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849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docx

《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docx

浙江选考生物学考部分分题型练考点10

考点10 种群和群落

1.(2017·杭州模拟)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二孩政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性比率的失衡一定会降低出生率

B.平均生理年龄的提高使人口的存活曲线由“凸形”向“对角线形”趋近

C.随着“421型”家庭增多,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

D.“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自然增长率

答案 C

解析 平均生理年龄的提高使人口存活曲线由“对角线形”向“凸形”趋近,B错误;随着“421型”家庭增多,幼年人口减少,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C正确;“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并没有降低死亡率,D错误。

2.(2017·台州模拟)下列不属于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的是(  )

A.出生率B.年龄结构

C.性比率D.种群密度

答案 D

解析 种群的很多特征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率等,故A、B、C正确;种群密度是某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中的个体数,不属于种群内个体特征统计值,D正确。

3.(2017·嘉兴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决定生物对人类益或害的依据

B.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一定将增长

C.动物的出生率与性成熟的早晚无关

D.种群性比率的改变不能降低出生率

答案 A

解析 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决定生物对人类益或害的依据,A正确;种群数量还受迁入、迁出等的影响,B错误;动物的出生率与性成熟的早晚有关,C错误;种群性比率的改变能降低出生率,D错误。

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C.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优势种的出现常淘汰原有优势种

D.荒漠中,“食草昆虫→青蛙→蛇→鹰”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

答案 A

解析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正确;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弃耕的农田不一定能形成森林,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优势种的出现常取代原有优势种,但原有优势种并未被淘汰,C错误;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D错误。

5.(2017·浙江仿真模拟)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树冠层对热带雨林的影响最大

B.热带雨林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但没有水平结构

C.热带雨林中由于空间的异质性而具有水平结构

D.人类过度利用热带雨林的资源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 B

解析 所有的群落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及时间结构,只不过对某一个特定的群落来说可能某一个特征明显一点,B错误。

6.(长春模拟卷改编)如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

经调查,第5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500只。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标志重捕法准确计算出该种鼠的种群密度

B.理论上可估算出该种鼠在第9年达到此环境的环境容纳量1000只

C.由图可知,该种鼠在新环境中一定呈逻辑斯谛增长

D.第5年后该种鼠数量减少的原因包括气候、食物和捕食等外源性因素

答案 C

解析 标志重捕法只能用来估算其种群密度,A错误;第9年还在增长中,没有达到K值,B错误;由图可知,该鼠从开始增长到第5年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后又减慢,但数量仍在增加,符合逻辑斯谛增长,C正确;第5年后该种鼠数量没有减少,D错误。

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都呈逻辑斯谛增长

C.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稳定有重要作用

答案 B

解析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一般呈逻辑斯谛增长,但在发展初期有些种群呈指数增长,B错误;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正确;捕食关系可调节种间关系,对维持群落稳定有重要作用,D正确。

8.(2017·浙江余姚期中)如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50h后细胞不再增殖

B.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一定百分数增长

C.大约培养32h后增长速率最大

D.K值约为120个

答案 C

解析 据图分析,培养50h后细胞数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出生率等于死亡率,A错误;“S”形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不是按照一定的百分数增长的,B错误;大约培养32h后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K值为12000个/mL×10mL=120000个,D错误。

9.(2017·江苏学业水平考试)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退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可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  )

A.食物链(网)越来越简单

B.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

C.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原生演替

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渐降低

答案 B

解析 群落演替过程中,食物链(网)越来越复杂,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B正确;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退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演替成森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渐升高,D错误。

10.(2017·浙江仿真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影响出生率

B.有些生物种群不存在性比率特征

C.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值有差异

D.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国家,人口会保持零增长

答案 D

解析 不同种类的生物,出生率相差很大的原因有:

动物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等,A正确;只有具有性别分化的种群才有性比率特征,B正确;标志重捕法是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一种估测法,用该方法测得的种群密度和实际值有差异,C正确;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国家只有保持替补出生率即一个家庭生2个孩子,人口才能保持零增长,D错误。

11.(2017·浙江模拟)下列关于池塘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缓解了种间斗争

C.其层次性主要由水分决定

D.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答案 C

解析 池塘群落垂直结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缓解了种间斗争,B正确;池塘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C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12.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的三种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存在环境阻力

B.过度放牧后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新疆细毛羊的数量增长曲线为c曲线

C.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大于b曲线的最大值即K值

D.2013年,美国白蛾作为外来物种入侵济南周边区域的森林,从美国白蛾侵入以后到人们采取措施灭杀之前,美国白蛾的增长曲线可能为a曲线

答案 C

解析 a曲线为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b曲线为种群数量增长的“S”形曲线,b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存在环境阻力;过度放牧后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生态环境变得恶劣,草原的环境容纳量K值会变小,新疆细毛羊的数量增长曲线对应c曲线;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会接近或等于b曲线的最大值即K值;外来物种入侵的开始一段时间内,由于空间充足、营养丰富、没有天敌等,种群数量可能呈现指数增长。

13.(2017·浙江4月选考,12)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这体现了群落的(  )

A.时间结构B.水平结构

C.向光弯曲生长D.分层现象

答案 A

解析 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这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时间节律所引起的群落各物种在时间结构上相应的周期变化,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

14.(2017·浙江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比率的变化会影响种群密度

B.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没有可比性

C.依据年龄结构可以确定种群数量

D.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替补出生率

答案 A

解析 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A正确;同一地域,同一时间,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是有可比性的,有的种群密度大,有的种群密度小,B错误;依据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不能确定种群数量,C错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D错误。

15.影响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很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过程中,对当地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水

B.在北回归线附近,分布有西双版纳、撒哈拉沙漠、墨西哥草原,导致植被横向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

C.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生活着许多鸟类,而且明显呈垂直分布,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生存空间

D.我国植被分布情况从南到北依次是: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导致植被纵向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

答案 D

解析 一个生物群落有时候不只是受一种因素的影响,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结合,共同影响着这个生物群落。

西部地区缺水,大开发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

西双版纳、撒哈拉沙漠、墨西哥草原的植被分布很显然也是受水的影响。

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鸟类的垂直分布,是受食物、栖息空间的影响。

我国从南到北温度逐渐降低,导致植物群落呈现明显的水平分布。

16.(2017·浙江模拟)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顶极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

B.气候是影响沙漠中仙人掌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外源性调节因素

C.中温中湿条件下演替形成的顶极群落是苔原

D.没有外力干扰,顶极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

答案 C

解析 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A正确;气候是影响沙漠中仙人掌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外源性调节因素,B正确;在中温中湿的条件下,演替形成的顶级群落是温带草原,C错误;没有外力干扰,顶极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D正确。

17.(2017·湖州期末)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是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结构是稳定型

B.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指数增长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

D.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结构是衰退型

答案 C

解析 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

nt=n0λt(n0:

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

时间;nt:

t年后种群数量;λ:

增长的倍数),那么0~a年,λ值为1,所以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结构是稳定型,A正确;c~d年,λ值等于2,种群数量增加,呈指数增长,B正确;b~c年,当λ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λ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种群不呈“S”型增长,C错误;a~b年,λ值小于1,所以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结构是衰退型,D正确。

18.下列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J”形增长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是指数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答案 B

解析 只有在理想的状态下,种群才呈现指数增长;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仍然是逻辑斯谛增长;逻辑斯谛增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则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的K值不同。

19.(2017·梅河口市校级二模)下列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鱼吃同种小鱼是群落中的捕食关系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能形成森林

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答案 D

解析 大鱼吃同种小鱼属于种内斗争,不属于种间关系中的捕食,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B错误;群落只有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才能最终演替成森林,C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

20.(2018·温州测试)在一段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t1~t2,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

B.t2时,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最大

C.t2~t3,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t4之后,乙种群的数量将无限增长

答案 C

21.下图中曲线Ⅰ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Ⅱ表示其死亡率,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种群在c点之前呈指数增长,c点之后呈逻辑斯谛增长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点对应的时期

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最大

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种群死亡率逐渐升高,出生率逐渐下降;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说明此种群的个体总数最大;种群在c点之前呈现增长趋势,c点之后呈现下降趋势,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位于a点之前;从曲线中不能得出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影响的结论。

22.2007年6月下旬,栖息在洞庭湖400多万亩湖区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所到之处,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

地方政府组织群众展开一场“人鼠大战”。

在灭鼠时,若杀死老鼠总量的一半。

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老鼠(  )

A.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数量B.数量会继续下降

C.保持数量不变D.数量先增加,然后快速下降

答案 A

解析 若杀死老鼠总数的一半,则相当于老鼠的数量还有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很快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数量。

2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人群中遗传病发病率,选择在有患者的家系中进行

C.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直接从培养液底部取样

D.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数量时,不计压在边线上的个体数

答案 D

解析 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对于压在左边线、上边线及其夹角的酵母菌均应计数,否则会造成实验所得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

24.(2018·“七彩阳光”联盟)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种群的最大数量

B.是种群在该环境的稳定平衡密度

C.是限制指数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D.若某种群的死亡率增加,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答案 B

25.下列有关顶极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极度缺水的环境不能形成顶极群落

B.苔原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不是顶极群落

C.温带落叶阔叶林,虽然一年四季季相不同,但它是顶极群落

D.弃耕的农田第一年长出许多杂草,是顶极群落

答案 C

解析 形成哪种顶极群落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顶极群落,所以A、B错误;弃耕的农田尚处于演替的过程中,不是顶极群落,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