大。

B.2017年有声阅读市场规模达到40.6亿元,其中借助音频媒介开展的综合类知识付费服务贡献了约10亿元的收入规模,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

C.2017年5月,懒人听书、氧气听书、酷我听书等听书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分别为4.5次、4.4次和3.7次,占据前三名;其余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较少。

D.在主要听书APP中,懒人听书是有声阅读市场的王者,酷听听书与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氧气听书则与之比肩,或许有望超越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方式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为人们所接受的有声阅读方式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B.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

以美国为例,早在三年前,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要收听一部有声读物。

C.我国现有的一些网站和不断向大众开放的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以及多样化的有声阅读素材等,让商家和读者两败俱伤。

D.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

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必须倡导有声阅读。

9.面对有声阅读产业的现状,如何让它进一步健康稳定地发展?

请简要概括说明。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

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于是归吴。

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于旧臣。

宁陈计曰:

“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①,终为篡盗。

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

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

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

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

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

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

至尊今往,其破可必。

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权深纳之。

张昭时在坐,难曰:

“吴下业业②,若军果行,恐必致乱。

”宁谓昭曰:

“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

”权举酒属宁曰:

“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

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

”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

遂授宁兵,屯当口。

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余人。

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

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

宁引弓射敌,与统等死战。

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权尤嘉之。

宁厨儿曾有过,走投吕蒙。

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

宁许蒙不杀。

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

毕,敕船人更增舸缆,解衣卧船中。

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

宁闻之,故卧不起。

蒙母徒跣出谏蒙曰:

“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

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

”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

“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

”宁涕泣欺欷曰:

“负卿。

”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节选自《三国志·甘宁传》,有删改)

【注】①憍:

同“骄”。

②业业:

畏惧的样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

B.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

C.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

D.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名有字。

古人幼年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男子20岁取字,女子15岁取字。

B.祚,本意是指福,赐福,也指帝位,还指保佑之意。

在文中指汉皇帝的地位。

C.建安是东汉末年曹操的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只能有一个。

D.敕,在古代,就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宁年少时就善于交往,有侠义。

他常聚合一伙言行不庄重的少年,成为他们的首领;投靠刘表不受重用,投奔东吴后,孙权非常器重甘宁。

B.甘宁开朗豪爽,足智多谋。

在给孙权的建言中表现了他对当时形势的深刻把握,提出了先取黄祖的战略,孙权对他的分析非常赞赏。

C.甘宁言而无信,杀性很重。

部下有过,投奔吕蒙,吕蒙担心甘宁杀了有过的部下,没有将其归还。

甘宁答应吕蒙不杀,但等部下放回,还是杀了他。

D.甘宁作战勇猛,身先士卒。

建安二十年,甘宁跟随孙权攻打合肥,赶上军中瘟疫流行,曹操乘机发动袭击。

甘宁奋拉开弓箭射向敌人,与凌统等人殊死搏斗。

13.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

遂授宁兵,屯当口。

②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

宁许蒙不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

无那:

无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

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B.诗中虽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境。

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

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是:

“    ,    。

②《氓》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     。

③韩愈《师说》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18年7月下旬,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

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

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

它不仅是一个   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

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    ,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

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    。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    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B.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C.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D.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B.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C.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D.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

B.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

C.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

D.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

20.下面的“通知”在格式、内容、表达得体等方面有五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5分) 

通知

高三全体师生:

  年级组定于10月15日召开高三年级大会,高三全体师生务必准时参加。

无故旷会者,后果自负。

                               10月12日

                               高三年级组

21.某班级拟了一个班级学习分享活动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6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理想状态下的百米赛跑是这样的:

参赛队员一字排开,裁判大喊:

“各就各位——预备——跑!

”随着发令枪一响,大家箭一般地冲出起跑线……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竞赛远非理想状态,发令员经常缺席,众人还在“各就各位”,胆大的就已经冲向终点了,因为这些抢跑者懂得人生没有发令枪,只要自己能跑,比赛随时都可以开始,也随时可能结束。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语文参考答案

【答案】1.A  2.C  3.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A项,表达过于绝对,原文是“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

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

故选A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題时应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C项,条件不够充分,有些地方引用也是为了论证其美学观点。

故选C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D项,故意曲解,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体现的是诗人淡泊的一种精神状态,是由“心远”接近到“真意”。

故选D项。

【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4.C(A项,“哑佬三连自己的正式名字都不知道”错,与原文表述不符。

B项,过度解读。

此处尚不能说周围人“幸灾乐祸、从骨子里”。

D项,“叙述笔调凝重,语言典雅含蓄”错误。

小说叙述笔调是轻松的,语言简朴平实。

5.不公正。

①客观上,社会舆论强大,最有“公信力”的坤爷也不得不妥协退让。

②主观上,威信极高的坤爷世故、见风使舵。

6.合理。

①不肯多要别人给的酬劳,表现的是哑佬三的质朴、凭良心办事。

但“博得一片感谢”也表现了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又被人忽视的人想以此得到村里人对自己的认可。

②与前文相互呼应,将情节推向高潮。

为50元钱起“争执”正是源于哑佬三一直以来对理解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