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906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3.单个消费者或者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被称为消费决策问题

4.宏观消费问题的研究基础是微观消费问题

5.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

6.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

7.魁奈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

8.西斯蒙第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

9.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

10.19世纪中期以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是庸俗经济学

11.马歇尔的消费学说是需求理论

12.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

13.凯恩斯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要理论

14.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的是凯恩斯

15.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效用最大化原则

16.我们通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

17.消费行为的绝对特征是复杂性

18.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

19.从宏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可分为:

社会消费活动、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总消费支出的增减a

20.从微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主要包括:

消费者动机、消费行为和消费者心理

21.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22.微观消费问题包括: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者的储蓄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消费信贷等

23.宏观消费与微观消费的关系

答:

首先,微观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24.威廉.配第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分析,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

25.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继承了配第的思想,亚当斯密指出人们有两种欲望,一是现在享乐的欲望,二是改良自身的状况

26.作为贵族僧侣阶级代表的马尔萨斯,试图论证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

27.消费者:

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主要指个人和家庭

28.消费者行为包含的层次有:

①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②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③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

消费者行为的特征:

①效用最大化原则、②习惯性、③不可逆性、④示范性、⑤复杂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

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习惯性:

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不可逆性: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示范性:

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30.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它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采用实证分析法,通过消费者动机,消费心理,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为厂商的销售服务。

从宏观的角度它主要考察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增减,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等,采用总量分析的实证方法。

微观消费问题和宏观消费问题都是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并列的关系

首先,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31.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的历史演变

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

代表经济学家:

魁奈和西斯蒙第,魁奈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第认为消费决定生产

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有效需要理论是其整个理论的基础

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

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

研究方法上:

所建立的收入决定理论体系采用短期和静态分析法;考察资本主义发展演变时采用历史分析法

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分析

生产决定消费:

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消费水平,决定消费速度,决定消费方式和结构

消费对生产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第二章消费者消费决策

1.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追求效用最大化

2.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包括:

最大化目标、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

3.预算约束:

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预算约束的变动:

价格的变动;收入的变动

(假定消费者的收入为M,商品x的单价为x,商品y的单价为y,Q为购买商品的数量)

预算约束线:

M=PxQx+PyQy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Px/Py(由于向右下方倾斜,所以斜率为负数。

斜率越大预算约束线坡度越大)

消费者的收入不变,某一商品的价格变化,预算约束线旋转移动。

当消费者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化增加时,预算约束线向左下平行移动;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化减少时,预算约束线向右上平行移动。

当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增加时,预算约束线右上平行移动;当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减少时,预算约束线左下平行移动。

4.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最根本因素

5.正常商品:

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

6.弹性这个概念就相对变化而言的,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

7.需求收入弹性:

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收入变化的百分比

8.收入弹性的符号可以用来区分商品是正常还是低档商品

9.对于正常商品而言,若需求弹性大于1则是奢侈品,小于1则是生活必需品

10.恩格尔曲线;它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某一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11.预期收入能调节消费者在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12.替代效应:

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其需求,而当价格下降时,用该商品来替代别的商品来满足需求;

13.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是相同的,它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14.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大多数低档商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5.吉芬商品:

某种商品,当其价格上升或下降时,市场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或下降。

这种需求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商品又被称为吉芬商品;

16.替代品:

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两者相互替代关系;

17.互补品:

指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的;

18.需求价格弹性:

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19.需求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含义;①弹性系数大于1.,弹性充足有弹性、②需求弹性等于1,企业变动价格不会引起收益的变化、③弹性系数小于1,弹性不足缺乏弹性、④弹性系数无穷大,完全弹性或无限弹性、⑤弹性系数为0,完全无弹性状态;

20.效用:

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21.边际效用:

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22.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

它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增量趋于递减,在某一数量上,再增加商品几乎不会使消费者的满足进步增加;

23.消费者剩余:

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24.社会阶层:

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所划分成的许多组对永久的同类人群。

社会阶层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标准,但收入、教育、职业是最常用的划分标准。

25.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

①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决策②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③市场发育程度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26.社会阶层对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影响

(1)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因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上都表现出一定的显著差异。

一个社会的阶层构成将对宏观消费产生影响。

(2)较高阶层的消费方式对较低阶层的消费方式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这种示范作用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在某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可能造成社会上很普遍的消费攀比。

27.社会文化因素

1、定义

文化,狭义讲,是指某个社会和国家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以特定的哲学、宗教和行为的方式为中心形成的综合体。

它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道德、态度、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生活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消费者,他的价值观念、信仰、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带有这种文化环境的特点,并在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中表现出来。

2、分类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文化环境和亚文化群这两大因素。

3、文化环境对消费者的影响

(1)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观念。

(2)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风俗和消费习惯。

(3)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因而消费方式也有所不同。

(4)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消费者还表现出不同的消费偏好和消费禁忌。

28.心理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动机定义:

人们之所以表示了某种行为,是由于内心有一种驱动力,驱使他去这样做,这种内在驱动力就是动机。

(2)动机产生两个方面:

外界刺激和内在需要

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购买行为、储蓄行为、投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3)需要的分类

1)恩格斯将人的需要分为:

①生存需要,②享受需要和③发展需要。

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层次:

①生理需要,②安全的需要,③社会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需要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多样性、层次性、发展性、伸缩性、替代性、时间性和可诱导性。

此外,需要还会受到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个人的因素的影响。

(4)需求概念

需要与需求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需求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要。

换言之,它只是人的需要中表现在市场上的那部分。

一定时期内,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但需要不可能都成为需求。

(5)消费货币支出的选择与需要满足的顺序有关

1)需要的满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顺序发展。

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以后,人们的行为就主要受下一层次需要的推动。

生理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它包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需要。

这是人们首先要考虑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以后,人们的货币支出就可以更多地投在高层次的需要上。

需要满足的这种规律性表现在消费支出结构上,就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满足人们在生理需要的消费支出结构上,就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消费支出比重会逐渐下降,而文化、娱乐、旅游和服务等费用的支出会逐渐上升。

2)需要的满足在同一需要层次的内部也有一个由浅到深的发展。

(6)购买动机

动机是行为的驱动力,动机不同导致不同的行为结果。

动机的分类:

1)以使用为主要目的的动机和以得到心理满足为主要目的的动机2)感情动机、理智动机和信任动机3)初始动机、挑选动机和惠顾动机

29.社会心理特征与消费决策

(1)从众心理

从众行为的产生及其程度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第一,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一个人对群体越信任,他对自己的信仰就越动摇,同时也就越容易从众。

这种从众的程度与信任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第二,群体意见的一致性。

在产生从众的过程中,群体意见越一致,对个体的影响便越大;如果群体的意见不一致,从众率便会有明显的下降。

这是因为,人们通常认为,多数人的看法比一个的看法更值得信赖。

第三,群体的人数。

实现表明,随着群体人数的增加,从众现象会有很大的增长。

(2)攀比心理

消费上的攀比现象是指在不同的收入阶层之间,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以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为参照进行模仿。

只有当低收入阶层脱离其收入水平而表现为高收入阶层的消费特点时,才可以称为攀比。

社会上很普遍的消费攀比,往往也是由某种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3)消费流行

社会时尚在消费活动中的反映。

较大范围的从众行为,是导致消费流行的原因。

消费流行集中表现在消费选择过程中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劳务或消费方式的集中需求,从而形成一个个消费热点。

特点:

一,消费流行中消费者对热点商品(服务、消费方式)的需求迅速扩展,形成对热点商品的消费浪潮;二,消费流行持续的时间长短与热点商品的生命周期有关;三,消费流行具有消费者范围集中的特点。

某种消费流行往往集中于某—特定的消费者群体或消费者阶层。

30.市场发育程度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1、劳动力市场与消费决策

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定着消费者的收入状况,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受商品市场供求状况及整个经济波动的影响,因而劳动力市场的存在首先调节着消费者的收入预期。

在劳动力市场上,失业与就业是共生现象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发达的劳动力市场会鼓励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而这自然会影响到消费者支出结构及消费与储蓄之间的选择。

2、金融市场与消贷决策

在金融市场发育的初期,从总体上看,金融工具的单调、交易组织的缺乏以及市场运行的不规范,都会增加人们交易的成本、加大交易的风险,从而限制人们对储蓄的选择,降低储蓄倾向。

对于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金融创新(即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等方面的创新)更多的是影响金融资产的组合,而不是储蓄的规模。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育,消费信贷的发展,将对消费者的支出格局发生重大影响。

消费品市场与消费决策

消费品数量的充足、品种的丰富以及新产品的不断推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具有刺激作用。

市场交易组织和交易方式及交易手段,商业的发展,可以降低人们的购物成本(消费者在商品价格之外所支付的时间和金钱),为消费支出的顺利实现提供便利,从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

31.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

①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决策②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③市场发育程度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3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五个层次从高到低: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3.从众行为的产生及其程度的影响因素

①个人与群体的关系、②群体意见的一致性、③群体的人数

34.消费观念对储蓄的影响:

及时行乐、克勤克俭

第三章消费者储蓄决策

1.替代效应:

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2.收入效应:

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3.利率变化对储蓄的影响

利率上升时,替代效应使消费者储蓄更多,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储蓄减少

①利率变化产生的替代效应

当利率上升时,相对于年轻时的消费而言,年老时消费的成本低了。

因此替代效应使消费者年老时消费得更多,而年轻时消费更少。

也就是替代效应使储蓄更多。

②利率变化产生的收入效应

当利率上升时,消费者移动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他现在的状况比以前变好了。

只要两个时期的消费品都是正常物品,消费者就会倾向于利用这种福利的增加在两个时期享受更多的消费。

也就是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储蓄减少。

③利率对储蓄的最终影响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取决于替代效应

如果高利率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者储蓄增加;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消费者储蓄减少。

消费者选择理论说明利率提高既可能鼓励储蓄,也可能抑制储蓄。

从经济政策的角度看,这种结果令人失望。

5.生命周期储蓄:

预算约束表明,退休是储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

这个动机常被称为生命周期储蓄

6.生命周期储蓄的关键思想

生命周期储蓄的关键思想是消费计划的制定通过在高收入时期储蓄而在低收入时期负储蓄,以实现均匀的消费跨时期配置。

7.遗产动机对储蓄的影响

①遗产动机越大,人们在有能力的工作年间进行的储蓄越多②反之越小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在总量上,少数相对富有的人的遗产储蓄要大于多数较穷的人们的生命周期储蓄。

8.谨慎动机及其对储蓄的影响

谨慎储蓄来源于生命周期储蓄无法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即一些人们想要得到的重要东西市场上并不存在。

比如,一个人在一生的不同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风险。

一部分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得以转移,但是保险的范围毕竟是有限的。

为了保证在这些紧急情况出现时有钱应付,人们就必须储蓄。

谨慎动机的大小与储蓄的多少是同方向变动的。

谨慎动机越大,储蓄得越多;谨慎动机越小,储蓄得越少。

随着社会进步程度的提高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谨慎储蓄动机将不断得弱化。

9.目标储蓄及其影响

1、目标储蓄是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的目标,诸如支付购买住宅的现金、或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而进行的。

也被称为定向存款。

社会保障计划是一种税收计划而不是储蓄账户

2、特点:

(1)稳定的目的;

(2)存货款融于一体;(3)存款时间相对来说较短。

(其他类别的储蓄:

理财储蓄,节俭储蓄)

10.社会保障制度:

是指国家在公民患病、年老、遇到意外事故等情况下,对公民受到的损失或生活处境的困难给予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1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储蓄可能产生的影响

(1)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概述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主要从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入手。

城市职工养老保险,改变国家统包的做法,代之以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1993年我国基本完善了待业(失业)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一是建立医疗保险基金,二是职工看病,个人要自负一定比例的医疗。

三是公费医疗单位都应实行定点医疗和医疗保险服务合同制度。

四是建立专门医疗保险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约束机制。

五要搞好医疗保险立法。

(2)社会保障制度使消费者的消费和储蓄行为表现出短期化的特征

日益完善的非市场化的社会保障制度,造成居民的无风险预期,从而影响居民的消费储蓄决策。

人们将更多的现钱用于现期消费。

在储蓄中,储蓄的主要动机不是养老或就业保障,而是中短期的延期消费(如“购买耐用消费品”、“供养子女”等)。

在无风险预期下,消费者的消费和储蓄行为表现出短期化的特征。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早在19世纪末,德国开始实行,并制定了有关法令。

其后在欧美乃至全世界广泛实行。

12.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由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为中长期资金市场。

资本市场提供一种将资金从储蓄者(同时又是证券投资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企业或政府,他们同时又是证券发行者)手中的机制。

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方式一般是发行债券或出售股票。

货币市场是指由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为短期资金市场。

13.流动性约束:

当消费者在高收入预期下无法借款来维持当前消费时的现象。

流动性是指资产转成现金的时间和成本的能力。

14.简答资本市场对储蓄的影响:

①若存、贷款利率相同,那么资本市场不会对储蓄产生太大影响;

②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很大时,人们很少储蓄;

③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很小时,人们倾向于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15.消费观念:

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

消费观念对储蓄的影响

①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演变

②由传统型消费向超前型消费变化

③由简单保守型消费向科学理性型消费发展

(1)知识消费

(2)循环经济消费(3)精神消费(4)绿色消费(5)健身与健心结合的消费

16.高储蓄的原因

①收入水平提高②风险预期增加③东亚文化背景的影响④实现正利率

17.我国现阶段高储蓄的原因

1、居民收入增加,为储蓄长期稳定增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城乡居民个人投资者,特别是农村居民个人的投资观念落后,渠道狭窄3、消费制度改革迫使居民将储蓄作为最钟情的投资方式4、消费领域信用水平低下,使居民即期消费下降5、价格心理预期走低,延迟了居民即期消费行为

6、高收入阶层消费饱和,投资渠道不畅,货币沉淀于长期储蓄7、非居民性资金的流入,构成的”假性”存款占相当比重

8、股市”行情”不尽如人意,投资者从股市撤资,部分资金流向储蓄9、信贷消费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居民消费水平处于升级储备期

.论述收入水平提高对储蓄的影响

①收入水平的增加会促使储蓄的增加

②投资渠道狭窄单一,从反面促使人们储蓄的增加

③过高的消费门槛客观上增强了人们的储蓄倾向

④居民储蓄率及储蓄余额的变化从客观上证实了收入对储蓄的促进作用

19.名义利率:

指包括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

20.实际利率:

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21.人们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选择,更主要的是依据实际利率的变动

22.居民无风险预期的改变,风险预期的增强,引起消费者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消费者行为的长期化;

23.储蓄高增长的负面效应

加剧了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的不合理格局;使专业银行财务风险高度集中,潜伏着一定的隐患;储蓄率增高定会伴生消费率降低

第四章消费者投资决策

投资:

对于消费者而言,投资是指为了在未来获得可能但不确定的收益而放弃现在的消费,并将其转换为资产的过程

流动性:

指资产变为货币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资产的流动性差,无论表现为交易费用高,还是表现为等候的时间长,都意味着收益的损失。

费用是会抵消收益的,交易费用越大,被抵消的收益就越多;同时,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等待的时间越长,损失的货币时间价值也就越大,收益相对而言也就减少了。

3.消费者投资类型

金融投资是以金融资产为对象的投资。

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等。

消费者让渡的是资金的使用权、流动性最强、金融投资是为实物投资提供资金、不参与直接生产的特点

实物投资是指以有形资产为对象的投资。

包括不动产、贵重金属、珠宝、古董、艺术品投资等。

流动性低、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保值功能。

教育投资投资对象是人。

它具有投资与消费双重特征,投资的收益具有时间上的间接性。

教育投资的特点

教育投资具有投资和消费双重特性;教育投资的收益具有时间上的间接性

4.投资方式

消费者投资的主要方式:

①银行存款、②债券、③基金、④股票、⑤住宅投资、⑥教育投资

银行存款具有品种多,档次全,变化能力强,流动性最强,风险小,对消费者专业技能要求低,缺点是它的收益率比其他金融资产低。

基金是指专门的投资机构通过发行受益凭证或入股证明,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交由专家

经营管理,基金一般分散于特定的金融产品或其他行业上,投资者按投资比例分享基金的增值收益。

债券是指政府、企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对其贷款承担还本付息义务所开具的凭证,用以

表明彼此间的债务、债权关系。

具有风险小;债权多样化可以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要的特点。

教育包括正规教育及基业培训,投资教育的作用分为经济和非经济两个大的方面。

股票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所有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和分红的一种有价证劵。

股票按其性质可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风险较大,流动性好,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住宅是消费者最大的实物投资部分,动机有消费需求,保值需求,投资需求。

宅投资的作用:

为国家增加大量的财政收入;可以协调总需求与总共给的平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基金特征:

从大量的投资者手中募集资金,设定基金;基金管理人将该基金资产投资于各类有价证券和其它行业;为确定投资的最佳收益目标,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基金管理者往往把资金分散于各种投资对象;投资收益按投资者出资额的多少进行分配。

6.投资基金优点:

规模经济;投资分散降低风险;具有专业管理效果。

7.债券分类:

债券按发行主体,分为政府和公司债券。

按偿还期限,分为长期中期短期债券。

(长:

5年以上,中:

2-5,短1年以内)

按发行方式,分为公募,私募债券。

(公募债券:

指在市场上公开发行,没有具体的发行对象的债券。

私募债券:

事先指定,在小范围内发行的债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